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77人的“78天”——2020战疫·镇江援鄂医疗队远征纪实(29)
王景曙
【续昨日《第六章 穿越疫情的爱情》(今日4900字)】
第七章 “暖色”战地
42.多彩“小感觉”
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裹着的是血肉之躯、是一颗颗火热的心。战地不仅有“疫”魔乱舞,更有“黄花”悄然绽放。当心情成为战斗力的一部分,强大人文精神支撑下,笼罩的阴霾总会被层层刺破,诗意的“暖色”无处不在。
春风拂面的治愈系“小感觉”,首先涂鸦在战袍上——这是“蒙面时期”的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以及医护人员相互之间沟通交流的特殊平台之一,也是“负重之下”医护人员自我心灵对话的减压良策。
阳韬医生等大冶市人民医院里的援鄂队员,那阵子穿的是黄色防护服、戴的是鸭嘴兽N95口罩,大家便在防护服上以“小黄鸭”为名进行系列编号,队长阳韬理所当然成为“小黄鸭1号”。全副武装的红区里,凭号认人。
灵感纷呈,且各有其说。赵娟有一天在防护服上写的是“球球,妈妈喊你接电话”。她讲述,每次从前线打电话回家,3岁的儿子总懒得接听,就算家人把手机凑到他耳边,他也经常敷衍两句就“又玩玩具去了”。
24岁的凌蓉,防护服背面贴着手书“镇江蓉妹妹”标签,正面则素描了一支“黑色”口红,并标注品牌“CD”——亦即前述虞海燕老公后来以“意外惊喜”迎接妻子回家而准备的口红品牌。武汉期间一直素颜,作息紊乱和高强度压力,让这位青春姑娘脸上一度出现了爆痘,凌蓉说,画上口红就是想回家,因为“回到家就可以化妆了”。
王笠写在防护服上的作品,正是“隔壁老王”这招牌式四个字。对此,他也有自己恰到好处的解读:一者,在重症病区并肩战斗的护理人员中,“我算是老大哥了”,大家确实“都叫我老王”;其次,“我不在这个病房里,就是在隔壁的病房里,想找我,喊一声立马就到。”
77名队员中的“老幺”汤倩,在老家医院里就赢得“小仙女”之美称,她把这个称呼也带到了江城武汉,并赋予某种新的战地内涵。“长江长江,我是小仙女”,汤倩防护服上所写,有点像电影里王成身背步话机喊话,患者们一下被逗乐了,“来了个仙女啊!”随后,患者们也纷纷脑洞大开呼应起来,“地瓜地瓜,你是谁?”“土豆土豆,我是小鲜肉”之类的段子此起彼伏,病区一扫沉闷。
汤倩所在这批镇江方舱队伍,29人中女性占了19人,超过三分之二。“小仙女”在老家时是指汤倩一人,前线方舱医院里就成为团队的代名词。多才多艺的“方舱小仙女”们,利用休息时间集体创作,将一首2019年底刚刚走红的歌曲《桥边姑娘》重新填词,改编成了自己的“队歌”《方舱姑娘》,由汤倩主唱,再配以姑娘们多场景的工作生活照片及视频,成为MV后,一度在网上广为传播。
《方舱姑娘》
暖阳下 武汉方向 是勇敢的姑娘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你消灭病毒狂
方舱护理的小姑娘 你责任肩上扛
你挑战极限在奔忙
为别人的健康
风华模样 口罩之下
英雄担当 看巾帼荣光
我说方舱姑娘,你的模样
疲惫的模样,美丽的模样
方舱姑娘,你的坚强
勇敢的担当,最美的模样
汉口的武体方舱 有这样的姑娘
防护服下乌黑发一双眼明亮
方舱姑娘 斗志在昂扬
无畏病毒往前冲,保卫健康
黄石大冶那边的冷牧薇,从没有参加过任何“大型演艺”,却也在前线留下自己彰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文艺一刻”。那天,冷牧薇上消杀班,背着沉沉药水筒的她,从清洁区到半污染区再到污染区,擦洗消毒各室台面、清洗各类物件……里面衣服早湿透了,体力消耗不可谓不很大,但冷牧薇讲述,当时总感觉劲足足的,整个劳动过程中,自己一直在心里不停地哼着“洗刷刷,洗刷刷”。
平常一个月发不了几次朋友圈的医生孙立果,抵达武汉后,发布频次阶段性明显高了起来,尤其2月15日至21日,孙立果连续7天不间断,每天至少发1条、多则6条。
始于2月15日早晨,武汉迎来一场大雪,当天孙立果的3条朋友圈,均“借雪抒情”:上午8点57分“大风起兮雪飞扬,安得猛士兮战方舱”;下午3点13分“大武汉看到的大风雪”;下午3点30分“雪片变大了”。
根本而言,这场当夜就渐止、持续时间并不太长的雪,必定是有益的“瑞雪”,但特定疫情氛围中呈现在眼前的“残酷现实”,却是某种意义上“更甚一层”的逼人寒气,相比之下,人们自然更期盼“朗朗晴空”——而“雪后天霁”的一幕,第二天中午就出现在孙立果的朋友圈中:“风雪已经成为过去,接下来将是碧空万里,艳阳高照。”此后,孙立果一连数日晒出“早晨的太阳”:2月17日早上8点01分“今天阳光明媚”;2月18日早上8点03分“又是一个艳阳天”。
2月20日这天,不难领会,孙立果心情大好,他一共发了6条朋友圈,其中包括早上8点33分例行“晒阳光”:“明媚的阳光照在我温暖的大床上,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写意的文案,配以写实的画面:一张阳光差不多把整张床通体照亮的温馨照片。
当天也是孙立果的休息日,下午3点09分,他在朋友圈发布了6条中的第四条:正惬意品茗的几幅室内景物图。上好的江苏地产茶“金坛雀舌”,是孙立果十多天前从镇江带到武汉——出发那天早上,一位了解他喜好喝茶的同事,特意从家中赶到送别现场以此相赠。“喝杯茶,休息休息”,这是朋友圈配文。劳逸结合的前线岁月里,相伴阳光、浸透时光的悠悠茗香,成为属于孙立果的一份独特“小感觉”。
扬中市一共派出全是女性的6名援鄂医疗队员,5名在武汉,其中奚柏剑、田英、桑宁是同一批在方舱医院。来自中医院的奚柏剑讲述,虽然在老家时她与人民医院的田英和桑宁并不熟,但到达前线后很快打成一片,“扬中方舱三姐妹”在各自房间里吃饭的时候经常相约开着视频连线,边吃边聊,别有一番“滋味”。
有那么几天,王玉的房间里也多出一份“小感觉”:一捧红玫瑰——这是武汉好心人送到酒店大堂里。队员们人人有份,但因班次时间不一,王玉把花取到手的时候“已经不是它最好的样子”,但在朋友圈的晒花献辞里,王玉说:“却也满室芬芳。”
援派在黄石疾控中心的丁咏霞,2月27日这天也收到了“据说是从昆明运来”的鲜花,其时已是晚上七八点钟。房间里并没有花瓶,丁咏霞就动手剪了半截矿泉水瓶把花养了起来,随后而来的“一点小插曲”是:就在这时,妹妹发信息过来提醒她当天是老妈的生日,便“正好以此遥祝我亲爱的妈妈生日快乐”。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不经意的矿泉水瓶,不止一次为丁咏霞的前线生活增添一抹亮色:“三八”妇女节,当地卫健部门举办战地才艺比赛,没有哑铃,丁咏霞及战友们便就地取材,手握实心矿泉水瓶跳起了健身操。
2月29日这天下午,很多“方舱姑娘”忽然情绪高昂、步调一致,组团在朋友圈为一只包包打卡。纪寸草说:“这是我今年最骄傲的包包,全国限量版,独家定制。”张菲菲的措辞放得更开,干脆宣称“全球限量款哦”;汤倩的表达是“拥有了人生‘最贵’的包”。
其实,无论“全国限量”还是“全球限量”,概念上倒都经得起推敲——这是由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专门订制,上面印着“携手战疫 与爱同行”8个鲜红大字。过此时段,当然不会再版。纪寸草介绍,省队印制这批物品的初衷是供病人办理出院时使用,因“数量充足”,便给队员们也人手发放一只。
“最贵”当然是意义附加,物品本身实际上都算不上包包,只是材质寻常、做工简易的方便袋而已,“大街上那种10块钱左右的吧”。但是,姑娘们却将此“发挥”得淋漓尽致:各种模特般的POS下,或个人自拍,或列队展示;或手拎,或肩挎……在纷纷而至的点赞者中少不了引发“有钱也买不到”的羡慕。后来不少队员将这只包也打入行囊从前线带了回来,留作纪念。
徐鲜在黄石前线也曾拥有一只同样“限量版”的品牌包包,不过,这不是发放,而是她休息时间里靠自己的针线活完成的“神来之笔”。
在红区实战一段时间后,徐鲜发现一个问题:防护服上没有口袋,日常工作中护士随时都可能要用到笔、剪刀、胶带等物品,这时就得穿着笨重的装备去护士站取,如此跑来跑去,是无谓的体力付出。很快,徐鲜就手工制作了一个斜挎包,将其命名为“LV”,一旦下病房就会派上大用场。徐鲜讲述,当时连病人看到后都夸赞“这可能是今年最流行的时尚”。
武汉这边,一天下午,王玉姑娘也煞有介事地在朋友圈发布一款大牌包包新品:
2020春夏新款手工定制爱马仕腰包
designed by小王
制作:小王
材质:双层防水隔离衣布料
价格:待定
前述因为上不了“爱情宣言榜”,曾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王玉,实质上是位每天都敞开心扉的阳光女孩。她很擅于放松自我,“平”“战”一以贯之,她的诸多自称“大脸小王”“农民小王”“王汉三”等等,曾频频令人忍俊不禁。
3月4日,“大脸小王”在朋友圈吐槽自己的“年度扎心时刻”。原来,她被当天与大学舍友李漂亮的一段聊天内容恰好“伤”着了。在徐州医院里工作的“李漂亮”并非其本名,而是王玉微信备注的其大学时代外号。李漂亮当时在闺蜜群里说“我不能再囤东西了”,因为“现在脸太小了我用不完”。“囤东西”指的是囤护肤品。王玉立马无语地发去一个“?”。
王玉讲述,自己是“公认的”脸大,“九十几斤的身体配了120斤身体的脸”,始于大学时代就有“大脸小王”这一外号,那时胖,“脸大情有可原”,可后来工作了,“瘦了,脸还是大”。毕业后差不多每年都与李漂亮等同学有聚,王玉认为,“她是故意装不知道”。
与王玉一样,纪寸草也在前线择机释放自我。那天,武汉天气特别好,休息中的纪寸草和谢念叶在驻地门口拍了一组照片,戴着口罩的短发姐妹俩 ,乍看之下真就成了“哥俩”。晒到朋友圈后,纪寸草配文征婚:“想不想要我们这样的男朋友?宝贝来吧,谈个甜蜜的恋爱。”
与短发相关的衍生话题,也在姜燕萍与刘宁利这对“母女”间得以展开。那天,方舱队员姜燕萍把自己剪发后的一组场景照发至朋友圈后,中法新城院区那边的刘宁利很快跟帖“好帅啊,我不叫你妈了,我嫁给你吧。”姜燕萍就势作答“回镇江就嫁过来”。
“母女”的典故,说来已有三年渊源。姜燕萍讲述,2017年她俩曾一起在南京鼓楼医院读省专科护士,历时半年同吃同住,于是了解到刘宁利的爸妈都远在新疆,一年难得见上一次,开始心疼这位独自离家在外、挺不容易的小妹妹,处处照应着她。比姜燕萍小8岁的刘宁利后来就以“妈妈”相称,“不同意都不行”。姜燕萍揭秘,刘宁利对外总是宣称“妈妈”比她大10岁,“偏要把我喊老了两岁”。
均由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派出的方舱队员姜燕萍和赵萍,是同事兼闺蜜兼援鄂战友,“双萍”姐妹何般情深——深到时常在微信上公然互“掐”地步。大6岁的姜燕萍,要么称赵萍为“大肥妹妹”,要么称其“娃儿”乃至“熊孩子”,赵萍也“不甘示弱”,常给姜燕萍制造些“小难堪”。
一天,姜燕萍图文发微信讲述:“有人蹭吃蹭喝蹭网,而我们比较腻害了,我们蹭公交去另一个酒店领物资。”队长刘竞随即跟帖指正:“这叫通勤车,公交都停了。”正当姜燕萍颇感“不好意思”之时,赵萍一旁杀出,不失时机地报告队长“她智商有限”。
“双萍”甚至从武汉“掐”回镇江。4月27日晚上,姜燕萍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图:家中的猫咪远远趴在卧室门口盯着她看。“盯我半天了,你究竟是几个意思乃?”由此,围绕猫咪的“几个意思”,在孙立果等人以“偷笑”表情见证下,“双萍”之间有了一段针尖对麦芒的掐战。
赵:“哈哈,想跟你睡。”
姜:“本来就跟我睡。”
赵:“那就是今晚不想跟你睡,哈哈。”
姜:“你咋这么懂它的。”
赵:“因为我跟它今夜一个想法。”
类似于“打是疼,骂是爱”之说,现在看来应也适用于闺蜜之间。这种无拘无束、乃至无所顾忌的掐战表象,恰恰昭示深层牢不可摧的情义根基。于是,当人们听到赵萍唤姜燕萍为“姜达令”时,根本不足为怪;又于是,身处战地,一碗出自赵萍之手、雪中送炭的“赵氏爱心面条”,不仅让姜燕萍收官“完美的一天”,更是久久回味。
姜燕萍讲述,早在他们到达武汉第二天,在驻地旁边一家“后来就进不去了”的超市里,赵萍竟然采购了干挂面,“当时我们笑她怎么连这个也买”,谁知后来它不仅能救急,而且一次次成就“传奇美食”。
那天,姜燕萍从方舱下班回到驻地,已夜里近9点,就在她消杀、洗澡妥当之际,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被赵萍放在了她门口。微信上两张图片对比显示,姜燕萍吃得碗底朝天,连一口汤也没剩。赵萍留言“差点葱花”——道理是这道理,可毕竟不是在家里,姜燕萍回话“无所谓”。孙立果点赞“面煮得不错”,姜燕萍便提议“下次让赵大厨也煮给你吃”,孙立果欣然表示“这个可以有”。
【明日请看《第七章 “暖色”战地》之第43节】
编辑: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