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他不是劳模,却培养出41名劳模 ——追记江苏“时代楷模”、果树栽培专家糜林

2020-07-09 16:58

6月30日,省委宣传部在南京举行发布会,追授糜林同志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糜林生前是镇江市农科院果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果树栽培专家。他33年如一日,始终把科技兴农、科技富农作为毕生追求,是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模范榜样,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进典型。

今年春节后不久,糜林因积劳成疾、病重去世,他为脱贫攻坚、助农致富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接地气的农业科技人才

糜林一辈子潜心科研、服务三农,是江苏最接地气的农业科技人才之一。他是广大农民的好朋友,真正把农民当成亲人。戴庄桃农彭玉洪永远记得,大夏天糜林会特意绕道来他的果园帮忙查看新栽的猕猴桃树生长情况;句容果农汪启顺会常常念叨着糜林深入天王等地,指导大家发展甜柿、碧根果等新型果品的好处;世业洲明兰家庭农场的经营者叶明兰更为“高架草莓”失去糜林这位保姆型专家痛心不已……许许多多受惠于糜林的农民表示,糜主任是农民的“110”,是果树的“守护神”,他提供的农业技术实用、易操作。“糜主任一心为我们农民着想,我们会永远会记得他的好!”

1963年出生于丹徒一个普通农家的糜林,一直心系农民。1987年从句容农校林学专业毕业后,糜林来到了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师

从赵亚夫。糜林33年如一日,致力于用农业科技改变广大农民的命运。他常说:“我本身就是农家的孩子,因为看多了农民的苦,才立志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希望能帮助农民致富。”20世纪90年代,果树的种植技术水平低、效益差,靠天吃饭。糜林从果树品种入手,率先从日本引进无花果、甜柿、砂梨等优质品种,开展适应性研究。为了减少农民的忧虑,他带领团队主动了解掌握市场需求变化,对前景好、技术效益高的品种,提前在基地试种研究,再向农民推广,最大限度降低了农民的经营风险。

糜林虽很忙,却从没放松对年轻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他总说,我们是地区所,要加强“接地气”技术的研究开发,为本地的果树产业做好服务,要会说会做,问什么会什么,不能讲自己只学了梨或者草莓,别的一问三不知。

研究方向“不专一”的专家

在镇江农科院的试验基地里,糜林有着众多的“孩子”——草莓、梨、桃、葡萄、甜柿、无花果、蓝莓、薄壳核桃、柑橘、大樱桃……糜林有些特殊,因为他是一位研究方向“不专一”的农业专家,而他的“不专一”也都是为了农民,农民需要什么,他就研究什么。随着糜林的“孩子”越来越多,他的积累日益丰富,最终成长为省内一流的农业专家,也成了农民有求必应的“百宝箱”和停不下来的为农服务“陀螺”。

句容戴家边村的葡萄种植户戴国平告诉记者:“糜主任一点架子都没有。有问必答,碰到难解决的问题,往往一个电话就来了。每年都要来我这三四次,特别是到葡萄发芽、打药、修果的技术节点,我们不请他都会来。”

糜林帮助患病的种梨大户窦永敏打理梨园的故事更是在当地传为美谈。如今窦永敏的梨园已成为镇江梨示范推广基地,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更是果农们学习的样板。“糜主任生前一直致力于果树栽培的现代化和机械化,这给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窦永敏感慨道:“糜主任是我们果农的大恩人,也是我们的家人!”

翻开糜林生前最后一本日记,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1月2日,杜家山指导梨、葡萄修剪,春城老唐处指导梨修剪;1月3日上午赵健、小窦处指导……1月12日上午许正保、李斌、汪洪生、笪明处指导,下午项目进展报告会……1月14日,丹阳访仙、导墅指导梨修剪、葡萄基地指导……

淡泊名利的技术带头人

糜林长年醉心于研究最新、最实用的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取得了很多成果。可是在文章、专利、成果等科研产出时,他总是把这些科研成果的第一署名让给研究室的团队成员,特别是急需的成员,他说“你们年轻人评职称要用,我能给农民带来效益就行。”

糜林的弟子、市农科院果树研究室副主任万春雁最佩服老师的地方在于:糜林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那些艰深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万春雁说,老师每天用一句话记录超过12小时的工作量,每个字都是他努力跳动着的为农服务脉搏。

如今糜林老师的微信已经转给万春雁使用,这寄托了众多农民朋友的信任,是为农服务的责任传承,她将延续老师的遗愿和使命,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对农民要真挚,要尽自己最大可能帮助农民脱贫攻坚,在增收致富的路上少走弯路!特别不能让农民辛苦一年,最后还遭受损失”。

作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和镇江市第五期“169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糜林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人才和致富能手,他江苏的徒弟中就有2个全国劳模、3个省劳模和36个市劳模,而他自己却没有劳模的称号。因为糜林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全国哪里穷,他就往哪跑”!

这些年来,糜林为农服务的足迹走过了贵州沿河、新疆克州、重庆万州、四川绵竹等地的贫困地区。糜林每月有10天以上的时间是在田头一线服务农民。他常说只有“铁脚板+示范户”,才能把科技成果推广到千家万户。据不完全统计,33年来糜林用自己的知识滋养每一寸土地,培训农民16万多人次,帮助200多万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作者单位:镇江日报社)

51

6月30日,省委宣传部在南京举行发布会,追授糜林同志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糜林生前是镇江市农科院果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果树栽培专家。他33年如一日,始终把科技兴农、科技富农作为毕生追求,是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模范榜样,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进典型。

今年春节后不久,糜林因积劳成疾、病重去世,他为脱贫攻坚、助农致富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接地气的农业科技人才

糜林一辈子潜心科研、服务三农,是江苏最接地气的农业科技人才之一。他是广大农民的好朋友,真正把农民当成亲人。戴庄桃农彭玉洪永远记得,大夏天糜林会特意绕道来他的果园帮忙查看新栽的猕猴桃树生长情况;句容果农汪启顺会常常念叨着糜林深入天王等地,指导大家发展甜柿、碧根果等新型果品的好处;世业洲明兰家庭农场的经营者叶明兰更为“高架草莓”失去糜林这位保姆型专家痛心不已……许许多多受惠于糜林的农民表示,糜主任是农民的“110”,是果树的“守护神”,他提供的农业技术实用、易操作。“糜主任一心为我们农民着想,我们会永远会记得他的好!”

1963年出生于丹徒一个普通农家的糜林,一直心系农民。1987年从句容农校林学专业毕业后,糜林来到了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师

从赵亚夫。糜林33年如一日,致力于用农业科技改变广大农民的命运。他常说:“我本身就是农家的孩子,因为看多了农民的苦,才立志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希望能帮助农民致富。”20世纪90年代,果树的种植技术水平低、效益差,靠天吃饭。糜林从果树品种入手,率先从日本引进无花果、甜柿、砂梨等优质品种,开展适应性研究。为了减少农民的忧虑,他带领团队主动了解掌握市场需求变化,对前景好、技术效益高的品种,提前在基地试种研究,再向农民推广,最大限度降低了农民的经营风险。

糜林虽很忙,却从没放松对年轻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他总说,我们是地区所,要加强“接地气”技术的研究开发,为本地的果树产业做好服务,要会说会做,问什么会什么,不能讲自己只学了梨或者草莓,别的一问三不知。

研究方向“不专一”的专家

在镇江农科院的试验基地里,糜林有着众多的“孩子”——草莓、梨、桃、葡萄、甜柿、无花果、蓝莓、薄壳核桃、柑橘、大樱桃……糜林有些特殊,因为他是一位研究方向“不专一”的农业专家,而他的“不专一”也都是为了农民,农民需要什么,他就研究什么。随着糜林的“孩子”越来越多,他的积累日益丰富,最终成长为省内一流的农业专家,也成了农民有求必应的“百宝箱”和停不下来的为农服务“陀螺”。

句容戴家边村的葡萄种植户戴国平告诉记者:“糜主任一点架子都没有。有问必答,碰到难解决的问题,往往一个电话就来了。每年都要来我这三四次,特别是到葡萄发芽、打药、修果的技术节点,我们不请他都会来。”

糜林帮助患病的种梨大户窦永敏打理梨园的故事更是在当地传为美谈。如今窦永敏的梨园已成为镇江梨示范推广基地,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更是果农们学习的样板。“糜主任生前一直致力于果树栽培的现代化和机械化,这给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窦永敏感慨道:“糜主任是我们果农的大恩人,也是我们的家人!”

翻开糜林生前最后一本日记,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1月2日,杜家山指导梨、葡萄修剪,春城老唐处指导梨修剪;1月3日上午赵健、小窦处指导……1月12日上午许正保、李斌、汪洪生、笪明处指导,下午项目进展报告会……1月14日,丹阳访仙、导墅指导梨修剪、葡萄基地指导……

淡泊名利的技术带头人

糜林长年醉心于研究最新、最实用的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取得了很多成果。可是在文章、专利、成果等科研产出时,他总是把这些科研成果的第一署名让给研究室的团队成员,特别是急需的成员,他说“你们年轻人评职称要用,我能给农民带来效益就行。”

糜林的弟子、市农科院果树研究室副主任万春雁最佩服老师的地方在于:糜林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那些艰深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万春雁说,老师每天用一句话记录超过12小时的工作量,每个字都是他努力跳动着的为农服务脉搏。

如今糜林老师的微信已经转给万春雁使用,这寄托了众多农民朋友的信任,是为农服务的责任传承,她将延续老师的遗愿和使命,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对农民要真挚,要尽自己最大可能帮助农民脱贫攻坚,在增收致富的路上少走弯路!特别不能让农民辛苦一年,最后还遭受损失”。

作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和镇江市第五期“169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糜林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人才和致富能手,他江苏的徒弟中就有2个全国劳模、3个省劳模和36个市劳模,而他自己却没有劳模的称号。因为糜林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全国哪里穷,他就往哪跑”!

这些年来,糜林为农服务的足迹走过了贵州沿河、新疆克州、重庆万州、四川绵竹等地的贫困地区。糜林每月有10天以上的时间是在田头一线服务农民。他常说只有“铁脚板+示范户”,才能把科技成果推广到千家万户。据不完全统计,33年来糜林用自己的知识滋养每一寸土地,培训农民16万多人次,帮助200多万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作者单位:镇江日报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