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江南的初冬,一个收获硕果与孕育希望的季节。
319万镇江儿女不会忘记,5年前的那段美好时光——2014年12月13日下午,也是初冬,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镇江,访农家、问民需,走企业、谈生产,眷眷深情、殷殷嘱托。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视察江苏——
在世业镇卫生院,总书记与医务人员亲切交流双向诊疗工作,希望群众看病更方便;
在四季春农业园,总书记鼓励在场农业科技人员把先进技术推广起来,带动群众致富;
在永茂圩自然村,总书记走进村民家的厨房,掀开锅盖,闻着锅里的土豆烧肉。他说:“真香!”
在惠龙易通物流公司,总书记赞赏企业的创业创新精神,勉励他们不断寻找新的商机和发展新的商业模式。
临别之际,总书记与现场群众亲切握手,深情寄语:镇江很有前途……
大江奔流,不舍昼夜。任岁月更迭,那些温暖的瞬间,早已镌刻在人民心中。
5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镇江很有前途”的殷切期望转化为强劲动力,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勾画的美好蓝图,变成“强富美高”的生动现实。
5年来,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力产业强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以实际行动向总书记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经济“强”筋健骨
镇江身处的苏南,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经济强”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结论”。但,与之巧合的是,总书记提出“强富美高”新江苏以来的这5年,恰恰是苏南经济从变速换挡、动能转换到再次动力澎湃、驶向高质量发展轨道的重要转折期。
5年来,镇江在深化改革、创新转型中,逐步厘清了新时代“经济强”更加丰富的内涵:
——新时代的经济强,是“以亩均效益论英雄”的“创新强”。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下,高质量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不断清晰。抓项目,既看投入大,更看产出高;抓发展,既注重“长块头”,更注重“强体质”。曾经“摊大饼式”的园区载体发展模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内涵式”“集聚式”发展路径成为“通用路线”。短短数年,我市涌现一大批税收超千万的写字楼、税收超亿元的孵化器。去年,福布斯中国发布“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榜单,镇江名列第18位。
——新时代的经济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强”。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驱动产业强市,把不符合生态要求的产能以市场的办法逐步淘汰,新招引项目必须坚守绿色发展的高标准高门槛,推动经典产业技术迭代、智能改造。短短数年,围绕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我市已完成去产能项目60个,关停化工企业八成以上。蓦然回首,镇江“偏重、偏化”的产业格局最近5年已然改观。
——新时代的经济强,是实体经济处于主导地位的“产业强”。总书记说:“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市委书记惠建林上任伊始,就坚定提出“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向实体经济”。项目招引上,更加看重产业项目;减税降费上,更加关注实体经济获得感;产业培育上,更加考量制造业发展质态。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的智能电气、船舶海工、航空航天3条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已蔚然壮观,高性能合金、先进高分子材料2条新材料产业链已初具规模,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医疗器械、汽车及零部件、眼镜、香醋、木业7条特色产业链已渐成气候。
中船动力公司又一套柴油机启运。 石小刚 摄
百姓“富”有底气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
……
总书记5年前在江苏、在镇江的每一句嘱托、每一句叮咛,无不是民生情怀的自然流露。
这种情怀,直抵心扉,温暖感人,穿越时空——
5年来,我们把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为“百姓富”夯实“地基石”。对贫困人群,我们坚持扶志扶智兼用、输血造血并施,社会救助变被动承接为“主动发现”,公益培训、岗位推荐向特困家庭倾斜,慈善救助程序简化、急事特办……所有努力,只为让“少数”更少,让保障的底线不“低”。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镇江,走企业、访农家,谈生产、问民需,眷眷深情、殷殷嘱托。新华社发
5年来,我们把就业创业网越织越强,为“百姓富”构筑“大舞台”。压缩办公用房,把腾出的空间让给创业者;每年开展十大创业明星评选、举办“创富镇江”大赛。实施“城乡零就业家庭”计划,推广工资协商制度,开展工资倍增行动……所有的目的,就是要让创业创富的活力在城乡大地激荡开来,让老百姓富裕的梦想变成现实。过去5年是镇江历史上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性最好的时期之一。
5年来,我们把公共服务网越织越牢,为“百姓富”扎牢“防护林”。推动医疗资源下沉,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让老百姓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诊疗服务,就能进名校名园。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公共预算70%以上用于民生支出,以政府掏钱厚植公共服务的办法,不断减少老百姓就医入学的硬性开支。
环境“美”力十足
竹篱村舍,曲塘围抱,绿树成荫。5年前,世业洲永茂圩农家小院如画的美景,给总书记留下美好印象:这里风景比画更漂亮。
为了让更多人生活在如画风景中——
我们在“去”字上显魄力。长江南岸,一大批散乱码头被取缔,一大批污染企业被迁走,让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经济带战略导向落到实处。运河两岸,装上电子眼、严把污染关,让“一汪清水、两岸葱绿”成为常态。“西南片区”先后关闭污染企业353家。“谏壁地区”实施240多个整治工程项目,淘汰落后产能8条(套)生产线。开展“一湖九河”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老百姓享受高质量的生态福祉。
我们在“建”字上显功力。以绣花功夫推进精美城市建设,功夫下在每一条小巷、每一个路牌,甚至每一个窨井盖上。以“工笔画”的功力打造美丽乡村,镇镇建起污水站,村村联上污水网,户户通上下水道;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让江南山水总是饱含诗情画意。
镇江南山北部景区。石小刚 摄
我们在“控”字上显毅力。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行低碳城市建设,积极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考评体系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实现四级河长全覆盖,让每一条河、每一座山、每一个湖都有“绿色守护人”。
文明“高”扬新风
国庆前夕,于漪、马伟明、茅以升、赵亚夫等多位镇江人获得“最美奋斗者”称号,成为镇江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最佳注脚。
社会文明程度高,高就高在榜样标杆高。5年来,赵亚夫、王华、杨凌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走向全省、全国。高就高在社会治理能力高。社区“两网”“三社联动”、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制度等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高就高在文化艺术水平高。传统文学精耕细作、佳作不断,网络文学异军突起、大放异彩,全市文化设施网络覆盖率达100%。去年4月,我市被确定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
5年来,我们举旗定向坚定有力,培根铸魂成效显著;道德风尚更加彰显,文明创建硕果累累;文艺生产更加繁荣,文化标识度更加显著;科教文卫成就斐然,法治建设全面进步;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优化,文化产业更加发达,精神文明建设体现出了价值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当前,全市上下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着重建立健全资源投入保障制度、文化服务均等化制度、弘扬正能量传递真善美制度、诚实守信制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制度等,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向更高层次迈进。
……
春秋五载,还是那条长江,还是那条运河,两岸景色却已不同。此时,大江潮涌,风正劲,帆高悬。让我们铭记关怀、牢记嘱托,乘发展大势、借时代东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全媒体记者 王鹏程)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