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三院消化内科住院医师罗凯丽
今日镇江讯 朱女士最近几年总感觉肚子不舒服,一不舒服就要上厕所。为此,她三天两头就往医院跑,各种检查都做了,钱也花了不少,就是没查出什么毛病,直到最近,她才被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IBS)。
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特点是在没有特定和独特的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便秘和腹泻可交替出现,但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异常。临床常见的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我国的患病率约为15%。
在中医看来,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便秘”范畴。IBS-D与中医“泄泻”一病相合,该病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其病位在肠,与肝、脾、肾等脏腑均相关。中国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将其分为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胜证、寒热错杂证、脾胃湿热证五个证型。IBS-D常见病因多为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以致脾失运化而发生泄泻。
IBS如何诊断?
罗马Ⅳ诊断标准:反复发作的腹痛,近3个月内每周发作至少1天,伴以下两项或以上:与排便有关;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的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
罗马Ⅳ诊断标准将 IBS 分为腹泻型 (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 (IBS-U)4 种类型,其中以IBS-D最为常见,发病率高,影响面广,好发于中青年。
IBS的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迁延难愈,治疗周期长,而影响情志,使病情加重。心理因素、生活习惯均在IBS的发病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治疗IBS-D患者时,可适当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IBS-D除受精神情志因素影响外,调整饮食同样重要,要做到规律饮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此外,还有药物、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穴位埋线、中药灌肠、穴位注射等治疗方法。
需要提醒的是,有下列情况请及时就医:发病年龄超过40岁;大便有鲜血或黑便;夜间腹泻;进行性腹痛;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如缺铁性贫血、C-反应蛋白升高或粪钙卫蛋白/粪乳铁蛋白升高等;直肠出血或黑便;炎症性肠病或结直肠癌家族史。(通讯员 景梦瑶 全媒体记者 杨泠)
编辑:朱超
审核: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