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 市卫健委 市科技局 市工信局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市人社局 市商务局 市文广旅局
市委全会对镇江发展提出“三高一争”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的城市定位,提出“产业强市、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战略路径和“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的发展布局,十分契合当前镇江的发展实际,极大鼓舞了士气干劲、提振了发展信心。如何把新目标、新蓝图、新愿景变成现实模样,
听听这些部门的“一把手”如何说——
高质量发展
市发改委:践行新思想,跑出加速度
作为综合经济部门,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自觉用新思想定向领航,聚焦“三高一争”,科学统筹“两手抓”,激发更强动能,跑出昂扬态势,力争在新征程中取得更大业绩。
高质量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已形成规划重大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善规划《基本思路》,起草《纲要框架》,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作为“十四五”规划支撑,构建“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发展布局。强化高质量考核推进工作。把督查督办落实到高质量发展个性指标推进全过程,每月召开推进会,实施挂图作战,将个性指标逐项逐月分解,形成“一指标一方案”,进行督查通报。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完善重点指标月度、季度讲评机制,将指标任务分解到月度、落实到板块,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发布红黑榜通报完成进度,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氛围。
务实谋划宁镇扬“小三角”。按照全市域整体参与的原则,充分考虑各区域重点对接方向,在专项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基础设施、体制创新等方面争取更多国家、省支持,实施项目化推进,研究制定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措施和配套政策。抓紧抓实重大项目建设。紧紧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对重大项目定期调度、会商会办。每月通报进展、排名、问题,每季度现场观摩,浓厚建设氛围。更好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实施挂牌督办、销号管理,完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打造标识度高、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特色示范工程,用实实在在的过硬成果展示长江大保护成效。
全面对接长三角“大三角”。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镇江实施方案》《镇江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重大平台项目和重要改革举措清单》,打造“1+3”任务框架体系,有效实施对接合作。优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动《镇江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中17个方面90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建立评价、考核、督查、通报制度,确保营商环境指数在全省进位。
筑牢织密安全防线。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形成条块结合、政企互动体系。深入推进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督查检查,对油气管道和电力、现代物流园区等安全风险和隐患实现动态管理、分类监管。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优质优价粮食收购目标。落实困难群众价格补贴等民生兜底价格政策,持续稳定市场价格,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市工信局:促进总量质量服务“三个提升”
今年以来,全市工信系统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坚持“两手抓”,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逐步回升进位,运行质量有所改善。下一步,市工信局将认真落实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围绕“三高一争”目标,突出“六稳六保”工作导向,促进总量、质量和服务“三个提升”,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实现争先进位,争得镇江制造应有的荣光。
提升总量,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以构建镇江特色先进制造业体系为目标,对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建设,研究制定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意见,培育在国内有影响、有地位、有规模的地标型产业集群,推动镇江制造业质的提升。持续增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确保两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于全市规上工业3个百分点。抢抓“新基建”机遇,加速推进5G基站建设,8月份提前实现各市区主城区、工业园区、中心乡镇5G全覆盖的目标,开展“新基建”专题招商,公开发布产业全景图和重点招引目录,引进一批示范效果好、带动作用强的“新基建”项目,打造1-2个国内一流的高标准示范性数据中心。
提升质量,转换企业发展动力。围绕产业链发展“卡脖子”环节,实施重大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实施10个重大短板装备项目,新增省首台套重大装备4个以上。加大创新人才集聚,继续推进“金山英才”先进制造业人才计划,力争招引人才项目30个左右。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支持鼓励大全集团创建国家级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围绕新修订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优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机制,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
提升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光明磊落地与企业家交朋友,建立“清”上加“亲”的政企关系,先企业忧而忧,以为企业解难为乐。进一步深化完善“一门帮办”机制,通过全市13000家企业联络员队伍,把政策及时地推送给企业,让企业知晓、用好政策,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用好优势骨干企业和困难企业“两张清单”,通过“一门帮办”机制,分类分级推动解决企业用地、融资、市场、人才等突出问题。深化“三聚”服务,深入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面对面听诉求、解难题、办实事,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跑出“产业强市”加速度奠定坚实基础。
市科技局:加快创新驱动 打造创新创业福地
落实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部署,瞄准“三高一争”的奋斗指向,市科技部门将认真围绕“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城市定位,深化创新驱动、激发创业活力,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加快向镇江集聚,让创新创业成为发展主旋律,为谱写“镇江很有前途 ”新篇章贡献科技力量。
推动产业攀升。加快科技企业培育,扩大高企“源头”,做好高企组织申报工作,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加快构建创新型企业梯队,组织好技术先进型企业、省创新型领军企业申报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立项支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00项左右,持续推进重大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关键技术替代和自主可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强化协同创新。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G312产业创新带建设等战略机遇,加快与周边城市科技一体化合作进程。省市联动举办“2020年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推动60多家高校院所专家团队与我市300多家科技企业对接,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镇江转移转化。围绕在镇高校特色学科开展专题对接,加快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提升创新载体。加强与省产研院合作,新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10家以上;加快推动国际研发社区建设进程和省农业高新区创建步伐。组织开展“新型研发机构助力企业科技创新”路演对接活动,提升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绩效。推进华北电力大学建设扬中研究生培养基地,推动联想集团与中澳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打造人工智能超算平台,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步伐,争取更多高端创新平台落户。
优化创新生态。积极构建“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链条,打造“宜居、宜创、宜业”众创社区,推动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提质增效;做好第八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参赛组织工作;举办第三期“双百菁英科技企业家特训营”;推动成立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商会。加大“中小微企业助力贷”推广力度,持续开展科技金融对接服务活动,推动总规模5亿元的镇江信实产业基金落户镇江高新区,帮助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统筹创新资源。积极招引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科技项目等创新资源,编制完成镇江市海工船舶产业招商图谱。发挥“镇江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作用,编制发布大仪设备资源地图,梳理推广CNAS、CMA认证实验室资源,促进全市科技资源协同共享。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加快创新国际化服务体系建设。
市商务局:突出抓好三个“高”
作为产业招引、开放发展、商贸民生的职能部门,深感责任重大,决心围绕“三高一争”总要求,突出抓好三个“高”。
高质量招引,加速奔跑争荣光。一是精心谋划招商活动。常态化开展小分队外出招商,适时在上海、深圳等地举办专题招商活动,谋划四季度在镇江举办全市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系统检阅全年招商成果。二是贴心提供帮办服务。邀请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政务服务办等部门参与,组建新签约重大项目功能性党支部,由单兵服务向团队服务提升。定期举办项目与银行对接活动,推动进出口银行、中信保与镇江战略合作,推进市场化产业子基金组建工作,强化项目落地的金融支持。三是用心夯实招引基础。完善项目预评估、合同文本管理、定期跟踪督查等工作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完成汽车和新基建产业图谱,启动航空、大健康等产业图谱编制,将图谱嵌入招商地图,用以指导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
高水平开放,迎风奔跑争雄志。一是千方百计稳外贸。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六稳六保”各类政策,强化“稳外贸工作专班”问题交办机制。招引苏美达外贸业务,以及知名“外综服”企业落户,争取代理转自营、流失订单回归及总部订单。支持企业免费参加线上展会,通过阿里等平台推动出口转内销。提升电子口岸功能,加快通关便利化建设。二是全力以赴稳外资。研究外资负面清单和产业目录,着力招引储备一批优质外资项目。深化帮办服务机制,梳理近两年新批的204个外资项目投资计划,推动在镇外企增资扩股,探索外资并购、债转股、技术出资等新方式。三是多措并举强载体。结合“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布局,修订新一轮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以开发区“去行政化”为切入点,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以综保区和国际合作园区为重点,积极融入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
高品质消费,激情奔跑争雄势。一是组合拳促消费。餐饮“消费券”圆满收官,精心组织好“锅盖面大赛”。组织各类夜间消费场景活动,会同相关部门和城区板块,评选“最佳网红打卡地”“十佳夜间消费促进活动”,着力打造西津渡、大市口和城际商圈等“夜经济”特色商业街区。二是补短板惠民生。鼓励传统零售商户拓展线上业务,支持本地重点商超数字化改造,推进抖音、淘宝等在镇江建设直播基地。常态化、实体化运作“农商对接”平台,加快老旧菜市场标准化改造,提升农批市场基础保障功能。三是强基础稳社零。会同统计部门,定期开展重点企业走访、统计信息员培训、月度统计分析等工作,抓紧挖掘、储备和培育一批限上企业,夯实社零增长基础。
高品质生活
市文广旅局:奋力打造“三个镇江”
市委全会擂响了我市“三高一争”的战鼓,市文广旅局将以提升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为重点,建设幸福镇江、宜游镇江、名城镇江。
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建设幸福镇江。一是全力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健全“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宣贯我市编制的文化广场管理服务国家标准体系,让文化广场成为群众活动的快乐阵地。放大我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1+X”模式全国试点效应,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二是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重点改革任务。构建政府主导下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提升107家文化馆分馆、736家图书馆分馆服务水平。健全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推进公共文化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三是全心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实施覆盖600个村(社区)的“文艺播种行动”,常态化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3000场,新推出社教活动1000场,提高人均场馆服务次数。开展“淘文化网”送演出下乡活动,优化“文化在线”公共数字文化共享平台,展示全市1246支文艺社团,提供997个文化场馆功能室在线预约,深化“云直播”“云培训”“云旅游”“云观展”等在线服务,丰富全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宜游镇江。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实施《“三山一湖一渡”旅游专项规划》,制定《“宜游镇江”建设三年(2020—2022)行动计划》和《培育镇江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优化“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旅游要素。二是强化合力推进。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宁镇扬一体化等战略机遇,联合各市、区政府,市相关部门、产业集团合力推进“宜游镇江”建设,增强游客游览体验,实现平安旅游。依托商圈、夜市街区、旅游景点等资源开发特色夜间文旅消费产品,推动夜游经济发展。三是强化项目推进。完善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建设推进服务机制,推动上半年在上海签约的14个文旅项目尽快落地,下半年再举办两场文旅签约活动。利用“惠企政策工具包”,结合9月举办的金山文化旅游节,发放文化旅游惠民消费优惠券22万张,促进文旅消费。
高质量开展城市营销,建设名城镇江。一是加深历史文化挖掘。弘扬季子诚信文化,推进季子文化研究十件实事,把季子庙景区打造成为镇江诚信文化名片。挖掘吴文化和六朝文化,放大北固山吴文化特色,推进铁瓮城西门遗址发掘、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申遗。传承红色文化,打造红色研学游基地。联合各方力量深挖山水文化、津渡文化、诗词文化、宗教文化等,提升历史文化名城魅力。二是加推镇江主题游线路。整合全市文旅资源,推出山水礼佛游、美味休闲游、工业体验游、亲子研学游、宗教文化游等主题旅游线路。针对“后疫情时代”,设计生态康养游、文化体验游、休闲运动游、田园乡趣游等乡村游线路,形成镇江特色游线矩阵。三是加大城市营销力度。抢抓放开跨省游的机遇,在率先完成全省12个城市旅游推介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省外推介。在小红书、B站、抖音、同程等新媒体上开展短视频大赛、抖音话题挑战赛、夜游直播等活动,多维度宣传推广镇江美景、美食、历史、文化等资源。
市卫健委:补短板、促提升、强能力、优保障
卫生健康工作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底色,与每一位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半年,市卫健委将认真贯彻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在抓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三道防线”,让常态化疫情防控更加有力有序。这“三道防线”分别是预防控制防线、监测预警防线和医疗救治防线,加快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推进公共卫生检测中心、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强化医疗机构疾病预防职责,同时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
紧扣持续深化医改“三个关键”,着眼于构建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这“三个关键”分别为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和综合监管制度。下半年,我市将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新建一批社区医院、农村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深化家医签约服务内涵,提升城乡社区医疗服务能力。与此同时,我市将加强公立医院(医疗集团)绩效考核,指导各医疗机构完善医院章程,规范医院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规则。在监管上,市卫健委将推进“信用+综合监管”试点,开展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打击无证行医等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
落实全周期健康管理“三项行动”,着眼于全生命全周期健康维护和全方位全过程健康干预,有效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治理理念。其中,第一项行动是推进健康镇江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镇江建设实施方案(2020-2030)》,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科普馆建设,加大省级卫生镇、村创建力度,基本实现农村卫生户厕全覆盖;第二项行动是重点人群保障行动,扎实做好健康扶贫、婴幼儿照护服务,推进国家试点“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第三项行动是“互联网+”健康行动,巩固全预约诊疗制度,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开展互联网+中医药健康、院前急救、护理服务等,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度。
推进提升服务质效“三大工程”。“三大工程”包括人才强卫工程,要全面实施镇江“金山英才”医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促进学(专)科建设;民生实事工程,要跟踪水痘疫苗免费接种、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心理健康服务等十件卫生健康领域民生实事的实施效果,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党建品牌工程,以“助您健康·杏林快递”服务品牌创建为抓手,扩大中医药服务覆盖面,提升中医药服务内涵和品质,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文化服务的需求。
市人社局:为产业强市跑起来插上人才的翅膀
市人社部门将聚焦“三高一争”,围绕“创新创业福地”城市定位,找准自身定位,为产业强市跑起来插上人才“翅膀”。
聚创新“人气”。加快制定和完善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更优惠的引进政策,全年引进本科以上人才1.6万人。推进重大产业项目高效对接,坚持人才发展和产业发展同步规划,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同步提升,人才链条和产业链条同步延伸,推行产才融合,提升人才的蓄动力;推进“双招”“双引”有机融合,成立重点产业项目人才工作专班,主动加强与招商、产业等部门联动,把人才招引贯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联动,项目建设与人才引进并举;推进校地企深度合作,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企业和高校人才精准对接,在高校打造6个引才工作站,在企业打造100个人才工作服务站,解决企业缺才的后顾之忧。
稳就业“底气”。打响“就业580(就业我帮您)”服务品牌,推动“稳就业” 24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0条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编印稳就业政策一本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持在3.0%以下。
提创业“才气”。积极开展“金秋创业行”“创业群英会”等系列活动,推动创业服务“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落实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创业群体开放创业孵化基地政策,全年帮扶创业5000人以上,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不少于3.5亿元,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6.2万人次。
市民政局:以扎实举措跑出惠民“加速度”
市民政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提升民政工作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兜牢民生保障网,健全主动发现和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摸清易返贫户、两骤户等基本生活状况,防范脱贫后返贫问题发生。民政部门将持续推进低保专项整治行动,完善社会救助“云”平台功能,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度”。全面推行“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服务模式,拓宽“温情家访”服务项目内涵,提高困难群众办理救助申请“便利度”。实施孤儿“明天计划”,完善散居孤儿“2+2”结对帮扶模式,配齐配全儿童督导员和主任,推动“关爱之家”关爱保护活动常态化,合力撑起未成年人“保护伞”。
在提升养老服务质态工作上,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实现“应改尽改”,80 周岁以上老年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和能力评估实现全覆盖。加快实施农村敬老院“公建民营”,实现我市养老服务供给精准化、形式多样化、参与社会化,真正满足全市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继续实施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各类问题如期清零。深化医养结合创新,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0%。
在高效能治理方面,创新多元基层治理。做好村(居)换届选举准备工作,总结推广“契约式”村规民约工作法,探索社区内三级治理结构。加快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城市社区工作者进入职业体系比例达80%以上,城乡社区平均拥有社会组织数达10个和8个。举办首届全市社会组织供需对接会,全面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任务。继续推进“聚焦脱贫攻坚慈善项目精准对接”专项行动。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编印出版1+6《标准地名录》,运行“镇江市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管理平台”APP,优化乡镇级行政区域界线矢量数据。全面完成“两沿”可视范围内散坟平迁任务,推进6个乡镇公益性骨灰堂和2个全国重点乡镇集中守灵中心建设,总结推广移风易俗丧葬礼俗改革村(居)试点经验。开展婚姻登记机关行风建设专项行动,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
高效能治理
市公安局:以高效能社会治理推动镇江发展争先进位
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跑起来、奋力冲”的姿态,主动融入和服务保障发展大局,围绕“六稳”“六保”工作要求,统筹抓好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在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中跑出公安加速度。
全面深化政治安全工作。始终坚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置于首要位置,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增强底线思维,加强情报搜集,盯防涉稳风险,严管重点人员,强化应急处突,坚决消除各项涉政涉恐涉稳风险隐患,坚决捍卫国家政权安全,坚决维护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全面深化专项整治工作。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持续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打击治理环境污染、长江禁捕退捕等重点任务,以蓝剑、云剑等专项行动为载体,加大突出违法犯罪打击治理,切实做到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努力让社会更平安、让群众更满意。统筹推进安全生产“一年整治”与“三年整治”,突出国务院督导组转交的“问题隐患清单”,持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盯牢突出风险隐患,锁紧“查改督”责任闭环,真正做到问题见底、整改彻底、问效触底,努力实现“减量控大”。
全面深化固本强基工作。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努力把改革作为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的主抓手、提升基础警务效能的发动机、培育战斗力生成的增长点,积极构建与推进市域、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适应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切实从政策导向、制度设计、资源配置、警务保障等方面向基层一线倾斜,进一步推动警务重心下移、警务资源整合、综合实力提升。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优势,推动机关力量向基层聚集,全面提升公安基层工作整体水平,为公安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深化铁军锻造工作。聚焦“四个铁一般”标准,紧扣“锚定中上游、全力争一流”目标,不断强化政治建警、实战励警、从严治警,进一步提振公安队伍精气神,激励队伍忠诚担当、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当前,重点是保持“严管队伍”主基调,深入组织开展“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活动,把严的要求贯穿到管党治党、管警治警全过程,切实把队伍教育监督管理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确保公安队伍绝对忠诚纯洁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