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坐拥真山真水,自然禀赋独特的镇江,在绿韵悠扬中持续铺陈美丽宜居的生态画卷。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镇江视察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的重要内容。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
谆谆教诲,殷殷嘱托。5年来,镇江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山水花园城市,奋力迈出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的铿锵步伐。
敢于先行先试 “镇江模式”低碳有道
2019年10月23日,镇江碧榆园,高朋满座,专家云集。以“新时代、新能源、新生活”为主题的国际低碳(镇江)大会如期而至。借力低碳大会这个大平台,越来越多的低碳新理念、新技术、好项目在镇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如此盛会,镇江已是连续第四年举办。在国内开风气之先,镇江先行先试,因地制宜探索低碳转型路径。
从守护南山北水,到试点开展低碳城市建设,镇江一路探索低碳化、绿色化、生态化,持续创新镇江实践、积累镇江经验、开创镇江模式,世界舞台多次响起“镇江声音”。
国家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均为镇江“点赞”,评价镇江“积极开展低碳试点,推动制度、路径和技术创新,以‘镇江实践’丰富了全球气候治理‘中国方案’”。低碳,已然成为镇江最为闪亮的城市名片之一。
与低碳大会同频共振,全国第一朵“生态云”在镇江扶摇直上。这个碳排放的核算与管理平台,从最初主要收集和监管城市碳排放数据的“低碳云”,一路提档升级,升腾为具备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与服务功能的“生态云”。
“生态云”实时在线监测,倒逼企业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对照监测数据,传统行业的江苏鹤林水泥有限公司对症下药,5年来先后投入3.5亿元进行节能减排改造,推动污染排放量下降90%。
新能源公交车成城市亮丽风景线。谢道韫 摄
市发改委主任殷国兴表示,镇江低碳品牌的打造,带动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流动,实现多维度、多领域低碳成果转化。
如果说,“生态云”是凭借监测数据对企业自上而下实施倒逼管理,那么,国家级绿色工厂创建则是把绿色风暴刮进了工厂车间一线。
此前国内绿色工厂创建基本处在谋划阶段,尚无成熟路径和成功模式。我市先人一步,2016年率先制定国内首个市级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率先开展市级绿色工厂培育工作。镇江的指标体系也为次年出台的国家级绿色工厂评价标准提供了借鉴与参照。
绿色指挥棒引领,市级绿色工厂创建风起云涌,带动国家级绿色工厂创建取得佳绩。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34家,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总数占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位列全省最高。
市工信局局长卜晓放表示,没有工厂的绿色,就没有工业的绿色;没有工业的绿色,就没有城市的绿色。我市将全力加快创建绿色工厂,努力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转型的成功样板。
呵护一江碧水 重塑绿色生态廊道
碧水蓝天,芦苇摇曳生姿,成群的鸟儿掠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如此野趣横生的画面来自我市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大江风云”影视实景园的地盘。
去年,我市雷厉风行,狠抓长江经济带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彻底清理保护区内所有违法违规问题:7000多亩江滩湿地全部停止并退出农业生产、水产养殖活动,“大江风云”项目全部拆除到位。如今这里水天一色,鸥鹭翔集,风景如画。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面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镇江统筹谋划,多管齐下,着力把长江镇江段建成绿色生态廊道。
整治后的御桥港。石小刚 摄
四面环江的世业洲,因习总书记亲临视察而闻名遐迩。而曾经的世业洲,非法采砂、鸣笛噪音等问题一度饱受岛内居民诟病。江中明珠如何擦亮?以习总书记视察为契机,世业镇瞄准打造长江绿色生态岛的目标,坚决做到守土有责,有所为有所不为。近年来,在没有引进一家工业企业的同时,整岛自加压力,先后关闭了7家船舶修造企业、4个砂石码头,并实施生态修复。“江滩面貌由此焕然一新,真正把世业洲打造成了远离闹市的一方净土,实现了百姓放眼岛外滚滚长江水,立足岛内宜居又宜游,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大放异彩。”世业镇有关负责人如此感叹。
作为重点打造的江苏省沿江特色示范段工程,世业洲发生的美丽嬗变,是我市开展长江大保护综合施策的生动见证。
环境约束趋紧,邻近长江的企业也在经历着绿色革新。江南化工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成功研发并建设了国内首套草甘膦母液定向转化装置,可将其转化成磷酸盐系列产品,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磷资源利用率可达96%。
长江大保护扎实推进,法律护航及时跟上。2017年底,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通过《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该条例作为针对长江岸线资源保护的全国首个地方性法规,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立法空白。
法律规定的执行露出“牙齿”。条例颁布实施近3年来,累计问责追责党员干部50多人。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考核问责,长江大保护架起落实环保责任的“高压线”。
天蓝地绿水清 “两山”理论落地有声
立足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综合改革,加快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改革动力。
2016年,南山绿道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这也是江苏省唯一入选线路。已建成9公里的绿道,在南山深处蜿蜒穿越,成就了市民尽享“悠然见南山”的美好意境。
不只是南山,近年来主城区26座山体,按照“住户下山、建筑离山,草木上山、文化入山”的原则分步整治,一座座亲近自然、视觉通透的开放式山体公园“面纱”渐启,“城市山林”自此有了“市民属性”。
坐镇镇江城市西大门,西南片区过去小矿山、小化工扎堆。是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小修小补方式治污,还是用更高的战略眼光进行综合环境治理,实现产业创新?镇江的回答是:向污染宣战,向传统的资源消耗式发展告别,开启铁腕治污进行时。5年来,西南片区先后关闭污染企业353家,累计完成复绿1158.7亩。
南山西部景区。石小刚 摄
东部谏壁地区作为镇江的老工业基地,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着眼于还欠账补短板,该地区已实施240多个整治工程项目,淘汰落后产能8条(套)生产线。治污更讲求长效,索普厂区、谏壁街道及东部相邻的新区化工园区,正在加快园区产业重构和企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现代产业园区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示范区。
片区环境治理势如破竹,“一湖九河”整治落细落实。依托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生态修复,完成光明河、跃进河等18条黑臭水体整治。全市3902个河湖库明确市县镇村1640名四级河长,实现河长全覆盖。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与行动,换来的是亮眼的绿色成绩单。2019年1-11月,省考断面优Ⅲ比例作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列全省第二;截至11月20日,市区PM2.5年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2%,下降幅度列全省第一。
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成为镇江决策层的施政取向。在近日召开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市委书记惠建林再度强调,加大污染防治攻坚力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强富美高”的征程中,厚植生态新优势,激发绿色新动能,镇江正以如椽大笔谱写天蓝、地绿、水清的壮美华章。(全媒体记者 陈志奎)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