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杰,这位年届六旬的汉子,现在是镇江恒达服饰有限公司的掌门人。谈起镇江影视服饰行业的发展,他眉宇间写满了自豪,当然还有几许淡淡的忧虑。他坦言:他个人的成长历程,就是镇江影剧服饰发展的历史。镇江影剧服饰从零起步,到占据全国70%市场份额,这一切,他是当之无愧的亲历者。是他,持着一条用勤奋、真诚、机灵创造的事业彩练,在中国的影视剧服装道具的苍穹上,舞出了一条华丽的弧线,给镇江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留下了独特的记忆,而且这条彩练,至今还在无声的飘舞……
1979年初,19岁的戚杰要工作了。他父亲认为学一门技术,就是今后立身的本钱,又由于有着著名越剧演员戚雅仙这样一位姑母,戚杰决定找一份与戏剧有缘的工作,于是到了镇江市戏剧服装工艺厂学裁缝。而那时的戏剧服装工艺厂,除了做一些戏服外,主要的业务就是扎扎花圈、做做婴儿的披风和妇女的卫生用品,可以讲徒有“戏剧服装”的空名。戚杰讲,如果不是一场火灾,他也许就是一个裁缝。
他进厂不久,厂里发生的一次火灾,灾后的善后及厂房重建需要人手,因工艺厂大部分都是女工,厂领导把戚杰调去做后勤工作。由于他的勤快机灵能干,很快就担任了生产技术员。
至今,戚杰回忆到这一段人生经历仍感慨颇深。他认为:1970年代末,并不是一个流行竞争的时代,大家只能理想服从现实,按部就班地随着时代潮流往前走。但是一个人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现实,却至关重要。工作半年后,戚杰除了搞基建外,还担任了厂里的生产监督员,因为他在车间待过,对每一道工序都了解,所以跟在老厂长后面,了解掌握生产的全过程一点也不吃力。这一干,就是三年。就是这三年,让戚杰掌握了戏剧服装道具制作生产工艺的全过程。
“干什么,都要一把劲干到底。”现在戚杰还是坚持这样的观点。也正是这种精神,让戚杰在今后的岁月中,找到了也找准了自己的路。
回忆起当年镇江影视服装道具能做到中国大半壁江山,戚杰深深地怀念着一个人和一个团队。一个人就是时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的汪洋,因为是他为镇江的影视服装打开了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门;一个团队就是工艺厂新的年轻的领导班子,成员为戚伟俊、徐龙心。因为戚为俊的艺术才华,因为徐龙心的经营管理头脑,还有戚杰自己的努力和机敏,他们创造了镇江影剧服装道具能够蜚声中国影视界的神话。
让时间回到1983年。那一年,中央电视台准备拍摄电视剧《红楼梦》,当时所有的服装道具在全国有四个城市的厂家承担,北京、上海、苏州,还有镇江。毋庸置疑,镇江完全由于汪洋先生的推介。《红楼梦》的首席服装设计师史延芹来到镇江,她完全没有想到镇江的戏剧服装有如此的能力与造诣,而且她一眼就看中了戚杰。她认为戚杰对《红楼梦》剧中的服饰有着独到见解和再现那个时代的本领。
史延芹回到北京不久,中央电视台的一纸借用函就到了镇江。几经周折,厂里才同意借用。也就是这次借用,戚杰担任了央视87版《红楼梦》的服装设计助理和制作监制。作为一部热播的电视剧,片尾字幕中的戚杰可能会被观众忽略,而对于一个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荣耀,同样也释放了一个信号,镇江戏剧服装的春天来了。
的确,也就从这部戏开始,戚杰的眼前打开了一扇窗,而对镇江的影视服装道具产业,则是打开了一扇门。这一借从1983年到1987年连头搭尾就是五年。戚杰如今感慨到:这几年他最大的收获有三个:个人学习了很多东西,影视服装道具的设计理念、如何再现与还原历史、历史影视剧制作的流程和“关门过节”;交到了一批当时可望不可即的“大腕级”的影视圈好朋友;三、推介了自己所在的厂。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镇江后来的影剧服装能一下占据全国70%的份额,戚杰尖刀般的开路先锋与铺路式的奠基作用不可小觑。
谈到戚杰对镇江这座城市的推介,曾任市文联副主席的陈春鸣至今仍然记得,2006年市委宣传部邀请中国音乐名家为镇江创作《大江东去》等五首歌曲,就是在戚杰接待中央电视台原文艺中心主任邹友开的场合动议的。
1987年末,踌躇满志的戚杰从北京回来,从担任厂经营科长到以经济责任制的形式承包厂里的影剧服装生产线,再到厂里与新加坡合资的“联友历代服饰工艺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戚杰干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在徐龙心、戚伟俊的领导下,作为一个具体操作者,开创了镇江影剧服装辉煌的历史:《三国演义》、《水浒传》、《唐明皇》、《康熙王朝》等电视剧里的全部服装道具都由镇江制作。还有国家一些大型活动,如1991年的北京亚运会、上海东亚运动会、世界妇女大会、青年运动会等等,服装道具一个不落地交到了镇江。时任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局长滕进贤还给镇江市戏剧服装工艺厂题词:“青年人、青年厂、有作为”。
辉煌的背后总是充满了艰辛。戚杰记得,那时候为了准确地得到业务信息和能够拿到订单,仅仅凭厂子的名气是不够的,感情的沟通与建立,常常是能够做成事的关键。那一年的春节前,戚杰陪同厂领导去看望上海的一位导演,那时体重80斤不到的戚杰,扛着猪后座和大闸蟹,从上海北站出来,步行到导演的住宅楼下,恰逢停电,那时又没有手机,他们硬是一步一步地爬上了28楼,连内裤都湿透了。
在影视圈内有个行话:一部戏能够进入生产,要“三子一全”。三子:本子,剧本通过审查;票子,资金有着落;班子,主创班底成立。这“三子”一旦全了,一部戏就算进入了正常的生产轨道。而从事影视服装道具的企业,都把眼睛紧紧地盯在“班子”的身上,因为导演和制片人决定着业务走向。为此,厂里负责影视剧服装业务的戚杰,为了拿到一笔业务可谓用尽了心思。
就拿电影《荆轲刺秦王》来说吧。1998年,戚杰了解到《荆轲刺秦王》的导演陈凯歌一行要到苏州的影剧服装厂商谈服装道具制作。陈凯歌下了火车,在月台上没有看到苏州的人却看到了戚杰。他请陈凯歌到镇江一看。
陈凯歌颇感唐突,但他和戚杰也有一面之交,也不好当面回绝,便提出了先到苏州厂看看再说。苏州的戏剧服装厂是当时的行业老大,也是国企,总是坐在家中等客户上门,所以有什么导演制片人来,他们从来不接站,而戚杰他们专门从镇江调了两部汽车为陈凯歌一行服务。戚杰他们用自己的车把陈凯歌一行送到苏州戏剧服装厂,然后就在厂外等。
两个多小时后,苏州厂的领导把陈凯歌一行送到厂门口就挥手作别了。等苏州厂领导转身进厂,戚杰自然地带着车辆迎了上来。此时的陈凯歌一改车站月台上的冷淡,上了戚杰他们的车后,只说了一句话:到镇江去看看。原来陈凯歌感到,苏州厂没怎么把《荆轲刺秦王》当回事,为此十分不悦。
到了镇江戏剧服装厂会议室,陈凯歌的眼睛一亮:几套《荆轲刺秦王》中的服装道具样品,像接受检阅的士兵伫立,等待着他的到来。“陈凯歌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和身旁的助手要香烟抽。”讲到这一幕,戚杰不无得意地说:这证明陈凯歌已经完全进入了戏中了。
为了争取业务,戚杰与当时全国13个体制内电影制片厂的业务副厂长交上了朋友,而且中国电影局制片处每年的题材规划会,他都“想尽天法”去参加。哪部戏到了哪个厂,哪部戏的服装道具请谁设计,戚杰都了如指掌。
《荆轲刺秦王》这部戏,戚杰找到了担纲服装道具设计的上海歌舞剧院设计师莫晓敏,从他那里拿了几张图纸,接连几天赶制样品,所以当陈凯歌到的时候,已经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言之有“物”、有洽谈的方向了。结果不用说,《荆轲刺秦王》的全部服装道具交给了镇江戏剧服装厂。因为陈凯歌认为,与这样认真用心做事的厂子合作,放心。
的确,戚杰的认真用心,视剧组的需要为第一要务,按时保质地完成生产任务,也是打造镇江戏剧服装品牌的关键所在。1993年,时任峨眉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的韩三平(后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在拍《神龙走出山谷》期间,适逢大雪,需要一只道具老虎,镇江戏剧服装厂赶制后,由戚杰带着一名员工,把“老虎”送到成都。火车车程将近30小时,车厢里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戚杰他们硬是保护着“老虎”站到了成都。下了火车,他俩连路都不会走了。
也正是这样的历程,锤炼了戚杰坚忍不拔的品格,也为他今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镇江联友历代服饰工艺有限公司改制,戚杰思前想后,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恒达服饰有限公司,仍然从事老本行戏剧服装。
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后,戚杰承接了多部影视剧和国家级、省级大型活动的服装道具。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第四次举行。中共江苏省委接到通知,习近平总书记要参加仪式。中办负责人还特地嘱咐, 12月份已是隆冬,一定要考虑参加仪式学生的服装保暖。
事不宜迟,离公祭仪式只剩下8天时间,700多套学生的服装要换是个硬任务。负责此事的南京电视台联系了几个厂家都被婉言推脱了。事情汇报给省领导,省委宣传部长王燕文立即想到:找镇江的戚杰。当晚,南京电视台的电话打给了戚杰。他思考片刻,把此事答应了下来。也就是当夜,戚杰联系了无锡协新毛纺厂,商量赶印羊绒。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戚杰在无锡、上海、南京穿梭,连家门都没有跨进一步,终于提前两天把赶制的羊绒学生服送到了南京。
谈起自己在改革开放中的经历,戚杰说,除了他遇到了好时代,除了组织的培养,还应该感恩两个人:一个是已经离世的戚伟俊,一个现在镇江戏剧服装行业的老大徐龙心。他们勤奋、自律、廉洁,为企业发展、为开辟镇江影剧服装的新天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给戚杰做出了榜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在,在丹徒工业园区,戚杰的“恒达服饰”厂房正在筹建中。戚杰直言不讳:随着时代的变化,镇江戏剧服装占全国70%份额的好景不再。如今北京、上海戏剧服道具产业的兴起,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手法的运用,一些大专院校毕业生投入这个行业……诸多变化,使镇江戏剧服装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是他说不会放弃,最主要的是几十号一直跟着他干的工人,他不忍放下更不能放下。他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并无意继承父业,只有自己挺着脊梁朝前走。这是一路打拼过来的惯性。”
作者:林庆生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