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江苏:奋力绘就“强富美高”生动画卷

2022-07-20 09:14 光明日报  


长江岸线南京段,改造后的浦口码头。孙中元摄/光明图片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跨越】

金鸡湖畔,万鸟归巢。7月11日,第十四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园区分会场暨第二届金鸡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举行。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承担着深化改革试点探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的光荣使命。园区用10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创造了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六连冠的傲人成绩。透过苏州工业园区这扇开放之窗,可以看到,新思想、新理念、新创举在江苏交织演进,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新征程。

十年,历史的年轮留下一个深深的刻度。一连串跳动的数字,记录下江苏勇毅前行的壮美征程。“十三五”期间,苏北30多万户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700多个、惠及居民240多万户;全省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万余家,实际使用外资1123.5亿美元,规模居全国首位;文明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

迈进新征程,江苏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一幅精美的工笔画,正在江苏大地上展现出生动的现实图景。

1.当好全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来到南京紫金山实验室,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课题联合负责人张川介绍:“我们将瞄准未来移动通信方向,结合无线通信、人工智能、芯片设计三大核心技术,不断突破6G芯片‘卡脖子’问题。”

努力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中扛起重大责任、勇当开路先锋。江苏用全国1%的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2%的工业增加值。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如何实现稳中求进、形成新优势?江苏深入实施《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世界级产业集群和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当好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压舱石”。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集合力量攻关“卡脖子”问题。江苏紧紧围绕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支持一批顶尖科学家领衔实施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每年组织实施100多项前沿领域和前瞻技术攻关项目、100项左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建设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着力在江苏创新“高原”上树起更多“高峰”。

一组数据,显示了江苏经济的韧性和广阔前景。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制造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均占全国约1/8,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跃居全国第一。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纳米新材料、新型碳材料等6个集群升格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位居全国第一。50条重点产业链营收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以上,其中30条优势产业链规模总量超过5万亿元。

2.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从南京五马渡码头出发,坐上“长江传奇”邮轮,可以直观领略大江之变。昔日江边烟囱林立,如今春赏幕燕樱花、夏遇江豚吹浪、秋望阅江怀古、冬观金陵霁雪……多年来,南京坚持“与江共生、拥江发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推进沿江产业转型转移、岸线功能调整优化、长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这是江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而全省生态环境治理主要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坚定不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奋力推动长江经济生态环境实现“沧桑巨变”。江苏着力破解“重化围江”难题,累计关停沿江化工企业3505家,取消25家化工园区定位。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长江江苏段累计退出72.6公里生产岸线,沿江两岸造林115万亩。南通五山、南京幕燕、江阴滨江等特色示范段串点成线、连片成带,带动沿江生态环境整体修复。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沿江两岸再现草长鸢飞、江豚游弋的喜人景象。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持续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完善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江苏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探索各具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常州溧阳天目湖完成水产养殖污染退出、康养服务生态容量购买;南京高淳成功构建全国首个县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标准体系,让生态美量出“高身价”。2019年7月,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盐城以更大力度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探寻滨海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

3.鱼米之乡展新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泰州兴化市沙沟镇官河村党总支书记李维月介绍。这些年,官河村依靠藕虾种养,7000多亩鱼塘年亩均纯收入4000多元,120户农民腰包鼓起来了。村集体每年从鱼塘承包中获取700多万元租金,先后建成了“桃花岛”、老年活动中心、沿河驳岸风光带等景点和公共设施,村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020年12月,官河村被命名为江苏省第五批特色田园乡村。

江苏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着眼于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富共享,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江苏用10年的实践,交出了“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这一重要课题的高质量答卷。2012年至2021年,全省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2.9万余户,苏北地区累计改善30多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农户的满意率达93.3%。建成1300多个美丽宜居乡村、44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实现涉农县(市、区)全覆盖;在全国率先以省长令的形式发布传统村落保护地方规章,33个村庄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城乡差距小、村级集体经济强是江苏的特色和优势。2021年,全省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16∶1,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村均集体经营收入突破200万元,基本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

与此同时,江苏城乡社区治理进入快车道。张家港南丰镇永联村不仅经济富有,还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永联议事厅外墙上,户外大屏播放村民讨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政策和规定。这些讨论不设前提,以短视频的方式播放。文明养犬、公厕文明、垃圾分类等议题先后形成共识。通过村民自治,永联村的社会治理更加井然有序。

据江苏省民政厅透露,《江苏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即将出台,促进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便捷化。从“管理”到“治理”、从“单一”到“多元”、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立体多维智慧的社区治理网络日益健全,为广大群众带来更有质感的幸福生活。

筚路蓝缕,砥砺前行。8500万江苏人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深化“两聚一高”新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更加精彩的时代华章。

【2012】

●地区生产总值53701.9亿元

●工业增加值23942.2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08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33元

●发明专利授权量16242件

●高铁里程641.9公里

【2021】

●地区生产总值116364.2亿元

●工业增加值44634.1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43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91元

●发明专利授权量68813件

●高铁里程2212公里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成长】

乡村越来越令人向往

讲述人: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副书记王知逊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村庄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快记忆。我对乡村的深入认识、再度向往,是以选调生的身份回到我的家乡宜兴、来到白塔村工作之后。

第一次到白塔村,我很难想象眼前的“花园村”,以前竟然戴着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全国人大代表、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告诉初来乍到的我,“那时候村里穷到连电费都交不起,守着蜡烛煤油灯过日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处宜兴西南山区的“后进村”,在“苦干奉献是甜”的白塔精神感召下,用十年时间实现了党建由弱到强、产业由穷到富、文化由单一到丰富、村民由自卑到自豪的转变,跑进了无锡乃至全省全面乡村振兴的“第一梯队”。

在白塔村工作期间,美丽的生态环境唤起了我对于白墙黑瓦、袅袅炊烟、鸡鸣犬吠的儿时记忆,迅速发展的农旅产业和日新月异的村庄面貌又让我深切感受到广阔农村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

十年来,在寓意着“心系农家、携手发展”的白塔牵稼园中,农房改造、特色田园建设、文旅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推进。闲置土地被盘活,低效用地被腾退,之前杂乱无章的乡村面貌被改变了,留下的是江南水乡韵味。乡村旅游奏响了富民“乐章”,村集体收入比十年前翻了近四番,除了柏油路、污水管、健身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一项项落地,还有于伶纪念馆、宜人书院、党建展示馆等文化场所相继落成,村民不仅富了口袋,还富了脑袋,脸上多了会心的笑容。

解决了“眼前事”,还要走好“创新路”。随着白塔村乡村振兴讲习所的开办、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交流互动更便捷、频繁,白塔村已然成了“香饽饽”,创新型人才纷纷来到乡村大展拳脚。从奔向城市到回村创业,走进乡村、留在乡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带火了“云端问诊”“直播助农”的新经济模式,也让我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事业伙伴,一起用青春才干助推乡村发展,让乡土情怀在热土里生根发芽。

现在的乡村已不仅是村民的舒适家园,还是在外游子的梦想港湾、游客的栖居之所,它的每一次旧貌换新颜都潜藏着奋斗者的努力、承载着全社会的期待。在乡村振兴的蓝图里,不同地域的乡村蕴含着同样磅礴的潜力,凝聚着同样厚重的乡愁,不论是回望过去还是展望未来,它都值得我们所有人向往和期待。

(本报记者苏雁采访整理)

【品谈】

江苏如此多娇

章剑华

现在江苏有个别名叫“苏大强”。我不太喜欢这个称呼。因为这称呼,少了点诗情画意,少了点历史文化。

踏上江苏的土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美丽的自然景色。在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同时拥有江河湖海,是古今中外闻名的美丽水乡。“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诗人笔下古时的江南。而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江苏的水更清、山更秀、天更蓝、地更绿,风景这边独好。有言道,如果你再来江苏,那吴韵汉风会化成雨,淋湿的心,不肯说再见;如果你再来江苏,那青山绿水是一幅画,留住你的心,让你永流连……

而作为一个文化人,我更为江苏的历史文化而自豪。江苏自古文化底蕴深厚,孙武的《孙子兵法》、枚乘的汉赋、顾恺之的《画论》、祖冲之的“祖率”、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刘勰的《文心雕龙》、萧统的《文选》、冯梦龙的“三言”、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刘鹗的《老残游记》等,都与江苏有关。在当今,历史文化得到传承与弘扬,正在进行“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和思想文化高地、道德风尚高地、文艺创作高地”的文化强省建设,并迈开了奔向文化现代化的新步伐,文化事业与文艺创作一片繁荣。

当然,江苏在历史上也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和“天下粮仓”,正所谓“苏湖熟,天下足”。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勇立潮头、率先发展,谱写了经济建设的壮美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江苏擘画了“强富美高”的崭新蓝图。新的时代,新的目标。苏南苏北各展其长,江左江右尽显风流。江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全省写就了一个全面小康的样本。就在前几天,我还听到一个可喜的消息——江苏省去年GDP达到11.64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约1.805万亿。这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似乎又为“苏大强”找到了新的佐证。

数字是枯燥的,别名是浅陋的。对于江苏,我更喜欢用诗一般的语言去赞美她——

只此江苏,如此青绿。在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青青的麦苗迎来快乐的霞光,清清的河水浇灌永久的热望。时空唤回了人们彩色的梦想,晨风掀动着大地绿色的春装。

只此江苏,如此诗意。在茉莉花盛开的土地上,传统文化如吴韵绵绵悠扬,时代精神如汉风烈烈高昂。艺苑喜逢春,精品若星辰。文化筑高地,文艺百花放。长江两岸到处歌声飞扬,运河之畔谱写崭新诗章。

只此江苏,如此多娇。在美丽而富庶的土地上,和畅的春风吹拂四方,和美的乐曲萦绕城乡。人人快快乐乐心花怒放,家家和和美美共享安康。生命的绿洲,生活的天堂,爱心与希望弹奏和谐的交响。

只此江苏,如此启航。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茉莉盛开与百花齐吐芬芳,江苏儿女与华夏高歌引吭。迈步中华复兴的远大征程,朝着未来发展的最好方向。小康之路与现代化无缝对接,江苏板块与长三角共同兴旺。争当表率,强富美高续写华章;争做示范,两个文明硕果累累;走在前列,再创活力江苏的人间奇迹;面向未来,焕发大江南北的世纪荣光。

(作者:章剑华,系江苏省文联主席)

来源:光明日报

实习编辑:毛蕴劼

审核:曾海蓉



214


长江岸线南京段,改造后的浦口码头。孙中元摄/光明图片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跨越】

金鸡湖畔,万鸟归巢。7月11日,第十四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园区分会场暨第二届金鸡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举行。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承担着深化改革试点探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的光荣使命。园区用10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创造了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六连冠的傲人成绩。透过苏州工业园区这扇开放之窗,可以看到,新思想、新理念、新创举在江苏交织演进,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新征程。

十年,历史的年轮留下一个深深的刻度。一连串跳动的数字,记录下江苏勇毅前行的壮美征程。“十三五”期间,苏北30多万户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700多个、惠及居民240多万户;全省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万余家,实际使用外资1123.5亿美元,规模居全国首位;文明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

迈进新征程,江苏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一幅精美的工笔画,正在江苏大地上展现出生动的现实图景。

1.当好全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来到南京紫金山实验室,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课题联合负责人张川介绍:“我们将瞄准未来移动通信方向,结合无线通信、人工智能、芯片设计三大核心技术,不断突破6G芯片‘卡脖子’问题。”

努力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中扛起重大责任、勇当开路先锋。江苏用全国1%的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2%的工业增加值。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如何实现稳中求进、形成新优势?江苏深入实施《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世界级产业集群和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当好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压舱石”。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集合力量攻关“卡脖子”问题。江苏紧紧围绕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支持一批顶尖科学家领衔实施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每年组织实施100多项前沿领域和前瞻技术攻关项目、100项左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建设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着力在江苏创新“高原”上树起更多“高峰”。

一组数据,显示了江苏经济的韧性和广阔前景。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制造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均占全国约1/8,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跃居全国第一。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纳米新材料、新型碳材料等6个集群升格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位居全国第一。50条重点产业链营收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以上,其中30条优势产业链规模总量超过5万亿元。

2.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从南京五马渡码头出发,坐上“长江传奇”邮轮,可以直观领略大江之变。昔日江边烟囱林立,如今春赏幕燕樱花、夏遇江豚吹浪、秋望阅江怀古、冬观金陵霁雪……多年来,南京坚持“与江共生、拥江发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推进沿江产业转型转移、岸线功能调整优化、长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这是江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而全省生态环境治理主要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坚定不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奋力推动长江经济生态环境实现“沧桑巨变”。江苏着力破解“重化围江”难题,累计关停沿江化工企业3505家,取消25家化工园区定位。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长江江苏段累计退出72.6公里生产岸线,沿江两岸造林115万亩。南通五山、南京幕燕、江阴滨江等特色示范段串点成线、连片成带,带动沿江生态环境整体修复。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沿江两岸再现草长鸢飞、江豚游弋的喜人景象。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持续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完善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江苏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探索各具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常州溧阳天目湖完成水产养殖污染退出、康养服务生态容量购买;南京高淳成功构建全国首个县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标准体系,让生态美量出“高身价”。2019年7月,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盐城以更大力度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探寻滨海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

3.鱼米之乡展新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泰州兴化市沙沟镇官河村党总支书记李维月介绍。这些年,官河村依靠藕虾种养,7000多亩鱼塘年亩均纯收入4000多元,120户农民腰包鼓起来了。村集体每年从鱼塘承包中获取700多万元租金,先后建成了“桃花岛”、老年活动中心、沿河驳岸风光带等景点和公共设施,村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020年12月,官河村被命名为江苏省第五批特色田园乡村。

江苏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着眼于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富共享,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江苏用10年的实践,交出了“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这一重要课题的高质量答卷。2012年至2021年,全省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2.9万余户,苏北地区累计改善30多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农户的满意率达93.3%。建成1300多个美丽宜居乡村、44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实现涉农县(市、区)全覆盖;在全国率先以省长令的形式发布传统村落保护地方规章,33个村庄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城乡差距小、村级集体经济强是江苏的特色和优势。2021年,全省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16∶1,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村均集体经营收入突破200万元,基本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

与此同时,江苏城乡社区治理进入快车道。张家港南丰镇永联村不仅经济富有,还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永联议事厅外墙上,户外大屏播放村民讨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政策和规定。这些讨论不设前提,以短视频的方式播放。文明养犬、公厕文明、垃圾分类等议题先后形成共识。通过村民自治,永联村的社会治理更加井然有序。

据江苏省民政厅透露,《江苏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即将出台,促进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便捷化。从“管理”到“治理”、从“单一”到“多元”、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立体多维智慧的社区治理网络日益健全,为广大群众带来更有质感的幸福生活。

筚路蓝缕,砥砺前行。8500万江苏人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深化“两聚一高”新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更加精彩的时代华章。

【2012】

●地区生产总值53701.9亿元

●工业增加值23942.2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08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33元

●发明专利授权量16242件

●高铁里程641.9公里

【2021】

●地区生产总值116364.2亿元

●工业增加值44634.1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43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91元

●发明专利授权量68813件

●高铁里程2212公里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成长】

乡村越来越令人向往

讲述人: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副书记王知逊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村庄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快记忆。我对乡村的深入认识、再度向往,是以选调生的身份回到我的家乡宜兴、来到白塔村工作之后。

第一次到白塔村,我很难想象眼前的“花园村”,以前竟然戴着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全国人大代表、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告诉初来乍到的我,“那时候村里穷到连电费都交不起,守着蜡烛煤油灯过日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处宜兴西南山区的“后进村”,在“苦干奉献是甜”的白塔精神感召下,用十年时间实现了党建由弱到强、产业由穷到富、文化由单一到丰富、村民由自卑到自豪的转变,跑进了无锡乃至全省全面乡村振兴的“第一梯队”。

在白塔村工作期间,美丽的生态环境唤起了我对于白墙黑瓦、袅袅炊烟、鸡鸣犬吠的儿时记忆,迅速发展的农旅产业和日新月异的村庄面貌又让我深切感受到广阔农村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

十年来,在寓意着“心系农家、携手发展”的白塔牵稼园中,农房改造、特色田园建设、文旅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推进。闲置土地被盘活,低效用地被腾退,之前杂乱无章的乡村面貌被改变了,留下的是江南水乡韵味。乡村旅游奏响了富民“乐章”,村集体收入比十年前翻了近四番,除了柏油路、污水管、健身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一项项落地,还有于伶纪念馆、宜人书院、党建展示馆等文化场所相继落成,村民不仅富了口袋,还富了脑袋,脸上多了会心的笑容。

解决了“眼前事”,还要走好“创新路”。随着白塔村乡村振兴讲习所的开办、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交流互动更便捷、频繁,白塔村已然成了“香饽饽”,创新型人才纷纷来到乡村大展拳脚。从奔向城市到回村创业,走进乡村、留在乡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带火了“云端问诊”“直播助农”的新经济模式,也让我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事业伙伴,一起用青春才干助推乡村发展,让乡土情怀在热土里生根发芽。

现在的乡村已不仅是村民的舒适家园,还是在外游子的梦想港湾、游客的栖居之所,它的每一次旧貌换新颜都潜藏着奋斗者的努力、承载着全社会的期待。在乡村振兴的蓝图里,不同地域的乡村蕴含着同样磅礴的潜力,凝聚着同样厚重的乡愁,不论是回望过去还是展望未来,它都值得我们所有人向往和期待。

(本报记者苏雁采访整理)

【品谈】

江苏如此多娇

章剑华

现在江苏有个别名叫“苏大强”。我不太喜欢这个称呼。因为这称呼,少了点诗情画意,少了点历史文化。

踏上江苏的土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美丽的自然景色。在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同时拥有江河湖海,是古今中外闻名的美丽水乡。“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诗人笔下古时的江南。而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江苏的水更清、山更秀、天更蓝、地更绿,风景这边独好。有言道,如果你再来江苏,那吴韵汉风会化成雨,淋湿的心,不肯说再见;如果你再来江苏,那青山绿水是一幅画,留住你的心,让你永流连……

而作为一个文化人,我更为江苏的历史文化而自豪。江苏自古文化底蕴深厚,孙武的《孙子兵法》、枚乘的汉赋、顾恺之的《画论》、祖冲之的“祖率”、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刘勰的《文心雕龙》、萧统的《文选》、冯梦龙的“三言”、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刘鹗的《老残游记》等,都与江苏有关。在当今,历史文化得到传承与弘扬,正在进行“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和思想文化高地、道德风尚高地、文艺创作高地”的文化强省建设,并迈开了奔向文化现代化的新步伐,文化事业与文艺创作一片繁荣。

当然,江苏在历史上也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和“天下粮仓”,正所谓“苏湖熟,天下足”。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勇立潮头、率先发展,谱写了经济建设的壮美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江苏擘画了“强富美高”的崭新蓝图。新的时代,新的目标。苏南苏北各展其长,江左江右尽显风流。江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全省写就了一个全面小康的样本。就在前几天,我还听到一个可喜的消息——江苏省去年GDP达到11.64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约1.805万亿。这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似乎又为“苏大强”找到了新的佐证。

数字是枯燥的,别名是浅陋的。对于江苏,我更喜欢用诗一般的语言去赞美她——

只此江苏,如此青绿。在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青青的麦苗迎来快乐的霞光,清清的河水浇灌永久的热望。时空唤回了人们彩色的梦想,晨风掀动着大地绿色的春装。

只此江苏,如此诗意。在茉莉花盛开的土地上,传统文化如吴韵绵绵悠扬,时代精神如汉风烈烈高昂。艺苑喜逢春,精品若星辰。文化筑高地,文艺百花放。长江两岸到处歌声飞扬,运河之畔谱写崭新诗章。

只此江苏,如此多娇。在美丽而富庶的土地上,和畅的春风吹拂四方,和美的乐曲萦绕城乡。人人快快乐乐心花怒放,家家和和美美共享安康。生命的绿洲,生活的天堂,爱心与希望弹奏和谐的交响。

只此江苏,如此启航。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茉莉盛开与百花齐吐芬芳,江苏儿女与华夏高歌引吭。迈步中华复兴的远大征程,朝着未来发展的最好方向。小康之路与现代化无缝对接,江苏板块与长三角共同兴旺。争当表率,强富美高续写华章;争做示范,两个文明硕果累累;走在前列,再创活力江苏的人间奇迹;面向未来,焕发大江南北的世纪荣光。

(作者:章剑华,系江苏省文联主席)

来源:光明日报

实习编辑:毛蕴劼

审核:曾海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