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镇江城。石小刚 摄
今日镇江讯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当今世界,大到一国,小到一地,其综合实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五年前在镇江,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要爱才惜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行经镇江地标之一的宝塔山,人们总能看到苏南人才市场与之遥遥相对。为什么人才市场在镇江,却冠以“苏南”之名?也许,对镇江而言,以苏南的标准要求自己吸引来自四海的人才,是与生俱来的担当。
回望五年前,“镇江很有前途”的殷切嘱托犹然在耳,在习总书记视察过的这片热土上,思维在变,行为在变,人,在变——向着更快、更高、更强,进发!
从故土到热土
都说故土难离,但也有一句话,叫“人往高处走”。短短五年,一大批高学历、高智商、高层次的一线城市人才纷纷来到镇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建科技镇江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王育新,30多年前就读于“建工老八校”之一的重庆建工学院,来镇江前定居在上海,女儿都已参加工作,而今早已成为一名“新镇江人”。当初领导建议他干个项目,他在几个城市中选择了到镇江再次创业。中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从去年8月签订框架协议,到今年1月份取得施工许可证。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建筑用PC构件20万平方米。同时公司准备在开发区设立中建装配式建筑设计院华东设计院镇江分院,依托中国建筑的强大研发平台,联合专业的科研院校,打造“科研、设计、制造、采购、施工一体化(REMPC)”的商业模式,形成一个产学研用产业集群。在镇江久了,他也渐渐喜欢上了这座清新秀丽的江南小城,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渐渐适应了这名“老建工人”的种种严格要求。
半年前,镇江中集车辆智能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举行KTL线首件产品下挂仪式,中集车辆后市场先导性项目“金山工厂”涂装线正式投产,这标志着欧洲客户青睐的交换箱在镇江实现“中国造”。
中集车辆智能物流装备公司 石小刚 摄
镇江中集车辆智能物流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泉,是位年轻有为才30多岁的海归,从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深圳,来到镇江,带着一拨二三十岁的镇江本地青年,为镇江融入“一带一路”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2016年8月8日中远海运物流在镇江综保区新设独资法人项目公司镇江中远海运仓储发展有限公司,并以项目名义购置土地,开发建设镇江综保区保税物流和跨境电商综合基地项目。2017年6月上级公司授权镇江中远海运物流负责项目公司运营。
维力安智能科技公司 石小刚 摄
国内规模最大的电池储能电站 宋伟 摄
惠龙易通 石小刚 摄项目总经理隋永鹏,这位早年有着从军经历的山东汉子家在北京,却对镇江情有独钟。公司被新区政府聘为“放管服”效能监察员,并授予项目公司“2018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隋永鹏对镇江特别是新区的投资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在国内投资到过很多地方,镇江的投资环境绝对当得上一流,在这里投资,放心。
江苏壹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2018年度句容经济开发区成功引进的首个重点项目。该项目是国内知名研发投资团队与南邮研究院联合组建的校企型股份制公司,是一家集半导体先进封装,研磨切割,封装测试,安防光学镜头、安防一体机、系统集成、自动化设备解决方案系统集成、液晶屏与触控屏全贴合、生产辅料模切、通讯物联网技术等研发、生产、销售等一站式专业制造服务企业。
闫文军,这位来自北京的壹度科技副总裁表示,“我们大概是国内唯一一家金凸块电镀生产的民营企业。”通过引进国内纯内资企业首条12英寸半导体BUMPING全自动生产线和镇江地区首台光刻机,壹度科技将与台积电等国内外知名半导体晶圆厂商共同打造新一代LCD驱动芯片。
在习总书记视察过的惠龙易通,常务副总郁培昌清楚地记得,当年总书记对惠龙易通引进人才的发展之路给予的赞许,而他本人,正是多年前从位于北京的总参防化学院,被老总施文进“挖”到镇江来的。
短短五年,难以计数的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才,正在把镇江变成一个干事创业的热土,同时,也把一线城市的干事标准,带到了镇江。
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丹阳恒神碳纤维 石小刚 摄
从人团到财团
许多上了年纪的镇江人都记得,十多年前,镇江街头巷尾出没的三轮车,绝大多数“老司机”出自淮安,淮安在镇江的人员中,做力气活的有不少。
如果以五年为数轴,也许很多人会惊讶地发现,今天的淮安人,在镇江,不知不觉地“搞大了”:五年前,镇江市淮安商会成立;有的淮安商人在镇拓展国际市场,先后承接东欧、中东地区工程;有的淮安老板致富不忘回报家乡,在淮安投资三亿多元办企业,促进发展;有的老板捐助贫困家庭,贫困学生,帮助弱势群体,关爱孤寡老人,连续多年参与京江晚报主办的爱心年夜饭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赏。目前,商会企业稳步发展,完成税收近亿元,吸纳就业上万人,吸纳下岗职工就业近千人。
新材料企业组团到西安招聘人才 石小刚 摄
事实上,五年来镇江的变化,从来镇江“掘金”的外来人口就能窥一斑而知全豹: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镇江工作学习的湖北人就达3万多人;从东北商会到南通商会,从安徽商会到福建商会,全市大大小小的商会有数十家,有的还延伸到了辖市,这些从“人团”晋级到“财团”的群团,一方面彰显了这五年镇江经济发展的速度,更从另一方面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诉说,外来人才结构也随着镇江的发展展现出更加强劲的活力。
说到商会,不能不提在镇江公认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浙江商会。
镇江浙江商会于2001年注册登记“镇江浙江客商协会”,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组织,2002年更名为“镇江浙江商会”沿用至今。商会弘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遵循“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会员”的宗旨,服务于全体会员。十几年来,浙商对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不断加大,实力浙商、活力浙商、魅力浙商的形象不断彰显。商会企业涉及行业以工业、贸易、三产服务、房地产开发为主流产业;投资办学、高端农业、电子商务和信息化产业也在不断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五年里,在镇江投资创业的浙商有5万多人。投资总额超过600亿元,年缴税达到20亿元,每年解决劳动就业人数超过18万人。商会还多次配合各省、市、地区党政领导开展经贸互访、项目合作活动;组织会员单位参加跨区域项目招商和投资考察、恳谈活动,在支持地方政府经济工作的同时,为广大会员提供更多的投资信息和机会。2013年7月还成立了“中共镇江浙江商会支部委员会”。
五年斗转星移。今天,当我们处在镇江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感受到工作的便利,生活的美好,已经很难分辨出,这其中,有多少是由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创业者贡献而来。
他们改变着自己,也改变着镇江。
从布局到格局
都说镇江是个小码头,但今天的镇江,有的是包容天下的雄心。
五年前,习总书记在世业洲先锋村农业园亲切会见了赵亚夫,赞扬他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此前已经数次面见总书记,赵老提起这次珍贵的会面仍然激动不已,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不是赵亚夫的荣誉,而是总书记对千千万万个农村科技工作者最好的褒奖。
赵亚夫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文雯 摄
五年过去了,今天的镇江,向总书记看齐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更浓了,上上下下的服务意识更强烈了。
去年8月26日晚,央视播出新闻《国务院大督查 查实情听真话亮实拳》,报道国务院督查组在我省暗访“放管服”改革情况的画面。新闻中,国务院督查组暗访镇江市政务服务中心,画面上打出“值得推广”四个字。
近日,第五届江苏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对象名单公布,市政务服务办获得“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这是继2008年市行政服务中心被授予同一称号后,我市政务服务部门再次获此殊荣,得到全省肯定。
繁忙的政务服务中心 石小刚 摄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数年一次,本届获此称号的单位全省仅27个。如此荣耀为何屡屡落在市政务服务办头上?
“我市政务服务部门组建成立16年来,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政务服务全方位深层次变革,不断提升审批服务便民化水平。”市政务服务办副主任周春旺介绍,在工作过程中,探索实践出的一系列“镇江模式”“镇江标准”,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
周春旺介绍,按照“有人就有工作标准,有事就有质量标准,有物就有管理标准”,市政务服务办在全省率先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制定了3层4大体系21个子体系1242项标准,形成覆盖行政服务全过程的标准体系,成为全省首家市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2015年,我市又通过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试点验收。同年10月,我市牵头制定的《行政服务中心网上行政服务规范》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委正式公布实施。“镇江标准”成为国家标准。
针对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一长四多”的老大难问题,2014年我市在全国率先探索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改革,改革成果获得“全国政务服务大厅典型案例百优”称号。2016年又在全省率先启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建成“e办事”审批服务平台,率先实现“不见面”率80%以上目标。一路先行的改革探索,让全市政务服务越发利企惠民,“镇江服务”的品牌效应日益放大。
近年来,我市抓住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契机,聚焦办事手续繁琐、办事慢、企业融资难等难题,深层次推进政务服务效能再提升。通过全面推进企业注册登记全链闭环审批、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互联网+多联合一”一站通集成等改革,使“3550”改革更加普惠。同时在全省率先上线“不见面”开标系统,率先建成“政府采购贷”线上融资服务平台,率先开展全市公共服务热线资源整合,建成政情民意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一个号码管服务”。市公共服务热线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95%以上。
不妨再重温一下总书记的教诲: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如果人思想禁锢、心胸封闭,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外开放。因此,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推动人们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走向开放,通过学习和应用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进而不断把整个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今天的镇江,正沿着总书记擘画好的蓝图上奋力前行:人口结构在变,精气神在变,见识在变。
这,就是格局。(全媒体记者 陈声秦)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