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当年的肖家饺面店

2018-09-27 17:29

王晓明

上世纪50-80年代在大西路天主街(今人民街)内有个肖家饺面店,紧挨着大名鼎鼎的宴春酒楼,与之形成高低搭配。如果说宴春酒楼的汤包、肴肉、熬面及淮扬菜是高档消费,普通百姓一年也去不了几次,而肖家饺面店供应的就是大众化面点,并独具特色有他人难及之处,在镇江市民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城里的食客也经常光顾,连外地吃客亦慕名而来。

肖家饺面店的主打产品是饺面、馄饨,此外还有烧卖、包子等、夏季还供应凉面、花卷、白粥等。价格适中适合平民消费,所谓饺面店是因淮扬一带把小馄饨叫做淮饺而得名,因此饺面就是馄饨面,把馄饨和面条放入一锅煮,再盛入放好佐料的碗中,既能吃到面条的滑爽,又品味到馄饨的鲜美,一举两得两者兼顾。起先镇江的饺面独此一家,后来有几家也卖饺面,都没他家做得好。

每当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上桌,透过薄薄的馄饨皮能看到里面嫩红的肉馅,馄饨汤鲜美、口味厚重,汤上泛着油花,并且有星星点点的青蒜绿叶点缀,喝一口汤,透鲜,个中的奥秘要吃到碗底才能揭晓,原来碗底有一层暗红色的虾籽,鲜味全靠它,面汤还加了胡椒粉,微辣、去腥、开胃。

每天天刚蒙蒙亮肖家饺面店的后作间已是灯火通明,师傅们有的站在半人高树墩做的砧板前切菜,刀起刀落铿锵有力;有的在调制馅心;有的在捏包子、裹馄饨。一口锅热气腾腾,骨头汤在咕嘟咕嘟地翻泡,下面的师傅把一大捧水面放入锅内,然后将十几只碗依次摆放在灶台上,再有条不紊地逐一投放各种作料,师傅一只手拿一双特制的长竹筷,另一只手拿篾制的竹兜,将面叉进竹兜时再颠两下,让面汤尽可能地流出竹兜,使面条吃起来爽口。因面条和馄饨煮熟的时间不一样,馄饨先下锅再下面条,否则不是馄饨不熟,就是面条焐烂。馄饨分为红汤、白汤两种,红汤馄饨用熬制的酱油加虾子做汤底,再加蒜花、白胡椒,挖点猪油或加点麻油;白汤则用猪骨加葱姜酒熬煮数小时后制成。站笼的师傅不仅要凭经验来判断包子是否熟了,生馅包子上笼,蒸的时间长了或短了都不行,如肉包子时间短了会肉馅不熟,时间长了则肉馅不嫩,甚至会穿底导致馅心、汤汁漏出来。记性要好工作时不能分神,必须分得清哪笼是先上的,哪笼是后上的,笼里是菜肉包、豆沙包还是鲜肉包,蒸时还得注意品种搭配,准备及时翻笼,将上层的蒸笼翻至下层,下层的蒸笼调至上层,蒸包子的师傅手不离抹布,端笼时都要带抹布,还得体力好能一口气端数层乃至十几层蒸笼。

肖家饺面店的烧卖别具特色,香糯肥软但不失嚼劲,油润可口。咬一口油直滴,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让那些肚里缺少油水的人们煞是享受大快朵硕。菜肉包青菜碧绿,肉丁肥瘦相间镶嵌其中,咸中略甜肥而不腻,吃到嘴里满口生津,齿颊留香。

肖家饺面店的良好口碑源自于独具匠心的工艺和精心的制作,面条、馄饨皮、馅料和调料的制作都有独特之处,如和面的水量、兑碱的分量和面皮机轧的次数都是至关重要的。就说馄饨的肉馅吧,不仅要肥瘦搭配再拌入葱姜,还要掺一定量的水往一个方向搅拌,搅拌的时间全凭师傅来掌控,搅拌得恰到好处肉馅的口感才会鲜美。掺水的多少很关键,水掺少了肉馅口感不鲜嫩,水掺多了肉馅味淡而且馄饨皮容易被水胀破,此外包子、烧卖做法也各有不同,作料配制也很有讲究,酱油也是特别熬制的。

肖家饺面店面向市民供应早、晚市。早市第一拨是行色匆匆赶着上班的工人、职员和上学的学生,到了九点之后就是卖完菜的农民、摊贩、拖板车的和过往的旅客等,农民把菜筐摞在店门外的墙边,扁担戗在墙上,小心翼翼地从手帕里掏出卖菜得来的皱皱巴巴的票子,下一碗面买两个包子心满意足地吃着。到了下午第一批顾客是老人带着孙辈来吃晚茶,接下来就是下班后三五同事、朋友相约来吃点心,还有些路过的客商慕名前来就餐。此时店堂里已座无虚席,后来的只有站着候座了,也有些市民喜欢拿着钢精锅、饭盒、茶缸把面点买回家吃,店堂内外都挤满了人。

肖家饺面店的面点广受欢迎,在老人和病人那里尤其明显,馄饨、饺面的汤汤水水,胃十分受用。肖家饺面店,作为旧时镇江餐饮的一个符号,提起它的种种,至今仍勾起人们的怀念并为老饕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

(编辑 花蕾)

49

王晓明

上世纪50-80年代在大西路天主街(今人民街)内有个肖家饺面店,紧挨着大名鼎鼎的宴春酒楼,与之形成高低搭配。如果说宴春酒楼的汤包、肴肉、熬面及淮扬菜是高档消费,普通百姓一年也去不了几次,而肖家饺面店供应的就是大众化面点,并独具特色有他人难及之处,在镇江市民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城里的食客也经常光顾,连外地吃客亦慕名而来。

肖家饺面店的主打产品是饺面、馄饨,此外还有烧卖、包子等、夏季还供应凉面、花卷、白粥等。价格适中适合平民消费,所谓饺面店是因淮扬一带把小馄饨叫做淮饺而得名,因此饺面就是馄饨面,把馄饨和面条放入一锅煮,再盛入放好佐料的碗中,既能吃到面条的滑爽,又品味到馄饨的鲜美,一举两得两者兼顾。起先镇江的饺面独此一家,后来有几家也卖饺面,都没他家做得好。

每当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上桌,透过薄薄的馄饨皮能看到里面嫩红的肉馅,馄饨汤鲜美、口味厚重,汤上泛着油花,并且有星星点点的青蒜绿叶点缀,喝一口汤,透鲜,个中的奥秘要吃到碗底才能揭晓,原来碗底有一层暗红色的虾籽,鲜味全靠它,面汤还加了胡椒粉,微辣、去腥、开胃。

每天天刚蒙蒙亮肖家饺面店的后作间已是灯火通明,师傅们有的站在半人高树墩做的砧板前切菜,刀起刀落铿锵有力;有的在调制馅心;有的在捏包子、裹馄饨。一口锅热气腾腾,骨头汤在咕嘟咕嘟地翻泡,下面的师傅把一大捧水面放入锅内,然后将十几只碗依次摆放在灶台上,再有条不紊地逐一投放各种作料,师傅一只手拿一双特制的长竹筷,另一只手拿篾制的竹兜,将面叉进竹兜时再颠两下,让面汤尽可能地流出竹兜,使面条吃起来爽口。因面条和馄饨煮熟的时间不一样,馄饨先下锅再下面条,否则不是馄饨不熟,就是面条焐烂。馄饨分为红汤、白汤两种,红汤馄饨用熬制的酱油加虾子做汤底,再加蒜花、白胡椒,挖点猪油或加点麻油;白汤则用猪骨加葱姜酒熬煮数小时后制成。站笼的师傅不仅要凭经验来判断包子是否熟了,生馅包子上笼,蒸的时间长了或短了都不行,如肉包子时间短了会肉馅不熟,时间长了则肉馅不嫩,甚至会穿底导致馅心、汤汁漏出来。记性要好工作时不能分神,必须分得清哪笼是先上的,哪笼是后上的,笼里是菜肉包、豆沙包还是鲜肉包,蒸时还得注意品种搭配,准备及时翻笼,将上层的蒸笼翻至下层,下层的蒸笼调至上层,蒸包子的师傅手不离抹布,端笼时都要带抹布,还得体力好能一口气端数层乃至十几层蒸笼。

肖家饺面店的烧卖别具特色,香糯肥软但不失嚼劲,油润可口。咬一口油直滴,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让那些肚里缺少油水的人们煞是享受大快朵硕。菜肉包青菜碧绿,肉丁肥瘦相间镶嵌其中,咸中略甜肥而不腻,吃到嘴里满口生津,齿颊留香。

肖家饺面店的良好口碑源自于独具匠心的工艺和精心的制作,面条、馄饨皮、馅料和调料的制作都有独特之处,如和面的水量、兑碱的分量和面皮机轧的次数都是至关重要的。就说馄饨的肉馅吧,不仅要肥瘦搭配再拌入葱姜,还要掺一定量的水往一个方向搅拌,搅拌的时间全凭师傅来掌控,搅拌得恰到好处肉馅的口感才会鲜美。掺水的多少很关键,水掺少了肉馅口感不鲜嫩,水掺多了肉馅味淡而且馄饨皮容易被水胀破,此外包子、烧卖做法也各有不同,作料配制也很有讲究,酱油也是特别熬制的。

肖家饺面店面向市民供应早、晚市。早市第一拨是行色匆匆赶着上班的工人、职员和上学的学生,到了九点之后就是卖完菜的农民、摊贩、拖板车的和过往的旅客等,农民把菜筐摞在店门外的墙边,扁担戗在墙上,小心翼翼地从手帕里掏出卖菜得来的皱皱巴巴的票子,下一碗面买两个包子心满意足地吃着。到了下午第一批顾客是老人带着孙辈来吃晚茶,接下来就是下班后三五同事、朋友相约来吃点心,还有些路过的客商慕名前来就餐。此时店堂里已座无虚席,后来的只有站着候座了,也有些市民喜欢拿着钢精锅、饭盒、茶缸把面点买回家吃,店堂内外都挤满了人。

肖家饺面店的面点广受欢迎,在老人和病人那里尤其明显,馄饨、饺面的汤汤水水,胃十分受用。肖家饺面店,作为旧时镇江餐饮的一个符号,提起它的种种,至今仍勾起人们的怀念并为老饕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

(编辑 花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