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名城周刊丨古城东南焦顶山

2023-08-25 21:51 今日镇江  

□文/许家根

焦顶山位于镇江市鼎石山东侧、学府路南侧,山高(海拔)53.7米,面积0.06平方公里,山体东南脚下为古运河。与宝塔山(鼎石山)、釜顶山(釜鼎山)、京岘山、老山、汝山、华盖山等山及岗坡相望。

焦顶山名之由来

焦顶山,又称“焦石山”。清光绪《丹徒县志》记载:“焦石山在城东南九里,旧志云,在城南三里。”《京口山水志》记云:“焦石山在城东南九里。”据1983年版《镇江市地名录》载:“因山顶上有石块似火烧焦,俗称焦顶山。”又因山脚下有村庄包家湾,民间又称包家山。

清咸丰年间,太平军自咸丰三年(1853)占据镇江城,咸丰七年(1857)冬月,清军收复古城。1853年6月13日,太平军罗大纲、吴如孝利用中午酷暑,率部出城袭击,直赴邓绍良大营,将清军设于京岘山7座军营全部烧毁。被革职的邓绍良意欲报复,使其薪刍恣取之,结果遇太平军纵火走之。杨棨《蝶庵诗钞渡江途中感》赋曰:“可用兵惟京口雄,未曾见寇弃刀弓,曳柴早已随杨仆,纵火旋闻走邓公。”

1856年5月,清军提督余万青驻军在京岘山,南北连营二十余里。古运河南华盖山,京岘山之余脉的焦石山、釜顶山、鼎石山等,以及焦山至丹徒镇江口皆驻扎清军。初五晚,太平军进攻京岘山清营,余万青、李志和率清军与太平军交战,太平军受挫。数年中,清军与太平军数次交战在京岘山一带。京岘山一带“熇火声隆隆,环城七营皆烬。”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焦顶山山体的植被、土、石数次被烧焦。如果说焦顶山之名的由来,大概就因此为名的吧。

焦顶山也有人称之为教顶山,是说镇江博物馆考古报告集中有“镇江教顶山东晋墓群发掘报告”之说。教顶山,焦、教音近,可能是口误、笔误原因,因而由此称谓。

京岘山南接釜顶山,北接汝山,为镇江城东险要。焦顶山与鼎石山、釜顶山、老山等山,皆为京岘山脉支脉或余脉,京岘山脉又是宁镇山脉的组成部分。《京口山水志》、《光绪丹徒县志》云:京岘山在城东五里。鼎石山在城东南三里,山有塔。釜鼎山在城东南四里。焦石山在城东南九里。《乾隆镇江府志》云:京岘山在城东五里。鼎石山在城东南三里,近京岘山,上有塔。釜鼎山在城东南四里,中有大觉寺。《光绪丹徒县志》记载:京岘山,其东北南折起为包家山,又东北为沙塘,缺其北折为宗山。丹徒故城在山下。《京口山水志》云:丹徒故城在山下,今其地名丹徒镇。可谓京岘山辖山支脉之广。

高岗峡河焦顶山

焦顶山东南山脚为古运河河坡,与古运河对岸华盖山峡河相望。志书记载,华盖山在城东南六里,古运河经此,为高岗峡河段。

《至顺镇江志》和《光绪丹徒县志》叙述了这段河道:说是丹徒县南小夾岗,“宋庆历中,尝置堰,旋罢。《宋会要》:‘庆历中,于夾岗道置堰,功费多而卒无补,旋罢。’夹冈地势萦回,歧分山脊,相距旷迥,行者惴惴。熊叔茂诗:‘僻疑昏有虎,静怪晓无鸡。’谓此地也。嘉定中,郡守宇文绍彭创置六铺,拨逻卒守之,舟行陆走,藉以无恐。混一以来,成坦涂。”

《至顺镇江志》记载:“夹冈河道,俗分大、小之名。在丹徒县之南者,谓之小夹冈。”“今水道所经大小夹冈,一在京岘之南,一在云阳之北,其势委曲周折,皆凿山为之。”焦顶山之南,就是猪婆滩高岗峡河的河段,焦顶山坡就是运河河坡。河对岸即是华盖山、望城岗。宋诗人顾致尧诗曰:“两岗相望山壁立,地形脊高势回潴。”焦顶山脚下即是猪婆滩,在徒阳运河上是微乎其微的一小段河道。千百年来,在大运河的记载中,有好几处都提到它。

《光绪丹徒县志》云:猪婆滩,“自都天庙前至此,河之转向最多。盖缘两岸高耸,皆系山岗,发脉开河时,循度地势,让高就下故也。但至此滩,则两岸忽开,变为平岸。过此,则两岸又耸。缘此地系山岗。”猪婆滩虽是平岸,两端则皆为高岗,古运河穿峡而过,故为小夾岗。说猪婆滩河段转向最多,《光绪丹徒县志》有这么一段叙述:从都天庙“又转巽转辰至丁卯桥港计五十八丈;又向辰转巳复转辰向东转寅转艮转丑复转艮转寅,由甲而卯而辰至猪婆滩计九百九十四丈。”从猪婆滩到丹徒镇湾子桥口是一千零八十一丈。

它的地名怎么叫猪婆滩的呢?《光绪丹徒县志》记载:“其名为猪婆者,乃系北岸脚下,沙水汇成两凹,若猪婆。然而流沙活动,又若豕突其间也。”实际上,是因焦顶山位于古运河边,山高坡陡,沙石坍塌而致。

猪婆滩挑浚最难

运河的挑浚,猪婆滩亦是最难处。明代张廷玉在河渠的叙述中说:“北过丹徒镇有猪婆滩,多软沙。”猪婆滩,一是高岗峡河,河底高于他处,加以两峡沙泥,一遇雨水便冲入河中,且两岸山脉甚旺,岁有增长,故历来挑浚亦为最难处。二是江潮所致。《光绪丹徒县志》叙述:“视江潮之大小,而潮水来急退缓,水挟泥沙,日有停蓄,古有一日厚一钱之说。故自江口至丹阳常患浅涩,岁需挑浚。其最易淤浅者京口闸,为全河退潮处,泥沙易淤一也;猪婆滩夹岸系山基所筑,地多流沙二也;丹阳城北地系夹岗三也。”

猪婆滩高岗峡河易淤,晋元帝之子司马裒,当时镇守广陵,运粮出京口,因河道干涸,司马裒奏请朝廷立埭,抬高水位舟楫毕通。因丁卯日所立,故名丁卯埭。

猪婆滩挑浚随浚随淤,岁以为常。猪婆滩只能于挑浚时倍加人力,挖之极深,庶无浅涩之患。据传,猪婆滩多有流沙淤塞河道,乡人寻至京岘山南,发现有一洞,土名穷坑,说是流沙皆由此坑流入。地方上就组织人力填塞此坑,并且加高为墩,取名为富贵墩。可是,穷坑已填,富贵墩已立,流沙却依然如故。后来,人们又采取办法,在河道刚挑浚后,架柴烧之,以冀断其山脉旺气,结果又非烈焰所能魇矣。实为两岸焦顶山、华盖山高岗所致。

到了康熙年间,江南漕运开始兴旺,沿河小型船厂纷纷建立,猪婆滩和上皇、陶庄、辛丰等,也都建立小型船厂。猪婆滩建有船厂,内设有船篷一座、木楼一座,以便修造船只之用。建汛营房3间,烟墩5座,木楼1座。太平军毁后,就未再修建。

猪婆滩,今已不再是昔日的猪婆滩了。现在,焦顶山段运河两岸山体降坡,河道拓宽、改造和美化。焦顶山脚下沿河已经开辟为柏油大马路。华盖山,在丁卯的改造中,山体全无,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坐落在河畔。原猪婆滩、高岗峡河段,已是一个水景交融古运河风光带,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了市民面前。看眼前的美景,谁能知之,曾经的高岗峡河的荒芜和浚河的坎坷呢!

焦顶山麓古墓多

“生居洛阳,死葬朱方。”古镇江,“诸山呈奇孕秀,支连派属,盘回数百里。壤地燥亢,而草木丰润,卜葬地者恒宜之。”焦顶山亦是千古以来风水地。明王祎登京岘山弔宗忠简公墓诗:“山色近目睫,泄云护层峦。”清汪琬《鼎石山野眺》诗:“城南倚孤棹,极目但苍苍。”

焦顶山周边山岗起伏,是镇江东郊六朝墓葬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2006年10月,焦顶山西侧京岘山路(现为苗家湾路),施工过程中发现了6座东晋时期砖室墓,市博物馆考古部随后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这里是镇江东郊汉、六朝墓葬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6座墓葬位于焦顶山西面一个山岗西坡,均东西走向,大致排列成一行。虽然早年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墓葬保存尚好,出土了一批随葬遗物,为其相对年代的推断提供了依据。经推断,这是一组家族墓葬。其中,4号墓中出土的3件灰陶座,座身厚重,上有圆形穿孔,这种陶座只在少数规格较高的墓葬中发现;2号墓、4号墓、7号墓中出土陶俑3组,共8件,为近年来镇江考古中出土较多的一次。

温州府经历赠礼部右侍郎靳瑜墓在焦顶山。明太子太保大学士靳贵妻赠一品夫人王氏墓在焦顶山。靳贵(1464-1520),字充遂,号戒庵,江苏丹徒人。明弘治三年(1490)钱福榜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武宗即位后,晋升为礼部侍郎。因不与刘瑾合作,被降为光禄卿。正德九年(1514),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入阁朝政。温州府经历赠礼部右侍郎靳瑜,是靳贵的父亲。焦顶山埋葬着靳贵的父亲和他的一品夫人。

编辑:万嘉

审核:沈菲

59

□文/许家根

焦顶山位于镇江市鼎石山东侧、学府路南侧,山高(海拔)53.7米,面积0.06平方公里,山体东南脚下为古运河。与宝塔山(鼎石山)、釜顶山(釜鼎山)、京岘山、老山、汝山、华盖山等山及岗坡相望。

焦顶山名之由来

焦顶山,又称“焦石山”。清光绪《丹徒县志》记载:“焦石山在城东南九里,旧志云,在城南三里。”《京口山水志》记云:“焦石山在城东南九里。”据1983年版《镇江市地名录》载:“因山顶上有石块似火烧焦,俗称焦顶山。”又因山脚下有村庄包家湾,民间又称包家山。

清咸丰年间,太平军自咸丰三年(1853)占据镇江城,咸丰七年(1857)冬月,清军收复古城。1853年6月13日,太平军罗大纲、吴如孝利用中午酷暑,率部出城袭击,直赴邓绍良大营,将清军设于京岘山7座军营全部烧毁。被革职的邓绍良意欲报复,使其薪刍恣取之,结果遇太平军纵火走之。杨棨《蝶庵诗钞渡江途中感》赋曰:“可用兵惟京口雄,未曾见寇弃刀弓,曳柴早已随杨仆,纵火旋闻走邓公。”

1856年5月,清军提督余万青驻军在京岘山,南北连营二十余里。古运河南华盖山,京岘山之余脉的焦石山、釜顶山、鼎石山等,以及焦山至丹徒镇江口皆驻扎清军。初五晚,太平军进攻京岘山清营,余万青、李志和率清军与太平军交战,太平军受挫。数年中,清军与太平军数次交战在京岘山一带。京岘山一带“熇火声隆隆,环城七营皆烬。”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焦顶山山体的植被、土、石数次被烧焦。如果说焦顶山之名的由来,大概就因此为名的吧。

焦顶山也有人称之为教顶山,是说镇江博物馆考古报告集中有“镇江教顶山东晋墓群发掘报告”之说。教顶山,焦、教音近,可能是口误、笔误原因,因而由此称谓。

京岘山南接釜顶山,北接汝山,为镇江城东险要。焦顶山与鼎石山、釜顶山、老山等山,皆为京岘山脉支脉或余脉,京岘山脉又是宁镇山脉的组成部分。《京口山水志》、《光绪丹徒县志》云:京岘山在城东五里。鼎石山在城东南三里,山有塔。釜鼎山在城东南四里。焦石山在城东南九里。《乾隆镇江府志》云:京岘山在城东五里。鼎石山在城东南三里,近京岘山,上有塔。釜鼎山在城东南四里,中有大觉寺。《光绪丹徒县志》记载:京岘山,其东北南折起为包家山,又东北为沙塘,缺其北折为宗山。丹徒故城在山下。《京口山水志》云:丹徒故城在山下,今其地名丹徒镇。可谓京岘山辖山支脉之广。

高岗峡河焦顶山

焦顶山东南山脚为古运河河坡,与古运河对岸华盖山峡河相望。志书记载,华盖山在城东南六里,古运河经此,为高岗峡河段。

《至顺镇江志》和《光绪丹徒县志》叙述了这段河道:说是丹徒县南小夾岗,“宋庆历中,尝置堰,旋罢。《宋会要》:‘庆历中,于夾岗道置堰,功费多而卒无补,旋罢。’夹冈地势萦回,歧分山脊,相距旷迥,行者惴惴。熊叔茂诗:‘僻疑昏有虎,静怪晓无鸡。’谓此地也。嘉定中,郡守宇文绍彭创置六铺,拨逻卒守之,舟行陆走,藉以无恐。混一以来,成坦涂。”

《至顺镇江志》记载:“夹冈河道,俗分大、小之名。在丹徒县之南者,谓之小夹冈。”“今水道所经大小夹冈,一在京岘之南,一在云阳之北,其势委曲周折,皆凿山为之。”焦顶山之南,就是猪婆滩高岗峡河的河段,焦顶山坡就是运河河坡。河对岸即是华盖山、望城岗。宋诗人顾致尧诗曰:“两岗相望山壁立,地形脊高势回潴。”焦顶山脚下即是猪婆滩,在徒阳运河上是微乎其微的一小段河道。千百年来,在大运河的记载中,有好几处都提到它。

《光绪丹徒县志》云:猪婆滩,“自都天庙前至此,河之转向最多。盖缘两岸高耸,皆系山岗,发脉开河时,循度地势,让高就下故也。但至此滩,则两岸忽开,变为平岸。过此,则两岸又耸。缘此地系山岗。”猪婆滩虽是平岸,两端则皆为高岗,古运河穿峡而过,故为小夾岗。说猪婆滩河段转向最多,《光绪丹徒县志》有这么一段叙述:从都天庙“又转巽转辰至丁卯桥港计五十八丈;又向辰转巳复转辰向东转寅转艮转丑复转艮转寅,由甲而卯而辰至猪婆滩计九百九十四丈。”从猪婆滩到丹徒镇湾子桥口是一千零八十一丈。

它的地名怎么叫猪婆滩的呢?《光绪丹徒县志》记载:“其名为猪婆者,乃系北岸脚下,沙水汇成两凹,若猪婆。然而流沙活动,又若豕突其间也。”实际上,是因焦顶山位于古运河边,山高坡陡,沙石坍塌而致。

猪婆滩挑浚最难

运河的挑浚,猪婆滩亦是最难处。明代张廷玉在河渠的叙述中说:“北过丹徒镇有猪婆滩,多软沙。”猪婆滩,一是高岗峡河,河底高于他处,加以两峡沙泥,一遇雨水便冲入河中,且两岸山脉甚旺,岁有增长,故历来挑浚亦为最难处。二是江潮所致。《光绪丹徒县志》叙述:“视江潮之大小,而潮水来急退缓,水挟泥沙,日有停蓄,古有一日厚一钱之说。故自江口至丹阳常患浅涩,岁需挑浚。其最易淤浅者京口闸,为全河退潮处,泥沙易淤一也;猪婆滩夹岸系山基所筑,地多流沙二也;丹阳城北地系夹岗三也。”

猪婆滩高岗峡河易淤,晋元帝之子司马裒,当时镇守广陵,运粮出京口,因河道干涸,司马裒奏请朝廷立埭,抬高水位舟楫毕通。因丁卯日所立,故名丁卯埭。

猪婆滩挑浚随浚随淤,岁以为常。猪婆滩只能于挑浚时倍加人力,挖之极深,庶无浅涩之患。据传,猪婆滩多有流沙淤塞河道,乡人寻至京岘山南,发现有一洞,土名穷坑,说是流沙皆由此坑流入。地方上就组织人力填塞此坑,并且加高为墩,取名为富贵墩。可是,穷坑已填,富贵墩已立,流沙却依然如故。后来,人们又采取办法,在河道刚挑浚后,架柴烧之,以冀断其山脉旺气,结果又非烈焰所能魇矣。实为两岸焦顶山、华盖山高岗所致。

到了康熙年间,江南漕运开始兴旺,沿河小型船厂纷纷建立,猪婆滩和上皇、陶庄、辛丰等,也都建立小型船厂。猪婆滩建有船厂,内设有船篷一座、木楼一座,以便修造船只之用。建汛营房3间,烟墩5座,木楼1座。太平军毁后,就未再修建。

猪婆滩,今已不再是昔日的猪婆滩了。现在,焦顶山段运河两岸山体降坡,河道拓宽、改造和美化。焦顶山脚下沿河已经开辟为柏油大马路。华盖山,在丁卯的改造中,山体全无,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坐落在河畔。原猪婆滩、高岗峡河段,已是一个水景交融古运河风光带,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了市民面前。看眼前的美景,谁能知之,曾经的高岗峡河的荒芜和浚河的坎坷呢!

焦顶山麓古墓多

“生居洛阳,死葬朱方。”古镇江,“诸山呈奇孕秀,支连派属,盘回数百里。壤地燥亢,而草木丰润,卜葬地者恒宜之。”焦顶山亦是千古以来风水地。明王祎登京岘山弔宗忠简公墓诗:“山色近目睫,泄云护层峦。”清汪琬《鼎石山野眺》诗:“城南倚孤棹,极目但苍苍。”

焦顶山周边山岗起伏,是镇江东郊六朝墓葬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2006年10月,焦顶山西侧京岘山路(现为苗家湾路),施工过程中发现了6座东晋时期砖室墓,市博物馆考古部随后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这里是镇江东郊汉、六朝墓葬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6座墓葬位于焦顶山西面一个山岗西坡,均东西走向,大致排列成一行。虽然早年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墓葬保存尚好,出土了一批随葬遗物,为其相对年代的推断提供了依据。经推断,这是一组家族墓葬。其中,4号墓中出土的3件灰陶座,座身厚重,上有圆形穿孔,这种陶座只在少数规格较高的墓葬中发现;2号墓、4号墓、7号墓中出土陶俑3组,共8件,为近年来镇江考古中出土较多的一次。

温州府经历赠礼部右侍郎靳瑜墓在焦顶山。明太子太保大学士靳贵妻赠一品夫人王氏墓在焦顶山。靳贵(1464-1520),字充遂,号戒庵,江苏丹徒人。明弘治三年(1490)钱福榜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武宗即位后,晋升为礼部侍郎。因不与刘瑾合作,被降为光禄卿。正德九年(1514),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入阁朝政。温州府经历赠礼部右侍郎靳瑜,是靳贵的父亲。焦顶山埋葬着靳贵的父亲和他的一品夫人。

编辑:万嘉

审核:沈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