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2018-05-07 15:43

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惠建林

继上月举行全市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之后,市委、市政府又召开全市重点产业项目现场推进座谈会,就是要聚焦产业强市战略,浓厚一着不让抓项目的氛围,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把重大产业项目作为“追赶超越”的主抓手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一季度基本取得 “开门红”。全市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2%,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3.1%,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3.9%。175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80亿元,110个新建项目开工74个,开工率67%,总体进展顺利。

但是,在经济运行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工业投资出现下降,重大产业项目明显减少;区域不平衡问题突出,项目储备不足;项目推进进度不理想, 9个项目应开未开。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原因,既要看到客观因素,又要重视主观原因。大家面临的宏观形势都一样,越是在困难形势下,越能够显示出一个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显示出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要有质量的速度。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这一条,任何时候都要始终把握。前段时间娄书记来镇江视察,强调要“解放思想、追赶超越,回答好总书记交给镇江的时代命题”。我们要深刻领会,切实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摆上突出位置,以高质量的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以产业的追赶超越实现城市的追赶超越。要坚决克服“温吞水”、消极无为、不思进取的思想,坚决打破传统观念、惯性思维,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咬定项目不放松,全力以赴抓发展。实践证明,项目建设始终是经济增长的“生命线”,要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以有效投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各地各部门都要真正一切围绕项目转、把产业项目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项目紧抓在手,紧盯不放,务求实效。

二、抓紧抓实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

产业强市非一朝一夕之功,有一个不断积累、提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持续不断抓项目尤其是重大产业项目。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要更加精准抓招商。新常态下招商越来越复杂,从企业投资侧看,意愿下降、项目减少,好项目条件苛刻;从政府招引侧看,落后项目不敢要,好项目又竞争激烈,招引代价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才能看准、选准,关键要创新理念和方式,提升专业化水平。要深度研究产业链,做增量要注意与自身优势的结合、配套,提升产业竞争力。要把握供给侧改革方向,更加注重项目的突破性和创新性,瞄准行业高端、先进企业,多引进有利于提升产业链完整度的项目、符合国家和省产业发展的项目、满足需求升级的项目。要抓住机遇,关注处于研发创新阶段的高科技项目,通过提供优良的转化手段促进产业化发展。要灵活采取产业链招商、产业链集群招商、环境招商、基金招商、并购重组和委托招商等多种方式。娄书记来镇调研时谈到,可以拿出一些钱来进行一些参股,哪怕参一点,能够保证这些企业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还讲到,要想办法从创新链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我们要加强学习,在实践中善于运用。要坚持引资、引智并重,重视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招引。要重视招商队伍建设。招商人员要具有专业素养、敬业精神、奉献情怀,踏踏实实做事情。

二是要更大力度抓培养。就是要集聚各类要素,从源头培育催生新项目、培育新企业、发展新经济。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抓住技术变革的机遇,大规模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推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做大做强。要全力扶持重点企业,一方面通过强化激励、优化服务,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鼓励和支持加快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密切关注本土企业投资外流现象,深层次找原因、出对策、解决问题。要提升载体质量,按照“一特三提升”的要求加快各类开发园区优化整合。

三是要更加有效抓整合。要更多依靠市场和资本的力量,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把分散资源整合起来,加快僵尸企业出清、传统企业提升、优质企业壮大。我市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要通过合理发挥“两只手”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并购、产业链整合。要加快产业政策整合,促进资源要素向优质项目集中,向创新转型的关键领域集中。

三、着力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过去招商引资主要靠优惠政策,现在更要靠一流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好,口口相传、项目不请自来;营商环境要是不好,就是来了最后也会走掉。

要强化狠抓项目的工作机制。建成一个项目,需要经过审批、开工、建设、竣工达产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进展。各地各部门都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找准工作的着力点,精准发力,久久为功,真正做到政企同心,形成合力。要完善市、县(市、区)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健全重大项目推进联席会议等机制,强化协调推进、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新建项目要落实工作责任和时间表,加强帮办,力争早开工;对在建项目,要抓住施工“黄金期”,在确保质量前提下抓紧推进,争取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对于推进缓慢的项目,要深入分析、找准症结,尽快解决问题,切实把今年确定的重点项目逐项落到实处。项目确实不成熟的,也不要硬上,该调整的调整。

要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牢固树立企业家本位思想,甘当“店小二”,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清除阻碍发展的“堵点”“痛点”,实现“不见面”审批,最大限度提供便利,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清理涉企收费、摊派事项和达标评比,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要搭建要素对接平台,进行银企对接、科创合作,提高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优化服务不是放松监管,要把服务和监管的要求统一好、落实好。特别是安全、环保,一点不能降低标准;对职工的合法权益该保护的也要保护。要对收费事项认真梳理,收费要合理,服务要高效。

要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各级干部要切实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公平对待每一家企业,鼓励竞争、反对垄断。要提高透明度,部门掌握的市场资源要全部向企业开放,各类审批、执法、监督管理权都要在阳光下运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做好亲商、安商、富商工作,真正让企业多跑科研院所、少跑政府机关,多联系科技人才、少联系政府官员,在市场中寻找商机。

要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政府要带头讲诚信,承诺的事情必须做到,而且做的要比说的更好,做不到的事情不能随便承诺。政策制定要公平,又要保持稳定性,不能像天上的月亮,初一和十五不一样,朝令夕改,要给企业一个稳定、持久的预期。要进一步加强要素保障。土地问题,要依法依规,及时有效,经营性用地,一律招拍挂;金融问题,要加大协调力度,通过创新手段“破圈解链”,增强银企互信,严格依法办事,政府不能为企业担保;劳动力问题,要多通过市场化方式,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其他要素,要细致排查,急企业所急,精细化对接服务。

对项目推进必须强化督查问责,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乱作为的,坚决曝光、问责。

(本文根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惠建林同志在全市重大产业项目现场推进座谈会上的讲话摘编)

61

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惠建林

继上月举行全市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之后,市委、市政府又召开全市重点产业项目现场推进座谈会,就是要聚焦产业强市战略,浓厚一着不让抓项目的氛围,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把重大产业项目作为“追赶超越”的主抓手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一季度基本取得 “开门红”。全市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2%,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3.1%,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3.9%。175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80亿元,110个新建项目开工74个,开工率67%,总体进展顺利。

但是,在经济运行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工业投资出现下降,重大产业项目明显减少;区域不平衡问题突出,项目储备不足;项目推进进度不理想, 9个项目应开未开。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原因,既要看到客观因素,又要重视主观原因。大家面临的宏观形势都一样,越是在困难形势下,越能够显示出一个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显示出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要有质量的速度。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这一条,任何时候都要始终把握。前段时间娄书记来镇江视察,强调要“解放思想、追赶超越,回答好总书记交给镇江的时代命题”。我们要深刻领会,切实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摆上突出位置,以高质量的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以产业的追赶超越实现城市的追赶超越。要坚决克服“温吞水”、消极无为、不思进取的思想,坚决打破传统观念、惯性思维,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咬定项目不放松,全力以赴抓发展。实践证明,项目建设始终是经济增长的“生命线”,要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以有效投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各地各部门都要真正一切围绕项目转、把产业项目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项目紧抓在手,紧盯不放,务求实效。

二、抓紧抓实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

产业强市非一朝一夕之功,有一个不断积累、提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持续不断抓项目尤其是重大产业项目。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要更加精准抓招商。新常态下招商越来越复杂,从企业投资侧看,意愿下降、项目减少,好项目条件苛刻;从政府招引侧看,落后项目不敢要,好项目又竞争激烈,招引代价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才能看准、选准,关键要创新理念和方式,提升专业化水平。要深度研究产业链,做增量要注意与自身优势的结合、配套,提升产业竞争力。要把握供给侧改革方向,更加注重项目的突破性和创新性,瞄准行业高端、先进企业,多引进有利于提升产业链完整度的项目、符合国家和省产业发展的项目、满足需求升级的项目。要抓住机遇,关注处于研发创新阶段的高科技项目,通过提供优良的转化手段促进产业化发展。要灵活采取产业链招商、产业链集群招商、环境招商、基金招商、并购重组和委托招商等多种方式。娄书记来镇调研时谈到,可以拿出一些钱来进行一些参股,哪怕参一点,能够保证这些企业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还讲到,要想办法从创新链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我们要加强学习,在实践中善于运用。要坚持引资、引智并重,重视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招引。要重视招商队伍建设。招商人员要具有专业素养、敬业精神、奉献情怀,踏踏实实做事情。

二是要更大力度抓培养。就是要集聚各类要素,从源头培育催生新项目、培育新企业、发展新经济。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抓住技术变革的机遇,大规模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推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做大做强。要全力扶持重点企业,一方面通过强化激励、优化服务,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鼓励和支持加快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密切关注本土企业投资外流现象,深层次找原因、出对策、解决问题。要提升载体质量,按照“一特三提升”的要求加快各类开发园区优化整合。

三是要更加有效抓整合。要更多依靠市场和资本的力量,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把分散资源整合起来,加快僵尸企业出清、传统企业提升、优质企业壮大。我市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要通过合理发挥“两只手”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并购、产业链整合。要加快产业政策整合,促进资源要素向优质项目集中,向创新转型的关键领域集中。

三、着力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过去招商引资主要靠优惠政策,现在更要靠一流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好,口口相传、项目不请自来;营商环境要是不好,就是来了最后也会走掉。

要强化狠抓项目的工作机制。建成一个项目,需要经过审批、开工、建设、竣工达产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进展。各地各部门都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找准工作的着力点,精准发力,久久为功,真正做到政企同心,形成合力。要完善市、县(市、区)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健全重大项目推进联席会议等机制,强化协调推进、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新建项目要落实工作责任和时间表,加强帮办,力争早开工;对在建项目,要抓住施工“黄金期”,在确保质量前提下抓紧推进,争取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对于推进缓慢的项目,要深入分析、找准症结,尽快解决问题,切实把今年确定的重点项目逐项落到实处。项目确实不成熟的,也不要硬上,该调整的调整。

要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牢固树立企业家本位思想,甘当“店小二”,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清除阻碍发展的“堵点”“痛点”,实现“不见面”审批,最大限度提供便利,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清理涉企收费、摊派事项和达标评比,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要搭建要素对接平台,进行银企对接、科创合作,提高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优化服务不是放松监管,要把服务和监管的要求统一好、落实好。特别是安全、环保,一点不能降低标准;对职工的合法权益该保护的也要保护。要对收费事项认真梳理,收费要合理,服务要高效。

要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各级干部要切实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公平对待每一家企业,鼓励竞争、反对垄断。要提高透明度,部门掌握的市场资源要全部向企业开放,各类审批、执法、监督管理权都要在阳光下运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做好亲商、安商、富商工作,真正让企业多跑科研院所、少跑政府机关,多联系科技人才、少联系政府官员,在市场中寻找商机。

要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政府要带头讲诚信,承诺的事情必须做到,而且做的要比说的更好,做不到的事情不能随便承诺。政策制定要公平,又要保持稳定性,不能像天上的月亮,初一和十五不一样,朝令夕改,要给企业一个稳定、持久的预期。要进一步加强要素保障。土地问题,要依法依规,及时有效,经营性用地,一律招拍挂;金融问题,要加大协调力度,通过创新手段“破圈解链”,增强银企互信,严格依法办事,政府不能为企业担保;劳动力问题,要多通过市场化方式,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其他要素,要细致排查,急企业所急,精细化对接服务。

对项目推进必须强化督查问责,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乱作为的,坚决曝光、问责。

(本文根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惠建林同志在全市重大产业项目现场推进座谈会上的讲话摘编)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