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三高一争”在行动——板块篇

2020-08-18 15:16

◎张辉 袁刚 滕庆海 季翔 梅永生 孙晨飞 黄建同 姜萍

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了“三高一争”的奋斗目标。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大势使然;创造高品质生活,是民心所盼;实施高效能治理,是重要根基;争得城市荣光,是使命所在。

这“三高一争”,是时代赋予的命题,是镇江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取向、奋斗指向和工作导向。当前,全市各地正积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不断凝聚广泛共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向着这个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丹阳:以加速跑的状态全面夺取“双胜利”

全年征程已经过半,决胜高水平小康、全面夺取“双胜利”,到了更加吃劲的冲刺阶段。丹阳上下擂响争先进位战鼓、扛起转型升级大旗,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跑起来”中不断争先进位。

持续推进产业强市。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加快“三区三园”建设,发挥开发区、丹北镇、高新区资源优势,深化镇区联动、以区带园、组团发展,加大镇(村)“低小散”工业集中区统筹整合力度。支持万洋、标龙等新型园区载体发展,引导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二次集聚,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赋能,打造园区发展新格局。完善上市扶持政策,推动同力、明月、沃得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助力天工国际拓展境内资本市场。鼓励优质科技创新企业抢抓注册制改革机遇,培育一批上市后备企业,做强资本市场“丹阳板块”。

聚力突破重大项目。健全市领导挂钩推进机制,完善月度推进、定期观摩、督查考核等制度体系,确保完成亿元以上项目入库60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拿出招引硬招数,力争明年镇江市级重点项目数量增长50%。大力盘活闲置土地,清理低端低效用地,确保今年盘活2000亩左右。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减租降息基础上,更加注重提供定制化、“滴灌式”的政策,从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发展贡献度奖励、用地指标等方面,强化对重特大产业项目支持,提高政策服务精准度。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基层为民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稳步实施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试点工作。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外资招引力度,确保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借势“一带一路”,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帮助企业和优势产业“走出去”。大力开展“双招双引”,错位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团队)80个以上,力争年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不低于130家,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以上。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推动丹金高速、S358、G233等对外通道建设,实施城乡路网优化提升工程,打造“内聚成核、外联成网”的现代交通体系。高标准推进云阳大桥重建工程,改造城市主次干道,打通城市“微循环”。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聚焦聚力、用情用心,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800人。完善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载体建设,支持自主创业1200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6000人。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省丹中、吕叔湘中学、新区实小分部、丹北实验初中等工程建设。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提升教育品质。

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和“回头看”,建立问题台账,逐一整改销号。以“四清一治一改”为抓手,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六个专项行动”,确保农村干干净净迈入全面小康。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为路径,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推动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由“增量”向“提质”转变。实施“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党建领航 金融惠农”行动,有序引导各类资本“上山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句容:干出“镇江争雄、苏南亮剑、全省进位”的昂扬态势

今年以来,句容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两手抓”,加速“跑起来”,在疫情防控实现零确诊、零疑似、零境外输入基础上,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下一步,将咬定全省高质量发展县市20强目标,奋力干出“镇江争雄、苏南亮剑、全省进位”的昂扬态势。

聚焦项目突破,跑出产业强市加速度。深度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产业发展上“融入南京、接力镇江”,做大产业蛋糕。突出区域内循环,深化与南京五大地标产业、八大产业链的协调联动、延伸融合,抢抓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机遇,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布局、承接溢出,集聚培育壹度科技、华祥耀半导体等更多重科技、高成长企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重塑,努力实现新道超车。围绕“项目突破年”,以深圳、北京为招引核,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军民融合等领域,跟踪推进国民新能源汽车、5G能源产业园等优质项目,确保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个。以“三听三答”等方式协调解决要素支撑、金融支持等难题,确保90个重点产业项目10月份全部开复工。大力开展营商环境“中梗阻”问题专项治理,推动高频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刚性兑现疫情期间稳企纾困政策,确保营商环境指数全省排名大幅前移。

聚焦机遇转化,争当融合发展先行军。把握区域一体化做深做实大趋势,争做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先行军、示范区。系统谋划南京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南沿江城际铁路、宁句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全力争取仪禄高速最优线型,畅通内聚成核、外联快通、城乡一体大动脉,建设“轨道上的句容”。积极培育大农业、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产业,市场化推动茅山整体开发,以丁庄葡萄、白兔草莓等高品质农产品和恒大童世界、金象农旅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抢滩高端市场、形成高端效益。加快推进长江引水工程,根本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以省人民医院句容分院的投入运营,持续深化“院府合作”成果;加快省句中异地新建工程,强化与省内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力度,做好教育百年大计。

聚焦品质提升,展现美丽句容新形象。聚焦高品质生活,按照美丽江苏建设新要求,大力推进城市精美工程、乡村振兴工程。一方面,让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坚持“标准为王、美感为要、文化为魂、以人为本”,推动城市标准体系全面落地;突出“三降两提”打造高品质楼盘,有序实施城区道路“白改黑”、建筑立面改造试点、重点片区雨污分流,统筹推进城市美化和更新;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发挥文明浸润效应,奋力摘得本轮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另一方面,让乡村有“盆景”更有“风景”。坚持以创意发展农业、用设计点燃乡村,系统总结茅山何庄试点经验,扎实开展第二批试点,更加聚焦乡村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价值,探索乡村振兴多元之路;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更高标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提升等工作,让更多乡村成为“望山见水忆乡愁”的好地方。

扬中:提速产业强市,探路城乡融合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巨大挑战,扬中上下深入贯彻新思想、践行新理念,科学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聚力推进“产业强市、实干兴市”,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主要经济指标止跌回升、逐月向好。下半年,将通过奋力跑、务实干,努力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坚定不移强投入、促转型,积蓄争先赶超“新动能”。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扩规模、提层次、优结构,提升实体经济质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特色鲜明、链条完整、深度整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创新驱动效应,培育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把法治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保障。

二是坚定不移稳增长、防风险,夯实实体经济“基本盘”。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充分估计、早做准备,对变局中的机遇敏锐把握、用好用足,以高质量的“稳”推动高水平的“进”。全力促进企业平稳发展,确保惠企政策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多措并举开拓市场空间,积极融入“双循环”格局,打好开放主动仗。加大外资招引力度,推动外资逆势增长。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各类风险矛盾早发现、早处置。

三是坚定不移优生态、提品质,塑造城市形象“高颜值”。聚焦重点领域、紧盯关键环节,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岛城、水上花园。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统筹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拿出绣花精神建设治理城市,提升城市颜值和品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推进长江刀鲚良种繁育养殖,积极争创省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

四是坚定不移增福祉、惠民生,提升民生幸福“含金量”。持续排查民生领域突出问题,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围绕增民富,拓展增收源。围绕促民享,提升感受度,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稳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围绕保民安,织密治理网,全面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推广“两组”“两会”村民小组自治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围绕下半年发展思路,扬中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确定,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奋力争创全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丽、生态宜居的新扬中。

丹徒:精准对接新定位新战略

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奏响了“三高一争”最强音,丹徒将精准对照城市新定位、发展新战略,在“三高一争”生动实践中书写“丹徒篇章” 。

立足现有基础,把握产业趋势,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以项目论英雄”,瞄准先进制造业这个主攻方向,做好强链延链补链固链文章。抓好项目开工,打好高位推动、部门联动、政策拉动、服务促动“组合拳”,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千方百计稳企业,严格落实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对企业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跟踪式督办、销号式解决,让企业家在丹徒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生活。

“三大攻坚战”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必须尽锐出战。提高脱贫攻坚“含金量”,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识别,用好各类保障措施,巩固脱贫成果。擦亮生态丹徒“金招牌”,抓好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反馈交办问题整改销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环保关切。深入开展“两违三乱”整治,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加大PM2.5管控力度,让丹徒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以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以创新激活裂变潜能、以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扎实推动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农村“三块地”改革、资源瓶颈突破等重点领域,以改革促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全面对接镇江高校园区科教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和本地企业发展紧密相连。围绕“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发展布局,深化区域合作,做好“整合、融合、竞合”三篇文章。

按照“美丽江苏”“精美镇江”建设部署要求,坚持强基固本、内外兼修,努力让丹徒既有可观的“外在美”,又有可感的“内在美”。把规划引领与高标准建设统一起来,把风貌塑造与功能完善统一起来,把文脉传承与品质提升统一起来,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便民服务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邻里中心等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聚焦聚力、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

京口:深入开展“四大提升行动”

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发出了“三高一争”动员令。京口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围绕“全省前二十、全市一等次”的年度目标,紧扣经济发展“首位度”、创新创业“首创地”、社会治理“首善区”的奋斗方向,深入开展“四大提升行动”,争先进位、加速奔跑,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更大力度推进项目绩效提升行动,在产业强区上实现新突破。聚焦新路超越、强链补链、创新驱动,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推动京口“1+4”产业体系渐进式发展,确保全年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20个,签约项目总投资突破100亿元,实现一批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出形象。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经济建设主阵地作用,加快航空航天中小企业基地建设,全面建成木业先进制造区,推动联东U谷产业园10月份开工,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深入开展“百万载体提质效”活动,确保全年盘活闲置楼宇面积8万平方米,入库楼宇税收总量增长5%,重点楼宇税收增长8%。积极培育云时代中心等创新社区,打造一批新经济增长点。

更大力度推进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在民生改善上实现新突破。常态长效推进城市管理,实施33个试点小区“京彩”物业管理提升工程,推进青云门等8个老旧小区32.28万平方米改造,年内完成会莲庵街棚改三期项目,加快王家新苑、象山花园(三期)安置房建设进度。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完成空气质量、断面水质、危废固废处理年度目标任务。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完成中山路小学与第四中学整合改造,创成5所市级、争创2所省级智慧校园。建成2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启用运行1家“网上医院”接诊点。

更大力度推进治理水平提升行动,在基层治理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区、街道两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配齐配强专职网格长,以“微服务”疏通基层社会的“毛细血管”。全面压实安全生产“三个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强化金融领域风险防控,全面完成年度政府债务化解工作任务。全面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和历史遗留问题,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深化“法治京口”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氛围。

更大力度推进组织力提升行动,在作风效能上实现新突破。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全力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巡视整改“回头看”,推动全区上下在思想上切实强化争先进位的压力和责任。深化运用“三项机制”,倡导“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全面激发各层各级的奋斗热情。深入开展党支部质量提升工程,精心筹备、认真做好社区(村)“两委”换届。全面彻底推进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确保各项要求落地见效。坚持“三不”一体推进,加大违法违纪问题查处力度,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润州:坚决扛起主城使命 只争朝夕加速奔跑

润州作为主城区和市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将按照本次全会部署,坚决扛起主城使命,只争朝夕加速奔跑,在“三高一争”的生动实践中努力展现润州作为。

推进产城融合,打造官塘片区崭新增长极。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润州与交通产业集团合力书写官塘片区的精彩篇章,全力打造“多片区”发展中的崭新增长极。聚焦“创新创业福地”,形成以生态为底色、产业为支撑、创新为灵魂、总部为品牌的鲜明特色,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低碳发展样板区。5年内完成总投资500亿元、引进市级以上重点产业项目50个、企业总部30个、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按照“先产后城、产城融合”的理念,优化片区规划,细化城市设计,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设施配套;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建立高效精干、充满活力的组织管理架构。

做强城市经济,增强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力。聚焦总量提升、质量优化,在“一体两翼”布局中争当中心城区的发展“硬核”。更大力度攻坚产业项目。突出“拼抢”意识,强化为企服务,狠抓招商引资,推动建华建材全球研究院、易华录“城市数据湖”、恒生科技园等重大项目加快落户。更大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打造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打响“润州明月夜”品牌,繁荣城市夜间经济,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更大力度激活创新动能。抢抓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机遇,主动融入宁镇扬一体化战略,积极承接南京“创新溢出”“产业溢出”,让更多“创新种子”在润州生根发芽。

坚持人民至上,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导向,努力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以精美的人居环境提升幸福感。深入贯彻精美镇江建设部署,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常态化做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禁捕退捕工作,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更大的民生福祉提升幸福感。着力做好失地农民、退捕渔民、企业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切实解决好排查出的突出民生问题,努力增加优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完善的基层治理提升幸福感。探索城市基层“全域党建”标准化体系建设,深化街道审批、服务、执法“三整合”改革,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提升区域本质安全水平,让社会更加安定、人民更加安宁。

镇江新区:勇当东翼产业协同发展“排头兵”

新区上下响应“跑起来”的号召,践行“排头兵”的要求,挑战极限、加压奋进,跑出了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对照全年目标任务,将重点围绕“三高”打造“三区”。

打造高质量制造业集聚区。以先进制造业为纽带,主动加强与扬中、丹北的要素设施对接和产业创新协作,合力打通外循环、畅通内循环、疏通微循环,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影响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提升产业层次为主线,聚焦稳链补链强链控链,积极引进优质产能,年内力争再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突破1亿美元以上重大外资项目,冲刺外资到位3.6亿美元,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以扩大有效投入为抓手,将产业类固投150亿元作为必成指标,复制万事达签约到开工45天推进模式,争取更多项目签约即挂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

打造高品质心湖生活示范区。立足建设美丽江苏苏南新样板,以高铁通车为引爆点,加快心湖片区4.33平方公里系统开发,建设镇江东翼精美门户。着力提升宜居质态,锁定一线开发建设运营团队,为高层次人才打造“10分钟品质生活圈”,提升片区功能配套和整体价值。着力培育创新业态,加快心湖不夜街、银山艺术中心、人才“第四空间”建设运营,与省产研院共建国际研发社区,牵引高端创新要素和人才资源集聚。着力扮靓水韵生态,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加强水系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观光、生态康养、生态农业等生态经济,串联起夹江湿地、江滩漫道、乡伴风情“最美风光带”。

打造高效能集成改革先行区。探索开发区去行政化改革,加快由“管理者”向“服务员”角色转变,在尊重市场规律、遵循市场规则基础上,更加彰显服务理念、担当作为。创新企业服务网,健全38个企业网格,探索“队伍靠前、机制靠前、督查靠前”的专班服务模式,形成“企业有问题,就找网格办”的良好氛围。跑出审批最极速,在率先实现“2332”基础上,挑战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施工许可“1113”效能极限,用“服务效率”换得“发展效益”。扩大企业朋友圈,鼓励干部光明磊落与企业家交朋友,打造“宜园下午茶”“圌山人才汇”活动品牌,畅通“清上加亲”24小时在线渠道,建立以企业满意度为中心的评价机制,以优质营商环境为种好三类“树”提供肥沃土壤。

镇江高新区:融入“两个三角”奋力争先进位 实现“五个新突破”

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三高一争”奋斗目标,明确了新的城市定位和战略路径,进一步优化了发展布局,为镇江未来发展明确了大方向、确立了大框架。镇江高新区作为镇江城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西翼”,也是最年轻的板块,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在全面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中争先进位、开拓创新,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

融入“两个三角”。坚持“跳出高新区看高新区”,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大格局上谋划发展,立足宁镇扬“小三角”,对接长三角“大三角”。坚持精确定位、特色发展,立足于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两个定位”,为宁镇扬、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提供服务。坚持创新对接、枢纽联通,以宁镇合作区和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为契机,加强与重要功能性节点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突出统筹规划、配置优质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群。坚持提升能级、完善功能,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人口导入,营造生态宜居环境,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加快向“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转变。

奋力争先进位。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奋力拓展稳中向好态势,聚焦项目建设、有效投入两个重点,全力实现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和到位外资与去年相比“两个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目标,在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全面争先进位。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在体制机制、运营管理、营商环境、考核激励等方面大胆改革、勇于突破,为全市改革发展探索新路径。

实现“五个新突破”。一是在产业能级攀升上实现新突破。围绕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加大“引盘转升”力度,聚焦“1+4”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先机,加快培育智能制造、数字经济、5G、生命科学等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深入推进“腾笼换凤”,建立健全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大数据平台,推动产业“三集”发展,健全完善产业园区市场化运作模式,构建产业园区创新生态体系。二是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实现新突破。深化招商体制改革,实行招商人员“聘任制”,打破招商人员身份壁垒。深化蒋乔街道“大部制”改革,做好村(社区)整合“后半篇文章”。深化投融资改革,加快高新发展集团多平台实体化运作,推动集团公司市场化转型,提升资本运作空间,促进集团公司发展提质增效。加速提升五洲创客中心、国家高创中心孵化功能,加快推进团山睿谷创新综合体和2.5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双创”载体升级版。放大“镇江高新区杯”创新创业大赛、高校院所走进镇江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大会等“双创”活动品牌效应,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三是在精美高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深化园区提升出新三年行动,加强城市微空间和微景观提升改造,持续狠抓治气治水治土,打造金牛山城市公园,擦亮生态环境底色,加快形成“产业+创新+生态”发展模式。推进菁英人才公寓、北大培文K12学校项目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四是在推动民生改善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八个更”持续排查、用心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办好民生实事,抓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加快引进培育大学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科研人员等创业“生力军”,推动创业富民。五是在治理效能提升上实现新突破。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有效落实风险防控“四项机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工作问题、措施、责任“三张清单”机制。构建智慧治理体系,统筹推进“智慧高新”和集成管理指挥中心建设,加快实现全区综合执法“一体化”和综合治理“一张网”。

(作者单位:镇江日报社)

51

◎张辉 袁刚 滕庆海 季翔 梅永生 孙晨飞 黄建同 姜萍

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了“三高一争”的奋斗目标。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大势使然;创造高品质生活,是民心所盼;实施高效能治理,是重要根基;争得城市荣光,是使命所在。

这“三高一争”,是时代赋予的命题,是镇江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取向、奋斗指向和工作导向。当前,全市各地正积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不断凝聚广泛共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向着这个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丹阳:以加速跑的状态全面夺取“双胜利”

全年征程已经过半,决胜高水平小康、全面夺取“双胜利”,到了更加吃劲的冲刺阶段。丹阳上下擂响争先进位战鼓、扛起转型升级大旗,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跑起来”中不断争先进位。

持续推进产业强市。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加快“三区三园”建设,发挥开发区、丹北镇、高新区资源优势,深化镇区联动、以区带园、组团发展,加大镇(村)“低小散”工业集中区统筹整合力度。支持万洋、标龙等新型园区载体发展,引导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二次集聚,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赋能,打造园区发展新格局。完善上市扶持政策,推动同力、明月、沃得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助力天工国际拓展境内资本市场。鼓励优质科技创新企业抢抓注册制改革机遇,培育一批上市后备企业,做强资本市场“丹阳板块”。

聚力突破重大项目。健全市领导挂钩推进机制,完善月度推进、定期观摩、督查考核等制度体系,确保完成亿元以上项目入库60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拿出招引硬招数,力争明年镇江市级重点项目数量增长50%。大力盘活闲置土地,清理低端低效用地,确保今年盘活2000亩左右。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减租降息基础上,更加注重提供定制化、“滴灌式”的政策,从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发展贡献度奖励、用地指标等方面,强化对重特大产业项目支持,提高政策服务精准度。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基层为民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稳步实施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试点工作。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外资招引力度,确保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借势“一带一路”,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帮助企业和优势产业“走出去”。大力开展“双招双引”,错位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团队)80个以上,力争年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不低于130家,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以上。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推动丹金高速、S358、G233等对外通道建设,实施城乡路网优化提升工程,打造“内聚成核、外联成网”的现代交通体系。高标准推进云阳大桥重建工程,改造城市主次干道,打通城市“微循环”。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聚焦聚力、用情用心,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800人。完善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载体建设,支持自主创业1200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6000人。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省丹中、吕叔湘中学、新区实小分部、丹北实验初中等工程建设。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提升教育品质。

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和“回头看”,建立问题台账,逐一整改销号。以“四清一治一改”为抓手,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六个专项行动”,确保农村干干净净迈入全面小康。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为路径,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推动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由“增量”向“提质”转变。实施“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党建领航 金融惠农”行动,有序引导各类资本“上山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句容:干出“镇江争雄、苏南亮剑、全省进位”的昂扬态势

今年以来,句容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两手抓”,加速“跑起来”,在疫情防控实现零确诊、零疑似、零境外输入基础上,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下一步,将咬定全省高质量发展县市20强目标,奋力干出“镇江争雄、苏南亮剑、全省进位”的昂扬态势。

聚焦项目突破,跑出产业强市加速度。深度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产业发展上“融入南京、接力镇江”,做大产业蛋糕。突出区域内循环,深化与南京五大地标产业、八大产业链的协调联动、延伸融合,抢抓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机遇,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布局、承接溢出,集聚培育壹度科技、华祥耀半导体等更多重科技、高成长企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重塑,努力实现新道超车。围绕“项目突破年”,以深圳、北京为招引核,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军民融合等领域,跟踪推进国民新能源汽车、5G能源产业园等优质项目,确保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个。以“三听三答”等方式协调解决要素支撑、金融支持等难题,确保90个重点产业项目10月份全部开复工。大力开展营商环境“中梗阻”问题专项治理,推动高频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刚性兑现疫情期间稳企纾困政策,确保营商环境指数全省排名大幅前移。

聚焦机遇转化,争当融合发展先行军。把握区域一体化做深做实大趋势,争做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先行军、示范区。系统谋划南京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南沿江城际铁路、宁句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全力争取仪禄高速最优线型,畅通内聚成核、外联快通、城乡一体大动脉,建设“轨道上的句容”。积极培育大农业、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产业,市场化推动茅山整体开发,以丁庄葡萄、白兔草莓等高品质农产品和恒大童世界、金象农旅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抢滩高端市场、形成高端效益。加快推进长江引水工程,根本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以省人民医院句容分院的投入运营,持续深化“院府合作”成果;加快省句中异地新建工程,强化与省内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力度,做好教育百年大计。

聚焦品质提升,展现美丽句容新形象。聚焦高品质生活,按照美丽江苏建设新要求,大力推进城市精美工程、乡村振兴工程。一方面,让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坚持“标准为王、美感为要、文化为魂、以人为本”,推动城市标准体系全面落地;突出“三降两提”打造高品质楼盘,有序实施城区道路“白改黑”、建筑立面改造试点、重点片区雨污分流,统筹推进城市美化和更新;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发挥文明浸润效应,奋力摘得本轮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另一方面,让乡村有“盆景”更有“风景”。坚持以创意发展农业、用设计点燃乡村,系统总结茅山何庄试点经验,扎实开展第二批试点,更加聚焦乡村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价值,探索乡村振兴多元之路;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更高标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提升等工作,让更多乡村成为“望山见水忆乡愁”的好地方。

扬中:提速产业强市,探路城乡融合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巨大挑战,扬中上下深入贯彻新思想、践行新理念,科学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聚力推进“产业强市、实干兴市”,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主要经济指标止跌回升、逐月向好。下半年,将通过奋力跑、务实干,努力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坚定不移强投入、促转型,积蓄争先赶超“新动能”。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扩规模、提层次、优结构,提升实体经济质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特色鲜明、链条完整、深度整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创新驱动效应,培育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把法治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保障。

二是坚定不移稳增长、防风险,夯实实体经济“基本盘”。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充分估计、早做准备,对变局中的机遇敏锐把握、用好用足,以高质量的“稳”推动高水平的“进”。全力促进企业平稳发展,确保惠企政策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多措并举开拓市场空间,积极融入“双循环”格局,打好开放主动仗。加大外资招引力度,推动外资逆势增长。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各类风险矛盾早发现、早处置。

三是坚定不移优生态、提品质,塑造城市形象“高颜值”。聚焦重点领域、紧盯关键环节,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岛城、水上花园。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统筹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拿出绣花精神建设治理城市,提升城市颜值和品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推进长江刀鲚良种繁育养殖,积极争创省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

四是坚定不移增福祉、惠民生,提升民生幸福“含金量”。持续排查民生领域突出问题,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围绕增民富,拓展增收源。围绕促民享,提升感受度,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稳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围绕保民安,织密治理网,全面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推广“两组”“两会”村民小组自治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围绕下半年发展思路,扬中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确定,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奋力争创全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丽、生态宜居的新扬中。

丹徒:精准对接新定位新战略

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奏响了“三高一争”最强音,丹徒将精准对照城市新定位、发展新战略,在“三高一争”生动实践中书写“丹徒篇章” 。

立足现有基础,把握产业趋势,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以项目论英雄”,瞄准先进制造业这个主攻方向,做好强链延链补链固链文章。抓好项目开工,打好高位推动、部门联动、政策拉动、服务促动“组合拳”,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千方百计稳企业,严格落实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对企业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跟踪式督办、销号式解决,让企业家在丹徒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生活。

“三大攻坚战”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必须尽锐出战。提高脱贫攻坚“含金量”,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识别,用好各类保障措施,巩固脱贫成果。擦亮生态丹徒“金招牌”,抓好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反馈交办问题整改销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环保关切。深入开展“两违三乱”整治,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加大PM2.5管控力度,让丹徒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以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以创新激活裂变潜能、以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扎实推动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农村“三块地”改革、资源瓶颈突破等重点领域,以改革促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全面对接镇江高校园区科教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和本地企业发展紧密相连。围绕“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发展布局,深化区域合作,做好“整合、融合、竞合”三篇文章。

按照“美丽江苏”“精美镇江”建设部署要求,坚持强基固本、内外兼修,努力让丹徒既有可观的“外在美”,又有可感的“内在美”。把规划引领与高标准建设统一起来,把风貌塑造与功能完善统一起来,把文脉传承与品质提升统一起来,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便民服务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邻里中心等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聚焦聚力、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

京口:深入开展“四大提升行动”

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发出了“三高一争”动员令。京口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围绕“全省前二十、全市一等次”的年度目标,紧扣经济发展“首位度”、创新创业“首创地”、社会治理“首善区”的奋斗方向,深入开展“四大提升行动”,争先进位、加速奔跑,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更大力度推进项目绩效提升行动,在产业强区上实现新突破。聚焦新路超越、强链补链、创新驱动,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推动京口“1+4”产业体系渐进式发展,确保全年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20个,签约项目总投资突破100亿元,实现一批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出形象。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经济建设主阵地作用,加快航空航天中小企业基地建设,全面建成木业先进制造区,推动联东U谷产业园10月份开工,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深入开展“百万载体提质效”活动,确保全年盘活闲置楼宇面积8万平方米,入库楼宇税收总量增长5%,重点楼宇税收增长8%。积极培育云时代中心等创新社区,打造一批新经济增长点。

更大力度推进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在民生改善上实现新突破。常态长效推进城市管理,实施33个试点小区“京彩”物业管理提升工程,推进青云门等8个老旧小区32.28万平方米改造,年内完成会莲庵街棚改三期项目,加快王家新苑、象山花园(三期)安置房建设进度。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完成空气质量、断面水质、危废固废处理年度目标任务。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完成中山路小学与第四中学整合改造,创成5所市级、争创2所省级智慧校园。建成2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启用运行1家“网上医院”接诊点。

更大力度推进治理水平提升行动,在基层治理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区、街道两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配齐配强专职网格长,以“微服务”疏通基层社会的“毛细血管”。全面压实安全生产“三个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强化金融领域风险防控,全面完成年度政府债务化解工作任务。全面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和历史遗留问题,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深化“法治京口”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氛围。

更大力度推进组织力提升行动,在作风效能上实现新突破。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全力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巡视整改“回头看”,推动全区上下在思想上切实强化争先进位的压力和责任。深化运用“三项机制”,倡导“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全面激发各层各级的奋斗热情。深入开展党支部质量提升工程,精心筹备、认真做好社区(村)“两委”换届。全面彻底推进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确保各项要求落地见效。坚持“三不”一体推进,加大违法违纪问题查处力度,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润州:坚决扛起主城使命 只争朝夕加速奔跑

润州作为主城区和市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将按照本次全会部署,坚决扛起主城使命,只争朝夕加速奔跑,在“三高一争”的生动实践中努力展现润州作为。

推进产城融合,打造官塘片区崭新增长极。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润州与交通产业集团合力书写官塘片区的精彩篇章,全力打造“多片区”发展中的崭新增长极。聚焦“创新创业福地”,形成以生态为底色、产业为支撑、创新为灵魂、总部为品牌的鲜明特色,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低碳发展样板区。5年内完成总投资500亿元、引进市级以上重点产业项目50个、企业总部30个、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按照“先产后城、产城融合”的理念,优化片区规划,细化城市设计,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设施配套;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建立高效精干、充满活力的组织管理架构。

做强城市经济,增强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力。聚焦总量提升、质量优化,在“一体两翼”布局中争当中心城区的发展“硬核”。更大力度攻坚产业项目。突出“拼抢”意识,强化为企服务,狠抓招商引资,推动建华建材全球研究院、易华录“城市数据湖”、恒生科技园等重大项目加快落户。更大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打造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打响“润州明月夜”品牌,繁荣城市夜间经济,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更大力度激活创新动能。抢抓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机遇,主动融入宁镇扬一体化战略,积极承接南京“创新溢出”“产业溢出”,让更多“创新种子”在润州生根发芽。

坚持人民至上,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导向,努力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以精美的人居环境提升幸福感。深入贯彻精美镇江建设部署,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常态化做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禁捕退捕工作,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更大的民生福祉提升幸福感。着力做好失地农民、退捕渔民、企业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切实解决好排查出的突出民生问题,努力增加优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完善的基层治理提升幸福感。探索城市基层“全域党建”标准化体系建设,深化街道审批、服务、执法“三整合”改革,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提升区域本质安全水平,让社会更加安定、人民更加安宁。

镇江新区:勇当东翼产业协同发展“排头兵”

新区上下响应“跑起来”的号召,践行“排头兵”的要求,挑战极限、加压奋进,跑出了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对照全年目标任务,将重点围绕“三高”打造“三区”。

打造高质量制造业集聚区。以先进制造业为纽带,主动加强与扬中、丹北的要素设施对接和产业创新协作,合力打通外循环、畅通内循环、疏通微循环,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影响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提升产业层次为主线,聚焦稳链补链强链控链,积极引进优质产能,年内力争再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突破1亿美元以上重大外资项目,冲刺外资到位3.6亿美元,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以扩大有效投入为抓手,将产业类固投150亿元作为必成指标,复制万事达签约到开工45天推进模式,争取更多项目签约即挂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

打造高品质心湖生活示范区。立足建设美丽江苏苏南新样板,以高铁通车为引爆点,加快心湖片区4.33平方公里系统开发,建设镇江东翼精美门户。着力提升宜居质态,锁定一线开发建设运营团队,为高层次人才打造“10分钟品质生活圈”,提升片区功能配套和整体价值。着力培育创新业态,加快心湖不夜街、银山艺术中心、人才“第四空间”建设运营,与省产研院共建国际研发社区,牵引高端创新要素和人才资源集聚。着力扮靓水韵生态,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加强水系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观光、生态康养、生态农业等生态经济,串联起夹江湿地、江滩漫道、乡伴风情“最美风光带”。

打造高效能集成改革先行区。探索开发区去行政化改革,加快由“管理者”向“服务员”角色转变,在尊重市场规律、遵循市场规则基础上,更加彰显服务理念、担当作为。创新企业服务网,健全38个企业网格,探索“队伍靠前、机制靠前、督查靠前”的专班服务模式,形成“企业有问题,就找网格办”的良好氛围。跑出审批最极速,在率先实现“2332”基础上,挑战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施工许可“1113”效能极限,用“服务效率”换得“发展效益”。扩大企业朋友圈,鼓励干部光明磊落与企业家交朋友,打造“宜园下午茶”“圌山人才汇”活动品牌,畅通“清上加亲”24小时在线渠道,建立以企业满意度为中心的评价机制,以优质营商环境为种好三类“树”提供肥沃土壤。

镇江高新区:融入“两个三角”奋力争先进位 实现“五个新突破”

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三高一争”奋斗目标,明确了新的城市定位和战略路径,进一步优化了发展布局,为镇江未来发展明确了大方向、确立了大框架。镇江高新区作为镇江城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西翼”,也是最年轻的板块,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在全面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中争先进位、开拓创新,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

融入“两个三角”。坚持“跳出高新区看高新区”,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大格局上谋划发展,立足宁镇扬“小三角”,对接长三角“大三角”。坚持精确定位、特色发展,立足于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两个定位”,为宁镇扬、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提供服务。坚持创新对接、枢纽联通,以宁镇合作区和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为契机,加强与重要功能性节点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突出统筹规划、配置优质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群。坚持提升能级、完善功能,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人口导入,营造生态宜居环境,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加快向“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转变。

奋力争先进位。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奋力拓展稳中向好态势,聚焦项目建设、有效投入两个重点,全力实现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和到位外资与去年相比“两个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目标,在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全面争先进位。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在体制机制、运营管理、营商环境、考核激励等方面大胆改革、勇于突破,为全市改革发展探索新路径。

实现“五个新突破”。一是在产业能级攀升上实现新突破。围绕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加大“引盘转升”力度,聚焦“1+4”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先机,加快培育智能制造、数字经济、5G、生命科学等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深入推进“腾笼换凤”,建立健全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大数据平台,推动产业“三集”发展,健全完善产业园区市场化运作模式,构建产业园区创新生态体系。二是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实现新突破。深化招商体制改革,实行招商人员“聘任制”,打破招商人员身份壁垒。深化蒋乔街道“大部制”改革,做好村(社区)整合“后半篇文章”。深化投融资改革,加快高新发展集团多平台实体化运作,推动集团公司市场化转型,提升资本运作空间,促进集团公司发展提质增效。加速提升五洲创客中心、国家高创中心孵化功能,加快推进团山睿谷创新综合体和2.5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双创”载体升级版。放大“镇江高新区杯”创新创业大赛、高校院所走进镇江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大会等“双创”活动品牌效应,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三是在精美高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深化园区提升出新三年行动,加强城市微空间和微景观提升改造,持续狠抓治气治水治土,打造金牛山城市公园,擦亮生态环境底色,加快形成“产业+创新+生态”发展模式。推进菁英人才公寓、北大培文K12学校项目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四是在推动民生改善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八个更”持续排查、用心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办好民生实事,抓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加快引进培育大学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科研人员等创业“生力军”,推动创业富民。五是在治理效能提升上实现新突破。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有效落实风险防控“四项机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工作问题、措施、责任“三张清单”机制。构建智慧治理体系,统筹推进“智慧高新”和集成管理指挥中心建设,加快实现全区综合执法“一体化”和综合治理“一张网”。

(作者单位:镇江日报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