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祥
疫情引发产业格局深度调整,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效应。推动产业强市“跑起来”的镇江,要立足疫情这个重要变局,认准产业发展短板,看准产业变革机遇,找准产业追赶路径,做优金融生态,以资本的“活”推动产业的“强”。
“四个现象”值得注意
当前,世界经济前景因新冠肺炎疫情蒙上阴影,这场危机面前,我市产业发展中的软肋也逐步暴露出来,尤其有这样几个现象值得注意:
现象一:产业发展中的企业同质化竞争。一个健康的产业,应遵循“全链条式”的发展模式,链条上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对接融合,才能实现从简单叠加到几何乘积的裂变式发展。但我市的优势产业普遍缺乏较强的行业“壁垒”,导致一些产业面临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局面,产品雷同的“复刻式”企业越来越多,价格战愈演愈烈,营销成本呈“跳跃”式上升,产品净利率呈“落体”式下降,一些企业不得不困局于“如何生存”。
现象二:企业成长中短融长用的错配性。资金是企业拓展与扩张的血液,可持续发展的优质企业往往是自身有强大的造血功能。部分企业禁锢于“家族式”管理思维,间接融资比例过高,习惯于向银行借贷流动资金,投资于长期固定资产中,形成“短贷长用”。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
现象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要素的配置难。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自主创新技术的研究、新兴产品的推广使用、可延伸的发展空间以及创新政策的落实,都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提条件,科技人才更是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然而,对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言,由于早已从人口红利时代迈入资本红利时代,新兴产业的落地相对更为容易。疫情刚刚缓解,3月的最后一天,总投资超过4418亿元的152个重大产业项目在上海集中签约,项目内容均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我市近年来招引的项目,多数还是处于价值链中后端的传统制造业,具备“高科技”基因的项目往往对地方要素配套的要求非常高,相比之下,我们的产业强市之路走得要更为艰难。
现象四:支撑产业强市的服务体系趋弱。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产业强起来必然离不开服务体系的健全与优化。在这方面,我市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为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从产业转型提升的角度来看,有些短板近期还很难得到“加长”。比如,培养产业类人才的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各类产学研工作平台运行收效甚微,科技研发的成果有所减产;干部队伍当中熟悉新兴产业的梯队也时有“断层”。这些问题看起来与产业形成不了直接关联,但却对长远发展构成重要制约。
“三大机会”牢牢把握
最近,市委召开“产业强市”大会,明确了“跑起来”“强起来”的一系列举措。这样的时代强音对于后疫情时期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提振,同时也让各路金融资本嗅到了难得的商机。尽管资本大多集中于企业生态较为繁荣的大城市,但在疫情影响下,却也出现了“突围”现象,呈现下沉中小城市的趋势,给我们带来了机会:
机会一:资本愈来愈青睐有“护城河”的企业。企业“护城河”类型多种多样,有的是以技术优势创造高精尖产品;有的则依靠高端制造建立高壁垒阻挡竞争者。其中技术优势可能并不都具有可持续性。比如,第一个掌上型电脑palm在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发明,palm公司虽然技术先进,但由于竞争对手的快速跟进,palm的盈利能力难以持续,最终股价大跌后被收购。资本钟情的反而是可以通过高端制造建立高壁垒阻挡竞争者进入的“护城河”,由此产生强大的客户黏性,长期为企业创造超额利润回报。我市拥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也有较为完备的产学研对接体系,如果能提高“联姻”的成效,结出更多的“成果”,必然能够吸引资本的目光,实现产业资本与县域经济在不同轨道上的对话。
机会二:资本愈来愈看好具备生长式链条的区域。生物链只有封闭循环才能平衡,产业链只有生长延伸才能繁荣。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近年来引导企业聚焦市场拓展,推动产业链条整合式并购发展。如亚厦股份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同行业并购,拓展了长三角等地的市场份额;上风高科并购上虞专风与深圳宇星科技,销售增长了近3倍,公司市值增长近5倍。据统计,近年来上虞企业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超过70%投在本地,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日益提高。我们应借鉴外地经验,通过适度引导和资本筹划,让一些正在寻求扩张的行业头部企业关注镇江,必然能给更多本地企业带来做优做强的机会,让他们换条赛道实现“加速跑”。
机会三:资本愈来愈善于在产业高原上发现高峰。以我市扬中板块为例,工程电气、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占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的90%以上,聚集程度高,产业链相对完整,也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2019年新排定的扬中“三十强”工业企业实现申报销售总额占扬中工业经济销售额比重达46.9%。其中大全集团、环太集团、香江科技名列前三甲,浓墨重彩地绘就了一幅产业高原图。高原之上必有高峰,只要成为区域经济高原上的产业高峰,就不乏金融资本的眷顾。
“四条路径”值得探索
产业强市大会已经绘制了“跑起来,镇江”的路线图。作为国有产业金融服务商,如何更加坚定地强化资本导向,优化服务成效,当好产业强市的“先锋队”,有四个方面路径值得探索:
路径一:以加法思维扶持壮大产业旗舰。一个产业从萌芽到成熟,有一定的周期性,可能5年,可能10年,甚至更久。镇江百亿企业仅有7家,面对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一些有潜力的行业领军企业是时候跳出镇江谋发展,在补链、强链、延链中“二次创业”了。要进一步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为企业“赋能”,同时对标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行业龙头,通过股权并购或参与上市公司分拆项目,跻身产业发展新赛道,换来企业发展的“加速期”。
路径二:以减法思维优化产业发展空间。近年来,实体经济经历了多轮波动,加之最近疫情影响,低效劣质企业难以为继,纷纷被迫退出产业版图,残留下来的如土地、房产、机器等固定资产只能闲置。这些资源不该荒废,此次疫情是危机,也是转机。可以以各类产业园区为主,梳理优质闲置资源并加以整合,以出租或出售等方式就地、就近地配置给新兴产业项目,同时有意识地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对“聚合”,催生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代表性”的园中园。市级层面在分税、吸税等激励政策上也可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促进已落地项目(企业)的“以商引商”,更富成效地实现低效闲置资产的“腾笼换凤”,也为产业强市腾出更多低成本空间。
路径三:以乘法思维提高产业发展加速度。经济发展上的每一次危机,都是产业重新布局,企业重新洗牌,新机遇不断涌现的关键时期。疫情影响下,转变思路,改变方向,加快速度,才能实现弯道超越。比如北汽麦格纳、长城汽车核心零部件等项目的落户,按照一般产业发展规律看,必然能够带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的集聚。应及时梳理同行业的上市公司、配套产业等,通过发起设立产业引导母基金,用“杠杆效应”增设细分行业的投资子基金,吸附各类配套产业项目的快速落地,用资本的力量撬动新兴产业总量,争取在“十四五”期间,通过产业加速度,实现弯道超车式发展。
路径四:以除法思维推动整体轻装上阵。很多企业因为管理、技术、市场等多重因素,很难做到基业长青。有的企业在步入困境之后,自主脱胎换骨与自我转型升级之路又异常艰辛。2020年4月28日,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万科加盟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不良资产的优化重整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破产管理人,寻求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以资产证券化的形式消化不良,甩掉老旧包袱,优化资产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借力上市公司与金融资本,让危困企业通过资产重整和股权重置,维持运营,继续发展,择机引入增量重生。比如,我市的各级产业集团公司可以探索在资本市场上寻求与上市公司的合作,通过直接或间接控股上市公司,在促进国有投资的有效资产增值变现同时,以新的募投项目置换推动一些不良资产的轻装重整,让全市的产业发展运行在高质量的轨道上。
总之,产业发展离不开好的金融生态,金融的发展也需要建立在产业的版图上。在当前经济变局中推动产业强市,既要加快“引”的节奏,做到“引资”与“引智”齐头并进;也要提高“落”的实效,定岗、定责、定目标,实施产业项目“点对点”“人对人”的分解落实。既要催化“培育”的效应,用好逆周期调节政策开闸放水、减负降费的“大礼包”,助力镇江实体企业穿越“疫情火线”;也要释放“资本”的能量,产业+金融、金融+园区、园区+产业,互为支撑、两两互动,做优金融生态、做强国有资本、做精产业载体。
(作者单位:扬中市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