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走近文宗阁,揭秘《四库全书》与镇江的不解之缘

2020-04-23 16:57

200多年前,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问世。为了保存以及方便世人阅览这部开创历史的文献集大成者,抄录的副本藏于文渊阁、文津阁、文宗阁、文汇阁等多处官方藏书楼。因为文宗阁位于镇江金山,《四库全书》便与镇江结下不解之缘。


今天(23日)是世界读书日,谈到读书,小编不免对藏书楼文宗阁的“前世今生”产生了好奇,这里面的大量知识点,就让小编为你一一拿下。



文宗阁藏有两部大块头书

首先需要了解的一点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文宗阁,虽然名字跟数百年前一样,但其实是在原址东面200米处复建的,其形制仿照宁波天一阁,为典型的古典四合院形式。历史上的文宗阁,是怎样的呢?


根据史料记载,文宗阁位于江天禅寺东南面,文宗,以示尊崇祖上之意。


乾隆四十二年(1777),乾隆帝弘历为了“嘉惠艺林",决定先将两部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颁贮镇江金山行宫和扬州大观堂行宫,由江淮盐政统一接收安置。时任两淮盐政的寅著领到这两部大书后,即奏请“于行宫内就高宽之处仿佛天一(阁)规模,鼎建书阁,永远宝藏”。


乾隆四十四年(1779),镇江金山寺行宫左侧的藏书阁首先建成,乾隆帝应督造该工程的盐运使呈请,赐名文宗阁,并亲笔御书“文宗阁”和“江山永秀”的匾额悬挂阁中。《古今图书集成》一部遂即入藏,供学子阅览。

建好的文宗阁坐北朝南,外观重檐两层,内部结构三层,中层藏书的底檐全部遮挡,防止阳光直射。两侧有廊楼各十间,将阁联成四合院形式。


据《金山志》记载:“……《四库全书》六千一百九十七函,三万六千三百四十七册……”阁中的一切事务均由两淮盐运史经管,允许当地学子阅览、借抄。


可惜的是,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六月,英军侵占镇江,战乱中藏书遭损。咸丰三年(1853)春,太平军自瓜洲攻占镇江,战火殃及金山寺,文宗阁化为灰烬。

参考消息

文宗阁与文汇阁、文澜阁并称“南三阁”,均为乾隆年专贮《四库全书》而建,也因此而名声大噪。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第六次南巡扬州,赐《四库全书》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圣因寺文澜阁。


值得一提的是,《古今图书集成》来头也不小,为清代类书,为古今类书之集大成者。原编纂人陈梦雷曾受命于西苑教康熙皇帝皇三子诚亲王胤祉读书。期间,陈氏利用王府及本人藏书,着手编纂,初名《文献汇编》或称《古今图书汇编》,后改名《古今图书集成》。


全书按类编排,分为6编,32典,6109部,共1万卷,约 1.6 亿字。雍正四年(1726年)初,雍正帝御制序文,并于六年(1728年)以铜活字排印成书。


复建的文宗阁仿照宁波天一阁

位于金山公园东南角的幽静环境中,坐落着一座古典院落。院落被公园内水系环抱,小编走过一条长廊,再绕过灰瓦白漆的院墙,才看到正门。这座院落便是文宗阁。从窗格管窥文宗阁内部,只见院内竹石相映,草木郁郁葱葱,所见所闻给人一种心情放松的感觉。

(管窥文宗阁院中景象)


虽然受疫情影响无法进入参观,但从部分资料中,可以对文宗阁的“今生”有个大概的了解。


2010年,镇江市委市政府决定,由镇江市园林局承办,在文宗阁原址东200米处复建文宗阁,2011年10月26日复建开放。复建后的文宗阁规制与史料记载基本吻合。


文宗阁屋面为黑琉璃瓦,硬山式屋顶,柱子和栏杆均涂以绿色油漆。整组建筑坐北朝南、主轴线上自南到北依次分布着门厅、御座房和文宗阁。文宗阁位于最北端,是建筑群的主体。阁的形制仿照宁波天一阁,为古典的四合院形式,面宽六间、进深五间,面积673平方米。整组建筑采用传统的砖木结构,园内古树参天,花草芳香,阁前的庭院中间设置了5米高的景观石,院落周边配置了假山石,展现了江南园林特色。

(文宗阁正门)


参考消息

天一阁是明代进士范钦的私人藏书处,位于今浙江宁波,是中国现存年代最古之藏书楼。


范钦(1506-1585年),字尧卿,号东明,浙江鄞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平生喜购书,在各地做官时广收图书,抄录善本。所藏多为明人著作、明朝所刻书、明朝地方志及登科录。其子大冲续有增藏。聚书四千余种,五万三千余卷,并有五代至宋元碑帖七百二十余种。


范钦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筑天一阁用于藏书。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阁两层,6开间,硬山顶。上层不分间,隔以书橱,下层分为6间。前凿一池,称天一池,两侧有封火山墙。清代官修的文渊、文澜等七阁皆仿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源:故宫博物院网站)

全媒体记者 陈路 陆绮 文/图

部分资料来源《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

38

200多年前,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问世。为了保存以及方便世人阅览这部开创历史的文献集大成者,抄录的副本藏于文渊阁、文津阁、文宗阁、文汇阁等多处官方藏书楼。因为文宗阁位于镇江金山,《四库全书》便与镇江结下不解之缘。


今天(23日)是世界读书日,谈到读书,小编不免对藏书楼文宗阁的“前世今生”产生了好奇,这里面的大量知识点,就让小编为你一一拿下。



文宗阁藏有两部大块头书

首先需要了解的一点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文宗阁,虽然名字跟数百年前一样,但其实是在原址东面200米处复建的,其形制仿照宁波天一阁,为典型的古典四合院形式。历史上的文宗阁,是怎样的呢?


根据史料记载,文宗阁位于江天禅寺东南面,文宗,以示尊崇祖上之意。


乾隆四十二年(1777),乾隆帝弘历为了“嘉惠艺林",决定先将两部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颁贮镇江金山行宫和扬州大观堂行宫,由江淮盐政统一接收安置。时任两淮盐政的寅著领到这两部大书后,即奏请“于行宫内就高宽之处仿佛天一(阁)规模,鼎建书阁,永远宝藏”。


乾隆四十四年(1779),镇江金山寺行宫左侧的藏书阁首先建成,乾隆帝应督造该工程的盐运使呈请,赐名文宗阁,并亲笔御书“文宗阁”和“江山永秀”的匾额悬挂阁中。《古今图书集成》一部遂即入藏,供学子阅览。

建好的文宗阁坐北朝南,外观重檐两层,内部结构三层,中层藏书的底檐全部遮挡,防止阳光直射。两侧有廊楼各十间,将阁联成四合院形式。


据《金山志》记载:“……《四库全书》六千一百九十七函,三万六千三百四十七册……”阁中的一切事务均由两淮盐运史经管,允许当地学子阅览、借抄。


可惜的是,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六月,英军侵占镇江,战乱中藏书遭损。咸丰三年(1853)春,太平军自瓜洲攻占镇江,战火殃及金山寺,文宗阁化为灰烬。

参考消息

文宗阁与文汇阁、文澜阁并称“南三阁”,均为乾隆年专贮《四库全书》而建,也因此而名声大噪。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第六次南巡扬州,赐《四库全书》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圣因寺文澜阁。


值得一提的是,《古今图书集成》来头也不小,为清代类书,为古今类书之集大成者。原编纂人陈梦雷曾受命于西苑教康熙皇帝皇三子诚亲王胤祉读书。期间,陈氏利用王府及本人藏书,着手编纂,初名《文献汇编》或称《古今图书汇编》,后改名《古今图书集成》。


全书按类编排,分为6编,32典,6109部,共1万卷,约 1.6 亿字。雍正四年(1726年)初,雍正帝御制序文,并于六年(1728年)以铜活字排印成书。


复建的文宗阁仿照宁波天一阁

位于金山公园东南角的幽静环境中,坐落着一座古典院落。院落被公园内水系环抱,小编走过一条长廊,再绕过灰瓦白漆的院墙,才看到正门。这座院落便是文宗阁。从窗格管窥文宗阁内部,只见院内竹石相映,草木郁郁葱葱,所见所闻给人一种心情放松的感觉。

(管窥文宗阁院中景象)


虽然受疫情影响无法进入参观,但从部分资料中,可以对文宗阁的“今生”有个大概的了解。


2010年,镇江市委市政府决定,由镇江市园林局承办,在文宗阁原址东200米处复建文宗阁,2011年10月26日复建开放。复建后的文宗阁规制与史料记载基本吻合。


文宗阁屋面为黑琉璃瓦,硬山式屋顶,柱子和栏杆均涂以绿色油漆。整组建筑坐北朝南、主轴线上自南到北依次分布着门厅、御座房和文宗阁。文宗阁位于最北端,是建筑群的主体。阁的形制仿照宁波天一阁,为古典的四合院形式,面宽六间、进深五间,面积673平方米。整组建筑采用传统的砖木结构,园内古树参天,花草芳香,阁前的庭院中间设置了5米高的景观石,院落周边配置了假山石,展现了江南园林特色。

(文宗阁正门)


参考消息

天一阁是明代进士范钦的私人藏书处,位于今浙江宁波,是中国现存年代最古之藏书楼。


范钦(1506-1585年),字尧卿,号东明,浙江鄞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平生喜购书,在各地做官时广收图书,抄录善本。所藏多为明人著作、明朝所刻书、明朝地方志及登科录。其子大冲续有增藏。聚书四千余种,五万三千余卷,并有五代至宋元碑帖七百二十余种。


范钦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筑天一阁用于藏书。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阁两层,6开间,硬山顶。上层不分间,隔以书橱,下层分为6间。前凿一池,称天一池,两侧有封火山墙。清代官修的文渊、文澜等七阁皆仿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源:故宫博物院网站)

全媒体记者 陈路 陆绮 文/图

部分资料来源《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