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书法,我的乡愁

2022-02-14 09:51

衡正安

乡愁是什么?是根,是一种对故土无法割舍的眷恋。

我离开镇江十八年了,这种眷恋始终萦绕着我,这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没有中断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对故乡独特的情感。每一个民族都有乡愁,但农耕文明一定比海洋文明、游牧文明来的更加强烈,因为他们没有对“土地”那么长久的依赖,那么深厚的爱。如果说,我们从农耕文明向工商业文明的转型,使得生活在城市的人已不再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亩生活,这种对土地的乡愁,已化成了文化和遗传基因融入了血脉。那么对我一个在城市中长大,从小喜欢书法,无数次瞻仰、抚摸那块“大字之祖”《瘗鹤铭》,也不知多少次走进那座书法圣地焦山碑林,以及拜谒和聆听镇江历史上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王文治等书法大家的遗迹、传说和故事;一个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到现在,始终与书法为伴的镇江人,对书法的感情,对镇江土地上书法的热爱,又是怎样的难以割舍,所以,镇江的书法成了我挥之不去的乡愁。

当然,镇江厚重的文化历史显然不仅仅是书法,在三千多年没有中断的历史文脉中,镇江出现了那么多的文化巨匠和著名的历史人物,这在同等城市中是非常罕见和宝贵的。商周有泰伯,春秋有季子,汉代有焦光,以及戴颙、宝志,还有成就帝王伟业的南朝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此外文坛有刘勰、沈括、刘鹗、柳诒徴;著述有《抱朴子》《世说新语》《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康熙字典》《老残游记》《马氏文通》,每一项成就都脍炙人口、熠熠生辉。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哪一个文化成果与书法无关?因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啊!这个根连着历史、连着现代、连着未来、连着家乡、连着你和我。在镇江三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中,书法几乎与之同步,其书法文化之厚重、之连续、之成就、之贡献,很少在同等城市中有相颉颃者。西周有《宜侯夨簋铭文》、东周有《无专鼎铭文》《孔子延陵季子墓碑》、汉魏有《定陶鼎铭文》《校官碑》《葛府君碑》,此后,书法资源更加丰厚,书家、名帖群星璀璨、不胜枚举,王羲之、王珣、陶弘景、颜真卿、米芾、张雨、笪重光、王文治等名家大师人才辈出,为镇江书法文化增添了不朽的荣光。

正是这些丰厚的书法历史资源,促使我撰写了《镇江古代书家研究》一书,于2004年正式出版发行,并获得了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的理由是本书填补了地域书家史研究的空白。十八年过去了,类似的专著很少刊布,当然有其多种原因,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具备这样书法资源的城市不多,能够构成这样连续不断、且足够丰富的书法史、书法人物的地域也不多。

面对如此厚重的书法资源,我们不能将它仅仅看成历史文化遗存,要将它转化为活的文化。意大利思想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里的“当代”一方面是从历史走向了当代,另一层意思是历史只有融入“当代”才具有意义和价值。

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已经上升到了民族复兴的高度,特别是对书法的关注和支持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作为书法之城的镇江,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将书法文化发扬光大,为镇江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目前,镇江的书法文化已经形成独特的优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传统的有以《瘗鹤铭》为代表的焦山碑林,现代的有以米芾为主题的中国米芾书法公园,一南一北,亦古亦今。还有诸多古代著名书法世家、名家巨匠的文献记载、遗存书迹和归葬之地,等等,足以使镇江这个江苏最小的设区市,充满浓郁的书法气息、人文气息和深厚的文化气息。

镇江丰厚的历史、书法资源要依靠先进的科技广为宣传、广为人知,使之融入当下,成为镇江现代文化的一部分,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升现代人的审美和文化品位服务,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促使这一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走向现代,走向我们的生活。

想到家乡,就想到几千年厚重的文化,更想到为中国书法史作出巨大贡献的镇江书法,这是我割不断的根,抹不去的乡愁。(文/衡正安)

编辑:缪小兵

108

衡正安

乡愁是什么?是根,是一种对故土无法割舍的眷恋。

我离开镇江十八年了,这种眷恋始终萦绕着我,这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没有中断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对故乡独特的情感。每一个民族都有乡愁,但农耕文明一定比海洋文明、游牧文明来的更加强烈,因为他们没有对“土地”那么长久的依赖,那么深厚的爱。如果说,我们从农耕文明向工商业文明的转型,使得生活在城市的人已不再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亩生活,这种对土地的乡愁,已化成了文化和遗传基因融入了血脉。那么对我一个在城市中长大,从小喜欢书法,无数次瞻仰、抚摸那块“大字之祖”《瘗鹤铭》,也不知多少次走进那座书法圣地焦山碑林,以及拜谒和聆听镇江历史上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王文治等书法大家的遗迹、传说和故事;一个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到现在,始终与书法为伴的镇江人,对书法的感情,对镇江土地上书法的热爱,又是怎样的难以割舍,所以,镇江的书法成了我挥之不去的乡愁。

当然,镇江厚重的文化历史显然不仅仅是书法,在三千多年没有中断的历史文脉中,镇江出现了那么多的文化巨匠和著名的历史人物,这在同等城市中是非常罕见和宝贵的。商周有泰伯,春秋有季子,汉代有焦光,以及戴颙、宝志,还有成就帝王伟业的南朝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此外文坛有刘勰、沈括、刘鹗、柳诒徴;著述有《抱朴子》《世说新语》《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康熙字典》《老残游记》《马氏文通》,每一项成就都脍炙人口、熠熠生辉。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哪一个文化成果与书法无关?因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啊!这个根连着历史、连着现代、连着未来、连着家乡、连着你和我。在镇江三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中,书法几乎与之同步,其书法文化之厚重、之连续、之成就、之贡献,很少在同等城市中有相颉颃者。西周有《宜侯夨簋铭文》、东周有《无专鼎铭文》《孔子延陵季子墓碑》、汉魏有《定陶鼎铭文》《校官碑》《葛府君碑》,此后,书法资源更加丰厚,书家、名帖群星璀璨、不胜枚举,王羲之、王珣、陶弘景、颜真卿、米芾、张雨、笪重光、王文治等名家大师人才辈出,为镇江书法文化增添了不朽的荣光。

正是这些丰厚的书法历史资源,促使我撰写了《镇江古代书家研究》一书,于2004年正式出版发行,并获得了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的理由是本书填补了地域书家史研究的空白。十八年过去了,类似的专著很少刊布,当然有其多种原因,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具备这样书法资源的城市不多,能够构成这样连续不断、且足够丰富的书法史、书法人物的地域也不多。

面对如此厚重的书法资源,我们不能将它仅仅看成历史文化遗存,要将它转化为活的文化。意大利思想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里的“当代”一方面是从历史走向了当代,另一层意思是历史只有融入“当代”才具有意义和价值。

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已经上升到了民族复兴的高度,特别是对书法的关注和支持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作为书法之城的镇江,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将书法文化发扬光大,为镇江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目前,镇江的书法文化已经形成独特的优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传统的有以《瘗鹤铭》为代表的焦山碑林,现代的有以米芾为主题的中国米芾书法公园,一南一北,亦古亦今。还有诸多古代著名书法世家、名家巨匠的文献记载、遗存书迹和归葬之地,等等,足以使镇江这个江苏最小的设区市,充满浓郁的书法气息、人文气息和深厚的文化气息。

镇江丰厚的历史、书法资源要依靠先进的科技广为宣传、广为人知,使之融入当下,成为镇江现代文化的一部分,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升现代人的审美和文化品位服务,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促使这一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走向现代,走向我们的生活。

想到家乡,就想到几千年厚重的文化,更想到为中国书法史作出巨大贡献的镇江书法,这是我割不断的根,抹不去的乡愁。(文/衡正安)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