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高质量发展 高品质生活 高效能治理 在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中争得城市荣光

2020-08-18 15:26

◎马明龙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深入贯彻新思想,科学统筹“两手抓”,以“1234”考核目标推动争先进位,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跑出上扬线,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向好,增幅位次明显前移。我们交出了大战大考新答卷,干出了产业强市新业绩,迈出了乡村振兴新步伐,展现了民生改善新作为,取得了管党治党新成效,镇江呈现出了加速“跑起来”的蓬勃气象。

“十四五”和未来一个时期,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实现“镇江很有前途”的关键时期,也是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深刻变化的特殊时期,宏观形势严峻复杂,区域竞争愈发激烈,自身瓶颈急需突破。全市上下必须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在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中争得城市荣光。这“三高一争”,是时代赋予的命题,是镇江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取向、奋斗指向和工作导向。我们要昂扬“跑起来”的奋斗姿态,立足全省争位次、面向全国创品牌,让外界投来更多赞赏的目光,让镇江人持续以镇江为荣。

着眼长远谋划重大战略问题

1.找准城市定位。把“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作为未来一个时期镇江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愿景,深化了发展内涵,彰显了发展自信,突出了城市特质,展现了历史底蕴,既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镇江城市定位一脉相承,又把握时代要求,与时俱进作出了新的概括提炼。

2.明确战略路径。重点实施三大战略:一是产业强市战略。加快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协同发展的区域性重要产业基地。围绕智能电气、汽车及零部件、船舶海工、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加快补链强链扩链,持续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攀升。在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基础较好领域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打造若干地标型现代产业集群。二是创新驱动战略。系统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治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真正把创新融入一切工作中。把科技创新作为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用好镇江及周边城市科教资源密集的优势,更加有效推进产学研合作,把镇江打造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基地。三是融合发展战略。全方位推动区域融合、产业跨界融合、产城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军民融合、校地融合等各领域融合发展,让方方面面从“相加”变成“相融”。特别是要坚定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主动顺应上海“龙头”带动,加快与南京融合发展,全面对接周边其他城市,扬长补短、借势攀高。坚持把镇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突破行政区概念,实现全市域“一盘棋”。

3.优化发展布局。立足现有基础,着眼市域一体化,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发展布局。“一体两翼”是按主体功能划分的三大协同发展区。一是中部城市协同发展区。坚定不移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现有中心城区“双向拓展”,“向西”沿G312串联镇江高新区、韦岗、高资、下蜀、宝华片区,让镇江主城直接对接南京主城;“向南”把镇江老城区、南徐片区、官塘片区、丹徒新城连为一体,通过G312、S86南延与丹阳主城紧密相连,实质性推动镇丹一体化。中部“硬核”要展现更强大的集聚力。二是东翼产业协同发展区。主要是镇江新区、扬中、丹阳北部以及京口东部区域,在加强向西融入宁镇扬的同时,更好“向东看”,成为镇江向东对接的“桥头堡”。东翼“引擎”要成为马力更足的“强引擎”。三是西翼创新协同发展区。包括句容中南部、丹徒南部区域,重点在产业链创新链上与南京有效互补。西翼要着力打造镇江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三带”是指沿东西走向的三条发展带。“三带”有效串联起“一体两翼”,构成大市域发展的经纬线。“北线”为沿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转型发展带,重点建设“滨江绿廊”,展现“江河交汇”的独特魅力。“中线”为产业创新发展带,重点依托G312、G42建设产业创新带,增强发展拉动力、支撑力。“南线”为绿色生态发展带,主动融入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重点打造面向城市群服务的“菜篮子”“后花园”“休闲地”。“多片区”是围绕“一体、两翼、三带”功能定位,依据现有发展基础,打造若干重点发展载体,更好支撑起战略落地。

4.抢抓最现实机遇。紧抓宁镇扬“小三角”,全面对接长三角“大三角”。坚持全域参与,绘好“一张蓝图”,引领“一体发展”。坚持项目推进,每年度务实推进一批合作项目。已经确定的G312产业创新走廊、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等重点合作事项,要确保落地见效。坚持基础先行,加快推进G312快速化改造、仪禄高速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宁镇城际、宁句城际轨道交通南延、镇扬过江通道等项目。协同建设5G、大数据中心、物联网、产业创新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推动科教开放合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文化旅游共同开发。

抓紧抓实下半年各项工作

1.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强市。狠抓项目招引建设。深化招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化招商,千方百计招大引强、招新引优。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强化金融资源配置前移,优化代办帮办服务,加力省重大项目、市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固定资产投资落地。着力提升产业层次。探索建立市领导挂帅的“链长制”,推动创新强链、龙头引链、项目补链、业态延链、人才兴链、服务稳链。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应用场景拓展。用好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推动更多企业向“专精特新”“隐形冠军”“链主企业”“上市公司”挺进。深度激发创新活力。深化校地合作,支持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创建国家一流学科。优化科技重大专项等资金管理办法,探索“揭榜挂帅”制,引导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联盟。重视招引大院大所,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实施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全面增强平台承载力。推动开发区向“创新生态区”转型。整合盘活城市楼宇资源,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立体园区”。聚焦重点区域,导入创新要素,整合创新平台,打造宜居宜创宜业的国际化创新社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力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提高政务服务效能。重视诚信文化、契约精神培育,把诚信“基因”发扬光大。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领导干部要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支持服务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

2.更高水平建设精美镇江。牢牢守护绿水青山底色。统筹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坚定不移“腾笼换凤”,加快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环境治理能力等短板;坚定不移“砸笼换绿”,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全面修复山体、水体、湿地、岸线生态;坚持“多规合一”,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真正实现全市域“一张蓝图管到底”。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位。推进连镇铁路镇江段、宁句城际轨道等重大工程建设,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让人们出行更便捷。优化山水城市空间格局,打造主城区“一山一景”,深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试点,促进文旅融合增效,让城市更有韵味。深入推进“城市双修”,持续整治“城市乱象”,让生活环境更清爽。深入推进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用环境塑造“美”,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治理乡村公共空间,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用文化润泽“美”,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施“文艺播种计划”,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活态传承。用食安保障“美”,稳定发展粮食、生猪生产,守牢“米袋子”,拎稳“菜篮子”。

3.更加有效增进民生福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就业帮扶、社会救助和兜底保障力度。探索产业扶贫、激励性就业机制,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开展消费扶贫,推动产销对接,助推经济薄弱村“造血产业”强壮起来。全力推动就业创业。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审即享”,发展“夜间经济”,繁荣“小店经济”。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加强困难人员托底就业。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持续排查、用心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坚定践行“两康”理念,纵深推进健康镇江行动。

4.更深层次推动改革开放。聚焦市场化进行改革攻坚。改进特许经营制度,探索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竞争中性原则,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专业化公司运营提质增效。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园区市场化运营,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促进企业优胜劣汰。聚焦高水平打好开放主动仗。加大外资招引力度,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外资逆势增长、外贸稳中提质。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政策。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信用监管和信用修复机制。聚焦实效性创造更多镇江经验。鼓励基层对上积极争取改革试点,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创新,激活蛰伏潜能。

5.更实举措提升治理效能。培育全民法治素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大《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宣贯力度。强化制度建设执行。更加注重从治理效果来衡量制度建设、法规制定,与时俱进推进制度机制创新。坚决维护制度权威,组织开展重要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效能监察,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纵深推进镇(街道)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整合,创新构建基层治理赋权增能机制。全面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实体化运行市、县两级综治中心。拓宽党建引领下多元主体参与渠道,探索扩大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同时,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锲而不舍抓好风险防范,高质量编好“十四五”规划,全心全意支持板块攻坚。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牢记初心使命,让“三高一争”的信心更加坚定。把新思想熔铸于心。把学习新思想作为终身课题,跟进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把“两个维护”贯穿始终。“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任何时候都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健全党委议事决策机制,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落实责任清单,推进“书记项目”,释放“乘数效应”。

2.激发斗志干劲,让“三高一争”的动能更加强劲。增强“三项机制”的穿透力。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深化“一创六争”,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提升干部队伍的工作本领。注重在重大任务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完善从严管理机制,深化“政治体检”,抓实干部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关键少数”应对变局、服务大局、开拓新局的本领。汇聚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弘扬“亚夫精神”“糜林精神”,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组织好“镇江市人民奖章”颁授,建好用好基层“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让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成为镇江大地的生动图景。

3.聚力强基固本,让“三高一争”的根基更加牢靠。强化党建引领力。抓好党建助推产业强市“三项行动”,打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四场硬仗”,推进机关部门“五抓五促”专项行动,打造“三个表率、一个模范”机关。提升基层组织力。统筹抓好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探索基层党小组规范化建设,建强专业化组织员队伍,推动战斗堡垒更加过硬。抓实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锻造乡村振兴“领头雁”。做强品牌影响力。巩固提升“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全域党建”等优势品牌,探索解决突出问题、提升党建质量的新思路、新举措,形成“品牌矩阵”。

4.持续正风肃纪,让“三高一争”的生态更加清朗。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之以恒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完善发现问题的防范机制、精准纠偏的矫正机制、严肃问责的震慑机制。做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强化举一反三、建章立制,筑牢党规党纪“防火墙”。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查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严重阻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严重损害党的执政根基的腐败问题。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坚决“亮剑”,加强对“关键少数”特别是各级“一把手”的监督,让政治生态像自然生态一样山清水秀。

(本文根据市委书记马明龙2020年7月31日在中共镇江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摘编)

46

◎马明龙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深入贯彻新思想,科学统筹“两手抓”,以“1234”考核目标推动争先进位,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跑出上扬线,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向好,增幅位次明显前移。我们交出了大战大考新答卷,干出了产业强市新业绩,迈出了乡村振兴新步伐,展现了民生改善新作为,取得了管党治党新成效,镇江呈现出了加速“跑起来”的蓬勃气象。

“十四五”和未来一个时期,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实现“镇江很有前途”的关键时期,也是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深刻变化的特殊时期,宏观形势严峻复杂,区域竞争愈发激烈,自身瓶颈急需突破。全市上下必须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在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中争得城市荣光。这“三高一争”,是时代赋予的命题,是镇江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取向、奋斗指向和工作导向。我们要昂扬“跑起来”的奋斗姿态,立足全省争位次、面向全国创品牌,让外界投来更多赞赏的目光,让镇江人持续以镇江为荣。

着眼长远谋划重大战略问题

1.找准城市定位。把“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作为未来一个时期镇江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愿景,深化了发展内涵,彰显了发展自信,突出了城市特质,展现了历史底蕴,既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镇江城市定位一脉相承,又把握时代要求,与时俱进作出了新的概括提炼。

2.明确战略路径。重点实施三大战略:一是产业强市战略。加快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协同发展的区域性重要产业基地。围绕智能电气、汽车及零部件、船舶海工、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加快补链强链扩链,持续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攀升。在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基础较好领域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打造若干地标型现代产业集群。二是创新驱动战略。系统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治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真正把创新融入一切工作中。把科技创新作为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用好镇江及周边城市科教资源密集的优势,更加有效推进产学研合作,把镇江打造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基地。三是融合发展战略。全方位推动区域融合、产业跨界融合、产城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军民融合、校地融合等各领域融合发展,让方方面面从“相加”变成“相融”。特别是要坚定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主动顺应上海“龙头”带动,加快与南京融合发展,全面对接周边其他城市,扬长补短、借势攀高。坚持把镇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突破行政区概念,实现全市域“一盘棋”。

3.优化发展布局。立足现有基础,着眼市域一体化,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发展布局。“一体两翼”是按主体功能划分的三大协同发展区。一是中部城市协同发展区。坚定不移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现有中心城区“双向拓展”,“向西”沿G312串联镇江高新区、韦岗、高资、下蜀、宝华片区,让镇江主城直接对接南京主城;“向南”把镇江老城区、南徐片区、官塘片区、丹徒新城连为一体,通过G312、S86南延与丹阳主城紧密相连,实质性推动镇丹一体化。中部“硬核”要展现更强大的集聚力。二是东翼产业协同发展区。主要是镇江新区、扬中、丹阳北部以及京口东部区域,在加强向西融入宁镇扬的同时,更好“向东看”,成为镇江向东对接的“桥头堡”。东翼“引擎”要成为马力更足的“强引擎”。三是西翼创新协同发展区。包括句容中南部、丹徒南部区域,重点在产业链创新链上与南京有效互补。西翼要着力打造镇江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三带”是指沿东西走向的三条发展带。“三带”有效串联起“一体两翼”,构成大市域发展的经纬线。“北线”为沿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转型发展带,重点建设“滨江绿廊”,展现“江河交汇”的独特魅力。“中线”为产业创新发展带,重点依托G312、G42建设产业创新带,增强发展拉动力、支撑力。“南线”为绿色生态发展带,主动融入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重点打造面向城市群服务的“菜篮子”“后花园”“休闲地”。“多片区”是围绕“一体、两翼、三带”功能定位,依据现有发展基础,打造若干重点发展载体,更好支撑起战略落地。

4.抢抓最现实机遇。紧抓宁镇扬“小三角”,全面对接长三角“大三角”。坚持全域参与,绘好“一张蓝图”,引领“一体发展”。坚持项目推进,每年度务实推进一批合作项目。已经确定的G312产业创新走廊、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等重点合作事项,要确保落地见效。坚持基础先行,加快推进G312快速化改造、仪禄高速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宁镇城际、宁句城际轨道交通南延、镇扬过江通道等项目。协同建设5G、大数据中心、物联网、产业创新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推动科教开放合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文化旅游共同开发。

抓紧抓实下半年各项工作

1.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强市。狠抓项目招引建设。深化招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化招商,千方百计招大引强、招新引优。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强化金融资源配置前移,优化代办帮办服务,加力省重大项目、市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固定资产投资落地。着力提升产业层次。探索建立市领导挂帅的“链长制”,推动创新强链、龙头引链、项目补链、业态延链、人才兴链、服务稳链。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应用场景拓展。用好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推动更多企业向“专精特新”“隐形冠军”“链主企业”“上市公司”挺进。深度激发创新活力。深化校地合作,支持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创建国家一流学科。优化科技重大专项等资金管理办法,探索“揭榜挂帅”制,引导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联盟。重视招引大院大所,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实施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全面增强平台承载力。推动开发区向“创新生态区”转型。整合盘活城市楼宇资源,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立体园区”。聚焦重点区域,导入创新要素,整合创新平台,打造宜居宜创宜业的国际化创新社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力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提高政务服务效能。重视诚信文化、契约精神培育,把诚信“基因”发扬光大。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领导干部要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支持服务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

2.更高水平建设精美镇江。牢牢守护绿水青山底色。统筹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坚定不移“腾笼换凤”,加快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环境治理能力等短板;坚定不移“砸笼换绿”,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全面修复山体、水体、湿地、岸线生态;坚持“多规合一”,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真正实现全市域“一张蓝图管到底”。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位。推进连镇铁路镇江段、宁句城际轨道等重大工程建设,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让人们出行更便捷。优化山水城市空间格局,打造主城区“一山一景”,深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试点,促进文旅融合增效,让城市更有韵味。深入推进“城市双修”,持续整治“城市乱象”,让生活环境更清爽。深入推进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用环境塑造“美”,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治理乡村公共空间,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用文化润泽“美”,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施“文艺播种计划”,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活态传承。用食安保障“美”,稳定发展粮食、生猪生产,守牢“米袋子”,拎稳“菜篮子”。

3.更加有效增进民生福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就业帮扶、社会救助和兜底保障力度。探索产业扶贫、激励性就业机制,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开展消费扶贫,推动产销对接,助推经济薄弱村“造血产业”强壮起来。全力推动就业创业。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审即享”,发展“夜间经济”,繁荣“小店经济”。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加强困难人员托底就业。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持续排查、用心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坚定践行“两康”理念,纵深推进健康镇江行动。

4.更深层次推动改革开放。聚焦市场化进行改革攻坚。改进特许经营制度,探索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竞争中性原则,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专业化公司运营提质增效。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园区市场化运营,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促进企业优胜劣汰。聚焦高水平打好开放主动仗。加大外资招引力度,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外资逆势增长、外贸稳中提质。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政策。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信用监管和信用修复机制。聚焦实效性创造更多镇江经验。鼓励基层对上积极争取改革试点,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创新,激活蛰伏潜能。

5.更实举措提升治理效能。培育全民法治素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大《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宣贯力度。强化制度建设执行。更加注重从治理效果来衡量制度建设、法规制定,与时俱进推进制度机制创新。坚决维护制度权威,组织开展重要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效能监察,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纵深推进镇(街道)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整合,创新构建基层治理赋权增能机制。全面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实体化运行市、县两级综治中心。拓宽党建引领下多元主体参与渠道,探索扩大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同时,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锲而不舍抓好风险防范,高质量编好“十四五”规划,全心全意支持板块攻坚。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牢记初心使命,让“三高一争”的信心更加坚定。把新思想熔铸于心。把学习新思想作为终身课题,跟进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把“两个维护”贯穿始终。“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任何时候都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健全党委议事决策机制,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落实责任清单,推进“书记项目”,释放“乘数效应”。

2.激发斗志干劲,让“三高一争”的动能更加强劲。增强“三项机制”的穿透力。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深化“一创六争”,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提升干部队伍的工作本领。注重在重大任务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完善从严管理机制,深化“政治体检”,抓实干部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关键少数”应对变局、服务大局、开拓新局的本领。汇聚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弘扬“亚夫精神”“糜林精神”,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组织好“镇江市人民奖章”颁授,建好用好基层“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让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成为镇江大地的生动图景。

3.聚力强基固本,让“三高一争”的根基更加牢靠。强化党建引领力。抓好党建助推产业强市“三项行动”,打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四场硬仗”,推进机关部门“五抓五促”专项行动,打造“三个表率、一个模范”机关。提升基层组织力。统筹抓好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探索基层党小组规范化建设,建强专业化组织员队伍,推动战斗堡垒更加过硬。抓实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锻造乡村振兴“领头雁”。做强品牌影响力。巩固提升“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全域党建”等优势品牌,探索解决突出问题、提升党建质量的新思路、新举措,形成“品牌矩阵”。

4.持续正风肃纪,让“三高一争”的生态更加清朗。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之以恒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完善发现问题的防范机制、精准纠偏的矫正机制、严肃问责的震慑机制。做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强化举一反三、建章立制,筑牢党规党纪“防火墙”。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查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严重阻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严重损害党的执政根基的腐败问题。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坚决“亮剑”,加强对“关键少数”特别是各级“一把手”的监督,让政治生态像自然生态一样山清水秀。

(本文根据市委书记马明龙2020年7月31日在中共镇江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摘编)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