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 全力稳住民生基本盘

2020-08-18 15:23

徐曙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则人心稳、社会稳。今天,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稳就业工作会议,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对全市稳就业工作再部署、再落实,奋力完成年度各项就业目标任务。省人社厅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戴元湖厅长亲临镇江视察指导,充分体现了对镇江稳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形势

就业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企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就业摆在“六稳”“六保”的首位,总书记多次就稳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种风险矛盾交织,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做好稳就业工作意义更加特别。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稳就业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以扎实有力的工作守住民生基本盘。

一要巩固基础、保持前列。我市稳就业工作有着良好的基础,创造了基层人社平台的“镇江样板”、创新载体建设的“镇江模式”、就业资金绩效评价的“镇江经验”,镇江大市和句容市连续两年受到省政府激励表彰,就业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特别是疫情期间,全市就业条线的同志辛勤努力、创新思路,在全省率先出台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措施,实施“一企一策”,为全市复工复产、稳定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有这么好的工作基础,各地各部门更要再接再厉、奋发作为,继续为全省就业大局作出“镇江贡献”,实现争先进位。

二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稳就业与稳增长紧密关联,随着经济总量增大、结构优化,对就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据统计,“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城镇就业人口100万人左右,“十三五”时期达到190万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市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较大冲击,稳就业工作压力较大。对此,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帮助企业达产满产。进入二季度,全市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主要指标“由负转正”,地区生产总值从一季度的-9.4%提升到上半年的0.5%,全省排名从末位跃升至第八。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较一季度分别提高了12、23.6、12.7、14.2个百分点,在全省都实现了进位。主要指标回升带动就业状况向好,登记失业率逐月下降,3月份,500家监测企业复工率为82%,6月底提升到99.8%。我们要坚定信心,聚焦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有力保障稳就业。

三要直面困难、加压奋进。与完成就业全年目标任务的要求相比,依然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突出表现为“两大压力”:一方面是供给不足和需求上升的压力。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史无前例的874万,比2019年增加40万;驻镇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创新高,达到 2.45万人,同比上升25%。全市事业单位集中招考报名人数同比大幅增加,反映出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企业新办理录用登记备案用工人数均同比有所下降,就业供需不匹配。另一方面是保就业和增收入的压力。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今年全市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意味着今年居民收入扣除价格影响的实际增幅不能低于3.3%。这些刚性需求是必须完成的,如何在稳就业基础上实现增收入,任务艰巨。各地各部门要增强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切实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措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聚焦工作重点,推动落地见效

今年省对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将城镇新增就业列为考核指标。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突出重点,努力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关键把握好“稳、扩、保、守”4个字:

一要稳存量。从劳动力的需求侧看,重点是保中小微企业。我市中小微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60%的大学生就业,只有保住市场主体,就业才能稳得住,经济才能行得稳。因此,稳企业才是主要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税费减免缓缴、信贷支持等相关政策,省、市也出台了一系列稳企稳岗措施,但很多政策还没有精准滴灌到企业。上月,市政府召开了中小微企业座谈会,不少企业反映经营压力很大。下一步,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传,打好“免、减、缓、返、补”组合拳,落实全产业链帮扶政策,深入一线帮助企业疏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二要扩供给。二产和三产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强大的二产,就不可能有繁荣的三产。镇江人口导入慢、就业不充分,归根到底是产业发展不充分,我市二产、三产从业人员的数量和占比均低于周边城市。一方面要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对扩大内需、吸纳就业具有明显带动作用。扬中的长城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镇江新区的孚能动力电池制造基地项目,都是近年来推进的重大项目,都将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市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和各地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动在手项目开工建设,尽快形成就业岗位供给。另一方面要支持新就业形态。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强调,“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突如其来,我们要顺势而为,让其顺其自然、脱颖而出”。省人社厅分析,江苏新就业形态对城镇新增就业的年贡献率在10%左右。各地要抢抓机遇,扩展消费空间,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扶持壮大在疫情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为更多群体创业提供新空间。

三要保重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是保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各部门要因人施策、分类帮扶,提高政策精准性和工作针对性,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退捕渔民等群体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方面,现在正值高校毕业季,要按照国家和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好国家出台的研究生扩招、专升本扩招、教师编制扩招、鼓励创业、推行户口托管等“五项政策”和市里出台的国企事业单位扩招、扩大就业见习规模、鼓励基层就业等“十条措施”,市人社和教育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在镇就业毕业生普惠性人才政策,探索建立毕业生促进就业专项基金,确保基本政策力度不低于周边地区,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镇就业。农民工就业方面,我市外出务工农民工超过40万人,要搭建用工信息对接平台,引导农民工转移就业,组织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鼓励从事特色养殖、生态旅游等行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让农民工有更多选择机会。

四要守底线。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织牢织密就业保障网。我市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有2万人,是稳就业的重点。要强化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发挥好就业专项资金、财政涉农统筹资金等作用,加快设置一批公益性岗位,通过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方式,开展就业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人员,各地政府要托底安置,守牢“保生活”底线,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第三、咬定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

任务越艰巨、矛盾越突出,越考验我们的能力水平、责任担当和工作作风。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是政策支撑要更精准。当前,国家、省、市都针对稳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强化政策集成,认真梳理归并,形成稳就业政策一本通,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让相关企业和就业群体对可以享受的政策一目了然。要促进政策精准落地,今天会上下发了稳就业24条措施,各牵头单位要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能,激活就业动能。

二是服务保障要更到位。戴厅长在全省力推一体化服务网络建设,提升供需匹配度和就业质量。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孵化器、众创社区等载体建设,融入全省一体化服务网络体系,提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常态化供需对接协调机制。要构建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充分发挥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作用,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开展订单式培训,支持企业完善线上线下培训平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岗位匹配能力,有效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三是组织领导要更有力。各地各部门要压实主体责任,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快成立稳就业工作专班,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切实把做好稳就业工作作为今年的头等大事来抓,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市创业就业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把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对在稳就业工作中成效突出的地区和部门要奖励表扬,对浮于形式、进展缓慢的要严肃问责。

做好稳就业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地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稳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就业基础工作做好做实,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市长徐曙海2020年7月17日在全市稳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整理)

35

徐曙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则人心稳、社会稳。今天,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稳就业工作会议,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对全市稳就业工作再部署、再落实,奋力完成年度各项就业目标任务。省人社厅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戴元湖厅长亲临镇江视察指导,充分体现了对镇江稳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形势

就业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企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就业摆在“六稳”“六保”的首位,总书记多次就稳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种风险矛盾交织,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做好稳就业工作意义更加特别。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稳就业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以扎实有力的工作守住民生基本盘。

一要巩固基础、保持前列。我市稳就业工作有着良好的基础,创造了基层人社平台的“镇江样板”、创新载体建设的“镇江模式”、就业资金绩效评价的“镇江经验”,镇江大市和句容市连续两年受到省政府激励表彰,就业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特别是疫情期间,全市就业条线的同志辛勤努力、创新思路,在全省率先出台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措施,实施“一企一策”,为全市复工复产、稳定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有这么好的工作基础,各地各部门更要再接再厉、奋发作为,继续为全省就业大局作出“镇江贡献”,实现争先进位。

二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稳就业与稳增长紧密关联,随着经济总量增大、结构优化,对就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据统计,“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城镇就业人口100万人左右,“十三五”时期达到190万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市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较大冲击,稳就业工作压力较大。对此,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帮助企业达产满产。进入二季度,全市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主要指标“由负转正”,地区生产总值从一季度的-9.4%提升到上半年的0.5%,全省排名从末位跃升至第八。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较一季度分别提高了12、23.6、12.7、14.2个百分点,在全省都实现了进位。主要指标回升带动就业状况向好,登记失业率逐月下降,3月份,500家监测企业复工率为82%,6月底提升到99.8%。我们要坚定信心,聚焦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有力保障稳就业。

三要直面困难、加压奋进。与完成就业全年目标任务的要求相比,依然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突出表现为“两大压力”:一方面是供给不足和需求上升的压力。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史无前例的874万,比2019年增加40万;驻镇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创新高,达到 2.45万人,同比上升25%。全市事业单位集中招考报名人数同比大幅增加,反映出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企业新办理录用登记备案用工人数均同比有所下降,就业供需不匹配。另一方面是保就业和增收入的压力。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今年全市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意味着今年居民收入扣除价格影响的实际增幅不能低于3.3%。这些刚性需求是必须完成的,如何在稳就业基础上实现增收入,任务艰巨。各地各部门要增强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切实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措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聚焦工作重点,推动落地见效

今年省对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将城镇新增就业列为考核指标。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突出重点,努力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关键把握好“稳、扩、保、守”4个字:

一要稳存量。从劳动力的需求侧看,重点是保中小微企业。我市中小微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60%的大学生就业,只有保住市场主体,就业才能稳得住,经济才能行得稳。因此,稳企业才是主要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税费减免缓缴、信贷支持等相关政策,省、市也出台了一系列稳企稳岗措施,但很多政策还没有精准滴灌到企业。上月,市政府召开了中小微企业座谈会,不少企业反映经营压力很大。下一步,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传,打好“免、减、缓、返、补”组合拳,落实全产业链帮扶政策,深入一线帮助企业疏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二要扩供给。二产和三产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强大的二产,就不可能有繁荣的三产。镇江人口导入慢、就业不充分,归根到底是产业发展不充分,我市二产、三产从业人员的数量和占比均低于周边城市。一方面要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对扩大内需、吸纳就业具有明显带动作用。扬中的长城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镇江新区的孚能动力电池制造基地项目,都是近年来推进的重大项目,都将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市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和各地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动在手项目开工建设,尽快形成就业岗位供给。另一方面要支持新就业形态。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强调,“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突如其来,我们要顺势而为,让其顺其自然、脱颖而出”。省人社厅分析,江苏新就业形态对城镇新增就业的年贡献率在10%左右。各地要抢抓机遇,扩展消费空间,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扶持壮大在疫情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为更多群体创业提供新空间。

三要保重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是保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各部门要因人施策、分类帮扶,提高政策精准性和工作针对性,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退捕渔民等群体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方面,现在正值高校毕业季,要按照国家和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好国家出台的研究生扩招、专升本扩招、教师编制扩招、鼓励创业、推行户口托管等“五项政策”和市里出台的国企事业单位扩招、扩大就业见习规模、鼓励基层就业等“十条措施”,市人社和教育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在镇就业毕业生普惠性人才政策,探索建立毕业生促进就业专项基金,确保基本政策力度不低于周边地区,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镇就业。农民工就业方面,我市外出务工农民工超过40万人,要搭建用工信息对接平台,引导农民工转移就业,组织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鼓励从事特色养殖、生态旅游等行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让农民工有更多选择机会。

四要守底线。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织牢织密就业保障网。我市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有2万人,是稳就业的重点。要强化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发挥好就业专项资金、财政涉农统筹资金等作用,加快设置一批公益性岗位,通过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方式,开展就业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人员,各地政府要托底安置,守牢“保生活”底线,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第三、咬定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

任务越艰巨、矛盾越突出,越考验我们的能力水平、责任担当和工作作风。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是政策支撑要更精准。当前,国家、省、市都针对稳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强化政策集成,认真梳理归并,形成稳就业政策一本通,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让相关企业和就业群体对可以享受的政策一目了然。要促进政策精准落地,今天会上下发了稳就业24条措施,各牵头单位要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能,激活就业动能。

二是服务保障要更到位。戴厅长在全省力推一体化服务网络建设,提升供需匹配度和就业质量。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孵化器、众创社区等载体建设,融入全省一体化服务网络体系,提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常态化供需对接协调机制。要构建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充分发挥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作用,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开展订单式培训,支持企业完善线上线下培训平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岗位匹配能力,有效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三是组织领导要更有力。各地各部门要压实主体责任,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快成立稳就业工作专班,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切实把做好稳就业工作作为今年的头等大事来抓,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市创业就业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把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对在稳就业工作中成效突出的地区和部门要奖励表扬,对浮于形式、进展缓慢的要严肃问责。

做好稳就业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地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稳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就业基础工作做好做实,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市长徐曙海2020年7月17日在全市稳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整理)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