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十二季丨“我最喜欢的镇江美食”第十四批作品展示

2023-08-15 09:33 今日镇江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笪伟)人间烟火,最抚人心。人生在世,不可辜负的,唯有爱和美食。一年四季,您最喜欢的美食究竟是什么?您的味蕾里一定藏着许许多多的美食基因和美食背后的情怀故事。

“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十二季现已启动,邀您写出喜欢的镇江美食,一起分享舌尖上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希望您以实际行动落实《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文件精神,与亲朋携手,和美食作伴,尽情“饕餮一夏”。(投稿要求详见文末海报)。

40. 赤豆糊:黏住你的目光

□ 张晓波

连锁店遍地的时代,一条街可以从北疆美食吃到海南椰子饭。

但是有些小吃,在某一地仿佛生了根一样,根须在当地人的心里、血液里。比如赤豆糊,镇江人好这一口。 若您是外地人,给您绘一张“镇江著名小吃”地图,上面标明了卖赤豆糊的老店,那真正是很高的礼遇了。

赤豆糊的香、甜、糯、粘……这四个字,就会紧紧黏住客人的味蕾,也黏住了许多老顾客。20公里外的郊区有一家店,有人不信店里赤豆糊这么好吃,特意赶过来尝了以后,第二天居然又来了。连老板都感动了。

镇江街头的赤豆糊也做得实诚,不用外面卖的半成品豆沙,都是赶早,用赤小豆熬个五六个小时,那是脱骨脱皮的烂糊啊,自己挤出的豆沙,一股子新鲜的香味,让你鼻翼来不及翕动。

圆子也是自己搓,夜明珠一样大小。煮好了,倒进去。摆了半辈子摊子的老板,白糖用量还是用个小秤称一下。说话间, 店主已将一把糖桂花撒入赤豆糊中。像什么,像什么呢?就像是把秋天的诗行写在了红褐色的纸上。

一碗赤豆糊的香气飘散,心里啊,早就万水千山,已然有歌。

轻轻舀动小勺,汤汁粘稠又是红褐晶莹。抿一口,浓郁的桂花味道先在嘴里绽放,藕粉甜甜的粘,甜甜的稠,传遍了味蕾。咬到一颗滚圆饱满的圆子,Q弹有嚼劲。

依据配料不同,可以分为“桂花赤豆糊,珍珠元宵赤豆糊,莲子赤豆糊,百合赤豆湖”。盛夏来一碗冰冻赤豆糊,酷爽;寒冬来一碗元宵赤豆糊,暖和。镇江小吃的好,唯有精心精细,才能臻于精致。

婆婆宠外孙(女),三天两头吃个赤豆糊。特别是冬天,小娃儿吃得脸色红润,怎么看不够的。最后,婆婆将小外孙吃剩下的碗,用调羹刮了几下,把碗底也刮得干干净净。抿一口,看一眼小孙孙。一脸心满意足。甜的滋味,从嘴里到了心里。为啥不写奶奶?镇江人,生了小孩个婆婆带,这是民间惯例。

赤豆糊这种小吃,闪烁着慈爱的光芒,亮起在镇江的大街小巷。

赤豆糊(配图:水草)

41.祖母的焖鸭蛋

□ 韦浩浩

祖母的焖鸭蛋是我百吃不厌的食物。

那个时候,家里用的还是土灶,祖母在灶膛里点火,放柴火,等火慢慢起来,这边祖母起身用大碗打几个鸭蛋,加入一点盐和水,撒一大把葱花,不停搅拌。等热油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就把搅拌好的鸭蛋糊倒进锅里,“滋啦”一声,油烟四起。

祖母用锅铲,慢慢沿着锅边拨拉,蛋液渐渐地凝成一个大的鸭蛋饼,然后轻轻翻个身,再淋一圈菜油,把鸭蛋两面煎得油亮亮的,四面滋一点水,油浮在水上,盖上锅盖焖,这时祖母会再到灶门头看火,火小就添柴,火大就压着,鸭蛋在油汤里焖煮着,涨得噗噗的,慢慢汤收干了,但不要急着盛起来,还要开锅用铲子不停地两面翻身,等“炕”到蛋饼表面微微焦黄,用铲子在锅里把鸭蛋饼划拉开盛出来。

葱花和油脂在高温作用下产生浓郁的香味,即使隔着房间,隔着院落,也能钻进我的鼻孔,诱惑着我的胃。焖鸭蛋吃在嘴里软绵绵的,油滋滋的,真是下饭的一等好菜,有时我都等不及端到堂屋饭桌上,就在狭小局促厨房里,就着米饭大口扒拉起来,吃得直噎脖子,而在烟气缭绕中掌勺的祖母总是隐隐地含着笑意,嘱咐我慢点吃。

人的味蕾是有乡愁的,我想念我的祖母,怀念祖母做的焖鸭蛋。

焖鸭蛋(配图:王力)

42.东乡的“烂面饼”

□ 吴春波

每到八月中秋,东乡处处便闻“拍”饼声,“烂面饼”所用食材没什么奥秘,与做“包子”的食材相差无几,做法却别具一格。所调和好的面,不用发酵,被人们称作“死面”,但它的“馅心”制作却讲究“细”,唯有足够的“细”,才是保证不“露馅”的条件之一。

“包子”只要包好就行,对于“烂面饼”而言,“包”仅是“前奏”而已,关键在于此后的“拍”。那可不是一时兴起,何人都能“拍”得的,也许你会被“烂面”粘得“手足无措”下不了台。也许你很聪明,会在“拍”前让两手多抹点“面白”,能将饼“拍”成形。可有人“不幸”吃到您“拍”的饼,会感到硬得磕牙,或者口中起泡。大概唯有东乡人,才能“拍”得出,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拍”出“软和”上乘的饼,那是极见功夫的事。

“拍”饼时先将包好馅心的面团在两手中稍稍压一压,然后两掌反复将稍扁的面团“拍”扁、“拍”圆、“拍”得薄薄的,再放到热油锅里烘成八成熟、取出,等到要吃时,再进行煎烤。

煎烤时,要用素油下锅,待油稍起“烟”时,再将八成熟的“烂面饼”贴上。油的多少也挺讲究:油多了,成了“炸”,油少了会枯焦,必须多次下油,每次少许。火要文火,翻来覆去煎烤,两面受热的时间也要均匀。俗话说“一块烧饼两面黄,慢煎细烤满屋香”,虽然东乡的“烂面饼”没有“两面黄”,但倒是“慢煎细烤满屋香”,一闻到那个香味,不能不使人馋涎欲滴,那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

烂面饼(配图:孙老师)

本批次作品来自八群及投稿电子邮箱:jjwbdw@sina.com

温馨提示:

请好友投稿时,尽量提供一至二张和文章主题相关的现场图片或者资料图片,并注明拍摄者或者图片来源。





海报设计:谢志斌

编辑:万嘉

审核:曾海蓉

54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笪伟)人间烟火,最抚人心。人生在世,不可辜负的,唯有爱和美食。一年四季,您最喜欢的美食究竟是什么?您的味蕾里一定藏着许许多多的美食基因和美食背后的情怀故事。

“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十二季现已启动,邀您写出喜欢的镇江美食,一起分享舌尖上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希望您以实际行动落实《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文件精神,与亲朋携手,和美食作伴,尽情“饕餮一夏”。(投稿要求详见文末海报)。

40. 赤豆糊:黏住你的目光

□ 张晓波

连锁店遍地的时代,一条街可以从北疆美食吃到海南椰子饭。

但是有些小吃,在某一地仿佛生了根一样,根须在当地人的心里、血液里。比如赤豆糊,镇江人好这一口。 若您是外地人,给您绘一张“镇江著名小吃”地图,上面标明了卖赤豆糊的老店,那真正是很高的礼遇了。

赤豆糊的香、甜、糯、粘……这四个字,就会紧紧黏住客人的味蕾,也黏住了许多老顾客。20公里外的郊区有一家店,有人不信店里赤豆糊这么好吃,特意赶过来尝了以后,第二天居然又来了。连老板都感动了。

镇江街头的赤豆糊也做得实诚,不用外面卖的半成品豆沙,都是赶早,用赤小豆熬个五六个小时,那是脱骨脱皮的烂糊啊,自己挤出的豆沙,一股子新鲜的香味,让你鼻翼来不及翕动。

圆子也是自己搓,夜明珠一样大小。煮好了,倒进去。摆了半辈子摊子的老板,白糖用量还是用个小秤称一下。说话间, 店主已将一把糖桂花撒入赤豆糊中。像什么,像什么呢?就像是把秋天的诗行写在了红褐色的纸上。

一碗赤豆糊的香气飘散,心里啊,早就万水千山,已然有歌。

轻轻舀动小勺,汤汁粘稠又是红褐晶莹。抿一口,浓郁的桂花味道先在嘴里绽放,藕粉甜甜的粘,甜甜的稠,传遍了味蕾。咬到一颗滚圆饱满的圆子,Q弹有嚼劲。

依据配料不同,可以分为“桂花赤豆糊,珍珠元宵赤豆糊,莲子赤豆糊,百合赤豆湖”。盛夏来一碗冰冻赤豆糊,酷爽;寒冬来一碗元宵赤豆糊,暖和。镇江小吃的好,唯有精心精细,才能臻于精致。

婆婆宠外孙(女),三天两头吃个赤豆糊。特别是冬天,小娃儿吃得脸色红润,怎么看不够的。最后,婆婆将小外孙吃剩下的碗,用调羹刮了几下,把碗底也刮得干干净净。抿一口,看一眼小孙孙。一脸心满意足。甜的滋味,从嘴里到了心里。为啥不写奶奶?镇江人,生了小孩个婆婆带,这是民间惯例。

赤豆糊这种小吃,闪烁着慈爱的光芒,亮起在镇江的大街小巷。

赤豆糊(配图:水草)

41.祖母的焖鸭蛋

□ 韦浩浩

祖母的焖鸭蛋是我百吃不厌的食物。

那个时候,家里用的还是土灶,祖母在灶膛里点火,放柴火,等火慢慢起来,这边祖母起身用大碗打几个鸭蛋,加入一点盐和水,撒一大把葱花,不停搅拌。等热油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就把搅拌好的鸭蛋糊倒进锅里,“滋啦”一声,油烟四起。

祖母用锅铲,慢慢沿着锅边拨拉,蛋液渐渐地凝成一个大的鸭蛋饼,然后轻轻翻个身,再淋一圈菜油,把鸭蛋两面煎得油亮亮的,四面滋一点水,油浮在水上,盖上锅盖焖,这时祖母会再到灶门头看火,火小就添柴,火大就压着,鸭蛋在油汤里焖煮着,涨得噗噗的,慢慢汤收干了,但不要急着盛起来,还要开锅用铲子不停地两面翻身,等“炕”到蛋饼表面微微焦黄,用铲子在锅里把鸭蛋饼划拉开盛出来。

葱花和油脂在高温作用下产生浓郁的香味,即使隔着房间,隔着院落,也能钻进我的鼻孔,诱惑着我的胃。焖鸭蛋吃在嘴里软绵绵的,油滋滋的,真是下饭的一等好菜,有时我都等不及端到堂屋饭桌上,就在狭小局促厨房里,就着米饭大口扒拉起来,吃得直噎脖子,而在烟气缭绕中掌勺的祖母总是隐隐地含着笑意,嘱咐我慢点吃。

人的味蕾是有乡愁的,我想念我的祖母,怀念祖母做的焖鸭蛋。

焖鸭蛋(配图:王力)

42.东乡的“烂面饼”

□ 吴春波

每到八月中秋,东乡处处便闻“拍”饼声,“烂面饼”所用食材没什么奥秘,与做“包子”的食材相差无几,做法却别具一格。所调和好的面,不用发酵,被人们称作“死面”,但它的“馅心”制作却讲究“细”,唯有足够的“细”,才是保证不“露馅”的条件之一。

“包子”只要包好就行,对于“烂面饼”而言,“包”仅是“前奏”而已,关键在于此后的“拍”。那可不是一时兴起,何人都能“拍”得的,也许你会被“烂面”粘得“手足无措”下不了台。也许你很聪明,会在“拍”前让两手多抹点“面白”,能将饼“拍”成形。可有人“不幸”吃到您“拍”的饼,会感到硬得磕牙,或者口中起泡。大概唯有东乡人,才能“拍”得出,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拍”出“软和”上乘的饼,那是极见功夫的事。

“拍”饼时先将包好馅心的面团在两手中稍稍压一压,然后两掌反复将稍扁的面团“拍”扁、“拍”圆、“拍”得薄薄的,再放到热油锅里烘成八成熟、取出,等到要吃时,再进行煎烤。

煎烤时,要用素油下锅,待油稍起“烟”时,再将八成熟的“烂面饼”贴上。油的多少也挺讲究:油多了,成了“炸”,油少了会枯焦,必须多次下油,每次少许。火要文火,翻来覆去煎烤,两面受热的时间也要均匀。俗话说“一块烧饼两面黄,慢煎细烤满屋香”,虽然东乡的“烂面饼”没有“两面黄”,但倒是“慢煎细烤满屋香”,一闻到那个香味,不能不使人馋涎欲滴,那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

烂面饼(配图:孙老师)

本批次作品来自八群及投稿电子邮箱:jjwbdw@sina.com

温馨提示:

请好友投稿时,尽量提供一至二张和文章主题相关的现场图片或者资料图片,并注明拍摄者或者图片来源。





海报设计:谢志斌

编辑:万嘉

审核:曾海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