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安全帽,穿上工作服,刘晓峰步入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里是辽宁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冷轧总厂。宽阔明亮的钢结构厂房内,高空无人驾驶的冷轧吊车正在将刚生产出来、重达数十吨的钢卷缓缓移到成品区。在这里,全自动冷轧机将钢卷轧制到用户所需的厚度。
“这个车间可以生产出超宽幅、超薄的汽车用钢,我的工作主要是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在本钢工作22年,刘晓峰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冷轧总厂首席工程师,也见证了本钢脱胎换骨的蝶变。
1999年,刘晓峰大学毕业来到本钢工作。“那时候,厂子里烟囱多、烟尘多,一件白衬衣穿不到一会儿就成了灰色。”刘晓峰说,“车间机器轰鸣,大家守着一套国外生产的二手酸洗轧机联合机组,生产着普通的建筑钢材。”
2012年以来,本钢集团陆续投资60多亿元,关停并拆除了7座高炉、7台90平方米以下小烧结机、3座焦炉。2016年,本钢再次关停34座土窑和7台130吨燃煤锅炉。2019年,投资1.1亿元实施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等环保超低排放项目,去年4月两座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均建成投产。
“这些环保设施24小时运转,并全部安装有实时监测系统,数据与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的大数据监控中心联网。”本钢集团能源环保室副主任刘琳玮告诉记者。
现在的厂区绿草茵茵,鸟语花香,让人神清气爽。
从2000兆帕级超高强韧性热冲压成形钢到自主研发的车轮用热连轧钢板钢带,从多型号石油管线钢到高端的汽车用特殊钢品种,2012年以来,本钢集团瞄准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紧密结合用户差异化需求,聚焦高端制造,打造拳头产品。目前,本钢集团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前的老车间,需要30名左右工人;现在车间面积扩大1倍多,却几乎可以实现无人生产。在冷轧总厂车间总控室,各台机器的运转状态一一呈现在显示屏上,操作员只需轻轻按下按钮,智能吊装机就能轻松抓起厚厚的钢卷,送到冷轧生产线上。不仅如此,质量管控、安全监控、问题诊断等智能化系统也介入生产全过程。
改革转型激发新活力,带来好效益。冷轧总厂现在主要生产高档汽车面板、高强超高强汽车用钢和高档家电板等产品,都是订单式生产,产品供不应求。今年一季度,冷轧总厂生产汽车用钢18万余吨、高强钢5万吨、超高强钢超过3000吨,实现利润过亿元。
企业效益升,工人收入增。冷轧总厂有500多名工人,35周岁以下职工人数占比超过六成,平均工资超5000元。
本溪太子河畔,矗立着本钢一铁厂旧址,旧址内的两座炼铁高炉分别建于1915年和1917年,2008年关停,2017年12月入选首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周末,刘晓峰总爱带孩子来这里转转,“这些老厂房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历程,更见证了咱产业工人如今的幸福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5日 07 版)
人民日报记者 王金海 刘洪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