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推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才工作转型

2020-09-11 09:12

◎丁 钢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学界认为,“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高质量的需求,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平衡;高质量的配置,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高质量的投入产出,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高质量的收入分配,推动合理的初次分配和公平的再分配;高质量的经济循环,畅通供需匹配的渠道,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逐步缓解经济运行当中存在的三大失衡——供给和需求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确保经济平稳可持续运行。

具体到镇江,不仅要扛起高质量发展的光荣使命,还要紧紧抓住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新时代镇江的新方位、新坐标,积极开展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和创新实践,最终在整体发展水平和重点领域形成引领性优势。

要推动镇江制造向镇江创造转变,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高度重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平衡,坚决避免产业空心化和泡沫化,构建以实体经济见长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镇江速度向镇江质量转变,紧追省内第一梯队,尽快跨过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拐点,在新时代的发展坐标上占据有利地位;推动镇江产品向镇江品牌转变,大力发展品牌经济,以品牌升级撬动产业升级,以产业特色打造区域品牌,进一步提升镇江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镇江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一是推进高中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强市”是镇江发展的“纲”。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是实体经济,应把高端制造业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引擎。同时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中端制造业也要继续发展、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形成高端引领、高中端制造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是推进高中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后工业化时期,壮大服务经济、发展高端服务业势在必行。要围绕高端制造发展现代服务业,二产、三产相互促进与联动,加强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端服务,既巩固镇江先进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又推进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繁荣。

三是推进治理水平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制度路径。将政府工作标准化、流程化、透明化,让百姓看得见,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形成政府各部门上下一盘棋,社会治理高效有序运行。破解基层治理权责不对等、条块难融合等问题,构建高效基层治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形成以人工智能驱动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四是推进区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抢抓机遇,早跑快跑,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长江经济带”“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等战略发展格局。同时加强城乡双向互动,促进城市与乡村的各种资源要素有序地流动、有效地配置。在目前城镇化程度比较高的背景下,应重视城市反哺乡村的作用,加大城市反哺乡村的力度。

人才工作诉求及转型路径

在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下,我市对人才工作的宏观诉求包括:明确人才工作的定位,坚定“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工作理念;建立“一核多元”的多主体协作联动人才工作机制,在多主体协作中形成合理的人才工作格局;人才工作由引进“生产力”的单向思维,向引进与引导“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双向思维转型;人才工作要不仅注重研究成果,更加注重成果转化,形成科学全面的转化资源支持与转化评审机制,提升成果的实际转化率。

近年来,全市上下不断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创新平台,实现了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贡献率的持续提升。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方位,人才工作必须实现相应的理念更新和机制变革,以更高的效率和更高质量的产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一是健全面向市场的人才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人才管理领域转型升级,强化政府人才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职能,下放人才管理行政审批权限,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建立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将人才招聘、落户落编、科研立项、职称评审、收费事项等职权的行使主体、办理流程、办结时限和监督方式等向社会公布,并健全问责机制。创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方式,对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实行备案制管理试点,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在编制限额内,自主引进高层次人才,相关主管部门不再进行前置备案和审批。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推进人才政策先行先试,实施更具竞争力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围绕镇江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着重在人事管理制度、人才引进、评价激励、流动配置、服务保障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

二是健全面向产业的人才集聚机制。聚焦产业创新发展,瞄准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围绕转型升级,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建立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定期发布高层次和急需紧缺型引才目录。构建全方位引才服务网络,搭建柔性引才平台,完善柔性引才评价激励办法,鼓励设立跨区域联合研发中心,吸引域外技术平台落户,引导创建人才实践基地,支持成立行业发展“智库”,创新引才载体,多方式、多渠道集聚高层次人才。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广泛吸引镇江籍、有镇江成长经历、与镇江有特殊感情的各类在外人才回归创业,促进项目、技术、企业、人才、资金、信息回流,促成一大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为镇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是健全面向创新的人才开发机制。整合镇江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加快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布局,健全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育与产业对接、专业和职业对接,促进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有效衔接,建设镇江创新型人才高地。落实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积极对接省级重大人才工程,推动市级人才工程与各类科研、基地计划相衔接,建立各层级人才培养体系,可持续推出创新型人才。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人才自主选择科研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面向需求的应用研发。依托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国家级园区等开展精准化培训,培养造就一批眼界开阔、思想解放、能够支撑产业转型发展的创新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

四是健全面向创业的人才激励机制。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自主权,建立科研人员合理流动机制,赋予科研人员创业自主权,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对高校、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逐步放宽股权激励、股权出售等对企业设立年限和盈利水平的限制。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和对企业发展起关键核心作用的人员,可采取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分红激励、绩效奖励、增值权奖励等方式实施激励。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人才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融资给予政策优惠。制定人才创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推动知识产权处置、使用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探索职务发明专利所有权改革,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协同运行机制,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中的知识产权鉴定,防控知识产权风险,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联动机制。

(作者系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60

◎丁 钢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学界认为,“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高质量的需求,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平衡;高质量的配置,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高质量的投入产出,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高质量的收入分配,推动合理的初次分配和公平的再分配;高质量的经济循环,畅通供需匹配的渠道,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逐步缓解经济运行当中存在的三大失衡——供给和需求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确保经济平稳可持续运行。

具体到镇江,不仅要扛起高质量发展的光荣使命,还要紧紧抓住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新时代镇江的新方位、新坐标,积极开展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和创新实践,最终在整体发展水平和重点领域形成引领性优势。

要推动镇江制造向镇江创造转变,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高度重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平衡,坚决避免产业空心化和泡沫化,构建以实体经济见长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镇江速度向镇江质量转变,紧追省内第一梯队,尽快跨过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拐点,在新时代的发展坐标上占据有利地位;推动镇江产品向镇江品牌转变,大力发展品牌经济,以品牌升级撬动产业升级,以产业特色打造区域品牌,进一步提升镇江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镇江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一是推进高中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强市”是镇江发展的“纲”。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是实体经济,应把高端制造业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引擎。同时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中端制造业也要继续发展、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形成高端引领、高中端制造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是推进高中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后工业化时期,壮大服务经济、发展高端服务业势在必行。要围绕高端制造发展现代服务业,二产、三产相互促进与联动,加强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端服务,既巩固镇江先进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又推进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繁荣。

三是推进治理水平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制度路径。将政府工作标准化、流程化、透明化,让百姓看得见,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形成政府各部门上下一盘棋,社会治理高效有序运行。破解基层治理权责不对等、条块难融合等问题,构建高效基层治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形成以人工智能驱动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四是推进区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抢抓机遇,早跑快跑,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长江经济带”“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等战略发展格局。同时加强城乡双向互动,促进城市与乡村的各种资源要素有序地流动、有效地配置。在目前城镇化程度比较高的背景下,应重视城市反哺乡村的作用,加大城市反哺乡村的力度。

人才工作诉求及转型路径

在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下,我市对人才工作的宏观诉求包括:明确人才工作的定位,坚定“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工作理念;建立“一核多元”的多主体协作联动人才工作机制,在多主体协作中形成合理的人才工作格局;人才工作由引进“生产力”的单向思维,向引进与引导“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双向思维转型;人才工作要不仅注重研究成果,更加注重成果转化,形成科学全面的转化资源支持与转化评审机制,提升成果的实际转化率。

近年来,全市上下不断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创新平台,实现了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贡献率的持续提升。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方位,人才工作必须实现相应的理念更新和机制变革,以更高的效率和更高质量的产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一是健全面向市场的人才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人才管理领域转型升级,强化政府人才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职能,下放人才管理行政审批权限,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建立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将人才招聘、落户落编、科研立项、职称评审、收费事项等职权的行使主体、办理流程、办结时限和监督方式等向社会公布,并健全问责机制。创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方式,对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实行备案制管理试点,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在编制限额内,自主引进高层次人才,相关主管部门不再进行前置备案和审批。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推进人才政策先行先试,实施更具竞争力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围绕镇江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着重在人事管理制度、人才引进、评价激励、流动配置、服务保障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

二是健全面向产业的人才集聚机制。聚焦产业创新发展,瞄准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围绕转型升级,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建立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定期发布高层次和急需紧缺型引才目录。构建全方位引才服务网络,搭建柔性引才平台,完善柔性引才评价激励办法,鼓励设立跨区域联合研发中心,吸引域外技术平台落户,引导创建人才实践基地,支持成立行业发展“智库”,创新引才载体,多方式、多渠道集聚高层次人才。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广泛吸引镇江籍、有镇江成长经历、与镇江有特殊感情的各类在外人才回归创业,促进项目、技术、企业、人才、资金、信息回流,促成一大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为镇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是健全面向创新的人才开发机制。整合镇江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加快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布局,健全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育与产业对接、专业和职业对接,促进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有效衔接,建设镇江创新型人才高地。落实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积极对接省级重大人才工程,推动市级人才工程与各类科研、基地计划相衔接,建立各层级人才培养体系,可持续推出创新型人才。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人才自主选择科研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面向需求的应用研发。依托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国家级园区等开展精准化培训,培养造就一批眼界开阔、思想解放、能够支撑产业转型发展的创新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

四是健全面向创业的人才激励机制。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自主权,建立科研人员合理流动机制,赋予科研人员创业自主权,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对高校、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逐步放宽股权激励、股权出售等对企业设立年限和盈利水平的限制。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和对企业发展起关键核心作用的人员,可采取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分红激励、绩效奖励、增值权奖励等方式实施激励。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人才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融资给予政策优惠。制定人才创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推动知识产权处置、使用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探索职务发明专利所有权改革,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协同运行机制,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中的知识产权鉴定,防控知识产权风险,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联动机制。

(作者系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