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丹阳高新区:以“高新”促“高质”

2018-10-08 10:48

◎张 冲

江苏省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筹建以来,我们始终聚焦“高新”定位,坚持深度对标苏南、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打造高新项目孵化培育、高端人才汇聚和大院大所校地合作“三个高地”,推动丹阳高新区走上了攀“新”登“高”的快车道。近年来,我区先后被评为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成功入选《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正式成为国家备案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2017年全省27家省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丹阳高新区排名第6位。

1.坚定不移推进创新载体建设。高新区是全市创新发展主阵地和高新技术产业承载高地。我区努力重构空间布局,提升空间集约化水平,增强创业创新辐射力。一是盘活闲置资产,充分释放存量红利。利用“旧巢”引“新凤”,充分整合高新区闲置厂房资源,在中润光学现有厂房基础上,打造丹阳高新区健康医疗创业园,目前设计方案已敲定。为更好承接科创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我们把韩之园6.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和迈技科技2万平方米的多层厂房,整体打造为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试验区,实现了资产盘活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承接的互惠双赢。二是集约新增用地,高标准打造“园中园”。与深圳力合科创、南京未来科技城等创新主体进行深入对接,细化科创园二期合作方案;与苏州吴中集团旗下第一工业园强化合作,中小企业创业园加速器载体正在落实土地指标,今后将逐步实现项目前期孵化、加速在高新区,落地产业化辐射全市相应功能板块,引领全市产业一盘棋统筹布局、错位发展。三是聚合创新资源,嫁接“飞地孵化”新模式。北京中关村京港澳·丹阳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成功落户,开创了镇江地区飞地孵化模式的先例,推动了两地人才、资本、技术、市场、供应链等要素资源的双向流动和资源共享。我区将加快推进深圳中以源泉创新中心丹阳分中心飞地孵化器建设,针对符合我区产业定位的项目,深度实现孵化培育在异地,产业落地在丹阳。

2.多措并举提升项目招引品质。发展之道,项目为要。高新区始终将项目作为“一号工程”,不断优化机制,创新方法,开创了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一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新战略。今年以来,高新区举办了北京首场科技创新推介会,承办了丹阳高质量发展精英论坛,累计对接洽谈项目35个,涵盖了科技小镇二期建设运营、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引导基金、校地合作转化等6个方面,目前8个项目已正式签约落户。二是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与无锡金投、深圳瑞盈签订合作方案,并通过深圳松禾和深圳瑞盈两家中介,对接合作深圳心鉴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的AI视觉质量检测、景星庆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的物联网应用平台等项目,通过“中介招商、代理招商”新形式,实现精准招商、联动招商和以商引商。三是实现园区产业组团新发展。按照“一体规划、共同招商、收益共享”的理念,加快编制丹阳高新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将凤凰工业园纳入高新区整体规划布局,深入开展共建共享,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3.全力以赴引进高层次人才。“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丹阳高新区重点在创新政策机制、完善配套服务、打造平台等方面下功夫,逐步呈现人才集聚、整体推进的局面。一是集聚政策优势,厚植创新沃土。根据高新区发展需求,制定《丹阳高新区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关于推进丹阳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若干政策意见》等扶持政策,提升园区创新创业和人才成长环境。同时,加快国家、省、市政策的贯彻落实,为我区企业、人才量身打造“政策包”,指导申报各级高层次人才项目,充分享受政策红利。二是完善配套服务,汇聚发展动能。近年来,围绕“产城景”融合发展,高新区累计投入超30亿元推进新城建设,以丹凤科技小镇为核心,构建“一轴三区四园”的总体空间格局。目前,园区7.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已建成,形成了“六横七纵”的路网结构,绿化、水、电、管网等配套设施均已到位。高新区一期推出55套人才公寓,已有27名高层次人才签订了入住协议,二期96套公寓和10套专家楼正在内部装修,预计10月底全面对外开放。三是瞄准产业定位,打造优质平台。我区以丹凤科技小镇为载体,着力打造招才引智的“强磁场”,重点引进建设高端产业研究所、产学研合作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上半年先后赴北京、成都、深圳、山东等地,深入到清华、北大、西南交大、中科大、电子科大等20余所高校院所寻求校地合作,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个,进一步提升高新区承载人才的域宽和层次。

当下,丹阳高新区正处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牢牢把握“高”和“新”的定位,深度解放思想,强化实干担当,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当示范。具体将着重抓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载体建设,推动园区特色发展。坚持规划引领,推动多规合一,在城市总规的框架下,对已有规划进行梳理、修改、完善,并高标准编制各类详规,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提升产出效益,利用部分企业“退二进三”的机会,做好“腾笼换鸟”文章。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加大对已征未用、闲置用地、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推进存量土地二次开发。打造特色园区,重点发展研发孵化和总部经济,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并按照各园区产业结构和基础,将签约落地产业类项目分流,形成“一园一特色”的发展格局。推进产城融合。积极探索园区社区化,以充实园区内涵为重点,完善核心区内交通路网,加快推进中医院、综合高中、商业综合体等配套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创”的良好环境。

2.强化招商引资,全力挖掘发展潜力。在招商理念上,改变“粗放型”的思维方式,更加注重考察项目的成熟度、产业关联度、亩均效益、发展前景等“硬”指标,进一步提高招引项目的质量。在招商重点上,高新区将围绕医疗器械及视觉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真正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在队伍建设上,进一步配强招商队伍,完善招商人员考核机制,调动招商队伍积极性,做到奖罚分明。在招商方式上,灵活开展专题招商、驻点招商、中介招商,积极开展叩门招商,不断拓宽招商渠道。充分发挥商会、协会和企业作用,通过以商引商、以企引企,吸引项目落户。加大产业基金招引力度,发挥产业基金的撬动作用,吸引优质项目落户高新区。

3.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更多“高原”“高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牵头或联合高校发起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企业以合作开发、技术入股等形式,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建设各类技术中心、中试基地,推进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发挥人才创新之源作用,积极对接各级人才计划,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引进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持续创新能力的高端领军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利用南师大中北学院等科教资源,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紧缺型人才。做好创新平台载体文章,进一步加强与大院大所沟通对接,有针对性地吸引一批高校科研院所、院士入驻高新区。进一步发挥高新区科创园、北航研究院、苏南高端装备制造研究所等现有平台的引领作用,高标准打造集园区运行管理、创业孵化服务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园中园”。

(作者系丹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52

◎张 冲

江苏省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筹建以来,我们始终聚焦“高新”定位,坚持深度对标苏南、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打造高新项目孵化培育、高端人才汇聚和大院大所校地合作“三个高地”,推动丹阳高新区走上了攀“新”登“高”的快车道。近年来,我区先后被评为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成功入选《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正式成为国家备案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2017年全省27家省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丹阳高新区排名第6位。

1.坚定不移推进创新载体建设。高新区是全市创新发展主阵地和高新技术产业承载高地。我区努力重构空间布局,提升空间集约化水平,增强创业创新辐射力。一是盘活闲置资产,充分释放存量红利。利用“旧巢”引“新凤”,充分整合高新区闲置厂房资源,在中润光学现有厂房基础上,打造丹阳高新区健康医疗创业园,目前设计方案已敲定。为更好承接科创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我们把韩之园6.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和迈技科技2万平方米的多层厂房,整体打造为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试验区,实现了资产盘活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承接的互惠双赢。二是集约新增用地,高标准打造“园中园”。与深圳力合科创、南京未来科技城等创新主体进行深入对接,细化科创园二期合作方案;与苏州吴中集团旗下第一工业园强化合作,中小企业创业园加速器载体正在落实土地指标,今后将逐步实现项目前期孵化、加速在高新区,落地产业化辐射全市相应功能板块,引领全市产业一盘棋统筹布局、错位发展。三是聚合创新资源,嫁接“飞地孵化”新模式。北京中关村京港澳·丹阳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成功落户,开创了镇江地区飞地孵化模式的先例,推动了两地人才、资本、技术、市场、供应链等要素资源的双向流动和资源共享。我区将加快推进深圳中以源泉创新中心丹阳分中心飞地孵化器建设,针对符合我区产业定位的项目,深度实现孵化培育在异地,产业落地在丹阳。

2.多措并举提升项目招引品质。发展之道,项目为要。高新区始终将项目作为“一号工程”,不断优化机制,创新方法,开创了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一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新战略。今年以来,高新区举办了北京首场科技创新推介会,承办了丹阳高质量发展精英论坛,累计对接洽谈项目35个,涵盖了科技小镇二期建设运营、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引导基金、校地合作转化等6个方面,目前8个项目已正式签约落户。二是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与无锡金投、深圳瑞盈签订合作方案,并通过深圳松禾和深圳瑞盈两家中介,对接合作深圳心鉴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的AI视觉质量检测、景星庆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的物联网应用平台等项目,通过“中介招商、代理招商”新形式,实现精准招商、联动招商和以商引商。三是实现园区产业组团新发展。按照“一体规划、共同招商、收益共享”的理念,加快编制丹阳高新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将凤凰工业园纳入高新区整体规划布局,深入开展共建共享,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3.全力以赴引进高层次人才。“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丹阳高新区重点在创新政策机制、完善配套服务、打造平台等方面下功夫,逐步呈现人才集聚、整体推进的局面。一是集聚政策优势,厚植创新沃土。根据高新区发展需求,制定《丹阳高新区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关于推进丹阳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若干政策意见》等扶持政策,提升园区创新创业和人才成长环境。同时,加快国家、省、市政策的贯彻落实,为我区企业、人才量身打造“政策包”,指导申报各级高层次人才项目,充分享受政策红利。二是完善配套服务,汇聚发展动能。近年来,围绕“产城景”融合发展,高新区累计投入超30亿元推进新城建设,以丹凤科技小镇为核心,构建“一轴三区四园”的总体空间格局。目前,园区7.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已建成,形成了“六横七纵”的路网结构,绿化、水、电、管网等配套设施均已到位。高新区一期推出55套人才公寓,已有27名高层次人才签订了入住协议,二期96套公寓和10套专家楼正在内部装修,预计10月底全面对外开放。三是瞄准产业定位,打造优质平台。我区以丹凤科技小镇为载体,着力打造招才引智的“强磁场”,重点引进建设高端产业研究所、产学研合作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上半年先后赴北京、成都、深圳、山东等地,深入到清华、北大、西南交大、中科大、电子科大等20余所高校院所寻求校地合作,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个,进一步提升高新区承载人才的域宽和层次。

当下,丹阳高新区正处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牢牢把握“高”和“新”的定位,深度解放思想,强化实干担当,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当示范。具体将着重抓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载体建设,推动园区特色发展。坚持规划引领,推动多规合一,在城市总规的框架下,对已有规划进行梳理、修改、完善,并高标准编制各类详规,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提升产出效益,利用部分企业“退二进三”的机会,做好“腾笼换鸟”文章。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加大对已征未用、闲置用地、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推进存量土地二次开发。打造特色园区,重点发展研发孵化和总部经济,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并按照各园区产业结构和基础,将签约落地产业类项目分流,形成“一园一特色”的发展格局。推进产城融合。积极探索园区社区化,以充实园区内涵为重点,完善核心区内交通路网,加快推进中医院、综合高中、商业综合体等配套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创”的良好环境。

2.强化招商引资,全力挖掘发展潜力。在招商理念上,改变“粗放型”的思维方式,更加注重考察项目的成熟度、产业关联度、亩均效益、发展前景等“硬”指标,进一步提高招引项目的质量。在招商重点上,高新区将围绕医疗器械及视觉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真正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在队伍建设上,进一步配强招商队伍,完善招商人员考核机制,调动招商队伍积极性,做到奖罚分明。在招商方式上,灵活开展专题招商、驻点招商、中介招商,积极开展叩门招商,不断拓宽招商渠道。充分发挥商会、协会和企业作用,通过以商引商、以企引企,吸引项目落户。加大产业基金招引力度,发挥产业基金的撬动作用,吸引优质项目落户高新区。

3.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更多“高原”“高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牵头或联合高校发起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企业以合作开发、技术入股等形式,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建设各类技术中心、中试基地,推进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发挥人才创新之源作用,积极对接各级人才计划,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引进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持续创新能力的高端领军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利用南师大中北学院等科教资源,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紧缺型人才。做好创新平台载体文章,进一步加强与大院大所沟通对接,有针对性地吸引一批高校科研院所、院士入驻高新区。进一步发挥高新区科创园、北航研究院、苏南高端装备制造研究所等现有平台的引领作用,高标准打造集园区运行管理、创业孵化服务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园中园”。

(作者系丹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