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有支慈善服务队以他的名字命名——访中国农业银行镇江京口支行陈文伟

2018-09-27 15:47

今日镇江讯   他是镇江无偿献血队伍中的积极分子,也是镇江农行京口支行综合管理部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他兢兢业业工作30多年,获得了多项殊荣,也以自己参与公益事业的行为,影响和感染了身边的同事。2013年7月,农行镇江分行以他的名字正式成立了慈善志愿服务队。服务队以“服务大众、奉献社会、投身公益、共同进步”为宗旨,组织和发动全行员工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展现镇江农行的形象。他,就是陈文伟。

从铅字打印到电脑,他培养出一门特长

1985年进入镇江农行的陈文伟,在基层工作了1年多,便服从组织安排,到办公室从事文秘、经费和档案管理工作,而他这一干就是30多年。

最初,陈文伟在原来的润州支行办公室,主要负责打印工作。那个时候,没有接触过这方面工作的陈文伟在师父的带领下,开始学习如何使用铅字打印机。他回忆说,铅字打印机分为字粒盘和蜡纸鼓两部分,字粒盘有3000多个常用字,旁边还备用一些生僻字,每个字都是反面体,就像看印章的字体一样,这个考验的是眼神。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的电脑那么方便,我可是左右开弓啊。”陈文伟笑着说,他用右手操作拾字粒的手柄,用左手操作蜡纸鼓,每操作一次仅能把一个字粒的印记刻在蜡纸上,反复操作直到打完每一篇文件,完成文稿后再拿到油印机中油印才大功告成。

“上世纪80年代,一个单位能有一台铅字打印机,已经算是很先进的了。”不过就这台先进的机器,使用起来也是相当麻烦的。陈文伟说,他熟练时一般一分钟能打30多个字,一页纸600来字要打20分钟。如果打错字就要把蜡纸字涂净再打,如果发现打漏了字,仅能在字与字之间加打进去。错的多了,前功尽弃,只能重新再打。有一年冬天,他为了一份行内年初工作会议的材料,打了一夜的字。“那个材料是一份计划执行情况,有表格,有文字,打印起来很费时费力。”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铅字打印机逐渐被四通打印机取代。而此时,陈文伟则要从头学起,他每天记背五笔输入法的字根,慢慢摸索,最后成了支行打字最快的人,他还在一次比赛中拿了奖。“我到现在还在使用五笔输入法,又快又准。”

严格的印章管理,每盖出一个章都是责任

在办公室里,陈文伟除了负责文件打印,还要兼职档案管理和印章管理。“看似枯燥无味的工作,但这里面责任重大。”陈文伟告诉记者,当时师父就叮嘱他,能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是组织对他的信任,他也曾表态“要做就会做到最好”。如今,他依然履行着承诺,在办公室也就是现在的综合管理部已经工作了30多年。

“印章管理看似简单,但每敲出一个章,都有责任在上面。”陈文伟介绍说,支行的行政印章、党委印章、办公室印章、工会印章都由他来管理,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如今支行完善了盖章的申请流程,每盖一个章,都要由申请人通过内部系统申请,然后由部门领导、法务、支行领导批准同意后,才能到他这里。陈文伟的岗位是盖章把关的最后一道流程,他需更加格外小心。每次他都要核对原件与扫描件等材料内容是否一致,查看流程是否完善。

有一次,申请盖章的同事,拿出的合同材料上没有骑缝章,到了陈文伟这里,直接退回,对方只能再次重新申请盖章流程。“合同再急,也不能乱了流程。”陈文伟说,他平均一天大约要盖100多个公章,多得时候一天要盖1000多个公章,每年累计用印10余万次,不能不仔细。

每年,陈文伟还要接收电子文档、相关资料等不低于1500件,发送各项电子文档数百件,网上传递文件万余次,查阅档案资料100余卷(盒)。虽不在银行的第一线,他却为支行在人事管理、产权确认及业务经营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后续保障。

义务献血近20年,带动行内百余人做公益

陈文伟献血,在镇江农行已经不是新闻了。在他的影响下,镇江农行还成立了一支百余人的“陈文伟慈善志愿服务队”,组织和发动全行员工参与义务献血、环保节能、捐资助学、扶贫帮困、金融知识传播等公益活动。

1999年3月的一个上午,接了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放学,陈文伟并未直接回家,而是来到大市口附近一辆无偿献血车上。他坦言,当时并没有什么伟大的志向或理想,只是单纯想给儿子做个榜样,告诉儿子“只要身体健康,有条件,就要想办法帮助人”。从这以后,陈文伟便踏上了义务献血之路。

“我的血型属于相对稀少的AB型,这种血型经常出现告急。”2007年1月的一天,陈文伟接到镇江市中心血站的一个电话,说是镇江某处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急需AB型血。当时外面大雪纷飞,陈文伟还是冒雪骑着自行车赶到中心血站,献完雪后又回到单位正常上班,

2012年血站开始鼓励献血志愿者捐献血小板。“因为相比全血,血小板的捐献者更少,而临床使用量却在增加。”陈文伟告诉记者,当时对于捐献血小板也是有些担心的,“献血只需要几分钟,捐血小板,血液要经过仪器分离出血小板,每捐一次要耗时一个多小时。”听了血站工作人员的宣讲后,陈文伟打消了疑虑。而让他付诸行动的则是得知一个四五岁的白血病患儿急需增加血小板。从那以后,陈文伟定期捐献血小板,捐献的量也从1个单位增加到人体极限的2个单位。

近20年来,无论是三九严寒、大雪纷飞,还是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只要中心血站一个电话,陈文伟都如期而至。2016年12月,他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4年-2015年度)。2017年,他获得了江苏省无偿献血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颁发的首批“江苏省无偿献血荣誉证”。他还主动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队伍。(王小月)

编辑:陈路

41

今日镇江讯   他是镇江无偿献血队伍中的积极分子,也是镇江农行京口支行综合管理部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他兢兢业业工作30多年,获得了多项殊荣,也以自己参与公益事业的行为,影响和感染了身边的同事。2013年7月,农行镇江分行以他的名字正式成立了慈善志愿服务队。服务队以“服务大众、奉献社会、投身公益、共同进步”为宗旨,组织和发动全行员工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展现镇江农行的形象。他,就是陈文伟。

从铅字打印到电脑,他培养出一门特长

1985年进入镇江农行的陈文伟,在基层工作了1年多,便服从组织安排,到办公室从事文秘、经费和档案管理工作,而他这一干就是30多年。

最初,陈文伟在原来的润州支行办公室,主要负责打印工作。那个时候,没有接触过这方面工作的陈文伟在师父的带领下,开始学习如何使用铅字打印机。他回忆说,铅字打印机分为字粒盘和蜡纸鼓两部分,字粒盘有3000多个常用字,旁边还备用一些生僻字,每个字都是反面体,就像看印章的字体一样,这个考验的是眼神。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的电脑那么方便,我可是左右开弓啊。”陈文伟笑着说,他用右手操作拾字粒的手柄,用左手操作蜡纸鼓,每操作一次仅能把一个字粒的印记刻在蜡纸上,反复操作直到打完每一篇文件,完成文稿后再拿到油印机中油印才大功告成。

“上世纪80年代,一个单位能有一台铅字打印机,已经算是很先进的了。”不过就这台先进的机器,使用起来也是相当麻烦的。陈文伟说,他熟练时一般一分钟能打30多个字,一页纸600来字要打20分钟。如果打错字就要把蜡纸字涂净再打,如果发现打漏了字,仅能在字与字之间加打进去。错的多了,前功尽弃,只能重新再打。有一年冬天,他为了一份行内年初工作会议的材料,打了一夜的字。“那个材料是一份计划执行情况,有表格,有文字,打印起来很费时费力。”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铅字打印机逐渐被四通打印机取代。而此时,陈文伟则要从头学起,他每天记背五笔输入法的字根,慢慢摸索,最后成了支行打字最快的人,他还在一次比赛中拿了奖。“我到现在还在使用五笔输入法,又快又准。”

严格的印章管理,每盖出一个章都是责任

在办公室里,陈文伟除了负责文件打印,还要兼职档案管理和印章管理。“看似枯燥无味的工作,但这里面责任重大。”陈文伟告诉记者,当时师父就叮嘱他,能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是组织对他的信任,他也曾表态“要做就会做到最好”。如今,他依然履行着承诺,在办公室也就是现在的综合管理部已经工作了30多年。

“印章管理看似简单,但每敲出一个章,都有责任在上面。”陈文伟介绍说,支行的行政印章、党委印章、办公室印章、工会印章都由他来管理,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如今支行完善了盖章的申请流程,每盖一个章,都要由申请人通过内部系统申请,然后由部门领导、法务、支行领导批准同意后,才能到他这里。陈文伟的岗位是盖章把关的最后一道流程,他需更加格外小心。每次他都要核对原件与扫描件等材料内容是否一致,查看流程是否完善。

有一次,申请盖章的同事,拿出的合同材料上没有骑缝章,到了陈文伟这里,直接退回,对方只能再次重新申请盖章流程。“合同再急,也不能乱了流程。”陈文伟说,他平均一天大约要盖100多个公章,多得时候一天要盖1000多个公章,每年累计用印10余万次,不能不仔细。

每年,陈文伟还要接收电子文档、相关资料等不低于1500件,发送各项电子文档数百件,网上传递文件万余次,查阅档案资料100余卷(盒)。虽不在银行的第一线,他却为支行在人事管理、产权确认及业务经营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后续保障。

义务献血近20年,带动行内百余人做公益

陈文伟献血,在镇江农行已经不是新闻了。在他的影响下,镇江农行还成立了一支百余人的“陈文伟慈善志愿服务队”,组织和发动全行员工参与义务献血、环保节能、捐资助学、扶贫帮困、金融知识传播等公益活动。

1999年3月的一个上午,接了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放学,陈文伟并未直接回家,而是来到大市口附近一辆无偿献血车上。他坦言,当时并没有什么伟大的志向或理想,只是单纯想给儿子做个榜样,告诉儿子“只要身体健康,有条件,就要想办法帮助人”。从这以后,陈文伟便踏上了义务献血之路。

“我的血型属于相对稀少的AB型,这种血型经常出现告急。”2007年1月的一天,陈文伟接到镇江市中心血站的一个电话,说是镇江某处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急需AB型血。当时外面大雪纷飞,陈文伟还是冒雪骑着自行车赶到中心血站,献完雪后又回到单位正常上班,

2012年血站开始鼓励献血志愿者捐献血小板。“因为相比全血,血小板的捐献者更少,而临床使用量却在增加。”陈文伟告诉记者,当时对于捐献血小板也是有些担心的,“献血只需要几分钟,捐血小板,血液要经过仪器分离出血小板,每捐一次要耗时一个多小时。”听了血站工作人员的宣讲后,陈文伟打消了疑虑。而让他付诸行动的则是得知一个四五岁的白血病患儿急需增加血小板。从那以后,陈文伟定期捐献血小板,捐献的量也从1个单位增加到人体极限的2个单位。

近20年来,无论是三九严寒、大雪纷飞,还是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只要中心血站一个电话,陈文伟都如期而至。2016年12月,他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4年-2015年度)。2017年,他获得了江苏省无偿献血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颁发的首批“江苏省无偿献血荣誉证”。他还主动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队伍。(王小月)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