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聚力产业强市 奋力争先进位——全市产业强市大会发言摘要

2020-05-14 15:44

镇江新区党工委

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产业强市是市委推动镇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也是开发区的初心使命。近年来,新区重点产业项目投资年均增长25%,新签约项目落地转化率83.6%,10亿元以上项目占全市1/3,2019年应税销售突破千亿大关,连续三年跻身国家级经开区综评30强。新区将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马书记“开发区要勇当四个排头兵”的要求,瞄准核心指标、聚力产业升级,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拉高发展标杆,拼出新作为。产业强市排头兵的定位,要求新区发展标杆再提高、核心指标再加压。新区将挑战极限抓固投,实施项目信息来源、土地要素资源“双源”攻坚会战,产业类固投目标锁定150亿元, 力争全市占比达到1/3,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项目形成有效投资超40亿元。自我加压攻外资,坚持资源优先为外资企业配置、政策优先向外资项目倾斜,将全年外资目标在原基础上提高25%,力争3年到位外资1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全市占比1/3以上。千方百计上规模,围绕“四个一”主导产业,打造“5311”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未来3年工业应税销售占全市比重达到1/4,规上工业企业年均增加40家以上。

二是加快转型升级,抢出新优势。坚持项目不唯数量更重质量、投资不唯体量更重产出、产业不唯规模更重结构,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聚焦龙头项目抓招引,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坚持“1236”目标不动摇,实施世界500强制造业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招引一批大体量、高能级项目,带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高度集聚。聚焦创新研发强生态,以产业思维推动科技创新,构建生产在大港、研发在丁卯的联动格局,力推有技术的人才、有眼光的金融、有品质的服务、有包容的环境在新区集聚融合。近期将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约,共建国际研发社区,推动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落户新区,力争今年高企总数突破200家。聚焦外资增量添活力,出台加快开放发展十项措施,设立1亿元开放发展专项资金,对外资企业落户最高奖励2000万元,每年安排2000万奖励1亿美元以上项目招引,力争未来3年新增外商投资主体100家。

三是聚力改革创新,干出新气象。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创新,全面激发资本活力、管理活力、产业活力。推行资源配置大调整,把强的力量、强的政策、强的薪酬向招商集聚,实现一半以上的人员抓招商引资、经济服务。推行网格服务全覆盖,线上开通“清上加亲、宜企在线”微信小程序,线下调配105名干部沉入38个企业网格,推动网格化服务全覆盖,实现企业“反映困难、即时帮办,反映问题、限时督办”。推行督查考核硬兑现,成立专项督查组下沉板块、驻点督办,把“四讲四必”要求落实到发展一线。以“三比一争”活动贯穿全年,将产业类固投绩效考核权重提高至1/3,对考核末位、不胜任者及时调整。实行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观摩,比出思路,比出成绩,比出精气神。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优空间 强保障 争作为

市委、市政府召开镇江市产业强市大会,进一步鲜明导向、聚焦产业,不断提升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热度。作为要素保障部门,我们将以“保护自然资源、规划美好家园——交给我!我来办!”的使命担当,优空间、强保障、争作为,全力服务产业项目招引、建设,不断夯实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编好国土空间规划,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编制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抓住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机遇,绘好保障产业发展蓝图。一是统筹优化产业布局。积极为扬中—镇江新区—丹阳丹北的“小三角”高端制造业集中区,宝华—下蜀—高资的“宝下高”高新技术研发转化集中区,新312国道拓展范围内布局城市板块和各个组团发展特色,以及镇江官塘区域、镇江东站片区、丹阳经开区、练湖周边地区等空间载体,提供具有前瞻性的一揽子空间优化方案,助推产业集聚、特色发展。二是精准编制“招商地图”。全面对接国家、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落实好地方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提供可操作、能落地的项目“招商地图”。三是补齐综合配套规划短板。合理规划布局产业发展所需技术、物流、信息、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配套服务能力;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完善交通、管网、市政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夯实项目落户基础。

提高统筹协调能力,保障产业用地需求。我们将做到“要素跟着项目走”,以项目质量、数量及落地开工实效,作为配置用地指标的风向标。一是改进指标保障方式。加大统筹力度,对省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地方招引特色产业项目,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高质量发展项目,用地指标实行市级统筹协调保障;按照两个不少于5%的指标安排,保障乡村振兴重点产业项目用地需求。二是加快产业项目用地报批效率。做好新《土地管理法》实施衔接,用好过渡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规政策,加快制定全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服务项目落地。三是提高产业项目开工速度。构建评审指标体系,建立产业项目用地与评审结果相挂钩的弹性出让机制。推行“标准地+承诺制”用地出让方式,超前做好规划方案审查,实现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的目标。

做好前期规划编研,精致产业布局设计。我们将通过系统的详细规划编研和互动过程,厘清产业发展逻辑、路径以及产城人融合的模式,深度规划编研,精致产业布局。一是在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结构设计上,积极主动配合各板块、园区,超前做好系统的功能开发或项目策划,赋予不同地块更为明确的功能内涵,勾画主题片区和专业园区,指引项目落户。二是对特定产业集群发展,从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细化,合理布局园区功能空间尺度,完善配套,满足项目落户。三是强化产城人融合的规划理念,围绕为城市发展激活力、聚人气、积财力、留后劲的目标,合理规划各种功能分区,推进产业园区与周边区域有机融合,实现科研、生产、商务、服务功能的有机组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平衡。

打造高效营商环境,提升产业服务效率。我们将发扬“店小二”精神,抢占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制高点。一是主动牵头,建立重大项目服务保障联动机制,对列入省市重大项目有用地需求的,采取“一对一”方式,实施跟踪帮办服务,共性问题一类一策,个性问题一企一策,确保项目建设依法合规、保障到位。二是深化“全业务、大融合”行政审批体系改革,实现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合并办理,打通“多规合一”“多测合一”机制路径。三是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从项目选址、用地预审、用地用林报批、市场出让、工程许可等全程给予指导,做到绝不因用地、用林、规划等原因影响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工商银行镇江分行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金融担当

产业是经济的命脉,是决定城市地位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工行镇江分行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和总省行工作部署,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定规划、明方向,为“产业强市”战略落地提供强有力的金融助力。截至4月25日,我行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66.04亿元,较年初新增42.77亿元,贷款总量继续保持全市金融机构第一位。

始终坚定产业强市的战略定力,发挥国有银行担当。一是提升支持重大建设项目的力度。今年以来,我行项目储备增加明显,一季度上报省行预审会并获通过项目达18个,贷款额92.3亿元,同比增加7个项目,贷款额增加31亿元。立足镇江区域经济,我行深入研究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的路径,把握基础设施补短板等市场机遇,促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持之以恒加强信贷项目营销储备,积极服务优质客户和重点建设项目,持续推进“1+3”信贷布局,夯实基础板块(公共设施、交通、能源),培育先进制造业、幸福产业、物联互联板块等业务发展“新引擎”。二是加大服务实体产业的深度。围绕制造业和民企信贷支持,我行已形成“一点接入、全局响应”的良好服务局面。紧紧围绕产业强市导向,采取重点目标重点突破的策略,大力拓展制造业信贷市场,实施营销项目化管理,开展客户五大走访活动,2019年,我行新增制造业贷款9.22亿元,今年一季度,我行又新增制造业贷款3.41亿元。强化对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的认识,一方面做好优质民营企业扩容,对我市入选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加快上报增量授信方案,支持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及重组并购需求;另一方面抓住年度授信调整的契机,提高工行授信使用率。一季度,我行民营企业新增贷款3.01亿元。三是拓展普惠信贷触及的广度。我行精心组织“百行进万企”“工银普惠行”“万家小微成长计划”特色活动,持续传递工行温度和普惠金融影响力。创新融资渠道,以“票据池+网络融资”“工银苏贸贷”等创新业务为载体,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升经营效益、促进外贸企业发展,开辟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新途径。

坚定不移加大信贷投入,深化产业强市金融支持。一是坚定不移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准确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导向,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普惠性,在支持“六稳”工作上更好地发挥金融行业作用,为产业强市做好支撑。二是坚定不移融入经济开发区发展。国家经济开发区承载着地方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是产业强市的硬核力量。我们将深入开发区、园区开展金融对接,为“硬核力量”赋能。三是坚定不移深耕制造业、民营、小微经济。深入开展“制造业金融服务提升年”活动,用好用足信贷优惠政策,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围绕优质民营企业,有效满足民营企业发展需求,拿出实招,开展普惠“零售化”活动,有效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江苏鱼跃集团

鱼跃龙门 贡献力量

“水到鱼行”,我们始终走在路上。鱼跃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旗下拥有鱼跃医疗、万东医疗两家上市公司和意大利百胜医疗集团、德国普美康、美国美诺医疗、中优医疗集团、上海医疗器械集团等80余家分公司和子公司,集团产业一直专注于医疗大健康领域。目前,位于丹阳生命科学产业园内,总投资30亿元,占地1000亩,按照工业4.0、智能制造标准建设的丹阳全球制造基地已全部竣工并陆续投产,这将最大化集聚鱼跃全球研发中心科技创新成果,实现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逐步将有可能落地的高端医疗器械制造板块迁入镇江,为地区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鱼水情深”,我们始终心怀感恩。鱼跃集团虽然取得了今天的行业地位和成就,产业遍布全球,但总部在镇江,离不开镇江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的关心支持,对此,我们满怀感恩。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鱼跃集团作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江苏省委、省政府和镇江市委、市政府防疫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企业党委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守以诚信为本、以公心为力、以品质为光、以团队为荣、以业绩为证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顺利完成国家与江苏省疫情防控物资调拨任务,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大局。我们将充分利用产业链整体布局、技术和品牌优势,争取更多全球医疗器械资源落地镇江。

“鱼跃龙门”,我们始终追求卓越。鱼跃集团将继续坚持放眼全球、着眼未来的理念,用更加开放的视角,与来自世界各地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创业者、投资者深度合作,进一步培育和提升持续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计划追加投资25亿元在镇江丹阳建设包含生命科技研究院、大健康产业加速器、大健康投融资服务平台与产业基金的鱼跃生命科技产业园,将具备医疗器械领域高端人才引进、医疗器械前沿技术研发、企业孵化与加速、投融资服务等全方位功能。将自身成熟的研发平台和各类优质资源嫁接全球先进的医疗器械产业和技术,招引、集聚全球医疗器械产业链在镇江落地生根,旨在打造德国图特林根式的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小镇,真正实现人才、技术、资金的高度集聚,形成镇江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助推镇江经济腾飞。

50

镇江新区党工委

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产业强市是市委推动镇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也是开发区的初心使命。近年来,新区重点产业项目投资年均增长25%,新签约项目落地转化率83.6%,10亿元以上项目占全市1/3,2019年应税销售突破千亿大关,连续三年跻身国家级经开区综评30强。新区将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马书记“开发区要勇当四个排头兵”的要求,瞄准核心指标、聚力产业升级,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拉高发展标杆,拼出新作为。产业强市排头兵的定位,要求新区发展标杆再提高、核心指标再加压。新区将挑战极限抓固投,实施项目信息来源、土地要素资源“双源”攻坚会战,产业类固投目标锁定150亿元, 力争全市占比达到1/3,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项目形成有效投资超40亿元。自我加压攻外资,坚持资源优先为外资企业配置、政策优先向外资项目倾斜,将全年外资目标在原基础上提高25%,力争3年到位外资1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全市占比1/3以上。千方百计上规模,围绕“四个一”主导产业,打造“5311”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未来3年工业应税销售占全市比重达到1/4,规上工业企业年均增加40家以上。

二是加快转型升级,抢出新优势。坚持项目不唯数量更重质量、投资不唯体量更重产出、产业不唯规模更重结构,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聚焦龙头项目抓招引,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坚持“1236”目标不动摇,实施世界500强制造业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招引一批大体量、高能级项目,带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高度集聚。聚焦创新研发强生态,以产业思维推动科技创新,构建生产在大港、研发在丁卯的联动格局,力推有技术的人才、有眼光的金融、有品质的服务、有包容的环境在新区集聚融合。近期将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约,共建国际研发社区,推动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落户新区,力争今年高企总数突破200家。聚焦外资增量添活力,出台加快开放发展十项措施,设立1亿元开放发展专项资金,对外资企业落户最高奖励2000万元,每年安排2000万奖励1亿美元以上项目招引,力争未来3年新增外商投资主体100家。

三是聚力改革创新,干出新气象。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创新,全面激发资本活力、管理活力、产业活力。推行资源配置大调整,把强的力量、强的政策、强的薪酬向招商集聚,实现一半以上的人员抓招商引资、经济服务。推行网格服务全覆盖,线上开通“清上加亲、宜企在线”微信小程序,线下调配105名干部沉入38个企业网格,推动网格化服务全覆盖,实现企业“反映困难、即时帮办,反映问题、限时督办”。推行督查考核硬兑现,成立专项督查组下沉板块、驻点督办,把“四讲四必”要求落实到发展一线。以“三比一争”活动贯穿全年,将产业类固投绩效考核权重提高至1/3,对考核末位、不胜任者及时调整。实行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观摩,比出思路,比出成绩,比出精气神。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优空间 强保障 争作为

市委、市政府召开镇江市产业强市大会,进一步鲜明导向、聚焦产业,不断提升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热度。作为要素保障部门,我们将以“保护自然资源、规划美好家园——交给我!我来办!”的使命担当,优空间、强保障、争作为,全力服务产业项目招引、建设,不断夯实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编好国土空间规划,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编制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抓住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机遇,绘好保障产业发展蓝图。一是统筹优化产业布局。积极为扬中—镇江新区—丹阳丹北的“小三角”高端制造业集中区,宝华—下蜀—高资的“宝下高”高新技术研发转化集中区,新312国道拓展范围内布局城市板块和各个组团发展特色,以及镇江官塘区域、镇江东站片区、丹阳经开区、练湖周边地区等空间载体,提供具有前瞻性的一揽子空间优化方案,助推产业集聚、特色发展。二是精准编制“招商地图”。全面对接国家、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落实好地方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提供可操作、能落地的项目“招商地图”。三是补齐综合配套规划短板。合理规划布局产业发展所需技术、物流、信息、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配套服务能力;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完善交通、管网、市政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夯实项目落户基础。

提高统筹协调能力,保障产业用地需求。我们将做到“要素跟着项目走”,以项目质量、数量及落地开工实效,作为配置用地指标的风向标。一是改进指标保障方式。加大统筹力度,对省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地方招引特色产业项目,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高质量发展项目,用地指标实行市级统筹协调保障;按照两个不少于5%的指标安排,保障乡村振兴重点产业项目用地需求。二是加快产业项目用地报批效率。做好新《土地管理法》实施衔接,用好过渡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规政策,加快制定全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服务项目落地。三是提高产业项目开工速度。构建评审指标体系,建立产业项目用地与评审结果相挂钩的弹性出让机制。推行“标准地+承诺制”用地出让方式,超前做好规划方案审查,实现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的目标。

做好前期规划编研,精致产业布局设计。我们将通过系统的详细规划编研和互动过程,厘清产业发展逻辑、路径以及产城人融合的模式,深度规划编研,精致产业布局。一是在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结构设计上,积极主动配合各板块、园区,超前做好系统的功能开发或项目策划,赋予不同地块更为明确的功能内涵,勾画主题片区和专业园区,指引项目落户。二是对特定产业集群发展,从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细化,合理布局园区功能空间尺度,完善配套,满足项目落户。三是强化产城人融合的规划理念,围绕为城市发展激活力、聚人气、积财力、留后劲的目标,合理规划各种功能分区,推进产业园区与周边区域有机融合,实现科研、生产、商务、服务功能的有机组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平衡。

打造高效营商环境,提升产业服务效率。我们将发扬“店小二”精神,抢占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制高点。一是主动牵头,建立重大项目服务保障联动机制,对列入省市重大项目有用地需求的,采取“一对一”方式,实施跟踪帮办服务,共性问题一类一策,个性问题一企一策,确保项目建设依法合规、保障到位。二是深化“全业务、大融合”行政审批体系改革,实现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合并办理,打通“多规合一”“多测合一”机制路径。三是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从项目选址、用地预审、用地用林报批、市场出让、工程许可等全程给予指导,做到绝不因用地、用林、规划等原因影响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工商银行镇江分行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金融担当

产业是经济的命脉,是决定城市地位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工行镇江分行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和总省行工作部署,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定规划、明方向,为“产业强市”战略落地提供强有力的金融助力。截至4月25日,我行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66.04亿元,较年初新增42.77亿元,贷款总量继续保持全市金融机构第一位。

始终坚定产业强市的战略定力,发挥国有银行担当。一是提升支持重大建设项目的力度。今年以来,我行项目储备增加明显,一季度上报省行预审会并获通过项目达18个,贷款额92.3亿元,同比增加7个项目,贷款额增加31亿元。立足镇江区域经济,我行深入研究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的路径,把握基础设施补短板等市场机遇,促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持之以恒加强信贷项目营销储备,积极服务优质客户和重点建设项目,持续推进“1+3”信贷布局,夯实基础板块(公共设施、交通、能源),培育先进制造业、幸福产业、物联互联板块等业务发展“新引擎”。二是加大服务实体产业的深度。围绕制造业和民企信贷支持,我行已形成“一点接入、全局响应”的良好服务局面。紧紧围绕产业强市导向,采取重点目标重点突破的策略,大力拓展制造业信贷市场,实施营销项目化管理,开展客户五大走访活动,2019年,我行新增制造业贷款9.22亿元,今年一季度,我行又新增制造业贷款3.41亿元。强化对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的认识,一方面做好优质民营企业扩容,对我市入选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加快上报增量授信方案,支持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及重组并购需求;另一方面抓住年度授信调整的契机,提高工行授信使用率。一季度,我行民营企业新增贷款3.01亿元。三是拓展普惠信贷触及的广度。我行精心组织“百行进万企”“工银普惠行”“万家小微成长计划”特色活动,持续传递工行温度和普惠金融影响力。创新融资渠道,以“票据池+网络融资”“工银苏贸贷”等创新业务为载体,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升经营效益、促进外贸企业发展,开辟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新途径。

坚定不移加大信贷投入,深化产业强市金融支持。一是坚定不移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准确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导向,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普惠性,在支持“六稳”工作上更好地发挥金融行业作用,为产业强市做好支撑。二是坚定不移融入经济开发区发展。国家经济开发区承载着地方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是产业强市的硬核力量。我们将深入开发区、园区开展金融对接,为“硬核力量”赋能。三是坚定不移深耕制造业、民营、小微经济。深入开展“制造业金融服务提升年”活动,用好用足信贷优惠政策,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围绕优质民营企业,有效满足民营企业发展需求,拿出实招,开展普惠“零售化”活动,有效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江苏鱼跃集团

鱼跃龙门 贡献力量

“水到鱼行”,我们始终走在路上。鱼跃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旗下拥有鱼跃医疗、万东医疗两家上市公司和意大利百胜医疗集团、德国普美康、美国美诺医疗、中优医疗集团、上海医疗器械集团等80余家分公司和子公司,集团产业一直专注于医疗大健康领域。目前,位于丹阳生命科学产业园内,总投资30亿元,占地1000亩,按照工业4.0、智能制造标准建设的丹阳全球制造基地已全部竣工并陆续投产,这将最大化集聚鱼跃全球研发中心科技创新成果,实现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逐步将有可能落地的高端医疗器械制造板块迁入镇江,为地区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鱼水情深”,我们始终心怀感恩。鱼跃集团虽然取得了今天的行业地位和成就,产业遍布全球,但总部在镇江,离不开镇江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的关心支持,对此,我们满怀感恩。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鱼跃集团作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江苏省委、省政府和镇江市委、市政府防疫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企业党委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守以诚信为本、以公心为力、以品质为光、以团队为荣、以业绩为证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顺利完成国家与江苏省疫情防控物资调拨任务,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大局。我们将充分利用产业链整体布局、技术和品牌优势,争取更多全球医疗器械资源落地镇江。

“鱼跃龙门”,我们始终追求卓越。鱼跃集团将继续坚持放眼全球、着眼未来的理念,用更加开放的视角,与来自世界各地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创业者、投资者深度合作,进一步培育和提升持续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计划追加投资25亿元在镇江丹阳建设包含生命科技研究院、大健康产业加速器、大健康投融资服务平台与产业基金的鱼跃生命科技产业园,将具备医疗器械领域高端人才引进、医疗器械前沿技术研发、企业孵化与加速、投融资服务等全方位功能。将自身成熟的研发平台和各类优质资源嫁接全球先进的医疗器械产业和技术,招引、集聚全球医疗器械产业链在镇江落地生根,旨在打造德国图特林根式的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小镇,真正实现人才、技术、资金的高度集聚,形成镇江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助推镇江经济腾飞。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