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的今天,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阿姆斯特朗首次在月球留下人类足迹:"这是我个人一小步,却是人类一大步!"从此,每年7月20日被定为"人类月球日"。
月球是我们地球家园的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正因为和地球如此“亲密”,它的每个变化都能引起人类的关注。无论是阴晴圆缺还是月食日食,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月亮同时还作为一种传说或象征的符号融入到人类文化的血脉中,总是给予我们遐想的空间,也使我们对月球有了更多的探知欲望。
▶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从古至今,从未停止 ◀
让我们一起来细数↓
1690年,意大利的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月球,并绘制了一幅月面图。他发现了月球表面起伏不平,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凹坑,伽利略将其命名为“环形山”。
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二号”,第一次完成探测器硬着陆月球,标志着人类开始通过探测器零距离认识月球。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登陆舱降落到月面,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月活动,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我国有关月亮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帝俊的神话中,后来又有嫦娥奔月的传说流传千年,中国人对于月亮的向往从未停止。
▶ 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
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
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两百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探测任务。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卫星。
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球图像。
2010年10月1日,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点火发射,对月球虹湾地区进行高清晰度的拍摄,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发射。“嫦娥三号”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展开了月表地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
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发射升空!它为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确保嫦娥四号成功完成任务。
12月8日,嫦娥四号成功发射。它去往了人类从未去过的月球背面,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最终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发射升空,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而后带着1731克月球样本平安返乡,我国成为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
目前,我国已完成了探月工程的“绕、落、回”,后续还有“勘、研、建”。未来,月球科研站、月球基地、月球村,都将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航天科技白皮书来看,我国计划在未来10-25年逐步完成空间站配套基础设施并攻克以下空间技术。
截止2030年(十年计划)
完成长征九号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并投入使用
攻克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的难题
建立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多功能传输
布局下一代空间站基础设施
对火星和小行星进行取样并返回探测实验
展开觅音计划,进行太阳系近邻宜居行星的太空探索计划
截止2045年(十五年计划)
发展功能更完备,能够长期运行的月球科研站
初步对太阳系边际进行尝试性探测
研发建造使用组合动力重复使用的运载器
构建、完善空间安全环境和全球监测与治理功能
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影像图
以综上为前提最终发展载人登火能力技术验证与攻坚。
登月是人类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迈出的一大步,人类将用自身的进取精神去超越自己,挑战一切未知的世界。
我们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都要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脚踏实地、接力赛跑。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必将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实。
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红网
实习编辑:毛蕴劼
审核:曾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