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级示范区——
开启镇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征程
周文娟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镇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起始之年,市文广新局将以创建国家级示范区为契机,高质量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充分发挥效能,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文化答卷。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构架
强化组织领导,出台《镇江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工作方案》,成立由市领导牵头,文化、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组成的创建领导小组,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节点。落实人才保障,建立镇江市文化专家库,对全市文艺、文物、全民阅读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建档立卡,举办全市乡镇分管文化副镇长、全市全民艺术普及骨干等45个培训班,开展全市文化系统技能大练兵活动。加大财政投入,指导辖市区制定并组织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实施标准》,公共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稳步提高。加大法律支撑,制定出台《镇江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办法》,将创建标准写入《办法》,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种类、数量、水平和政府保障责任等。
二、强化功能配置,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新提升
振兴乡村文化,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基础工作,科学全面落实《镇江市“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配置标准》(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建设农村文化礼堂236个,文化广场建设向自然村延伸,新建小微型文化广场367个。高水平建设一批文化场馆,新建市图书馆新馆,完成镇江博物馆扩建、镇江民艺馆迁建并对外开放,加快推进丹阳市图书馆新馆封顶、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完成扬中市博物馆建设并对外开放。着力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以辖市区图书馆、文化馆为龙头,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率分别达到90%、80%。积极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加强对丹阳、句容、扬中、丹徒应急广播建设的指导,督促按标准施工,及时组织验收。
三、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新活力
加强数字化建设,优化升级“文化镇江云”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公共文化资源,实现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广大人民群众可通过网页、APP和微信随时随地获取文化活动预告信息、预约参与文化活动、使用文化场馆、在线参加艺术普及培训、享受免费或低票价惠民文艺演出。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发挥“淘文化网”服务功能,配送“百姓点单,政府买单”演出60场。推进各级各类文化场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年报制度,编制并实施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规范省级标准,完成国家文化广场管理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
四、推动优质均衡,满足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新需求
推进“艺术之光”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突出组织实施针对残障人士、新市民子女的“艺术扶贫行动”,针对全市中小学开展“艺术讲座进校园行动”,针对老人年开展“全民艺术普及银发行动”。总结推广借助社会力量开展艺术普及的镇江经验。推进书香镇江建设,以“让阅读无所不在”为目标,实施“书香四溢”工程,努力建构公共阅读资源供需协调机制,进一步推进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和全民阅读氛围营造,全市居民综合阅读率保持在90%以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完成新编现代扬剧《枫林渡》,组织创作舞台表演作品冲刺“五星工程奖”。举办全国第二届大字书法艺术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灵秀镇江”系列写生创作品牌,推动宁镇扬文化一体化集群发展、融合发展,举办首届镇江市群众文化艺术奖(政府奖)评选,通过评奖引导调动全市广大人民群文创作积极性。引导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吸纳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加入镇江市公益培训联盟,组织开展第二届镇江社会艺术考级展演活动,承办全省艺术考级展演活动。
五、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亮点
繁荣发展镇江本土文化,彰显名城特色,高品质打造镇江大运河文化带、三国文化、古渡文化、红色文化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小镇、名镇名村;推进“精美镇江”行动计划,实施铁瓮城遗址、玉山大码头、大龙王巷历史街区等一批文物保护工程。贯彻落实《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条例》《镇江市古籍保护办法》,加强“白蛇传传说”“梅庵派古琴”等非遗品牌的传承保护,编撰出版大型镇江地方文献丛刊——《镇江文库》,与教育局合作编写《历史文化名城镇江》中小学课外读本。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扩大“文心”系列、“金山艺术展览月”“节日展风采”、民俗文化周、“非遗三进”等文化品牌影响力。推动省级文物文创试点,筹备第四届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努力打造富有镇江地域特色的文博文创产品。
(作者系市文广新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