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从3月4日采访当晚往前推43天,是市三院院长邹圣强在单位“定居”的起始点。那44天里,他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将工作筹备、疫情分析、所思所感,全部写进57页的“战疫日记”。
这些日子,他参与研讨定制的“一部八组”方案,推行的“三集三分”理念,为确保此次疫情防控救治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发挥了指导性作用。也正因为科学预判、主动应对、精准施策,才有效保证了医院疫情防控的安全,才有了全院实现的三个“零”纪录:医护人员“零院感”,确诊患者“零死亡”、管理人员“零问责”。
如今邹圣强的办公室里,“家”元素多了不少:漱口水、腹肌轮、折叠行军床……尤其是一张立在墙边,防尘罩上印有“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2020.1.20”的折叠床,是积累多年传染病救治指挥经验的他“工作预见性”的表现。
1月21日,市三院被指定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当天,这张行军床就派上了用场。
除了这张床,进门左手边办公桌上的台历也很醒目,从1月起,每个数字都被彩笔圈圈画画,有的日子旁边,还写有工作计划。
桌子正中央,是一沓写日志的A4纸,共57页,整齐订好,有序排列:
“第一天,2020年1月21日,周二,8:30监测准备,9:30市政府紧急会议”;
“第二天,2020年1月22日,周三,15:30接到发热门诊电话,说有7名武汉人乘专车来就诊,顿时紧张,立刻前往现场……;
……
这本日志最后,还夹着几页他手绘的“疫情判断图”,红黑蓝线分别标注了死亡、治愈、确诊人数这些疫情发展核心数据。
邹圣强说,每次描画,他的心情都会随着这三条曲线上下起伏,尤其是某些日子里,代表着死亡人数的黑色曲线上升,或有武汉的医护牺牲时,就会格外沉重。但难过之余,他也会化悲痛为力量,静心反思,加深“科学救治、管理方案对此次疫情阻击战重要性”的理解,并将其融入到指挥工作中。
虽然市三院在传染病救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此次疫情来势汹汹,加之此前并无对新冠肺炎的救治经验,如何制定规范是头等要事。
“1月21日开完会回来,医院就召开党委会,启动应急预案,并研究成立了防控指挥部,下设防控防护、医疗救治、后勤保障、督导检查、生活服务、科研攻关等8个组,医务人员分工协作,精细化管理。”邹圣强说,之后,医院还提出了“集中患者,分区救治;集中专家,分类救治;集中医疗资源,分期救治”的“三集三分”理念,为后续救治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一部八组”组建后,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抛向邹圣强:疫情救治工作开展后,如何预防院感?如果腾空总部院区,方案怎么做?搬到综合院部后,诊疗流程要怎么设置?
“邹院长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实地调研。可以说,他的决策依据,都是用双腿跑出来的。”同在“疫”线的市三院医务科科长秦荣华这样描述工作中的邹圣强:“从准备工作开始,包括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建设,整个医疗救治流程的设置,他都会多次深入一线。”
务实、不怕苦、凡事讲究亲力亲为,是秦荣华对邹圣强工作作风的印象:“哪怕是凌晨2点接到紧急会诊的电话,也都会和各个科室和专家组成员一道分析病情、提出救治方案,直至清晨5点。”
其实,邹圣强只是此次奋战在抗“疫”一线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个集中缩影,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初心,为了打赢这场阻击战,毫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市医疗集团党委书记、理事长、院长邵教看来,关键时候挺身而出的邹圣强,充分展现了本领和才华。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市三院严格遵守市指挥部要求做好相应的医疗救治工作,培训、安全、救治一把抓,为打赢疫情防控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全媒体记者 杨泠)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