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从红剑家庭农场看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

2020-07-09 17:21

◎市老区扶贫“三会”课题组

红剑家庭农场水稻收益分析

红剑家庭农场位于句容市白兔镇冷甲村,农场主韩正喜,男,58岁,初中文化,8年前从句容远东水泥厂退职回乡,每月退休金2000多元,现居住地为白兔镇冷甲村中心自然村,家庭总人口3个,务农劳动力为夫妻2个。

农场于2013年注册成立,原先经营土地包括自家承包地和从本自然村流转来的土地,约300亩,每年有5-6万元收入。2017年白兔镇政府搞村庄整治、建设镇江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韩正喜家及本自然村的土地全部被流转了。2017年至今,红剑农场只能在其他自然村租赁土地。现在耕种223亩,以水稻种植为主,兼营养殖业。其中23亩旱地,种10亩玉米,由于对土质不熟悉,施肥不当,玉米去年棒子大,今年棒子小。种3亩山芋,10亩南瓜,所有旱地作物全部作为饲料。去年春生猪存栏共20头,5月份卖了5头,其余15头在下半年全死了,亏损严重。另外养鸡40—50只,鸭10只。承租的水田200亩,分布在其他3个自然村,远的2公里,近的1公里,最大的自然村70—80亩,也分散在好几处,最小自然村20亩,分散3处。

种和管都不方便。这几个自然村道路基本都是10多年前的起伏不平的村村通小道,机械下田不便,费时费工。村庄整治和大片苗木种植把原来的农田水系都破坏了,现在灌溉只能就着自然降雨蓄水的小塘小河,从中用电泵抽水。200亩水田,考虑到茬口、成本等因素,只能种一季水稻,冬闲着。

红剑家庭农场2019年种植100多亩南粳5055,50多亩南粳1515,7—8亩黑糯稻,15—16亩杂交籼稻。平均亩产只有1000斤左右。

2019年稻谷销售去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卖给粮贩子10多万斤,100斤稻子85元。二是自己加工5万斤,出米有7成,每斤大米售价2.5元。三是附近老百姓来买回去作口粮约4万斤,一担稻谷120元,极少数来买米,一斤米2.5元。

种植水稻各项现金收入包括:(1)稻谷:粮贩收购100000斤×0.85元/斤=85000元、村民购口粮40000斤×1.2元/斤=48000元、自己加工大米35000斤×2.5元/斤=87500元,共计220500元,亩均1102.5元;(2)政策补贴:农业支持补助150元/亩+机耕种植补助10元/亩=160元/亩;(3)以上合计亩总收入1262.5元。

种植一亩水稻各项生产成本:(1)耕作成本,旋耕60元,平田60元,插秧200元;(2)农资成本,化肥200元,农药80元,除草100元(外包);(3)灌溉电费30元;(4)收割90元,烘干30元;(5)运费50元;(6)管理雇工2个,250元;(7)种子8斤×3.5元/斤=28元;(8)土地租金150亩按300元/亩,50亩250元/亩,平均289.5元;(9)以上合计:1465.5元。

如果按照这种成本计算,种植一亩水稻亏损203元。

如果自家农机作业旋耕60元,平田60元,插秧200元,收割90元不算现金支出,冲抵300元,现金支付成本为1165.5元。种植一亩水稻纯效益为97元。

韩正喜说,这97元不是种粮的效益,是机械带来的收益,一年19400元。但是如果把机械折旧算进去,还是亏损。

红剑家庭农场主要农机装备有:大拖2台,原价14万元,已分别使用10年、8年;收割机1台,原价26.7万元,已使用13年;插秧机12台,原价1万元,已使用6年;植保机械,原价6000元,已使用3年;平田机械,原价3000元,已经使用6年;电机及水泵5台,5000元,已使用6年;仓库120平方米,造价10万元,已使用5年。以上投入经营固定资产投资53.1万元。每年固定资产折旧费2.5万元计算,用200亩水稻分摊,亩均125元。事实上一年的农机修理费还有4000多元。这些都是隐性成本。

韩正喜说: “200亩水稻,一年只有15000元现金结余,还不算这些固定资产折旧,我夫妻两人要算工资,那是1分钱都不赚,不如在苗木基地帮人打工,一年至少3-4万元”。

从红剑农场的问题看家庭农场的经营路径

坚持适度规模经营。韩正喜家经营223亩土地是否属于适度规模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能硬搬农业农村部100-300亩标准,应该还要考虑到以下条件:一是农机化作业配套水平。韩正喜家有相对配套的农业机械,但缺乏烘干、加工机械,也正因此,他的部分水稻在田头直接卖给了粮贩,事实上,也不能苛求一个小型家庭农场种、管、收、烘、加工全面配套;二是农业的商品化与市场化程度相匹配条件。红剑家庭农场水稻有一半卖给小粮贩的另一原因是自己没有销售渠道,如果按自己的销售能力,其经营100亩水稻为最适规模;三是与家庭农场的技术及管理水平相适应。红剑家庭农场主只有初中文化,对农业技术和农业经营仅从2013年从事农业后参加过几次技术培训和自身积累,生产模式仍然粗放,缺乏对新技术转化和市场营销能力。因此种植223亩土地要有规模效益很难。

树立品牌经营意识。品牌代表家庭农场的特色,质量是家庭农场的颜值。红剑家庭农场经营至今,没有自己的品牌,更没有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虽然采用的是国标级优质稻米品种,但产品只能以稻谷或加工大米在低端市场以低价出售。

确立绿色生产理念。早熟晚粳水稻田冬春季可以种一季绿肥,春夏之交翻耕绿肥还田,持续几年土壤肥力可显著提升;采用稀植改善田间群体通风透光条件,辅助生物防治,减量化肥农药、降本提质增效完全可以实现。但红剑家庭农场水稻收后冬季闲置,一亩水稻施200元化肥,喷80元农药,化学除草100元,折合380元农资,比一般小农户都高。

探索产业融合之路。红剑家庭农场地处句容东部干线东侧,毗邻中心水库,附近有伏热花海景区、江苏茶博园、茅山5A风景区,周边可谓客源川流不息,人气火爆。如何在“农业+”上做足文章,塑造出稻米的生态、文化、体验价值,还大有潜力。如何利用电商平台叫卖“韩姓”大米,值得尝试。

对政府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

村庄整治应更加重视保护农业发展。现在许多地方村庄整治动辄一次性拆迁多个自然村,流转出上万亩土地。电力、水利、道路、网络设施毁坏,土地整治后对外招租,想种、能种的只能望地兴叹:人住哪?机械、农资、农产品存放到哪?电在哪?水在哪?劳动力在哪?几年下来,有的地区“看农田一片,杂草丛生,五彩缤纷;望公路两侧,加拿大一枝黄花,分外妖娆!”村庄整治项目启动前,应当重视搞好农业的规划布局与经营单元。

农业特色小镇应更加重视水稻生产布局。很多镇、街道、园区都在搞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如森林文化小镇、鲜果小镇、葡萄小镇、绿波草毯小镇,在规划产业布局时,将水稻当作局外作物忽略不计,这不符合镇江丘陵地区农业分层布局的科学规律,把水稻仅作为粮食作物、低效作物来对待,极大地忽视了水稻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农耕文化传承功能。应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稻则稻,山-岗-坡-冲合理布局,塑造美丽田园。

乡村振兴应更加重视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给种植能手,大多数村民进集镇落户以后,对保留下来的未整治自然村,农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丘陵山区土地治理项目,似乎都将这些区域边缘化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政府还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帮助建好管好用好。不能因为土地给了大户经营了,就放任不管。

适度规模经营应更加重视惠农政策落实。国家农业补贴政策主要包括:耕地质量保护补贴、耕地轮作休耕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产品质量品牌补贴、动植物疫病防治补贴等,从调研的情况看,家庭农场主并不知晓。有的地方为图省事减少矛盾,将补贴给受让方(实际种植户)的资金违规补给了土地出让方(原土地承包户)。有的地方对土地休耕轮作不宣传,农场主误认为抛荒就是休耕,坐等上面补贴。要坚持谁种就补贴谁的原则。

粮食安全应更加重视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能成为粗放经营的代名词,以牺牲粮食产量为代价。要把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实行集约经营;不能把抛荒、冬闲简单理解为休耕、轮耕,要重视豆科绿肥作物种植,培肥地力;不能只求种了、不求种好,要注重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规模种植中的应用,特别重视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的技术培训。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粮食安全的基础防线和压舱石。

发展现代农业应更加重视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职业农民提出的能力要求。高素质职业农民,不仅局限在培养种养能手上,更要培育一批技术高手、营销行家、管理能人。一批高素质职业农民,能带动一个特色产业,搞活一方农村经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35

◎市老区扶贫“三会”课题组

红剑家庭农场水稻收益分析

红剑家庭农场位于句容市白兔镇冷甲村,农场主韩正喜,男,58岁,初中文化,8年前从句容远东水泥厂退职回乡,每月退休金2000多元,现居住地为白兔镇冷甲村中心自然村,家庭总人口3个,务农劳动力为夫妻2个。

农场于2013年注册成立,原先经营土地包括自家承包地和从本自然村流转来的土地,约300亩,每年有5-6万元收入。2017年白兔镇政府搞村庄整治、建设镇江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韩正喜家及本自然村的土地全部被流转了。2017年至今,红剑农场只能在其他自然村租赁土地。现在耕种223亩,以水稻种植为主,兼营养殖业。其中23亩旱地,种10亩玉米,由于对土质不熟悉,施肥不当,玉米去年棒子大,今年棒子小。种3亩山芋,10亩南瓜,所有旱地作物全部作为饲料。去年春生猪存栏共20头,5月份卖了5头,其余15头在下半年全死了,亏损严重。另外养鸡40—50只,鸭10只。承租的水田200亩,分布在其他3个自然村,远的2公里,近的1公里,最大的自然村70—80亩,也分散在好几处,最小自然村20亩,分散3处。

种和管都不方便。这几个自然村道路基本都是10多年前的起伏不平的村村通小道,机械下田不便,费时费工。村庄整治和大片苗木种植把原来的农田水系都破坏了,现在灌溉只能就着自然降雨蓄水的小塘小河,从中用电泵抽水。200亩水田,考虑到茬口、成本等因素,只能种一季水稻,冬闲着。

红剑家庭农场2019年种植100多亩南粳5055,50多亩南粳1515,7—8亩黑糯稻,15—16亩杂交籼稻。平均亩产只有1000斤左右。

2019年稻谷销售去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卖给粮贩子10多万斤,100斤稻子85元。二是自己加工5万斤,出米有7成,每斤大米售价2.5元。三是附近老百姓来买回去作口粮约4万斤,一担稻谷120元,极少数来买米,一斤米2.5元。

种植水稻各项现金收入包括:(1)稻谷:粮贩收购100000斤×0.85元/斤=85000元、村民购口粮40000斤×1.2元/斤=48000元、自己加工大米35000斤×2.5元/斤=87500元,共计220500元,亩均1102.5元;(2)政策补贴:农业支持补助150元/亩+机耕种植补助10元/亩=160元/亩;(3)以上合计亩总收入1262.5元。

种植一亩水稻各项生产成本:(1)耕作成本,旋耕60元,平田60元,插秧200元;(2)农资成本,化肥200元,农药80元,除草100元(外包);(3)灌溉电费30元;(4)收割90元,烘干30元;(5)运费50元;(6)管理雇工2个,250元;(7)种子8斤×3.5元/斤=28元;(8)土地租金150亩按300元/亩,50亩250元/亩,平均289.5元;(9)以上合计:1465.5元。

如果按照这种成本计算,种植一亩水稻亏损203元。

如果自家农机作业旋耕60元,平田60元,插秧200元,收割90元不算现金支出,冲抵300元,现金支付成本为1165.5元。种植一亩水稻纯效益为97元。

韩正喜说,这97元不是种粮的效益,是机械带来的收益,一年19400元。但是如果把机械折旧算进去,还是亏损。

红剑家庭农场主要农机装备有:大拖2台,原价14万元,已分别使用10年、8年;收割机1台,原价26.7万元,已使用13年;插秧机12台,原价1万元,已使用6年;植保机械,原价6000元,已使用3年;平田机械,原价3000元,已经使用6年;电机及水泵5台,5000元,已使用6年;仓库120平方米,造价10万元,已使用5年。以上投入经营固定资产投资53.1万元。每年固定资产折旧费2.5万元计算,用200亩水稻分摊,亩均125元。事实上一年的农机修理费还有4000多元。这些都是隐性成本。

韩正喜说: “200亩水稻,一年只有15000元现金结余,还不算这些固定资产折旧,我夫妻两人要算工资,那是1分钱都不赚,不如在苗木基地帮人打工,一年至少3-4万元”。

从红剑农场的问题看家庭农场的经营路径

坚持适度规模经营。韩正喜家经营223亩土地是否属于适度规模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能硬搬农业农村部100-300亩标准,应该还要考虑到以下条件:一是农机化作业配套水平。韩正喜家有相对配套的农业机械,但缺乏烘干、加工机械,也正因此,他的部分水稻在田头直接卖给了粮贩,事实上,也不能苛求一个小型家庭农场种、管、收、烘、加工全面配套;二是农业的商品化与市场化程度相匹配条件。红剑家庭农场水稻有一半卖给小粮贩的另一原因是自己没有销售渠道,如果按自己的销售能力,其经营100亩水稻为最适规模;三是与家庭农场的技术及管理水平相适应。红剑家庭农场主只有初中文化,对农业技术和农业经营仅从2013年从事农业后参加过几次技术培训和自身积累,生产模式仍然粗放,缺乏对新技术转化和市场营销能力。因此种植223亩土地要有规模效益很难。

树立品牌经营意识。品牌代表家庭农场的特色,质量是家庭农场的颜值。红剑家庭农场经营至今,没有自己的品牌,更没有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虽然采用的是国标级优质稻米品种,但产品只能以稻谷或加工大米在低端市场以低价出售。

确立绿色生产理念。早熟晚粳水稻田冬春季可以种一季绿肥,春夏之交翻耕绿肥还田,持续几年土壤肥力可显著提升;采用稀植改善田间群体通风透光条件,辅助生物防治,减量化肥农药、降本提质增效完全可以实现。但红剑家庭农场水稻收后冬季闲置,一亩水稻施200元化肥,喷80元农药,化学除草100元,折合380元农资,比一般小农户都高。

探索产业融合之路。红剑家庭农场地处句容东部干线东侧,毗邻中心水库,附近有伏热花海景区、江苏茶博园、茅山5A风景区,周边可谓客源川流不息,人气火爆。如何在“农业+”上做足文章,塑造出稻米的生态、文化、体验价值,还大有潜力。如何利用电商平台叫卖“韩姓”大米,值得尝试。

对政府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

村庄整治应更加重视保护农业发展。现在许多地方村庄整治动辄一次性拆迁多个自然村,流转出上万亩土地。电力、水利、道路、网络设施毁坏,土地整治后对外招租,想种、能种的只能望地兴叹:人住哪?机械、农资、农产品存放到哪?电在哪?水在哪?劳动力在哪?几年下来,有的地区“看农田一片,杂草丛生,五彩缤纷;望公路两侧,加拿大一枝黄花,分外妖娆!”村庄整治项目启动前,应当重视搞好农业的规划布局与经营单元。

农业特色小镇应更加重视水稻生产布局。很多镇、街道、园区都在搞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如森林文化小镇、鲜果小镇、葡萄小镇、绿波草毯小镇,在规划产业布局时,将水稻当作局外作物忽略不计,这不符合镇江丘陵地区农业分层布局的科学规律,把水稻仅作为粮食作物、低效作物来对待,极大地忽视了水稻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农耕文化传承功能。应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稻则稻,山-岗-坡-冲合理布局,塑造美丽田园。

乡村振兴应更加重视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给种植能手,大多数村民进集镇落户以后,对保留下来的未整治自然村,农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丘陵山区土地治理项目,似乎都将这些区域边缘化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政府还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帮助建好管好用好。不能因为土地给了大户经营了,就放任不管。

适度规模经营应更加重视惠农政策落实。国家农业补贴政策主要包括:耕地质量保护补贴、耕地轮作休耕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产品质量品牌补贴、动植物疫病防治补贴等,从调研的情况看,家庭农场主并不知晓。有的地方为图省事减少矛盾,将补贴给受让方(实际种植户)的资金违规补给了土地出让方(原土地承包户)。有的地方对土地休耕轮作不宣传,农场主误认为抛荒就是休耕,坐等上面补贴。要坚持谁种就补贴谁的原则。

粮食安全应更加重视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能成为粗放经营的代名词,以牺牲粮食产量为代价。要把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实行集约经营;不能把抛荒、冬闲简单理解为休耕、轮耕,要重视豆科绿肥作物种植,培肥地力;不能只求种了、不求种好,要注重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规模种植中的应用,特别重视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的技术培训。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粮食安全的基础防线和压舱石。

发展现代农业应更加重视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职业农民提出的能力要求。高素质职业农民,不仅局限在培养种养能手上,更要培育一批技术高手、营销行家、管理能人。一批高素质职业农民,能带动一个特色产业,搞活一方农村经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