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2020-06-11 17:04

◎市委农办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推动,对标对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奋战农业、农村、农民3个主战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实现农业特而优、农村美而和、农民富而乐,全面开启我市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农业产业发展提速

今年,全市将加快农业项目建设,一手抓好83个在手重点农业农村项目,全力以赴抓落地、抓开工、抓建设,确保年内投资达到52.15亿元;一手抓好项目招引,聚焦优质粮油、应时鲜果、特色水产、高档茶叶、优质畜禽五大优势产业,引进一批高效农业项目,并将乡村产业招引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完成乡村产业招引项目协议资金20亿元以上。

在切实保障“菜篮子”供应上,今年将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对照全市存栏20万头、出栏30万头的目标,确保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快做好夏收夏种,确保收得快、种得好。

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今年,全市要新建4.3万亩高标准农田、20个以上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典型。同时,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加大“白兔”草莓、“杏虎村”水蜜桃、茅山长青、长山剑毫、“荣炳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加强“镇江江蟹”“扬中河豚”“丁庄葡萄”“茅山长青”“金山翠芽”等地理标志产品宣传推广,加大对中华老字号、江苏老字号、镇江老字号等品牌保护和创新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扩大品牌农产品生产规模。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推介一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新增4家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开展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一村一品一店”品牌建设。鼓励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推动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深入落实《镇江市支持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六条意见》,加大“金山英才”现代农业领军人才计划推进力度,年度引进10个左右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团队);全面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严格定编定岗使用,非农专业、不在岗人员不得占用乡镇农技部门编制。农业农村部大田种植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基本建设完成;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水平,打造一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板。

脱贫攻坚稳步收官

去年,全市204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1.1万多户、2万多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上,全市将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坚持精准脱贫和防范返贫“两手抓”,深入开展“回头看”,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重点防止困难群体、低收入和刚脱贫群众返贫,确保一户户排查、一个个销号。同时,将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人口,把“因病、因学、因灾”三大风险点和危房改造纳入“防贫保”范围,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此外,将注重脱贫长效化,加快扶贫项目进度,做到早竣工、早验收、早收益,让脱贫人口端稳“饭碗”。

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对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至关重要。今年,我市将改建农村公路15公里;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4G网络覆盖率达到98%;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100%达到省定办学标准;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镇;建设医疗保险基层服务平台10家以上,县域内住院医疗保险政策内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新建农村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家;完善农村养老机构用电价格保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新建6个省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之家”;实现行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全覆盖。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41个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促进农民增收,是助力脱贫攻坚重要一环。今年,我市深入落实省、市有关精神,为“菜篮子”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支持,推进产销对接常态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深入实施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制定实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和技能提升等政策措施,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

此外,还将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000人,扶持农民创业2000人;开展第三批优秀乡土人才选拔培养,推选150名左右优秀乡土人才;组织参加全省乡土人才技艺技能竞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培训高素质农民8000人次;选拔镇江市“十佳”高素质农民;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办好农民丰收节。

环境整治迎难而进

今年,我市专门成立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办公室,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歼灭战”,对全市的50个镇(涉农街道、园区)、511个行政村(涉农社区)进行集中整治,其中:第一批197个行政村(涉农社区)、3029个自然村已全部验收销号,第二批、第三批有2937个自然村目前也基本完成、等待销号,全市总体完成率达到85%。

同时,我市将结合疫情防控,围绕农业废弃物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四个专项工作方案,在去年取得扬中市创新农村公共服务“八位一体”运行维护机制,被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改委推选为全国首批18个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丹阳市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一体化推进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被国务院江苏督查组列为3条典型经验做法清单之一等成绩基础上,今年,各地各部门挂图作战,努力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5%,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到9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完成275个规划发展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推进5个镇的全域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设工作,新建垃圾房150座、改造2832座,改造老旧垃圾转运站5座,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新建3.49万座无害化卫生户厕任务,确保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9%以上,并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修缮任务。

建管并重,才能取得长效。全市将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有问责”的“六个有”要求,推动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造特色,探索专业化、市场化的运行管护机制。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推动“戴庄模式”实现新拓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3次发文要求推广“戴庄模式”。镇江作为发源地,将依托28个“戴庄经验”村办合作社,加大“戴庄经验”推广力度,推动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态农业发展,努力把镇江打造成为全省的“样板田”。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果。今年全市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注册登记,7月底前,基本完成《股权证》发放并鼓励基层因地制宜探索股权继承、转让及抵押,拓展股份权能;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拓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扩大“银农直连”试点;围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道路、水体、集镇区及村庄、镇工业集中区等5个方面,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6月底前,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镇江新区各选择一个镇开展试点,在试点取得进展的基础上,下半年全市压茬推开,12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

乡村治理延续文脉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今年,全市将建立“专职五级”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工作制度,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100%纳入专职化管理;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建立村“两委”成员县级联审常态化机制;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继续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确保年底达标率80%以上;启动实施低收入村集体经济增收三年行动计划。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县级“一线指挥部”作用,推行领导干部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制度;加快推进组级自治,逐步推行“一规五制”工作方式和以“一组两会”为主要内容的村民小组自治;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等法律服务;完善村规民约的制定程序;开展农村人民调解员培训;建立网格工作事项清单和网格工作事项准入机制;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深化乡风文明建设。今年,全市将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好妯娌”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建好用好文化礼堂、道德讲堂,建成第四批标准型善行义举榜40组;发挥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持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2020年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67%以上。

34

◎市委农办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推动,对标对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奋战农业、农村、农民3个主战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实现农业特而优、农村美而和、农民富而乐,全面开启我市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农业产业发展提速

今年,全市将加快农业项目建设,一手抓好83个在手重点农业农村项目,全力以赴抓落地、抓开工、抓建设,确保年内投资达到52.15亿元;一手抓好项目招引,聚焦优质粮油、应时鲜果、特色水产、高档茶叶、优质畜禽五大优势产业,引进一批高效农业项目,并将乡村产业招引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完成乡村产业招引项目协议资金20亿元以上。

在切实保障“菜篮子”供应上,今年将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对照全市存栏20万头、出栏30万头的目标,确保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快做好夏收夏种,确保收得快、种得好。

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今年,全市要新建4.3万亩高标准农田、20个以上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典型。同时,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加大“白兔”草莓、“杏虎村”水蜜桃、茅山长青、长山剑毫、“荣炳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加强“镇江江蟹”“扬中河豚”“丁庄葡萄”“茅山长青”“金山翠芽”等地理标志产品宣传推广,加大对中华老字号、江苏老字号、镇江老字号等品牌保护和创新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扩大品牌农产品生产规模。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推介一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新增4家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开展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一村一品一店”品牌建设。鼓励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推动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深入落实《镇江市支持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六条意见》,加大“金山英才”现代农业领军人才计划推进力度,年度引进10个左右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团队);全面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严格定编定岗使用,非农专业、不在岗人员不得占用乡镇农技部门编制。农业农村部大田种植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基本建设完成;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水平,打造一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板。

脱贫攻坚稳步收官

去年,全市204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1.1万多户、2万多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上,全市将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坚持精准脱贫和防范返贫“两手抓”,深入开展“回头看”,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重点防止困难群体、低收入和刚脱贫群众返贫,确保一户户排查、一个个销号。同时,将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人口,把“因病、因学、因灾”三大风险点和危房改造纳入“防贫保”范围,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此外,将注重脱贫长效化,加快扶贫项目进度,做到早竣工、早验收、早收益,让脱贫人口端稳“饭碗”。

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对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至关重要。今年,我市将改建农村公路15公里;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4G网络覆盖率达到98%;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100%达到省定办学标准;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镇;建设医疗保险基层服务平台10家以上,县域内住院医疗保险政策内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新建农村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家;完善农村养老机构用电价格保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新建6个省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之家”;实现行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全覆盖。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41个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促进农民增收,是助力脱贫攻坚重要一环。今年,我市深入落实省、市有关精神,为“菜篮子”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支持,推进产销对接常态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深入实施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制定实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和技能提升等政策措施,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

此外,还将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000人,扶持农民创业2000人;开展第三批优秀乡土人才选拔培养,推选150名左右优秀乡土人才;组织参加全省乡土人才技艺技能竞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培训高素质农民8000人次;选拔镇江市“十佳”高素质农民;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办好农民丰收节。

环境整治迎难而进

今年,我市专门成立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办公室,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歼灭战”,对全市的50个镇(涉农街道、园区)、511个行政村(涉农社区)进行集中整治,其中:第一批197个行政村(涉农社区)、3029个自然村已全部验收销号,第二批、第三批有2937个自然村目前也基本完成、等待销号,全市总体完成率达到85%。

同时,我市将结合疫情防控,围绕农业废弃物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四个专项工作方案,在去年取得扬中市创新农村公共服务“八位一体”运行维护机制,被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改委推选为全国首批18个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丹阳市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一体化推进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被国务院江苏督查组列为3条典型经验做法清单之一等成绩基础上,今年,各地各部门挂图作战,努力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5%,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到9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完成275个规划发展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推进5个镇的全域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设工作,新建垃圾房150座、改造2832座,改造老旧垃圾转运站5座,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新建3.49万座无害化卫生户厕任务,确保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9%以上,并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修缮任务。

建管并重,才能取得长效。全市将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有问责”的“六个有”要求,推动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造特色,探索专业化、市场化的运行管护机制。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推动“戴庄模式”实现新拓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3次发文要求推广“戴庄模式”。镇江作为发源地,将依托28个“戴庄经验”村办合作社,加大“戴庄经验”推广力度,推动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态农业发展,努力把镇江打造成为全省的“样板田”。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果。今年全市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注册登记,7月底前,基本完成《股权证》发放并鼓励基层因地制宜探索股权继承、转让及抵押,拓展股份权能;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拓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扩大“银农直连”试点;围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道路、水体、集镇区及村庄、镇工业集中区等5个方面,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6月底前,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镇江新区各选择一个镇开展试点,在试点取得进展的基础上,下半年全市压茬推开,12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

乡村治理延续文脉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今年,全市将建立“专职五级”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工作制度,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100%纳入专职化管理;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建立村“两委”成员县级联审常态化机制;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继续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确保年底达标率80%以上;启动实施低收入村集体经济增收三年行动计划。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县级“一线指挥部”作用,推行领导干部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制度;加快推进组级自治,逐步推行“一规五制”工作方式和以“一组两会”为主要内容的村民小组自治;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等法律服务;完善村规民约的制定程序;开展农村人民调解员培训;建立网格工作事项清单和网格工作事项准入机制;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深化乡风文明建设。今年,全市将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好妯娌”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建好用好文化礼堂、道德讲堂,建成第四批标准型善行义举榜40组;发挥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持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2020年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67%以上。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