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激发争先进位精气神 跑出产业强市加速度

2020-05-14 15:58

◎马明龙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发展迈出了坚定步伐。共识更好凝聚,制约逐步破解,基础有所巩固,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力量。我们要在这些基础之上,奋力推动产业强市再出发!

关于形势与认识

一方面,要认清宏观大势,清醒认识到:当前有挑战有机遇,危与机并存,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就能逆势而上、积累优势;抓不住机遇、丧失主动,就会错过时代、彻底掉队。

宏观形势方面。一是全球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疫情持续蔓延,造成需求不足,带来贸易下滑,要密切关注、积极应对,避免企业产能曲线出现“硬着陆”。二是一些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这种影响既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补链强链就是其中的重要机遇,只要抓住了,就能够在产业链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三是部分国家推动制造业“回流”。要认真研判,通过加强服务,防止或减少回流。

产业趋势方面。一是生命健康产业。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全国上下对于生命健康产业的高度关注,这个产业已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将来定会有更快发展。二是数字经济。智能化时代,让产业充满了智慧,我们必须去了解、熟悉、用好。三是创意经济。香醋等历史经典产业,要在工艺研发上加大投入,在文化创意上多下功夫,持续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和知名度。四是绿色经济。疫情之后,产业发展对环境健康的要求都会越来越高,生态产业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政策走势方面。4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了很多强烈的政策信号。一是财政政策。明确提出要提高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货币政策。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将综合运用,金融逆周期调控力度大幅增强。三是税收政策。连续出台了四批税费优惠政策。四是投资政策。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我们在全省率先与四大通信运营商签订了5G网络建设及应用战略合作协议,千万不能醒得早、起得晚。

无论是产业机遇,还是政策机遇,“窗口期”往往稍纵即逝,抓不住就可能错过一个时代,我们必须要有“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抢抓新机遇,拼出新天地。

另一方面,要认清竞争态势,清醒认识到:当前竞争日趋激烈,困难压力很大,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会分化和拉大差距的时候,也是越有可能追赶超越的时候,全市上下一定要激发争先进位精气神,跑出产业强市加速度。

看自身发展,看周边态势,我们深感压力很大。大家“同在一片蓝天下”,周边城市同样面临一些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制约问题,但发展态势比我们好。其实从发展优势来说,镇江特点是比较多的。一是人文优势。有“吴头楚尾”、刚柔并济的文化特质,有“四千四万”的企业家精神,更有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群众。二是空间优势。镇江国土开发强度苏南最低,存量用地规模较为可观。三是区位优势。处在“两大都市圈”交汇处,有条件承接更多的“产业溢出”“创新溢出”。四是成本优势。房价比较低,人口密度不大,是非常具有幸福感的地方。五是生态优势。镇江有山有水有故事,宜居宜业宜游宜创,对人才有较强的吸引力。

问题究竟在哪里?可能最重要的还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我们要共同想一想:第一,思想解放够不够?在宁镇扬一体化上,我们到底怎么认识?要服务南京、拥抱南京,特别是句容要通过“融入南京、接力镇江”,成为南京与镇江之间的“桥梁”,把南京的优势引过来,让产业更好发展、让老百姓更好得益。在招商引资上,要顺应投资的规律,政策既要规范,也要相对灵活,不能“一刀切”。第二,争先进位够不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不能不重视数据,因为数据问题反映的是发展问题,要通过分析数据去发现问题,再去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最后实现数据的提升,真正对历史负责。第三,聚焦发展够不够?“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还是要靠发展去解决,有发展才能“有前途”。我们的干部有多少精力在经济工作上?第四,活力激发够不够?干部的激情激发了多少?要学会包容,善于把干部的“长处”最大化激发出来,把“短处”通过团队配合弥补掉,释放干部队伍精气神。

事实上,历史就在不远处,镇江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创造过辉煌。历史实践充分证明——镇江能行!镇江的干部能行!只要我们抓好发展这个头等大事,就一定能推动产业强市再出发,实现镇江很有前途的美好蓝图!

关于目标方向与实现路径

推动产业强市再出发,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机遇抓创新、紧盯差距补短板、聚焦使命强责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干劲,争先进位,加速奔跑,干出产业强市更加生动的现实模样。具体要展现三个“强”:

一要“强”在加速度追赶上。坚持实事求是、能快则快,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投入指标要抓紧赶上,其他低于全省平均的指标要尽快赶上。

二要“强”在竞争力提升上。一是企业竞争力。落户世界500强企业、百亿企业、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单打冠军”企业的数量和质量要有大突破。二是产业竞争力。既要推动既有企业升级,也要通过招引新企业带动新产业成长,还要通过嫁接新技术、更新管理手段推动企业升级。三是科技竞争力。把研发当产业、把技术当产品,全面提升科技竞争力。四是人才竞争力。全方位提升人才数量、人才投入、人才平台、人才生活环境、人才创新贡献等整体竞争力。

三要“强”在发展环境突破上。“硬环境”方面,基础设施、生活设施、生态环境、产业配套等,要向一流城市、国际标准看齐。“软环境”方面,营商环境要全面对标找差,全面整改落实,全面追赶超越,展现应该有的“样子”。

实现这些目标,要“坚持一个定位、推动三个发展,把握六个重点”。

坚持一个定位:就是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协同发展的区域性重要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要打响“制造在镇江”的品牌。现代服务业要发展城市经济,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特色农业要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三个发展:总的要求是高质量发展。具体到产业强市上:一是融合发展。区域融合向外要推动宁镇扬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向内要推动市域各板块的融合,提高主城区首位度,产业跨界融合要顺应新产业发展趋势,生产生活生态融合要传承宜文化基因,产城融合要坚持先产后城,实现城市、产业、人之间持续健康发展。二是特色发展。镇江产业特色鲜明,要深入研究产业布局问题,各地要加强自主谋划,明确方向、聚力突破。三是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系统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治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工作中,要把握六个重点:

一是理念提升。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新路超越。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实践加强研究,准确把握新兴产业的切入点、着力点,全力抢占制高点。二是错位竞争。区域发展中跟周边城市错位竞争、融合发展。对内明确制造业板块、城市经济板块、科技创新板块等不同定位。三是垂直整合。围绕全球产业链垂直整合趋势,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链集群。四是招商提升。强化专业化招商,建立完善招商人员薪酬激励机制。强化规范化招商,确保招商政策实事求是、符合上级规定,做到言而有信。要强化市场化招商,积极探索金融招商、基金招商、合作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提升新形势下的招商能力。

二是项目投入。方向上:把引进龙头企业作为主攻点,以更优的服务吸引更多投资。把培育本地跨国公司作为突破口,支持本土企业做优做强做大自主品牌。把发展科技成长型企业作为重要抓手,学好南京“三棵树”先进经验。方法上:坚持因地制宜,丹阳、扬中在龙头企业、国际化企业上求突破,镇江新区在“大”“新”上当好“排头兵”,句容在承接南京“创新溢出”上下功夫,高新区在科技创新上勇当“先行军”,主城区在城市经济上抓提升。

三是载体升级。重点抓好三类载体。一是开发区。坚持新“九通一平”导向打破传统经验,把“工厂集聚地”转向“创新生态区”。二是创新社区。将之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加强运行模式创新,围绕企业创新活动、经营活动,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社区式”服务。三是产业楼宇。要加强规划和引导,积极探索“孵化”楼宇、总部经济楼宇、税源经济楼宇等各类产业楼宇发展模式。

四是创新突破。一要集聚更多更优的创新“种子”。 充分考虑自身发展阶段、所处区位和产业特点,在项目和人才上开展错位竞争。二要提供更加肥沃的创新“土壤”。紧紧围绕人的活动、研发活动,一体化构建政产学研金合作平台,特别要重视为创新集群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要营造更加适宜的创新“气候”。大力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持续提升宜居宜业、功能完善的城市环境,全面浓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

五是开放发展。更加主动地开放,更大力度地开放。要发挥“品牌效应”,全面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擦亮城市品牌。要用好“鲇鱼效应”,围绕镇江现有产业链,通过跨国并购、技术合作、管理团队引进等模式,有计划性引进一批搅动行业的“鲇鱼”。要跳出“马太效应”,加快推进在手外资项目,巩固拓展一季度外资良好态势。高度关注、全力帮扶重点外贸企业,坚决稳住外贸“基本盘”,防止在对外开放中被边缘化。

六是体制改革。先进地区试点成熟的要复制过来。围绕省委深改委对全省13个设区市下达的改革试点任务,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已经形成突破的要对接上去。主动呼应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推进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内部激励机制要建立完善起来。通过“三项机制”具体案例树立用人导向,让“有激情的、敢担责的、有创新的”人更有舞台。

关于企业主体与企业家精神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家是弥足珍贵的财富。推动产业强市,政府主要搭好台、服好务,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真正让企业“唱大戏”“当主角”。

一要全面激发企业活力。坚持既“清”又“亲”,真心诚意与企业家交朋友,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家典型,真正让他们有地位、有荣誉,激发出自豪感、使命感。要鼎力支持企业家,倾听企业所思所想所盼,有困难的时候给他们“阳光雨露”,没困难的时候为他们鼓劲加油,真正当好“店小二”。要真心爱护企业家,探索建立企业家容错纠错机制,依法审慎适用各项强制措施,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企业的改革探索热情和创新创业精神。

二要共同推动转型升级。抓住产业“大洗牌”时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各地各部门要在扶持政策落地、营商服务供给上再下功夫,事项办理要比别人更便捷,政策兑现要比别人更及时,全力以赴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为发展护航,尽可能把项目落在“家门口”。

三要切实加强要素供给。土地资源要向产业倾斜,坚持先产后城、产城融合,新增用地指标要向产业发展倾斜。金融资源要向产业导入,鼓励广大金融机构广泛开展政银企合作,紧贴企业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持续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政策资源要向产业落实,切实加大政策对接、政策宣传、政策落实力度,要更加注重提供定制化、“滴灌式”的政策支持,提高政策服务精准度。

四要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诚信之城”。讲好新时代“季子挂剑”的故事,在政策制定、招商引资、后期服务等方面严守承诺。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打造“法治之城”。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通过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释放司法善意,建立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坚决彻底打非治违,使得违法成本最大化、维权成本最小化,帮助守法合规企业站稳市场。打造“公平之城”。引导企业按照规则开展经营活动,确保市场准入通畅、开放有序、秩序规范。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企业家是实体经济的“掌门人”。要满怀壮志雄心。拓展国际视野、全球理念,积极参与区域竞争和国际产业链分工。要勇攀行业高峰。把产品做专做精,加快隆起一座座企业“高峰”,支撑镇江产业形成连绵不绝的高大“山脉”。要彰显境界情怀。切实守好安全、环保、职工权益保障等“底线”“红线”,踊跃投入救助贫困、兴办教育等社会事业。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要坚守主业主责,不断增强核心业务的资源配置效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当好示范标杆,在安全、环保、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展现出国有企业的应有担当。要加强党的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关于工作作风与精神状态

归结到底就是一句话:“跑起来,镇江!”保持奔跑的姿态、奋斗的状态,在产业强市新征程上跑出激情、跑出加速度。

导向要进一步立起来。在产业强市的主战场上,要全面推动对标找差、争先进位。明确工作导向,把主要精力放到发展上来、放到产业强市上来。明确考核导向,谁为高质量发展加分,就给奖励、得实惠。明确用人导向,让想奔跑、能奔跑、跑出好成绩的人有舞台。

责任要进一步严起来。把责任落细落实落在日常,建立领导、部门挂钩联系制度,解决好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大产业强市督查考核通报力度,让基层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

能力要进一步强起来。做到在关键时刻有担当、复杂局面之下有思路、困难问题面前有办法,上能积极争取,为镇江赢得政策红利;下能排忧解难,及时把真金白银送上门,真正让企业得实惠。

氛围要进一步热起来。在发展大局中比业绩、比服务、比贡献、比位次,形成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劲的攻坚态势,不断争先进位、追赶超越。要加大宣传力度,迅速在全社会营造起“人人参与产业强市、人人支持企业发展、人人争当创业先锋”的浓厚氛围。

(本文根据市委书记马明龙2020年4月28日在全市产业强市大会上的讲话摘编)

49

◎马明龙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发展迈出了坚定步伐。共识更好凝聚,制约逐步破解,基础有所巩固,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力量。我们要在这些基础之上,奋力推动产业强市再出发!

关于形势与认识

一方面,要认清宏观大势,清醒认识到:当前有挑战有机遇,危与机并存,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就能逆势而上、积累优势;抓不住机遇、丧失主动,就会错过时代、彻底掉队。

宏观形势方面。一是全球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疫情持续蔓延,造成需求不足,带来贸易下滑,要密切关注、积极应对,避免企业产能曲线出现“硬着陆”。二是一些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这种影响既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补链强链就是其中的重要机遇,只要抓住了,就能够在产业链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三是部分国家推动制造业“回流”。要认真研判,通过加强服务,防止或减少回流。

产业趋势方面。一是生命健康产业。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全国上下对于生命健康产业的高度关注,这个产业已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将来定会有更快发展。二是数字经济。智能化时代,让产业充满了智慧,我们必须去了解、熟悉、用好。三是创意经济。香醋等历史经典产业,要在工艺研发上加大投入,在文化创意上多下功夫,持续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和知名度。四是绿色经济。疫情之后,产业发展对环境健康的要求都会越来越高,生态产业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政策走势方面。4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了很多强烈的政策信号。一是财政政策。明确提出要提高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货币政策。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将综合运用,金融逆周期调控力度大幅增强。三是税收政策。连续出台了四批税费优惠政策。四是投资政策。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我们在全省率先与四大通信运营商签订了5G网络建设及应用战略合作协议,千万不能醒得早、起得晚。

无论是产业机遇,还是政策机遇,“窗口期”往往稍纵即逝,抓不住就可能错过一个时代,我们必须要有“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抢抓新机遇,拼出新天地。

另一方面,要认清竞争态势,清醒认识到:当前竞争日趋激烈,困难压力很大,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会分化和拉大差距的时候,也是越有可能追赶超越的时候,全市上下一定要激发争先进位精气神,跑出产业强市加速度。

看自身发展,看周边态势,我们深感压力很大。大家“同在一片蓝天下”,周边城市同样面临一些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制约问题,但发展态势比我们好。其实从发展优势来说,镇江特点是比较多的。一是人文优势。有“吴头楚尾”、刚柔并济的文化特质,有“四千四万”的企业家精神,更有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群众。二是空间优势。镇江国土开发强度苏南最低,存量用地规模较为可观。三是区位优势。处在“两大都市圈”交汇处,有条件承接更多的“产业溢出”“创新溢出”。四是成本优势。房价比较低,人口密度不大,是非常具有幸福感的地方。五是生态优势。镇江有山有水有故事,宜居宜业宜游宜创,对人才有较强的吸引力。

问题究竟在哪里?可能最重要的还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我们要共同想一想:第一,思想解放够不够?在宁镇扬一体化上,我们到底怎么认识?要服务南京、拥抱南京,特别是句容要通过“融入南京、接力镇江”,成为南京与镇江之间的“桥梁”,把南京的优势引过来,让产业更好发展、让老百姓更好得益。在招商引资上,要顺应投资的规律,政策既要规范,也要相对灵活,不能“一刀切”。第二,争先进位够不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不能不重视数据,因为数据问题反映的是发展问题,要通过分析数据去发现问题,再去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最后实现数据的提升,真正对历史负责。第三,聚焦发展够不够?“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还是要靠发展去解决,有发展才能“有前途”。我们的干部有多少精力在经济工作上?第四,活力激发够不够?干部的激情激发了多少?要学会包容,善于把干部的“长处”最大化激发出来,把“短处”通过团队配合弥补掉,释放干部队伍精气神。

事实上,历史就在不远处,镇江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创造过辉煌。历史实践充分证明——镇江能行!镇江的干部能行!只要我们抓好发展这个头等大事,就一定能推动产业强市再出发,实现镇江很有前途的美好蓝图!

关于目标方向与实现路径

推动产业强市再出发,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机遇抓创新、紧盯差距补短板、聚焦使命强责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干劲,争先进位,加速奔跑,干出产业强市更加生动的现实模样。具体要展现三个“强”:

一要“强”在加速度追赶上。坚持实事求是、能快则快,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投入指标要抓紧赶上,其他低于全省平均的指标要尽快赶上。

二要“强”在竞争力提升上。一是企业竞争力。落户世界500强企业、百亿企业、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单打冠军”企业的数量和质量要有大突破。二是产业竞争力。既要推动既有企业升级,也要通过招引新企业带动新产业成长,还要通过嫁接新技术、更新管理手段推动企业升级。三是科技竞争力。把研发当产业、把技术当产品,全面提升科技竞争力。四是人才竞争力。全方位提升人才数量、人才投入、人才平台、人才生活环境、人才创新贡献等整体竞争力。

三要“强”在发展环境突破上。“硬环境”方面,基础设施、生活设施、生态环境、产业配套等,要向一流城市、国际标准看齐。“软环境”方面,营商环境要全面对标找差,全面整改落实,全面追赶超越,展现应该有的“样子”。

实现这些目标,要“坚持一个定位、推动三个发展,把握六个重点”。

坚持一个定位:就是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协同发展的区域性重要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要打响“制造在镇江”的品牌。现代服务业要发展城市经济,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特色农业要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三个发展:总的要求是高质量发展。具体到产业强市上:一是融合发展。区域融合向外要推动宁镇扬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向内要推动市域各板块的融合,提高主城区首位度,产业跨界融合要顺应新产业发展趋势,生产生活生态融合要传承宜文化基因,产城融合要坚持先产后城,实现城市、产业、人之间持续健康发展。二是特色发展。镇江产业特色鲜明,要深入研究产业布局问题,各地要加强自主谋划,明确方向、聚力突破。三是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系统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治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工作中,要把握六个重点:

一是理念提升。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新路超越。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实践加强研究,准确把握新兴产业的切入点、着力点,全力抢占制高点。二是错位竞争。区域发展中跟周边城市错位竞争、融合发展。对内明确制造业板块、城市经济板块、科技创新板块等不同定位。三是垂直整合。围绕全球产业链垂直整合趋势,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链集群。四是招商提升。强化专业化招商,建立完善招商人员薪酬激励机制。强化规范化招商,确保招商政策实事求是、符合上级规定,做到言而有信。要强化市场化招商,积极探索金融招商、基金招商、合作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提升新形势下的招商能力。

二是项目投入。方向上:把引进龙头企业作为主攻点,以更优的服务吸引更多投资。把培育本地跨国公司作为突破口,支持本土企业做优做强做大自主品牌。把发展科技成长型企业作为重要抓手,学好南京“三棵树”先进经验。方法上:坚持因地制宜,丹阳、扬中在龙头企业、国际化企业上求突破,镇江新区在“大”“新”上当好“排头兵”,句容在承接南京“创新溢出”上下功夫,高新区在科技创新上勇当“先行军”,主城区在城市经济上抓提升。

三是载体升级。重点抓好三类载体。一是开发区。坚持新“九通一平”导向打破传统经验,把“工厂集聚地”转向“创新生态区”。二是创新社区。将之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加强运行模式创新,围绕企业创新活动、经营活动,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社区式”服务。三是产业楼宇。要加强规划和引导,积极探索“孵化”楼宇、总部经济楼宇、税源经济楼宇等各类产业楼宇发展模式。

四是创新突破。一要集聚更多更优的创新“种子”。 充分考虑自身发展阶段、所处区位和产业特点,在项目和人才上开展错位竞争。二要提供更加肥沃的创新“土壤”。紧紧围绕人的活动、研发活动,一体化构建政产学研金合作平台,特别要重视为创新集群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要营造更加适宜的创新“气候”。大力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持续提升宜居宜业、功能完善的城市环境,全面浓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

五是开放发展。更加主动地开放,更大力度地开放。要发挥“品牌效应”,全面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擦亮城市品牌。要用好“鲇鱼效应”,围绕镇江现有产业链,通过跨国并购、技术合作、管理团队引进等模式,有计划性引进一批搅动行业的“鲇鱼”。要跳出“马太效应”,加快推进在手外资项目,巩固拓展一季度外资良好态势。高度关注、全力帮扶重点外贸企业,坚决稳住外贸“基本盘”,防止在对外开放中被边缘化。

六是体制改革。先进地区试点成熟的要复制过来。围绕省委深改委对全省13个设区市下达的改革试点任务,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已经形成突破的要对接上去。主动呼应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推进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内部激励机制要建立完善起来。通过“三项机制”具体案例树立用人导向,让“有激情的、敢担责的、有创新的”人更有舞台。

关于企业主体与企业家精神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家是弥足珍贵的财富。推动产业强市,政府主要搭好台、服好务,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真正让企业“唱大戏”“当主角”。

一要全面激发企业活力。坚持既“清”又“亲”,真心诚意与企业家交朋友,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家典型,真正让他们有地位、有荣誉,激发出自豪感、使命感。要鼎力支持企业家,倾听企业所思所想所盼,有困难的时候给他们“阳光雨露”,没困难的时候为他们鼓劲加油,真正当好“店小二”。要真心爱护企业家,探索建立企业家容错纠错机制,依法审慎适用各项强制措施,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企业的改革探索热情和创新创业精神。

二要共同推动转型升级。抓住产业“大洗牌”时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各地各部门要在扶持政策落地、营商服务供给上再下功夫,事项办理要比别人更便捷,政策兑现要比别人更及时,全力以赴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为发展护航,尽可能把项目落在“家门口”。

三要切实加强要素供给。土地资源要向产业倾斜,坚持先产后城、产城融合,新增用地指标要向产业发展倾斜。金融资源要向产业导入,鼓励广大金融机构广泛开展政银企合作,紧贴企业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持续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政策资源要向产业落实,切实加大政策对接、政策宣传、政策落实力度,要更加注重提供定制化、“滴灌式”的政策支持,提高政策服务精准度。

四要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诚信之城”。讲好新时代“季子挂剑”的故事,在政策制定、招商引资、后期服务等方面严守承诺。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打造“法治之城”。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通过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释放司法善意,建立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坚决彻底打非治违,使得违法成本最大化、维权成本最小化,帮助守法合规企业站稳市场。打造“公平之城”。引导企业按照规则开展经营活动,确保市场准入通畅、开放有序、秩序规范。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企业家是实体经济的“掌门人”。要满怀壮志雄心。拓展国际视野、全球理念,积极参与区域竞争和国际产业链分工。要勇攀行业高峰。把产品做专做精,加快隆起一座座企业“高峰”,支撑镇江产业形成连绵不绝的高大“山脉”。要彰显境界情怀。切实守好安全、环保、职工权益保障等“底线”“红线”,踊跃投入救助贫困、兴办教育等社会事业。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要坚守主业主责,不断增强核心业务的资源配置效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当好示范标杆,在安全、环保、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展现出国有企业的应有担当。要加强党的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关于工作作风与精神状态

归结到底就是一句话:“跑起来,镇江!”保持奔跑的姿态、奋斗的状态,在产业强市新征程上跑出激情、跑出加速度。

导向要进一步立起来。在产业强市的主战场上,要全面推动对标找差、争先进位。明确工作导向,把主要精力放到发展上来、放到产业强市上来。明确考核导向,谁为高质量发展加分,就给奖励、得实惠。明确用人导向,让想奔跑、能奔跑、跑出好成绩的人有舞台。

责任要进一步严起来。把责任落细落实落在日常,建立领导、部门挂钩联系制度,解决好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大产业强市督查考核通报力度,让基层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

能力要进一步强起来。做到在关键时刻有担当、复杂局面之下有思路、困难问题面前有办法,上能积极争取,为镇江赢得政策红利;下能排忧解难,及时把真金白银送上门,真正让企业得实惠。

氛围要进一步热起来。在发展大局中比业绩、比服务、比贡献、比位次,形成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劲的攻坚态势,不断争先进位、追赶超越。要加大宣传力度,迅速在全社会营造起“人人参与产业强市、人人支持企业发展、人人争当创业先锋”的浓厚氛围。

(本文根据市委书记马明龙2020年4月28日在全市产业强市大会上的讲话摘编)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