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70年前,这所大学完整交还人民

2019-04-19 17:41

今日镇江讯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先后打响,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其时,作为南北战略要冲之地的江苏省会镇江,更是山雨欲来,风云涌动。

扬子江畔北固山麓,国立江苏医学院远近闻名。淮海战役刚刚结束,国民党当局就通知学校,宣布停课,遣散学生,准备迁校。我地下党组织带领广大师生进行了坚决的“反迁校”斗争,终于迎来大军渡江,将这所大学完整地交到了人民手中。

1

“反迁校”斗争,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这是一件大事,当时反动派政府想把学校迁走。没迁成,大家都反对,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我们反迁校运动声势很大,歪风被压制下去了!我们进步势力是很强大的,他们搞不成!”日前,当记者辗转采访到原江苏省卫生厅厅长的陈家震老先生,九十高龄的陈老言语中仍难掩激动。陈老1946年至1952年期间在江苏医学院学习,在学校积极向党组织靠近,因为年龄小被批准为地下团员,是当年“反迁校”斗争中重要的积极分子。

迁校通知发布后,根据地下党组织的指示,马凤楼等一批地下学生党员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同学坚持留校,成立“留校同学应变委员会”,并在1948年12月19日促成召开了全院师生员工大会,解散了时任院长胡安定临去美前授权的“院务处理委员会”,选举产生全院性的临时领导机构——“三人领导小组”,进步教授邵象伊当选为组长。随后又推动成立“全院应变委员会”,主持全院应变事宜。“留校同学应变委员会”还分发通知,号召同学返校学习,组织进行学生自治会的竞选,选举地下候补党员戴汉民为第六届学生自治会主席,陈家震等进步同学为理事。通过“应变委员会”这些合法组织,积极开展说理辩论,如在搬迁方式就与当局提出仪器、设备、图书与教师、学生、职工必须同时迁走,迁校方案必须明确等有理、有力、有节的要求,形成舆论声势,“拖延”战术的成功使迁校失去了可能。

与此同时,党组织还广泛发动学校各阶层人士投入到反迁校斗争中来,取得了邵象伊、洪式闾、颜守民、刘燕公、徐佐夏、郭锡麟等进步教授的支持,这些老教授德高望重,思想进步,在应变中举足轻重。同时组织成立“工友夜校”,与教学辅导人员联络感情,帮助他们学习文化、提高思想认识,工友们的合作和参与在反迁校和保护学校财产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反迁校”斗争持续数月,即使胜利在望的日子仍在继续。进步师生沿校园围墙布岗放哨,昼夜轮流护卫学校,连郭锡麟等老教授都积极报名参加护校执勤。马凤楼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和谈签字的最后期限——4月20日以后,形势更加紧张严峻,22日夜还有部分反动学生带头,围攻质问学生自治会主席戴汉民,胁迫立即迁校,纠缠至23日凌晨3时。是时镇江已处于真空,为防止捣乱、破坏,乃加强警卫,严阵以待。天亮后,地下党派人来院通知我们,大军已过江,镇江已解放。闻讯,全院进步师生欢欣雀跃,会上击退个别顽固分子的阻挠,我们立即积极组织迎接亲人解放军的活动,由邵象伊教授率领师生赶往江边热烈欢迎解放军。”

2

进步的火种,早已在苏医校园播撒

在采访中,陈老反复强调:“反迁校斗争是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取得胜利的。”而江苏医学院进步思想的火种,则是在山城重庆播下的。

1937年抗战爆发,苏医奉命西迁,1939年5月迁至重庆北碚,在渝七年有余。当时,江苏医学院与复旦大学等高校隔嘉陵江相望。在复旦大学地下党员陈以文的教育引导下,苏医学生陈宁庆、郑中一、刘奕仁等发起创立了《苏声壁报》,评论时局。进步学生还组织读书会,成立进步学生组织——苏声社。

1946年12月,北平发生了美军士兵强奸北京大学女生沈崇的事件,引发了全国各地学生抗议美军暴行的示威活动。此时苏医已迁回镇江,1947年1月5日晨,数百名苏医学子与进步教授一起走出校门,不料对面土城墙上站满国民党士兵,架起机关枪对准游行队伍,与师生们从早晨对峙到中午才最终放行,师生们在市区主要街道游行高呼,张贴标语,这也是镇江历史上首次声势浩大的学生游行示威。

1946年10月,马凤楼进入苏医学习,她在高中毕业前就加入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组织关系原属于南京地下党,到苏医医科学习后,积极组织学生运动,相继秘密发展了同学戴汉民等3名党员,并担任苏医第一个地下党支部的书记。此外,当时学校地下党组织还有鲁秀春、王筑玉两条线,但由于都是单线联系,相互之间并不知晓。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苏医校园各项进步活动蓬勃兴起。吴系科、刘文等同学组织了“拓荒社”读书社,开办壁报《方生》。进步学生还成立了“民歌合唱团”,由戴汉民、蔡荣星担任正副团长,定期集会,教唱进步歌曲,排演剧目,陈家震就参加了曹禺的话剧《日出》的助学公演,扮演了剧中男主角方达生。

3

“反迁校”意义重大,历史功绩应该彰显

如果没有这场“反迁校”斗争,会怎样呢?

邵象伊教授

“那这所大学很可能就没有了!”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赵康琪说。“当时国民党政府整体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具体到苏医搬迁并没有具体迁校方案,先说迁到杭州,又说迁到台湾。说白了,就是不能留给共产党。”的确,当时因搬迁而最终停办的学校并不鲜见,如江苏学院就曾于1948年10月底由徐州迁来镇江,学生主要集中在市郊谏壁镇王家花园,1949年2月又迁往上海,随后就停办了。

“如果这所学校被迁走或者停办,那将是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单是那一大批知名教授就是极为宝贵的财富!”江苏大学医学院原副院长、人体解剖学教授姜平先生,2017年退休后开始关注苏医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他介绍,当时苏医医界名流云集,如在“反迁校”斗争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邵象伊先生曾先后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留学,是国内最负盛名的卫生学专家;如洪式闾教授曾在汉堡热带病研究所主攻寄生虫学,是国际著名的人体寄生虫学家,也是我国寄生虫学的奠基人;颜守民教授是我国儿科医学界的一代宗师,曾任北平大学医学院儿科主任,是北平大学儿科学的创始人。再如从事热带病研究的许本谦教授、外科刘燕公教授、组织胚胎学陈友浩教授、文理皆通的姚荷生教授等。

新中国成立后,苏医不少教授奔赴祖国各地,如1955年邵象伊就带领欧阳壬官副教授及陈家震等4名助教奔赴山西医学院,组建卫生系,并成为该校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洪式闾教授后任浙江省卫生实验院院长、浙江省卫生厅长等职,药理学徐佐夏教授调任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病理解剖学金泽忠教授调入青岛学院任主任等。

“苏医历史地位很高,创建初期的省立医政学院隶属江苏省政府,由当时的省政府主席陈果夫兼任院长,后改名国立江苏医学院,是当时镇江市内唯一的高等学府。新中国成立后苏医花开两朵,主体搬迁到南京后成立了南京医学院,如今南京医科大学全国知名;而在苏医原址逐步成长起来的镇江医学院,也在2001年与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了江苏大学。”赵康琪指出,“如今镇江拥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高等教育发达、人才资源丰富也成为镇江发展的重要优势。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苏医‘反迁校’运动斗争的胜利,也让镇江高等教育从1934年苏医创建开始,至今源流不断,发展壮大,这样的历史功绩应该得到彰显。”

特稿

【“苏医”校史简溯】

1934年9月,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创建。

1937年抗战爆发,学校奉命西迁,11月抵达湖南沅陵。

1938年8月,与南通学院医科合并改组,更名国立江苏医学院。11月,迁校贵阳。

1939年5月,迁校至重庆北碚。

1946年9月,迁回镇江北固山麓原址复校。

1957年,江苏医学院迁至南京,更名南京医学院(现为南京医科大学),学校全部土地房产、部分人员及附属医院划归镇江。同时,南京医士学校更名镇江医士学校。

1958年7月,成立镇江医学专科学校。

1962年9月,成立江苏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

1976年12月,成立江苏新医学院镇江分院。

1979年3月,更名南京医学院镇江分院。

1980年5月,建立镇江医学专科学校。

1984年6月,升格为镇江医学院。

2001年8月,与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江苏大学。

全媒体记者 滕建锋

编辑:金凯

64

今日镇江讯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先后打响,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其时,作为南北战略要冲之地的江苏省会镇江,更是山雨欲来,风云涌动。

扬子江畔北固山麓,国立江苏医学院远近闻名。淮海战役刚刚结束,国民党当局就通知学校,宣布停课,遣散学生,准备迁校。我地下党组织带领广大师生进行了坚决的“反迁校”斗争,终于迎来大军渡江,将这所大学完整地交到了人民手中。

1

“反迁校”斗争,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这是一件大事,当时反动派政府想把学校迁走。没迁成,大家都反对,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我们反迁校运动声势很大,歪风被压制下去了!我们进步势力是很强大的,他们搞不成!”日前,当记者辗转采访到原江苏省卫生厅厅长的陈家震老先生,九十高龄的陈老言语中仍难掩激动。陈老1946年至1952年期间在江苏医学院学习,在学校积极向党组织靠近,因为年龄小被批准为地下团员,是当年“反迁校”斗争中重要的积极分子。

迁校通知发布后,根据地下党组织的指示,马凤楼等一批地下学生党员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同学坚持留校,成立“留校同学应变委员会”,并在1948年12月19日促成召开了全院师生员工大会,解散了时任院长胡安定临去美前授权的“院务处理委员会”,选举产生全院性的临时领导机构——“三人领导小组”,进步教授邵象伊当选为组长。随后又推动成立“全院应变委员会”,主持全院应变事宜。“留校同学应变委员会”还分发通知,号召同学返校学习,组织进行学生自治会的竞选,选举地下候补党员戴汉民为第六届学生自治会主席,陈家震等进步同学为理事。通过“应变委员会”这些合法组织,积极开展说理辩论,如在搬迁方式就与当局提出仪器、设备、图书与教师、学生、职工必须同时迁走,迁校方案必须明确等有理、有力、有节的要求,形成舆论声势,“拖延”战术的成功使迁校失去了可能。

与此同时,党组织还广泛发动学校各阶层人士投入到反迁校斗争中来,取得了邵象伊、洪式闾、颜守民、刘燕公、徐佐夏、郭锡麟等进步教授的支持,这些老教授德高望重,思想进步,在应变中举足轻重。同时组织成立“工友夜校”,与教学辅导人员联络感情,帮助他们学习文化、提高思想认识,工友们的合作和参与在反迁校和保护学校财产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反迁校”斗争持续数月,即使胜利在望的日子仍在继续。进步师生沿校园围墙布岗放哨,昼夜轮流护卫学校,连郭锡麟等老教授都积极报名参加护校执勤。马凤楼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和谈签字的最后期限——4月20日以后,形势更加紧张严峻,22日夜还有部分反动学生带头,围攻质问学生自治会主席戴汉民,胁迫立即迁校,纠缠至23日凌晨3时。是时镇江已处于真空,为防止捣乱、破坏,乃加强警卫,严阵以待。天亮后,地下党派人来院通知我们,大军已过江,镇江已解放。闻讯,全院进步师生欢欣雀跃,会上击退个别顽固分子的阻挠,我们立即积极组织迎接亲人解放军的活动,由邵象伊教授率领师生赶往江边热烈欢迎解放军。”

2

进步的火种,早已在苏医校园播撒

在采访中,陈老反复强调:“反迁校斗争是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取得胜利的。”而江苏医学院进步思想的火种,则是在山城重庆播下的。

1937年抗战爆发,苏医奉命西迁,1939年5月迁至重庆北碚,在渝七年有余。当时,江苏医学院与复旦大学等高校隔嘉陵江相望。在复旦大学地下党员陈以文的教育引导下,苏医学生陈宁庆、郑中一、刘奕仁等发起创立了《苏声壁报》,评论时局。进步学生还组织读书会,成立进步学生组织——苏声社。

1946年12月,北平发生了美军士兵强奸北京大学女生沈崇的事件,引发了全国各地学生抗议美军暴行的示威活动。此时苏医已迁回镇江,1947年1月5日晨,数百名苏医学子与进步教授一起走出校门,不料对面土城墙上站满国民党士兵,架起机关枪对准游行队伍,与师生们从早晨对峙到中午才最终放行,师生们在市区主要街道游行高呼,张贴标语,这也是镇江历史上首次声势浩大的学生游行示威。

1946年10月,马凤楼进入苏医学习,她在高中毕业前就加入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组织关系原属于南京地下党,到苏医医科学习后,积极组织学生运动,相继秘密发展了同学戴汉民等3名党员,并担任苏医第一个地下党支部的书记。此外,当时学校地下党组织还有鲁秀春、王筑玉两条线,但由于都是单线联系,相互之间并不知晓。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苏医校园各项进步活动蓬勃兴起。吴系科、刘文等同学组织了“拓荒社”读书社,开办壁报《方生》。进步学生还成立了“民歌合唱团”,由戴汉民、蔡荣星担任正副团长,定期集会,教唱进步歌曲,排演剧目,陈家震就参加了曹禺的话剧《日出》的助学公演,扮演了剧中男主角方达生。

3

“反迁校”意义重大,历史功绩应该彰显

如果没有这场“反迁校”斗争,会怎样呢?

邵象伊教授

“那这所大学很可能就没有了!”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赵康琪说。“当时国民党政府整体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具体到苏医搬迁并没有具体迁校方案,先说迁到杭州,又说迁到台湾。说白了,就是不能留给共产党。”的确,当时因搬迁而最终停办的学校并不鲜见,如江苏学院就曾于1948年10月底由徐州迁来镇江,学生主要集中在市郊谏壁镇王家花园,1949年2月又迁往上海,随后就停办了。

“如果这所学校被迁走或者停办,那将是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单是那一大批知名教授就是极为宝贵的财富!”江苏大学医学院原副院长、人体解剖学教授姜平先生,2017年退休后开始关注苏医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他介绍,当时苏医医界名流云集,如在“反迁校”斗争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邵象伊先生曾先后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留学,是国内最负盛名的卫生学专家;如洪式闾教授曾在汉堡热带病研究所主攻寄生虫学,是国际著名的人体寄生虫学家,也是我国寄生虫学的奠基人;颜守民教授是我国儿科医学界的一代宗师,曾任北平大学医学院儿科主任,是北平大学儿科学的创始人。再如从事热带病研究的许本谦教授、外科刘燕公教授、组织胚胎学陈友浩教授、文理皆通的姚荷生教授等。

新中国成立后,苏医不少教授奔赴祖国各地,如1955年邵象伊就带领欧阳壬官副教授及陈家震等4名助教奔赴山西医学院,组建卫生系,并成为该校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洪式闾教授后任浙江省卫生实验院院长、浙江省卫生厅长等职,药理学徐佐夏教授调任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病理解剖学金泽忠教授调入青岛学院任主任等。

“苏医历史地位很高,创建初期的省立医政学院隶属江苏省政府,由当时的省政府主席陈果夫兼任院长,后改名国立江苏医学院,是当时镇江市内唯一的高等学府。新中国成立后苏医花开两朵,主体搬迁到南京后成立了南京医学院,如今南京医科大学全国知名;而在苏医原址逐步成长起来的镇江医学院,也在2001年与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了江苏大学。”赵康琪指出,“如今镇江拥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高等教育发达、人才资源丰富也成为镇江发展的重要优势。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苏医‘反迁校’运动斗争的胜利,也让镇江高等教育从1934年苏医创建开始,至今源流不断,发展壮大,这样的历史功绩应该得到彰显。”

特稿

【“苏医”校史简溯】

1934年9月,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创建。

1937年抗战爆发,学校奉命西迁,11月抵达湖南沅陵。

1938年8月,与南通学院医科合并改组,更名国立江苏医学院。11月,迁校贵阳。

1939年5月,迁校至重庆北碚。

1946年9月,迁回镇江北固山麓原址复校。

1957年,江苏医学院迁至南京,更名南京医学院(现为南京医科大学),学校全部土地房产、部分人员及附属医院划归镇江。同时,南京医士学校更名镇江医士学校。

1958年7月,成立镇江医学专科学校。

1962年9月,成立江苏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

1976年12月,成立江苏新医学院镇江分院。

1979年3月,更名南京医学院镇江分院。

1980年5月,建立镇江医学专科学校。

1984年6月,升格为镇江医学院。

2001年8月,与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江苏大学。

全媒体记者 滕建锋

编辑:金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