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我国仍要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增强对外贸易市场主体活力,增加技术研发、质量提升、品牌推广的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竞争优势,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以使自身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15446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出口172298亿元,增长5.0%;进口143148亿元,增长1.6%。进出口相抵,顺差为29150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实现5%的增长,可以说是相当强劲的“逆势增长”。取得这个来之不易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外贸政策。比如,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推进外贸便利化,大大压缩出口通关时间等。另一方面是持续推动对外贸易结构优化。数据显示,我国对欧盟、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8.0%和14.1%;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良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10.8%。再有,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利用民营企业机动灵活的特征、发挥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等也是重要原因。数据显示,2019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3.48万亿元,增长11.4%。民营企业首次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国外贸第一大主体。
此外,笔者认为,我国出口得以逆势增长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而产生的自主创新红利。产品赢得市场,既要靠价格也要靠质量,但关键还是质量。质量是产品赢得市场的“内因”。没有好的产品质量,低价未必有持久的吸引力,推动产品走向市场的政策等“外因”也很难发挥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劳动力价格低廉等优势成长为出口大国。尽管依靠“人口红利”实现了出口的规模扩张,但利润微薄,并且很难“以质取胜”。面对贸易壁垒威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产业升级,大力提升产品质量,主动适应世界市场需求,打造了更多更优质的中国品牌。中国出口,逐步从依靠劳动密集型的“人口红利”走向依靠技术密集型的“自主创新红利”。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9%,比2018年提升1.2个百分点。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所占比重接近六成。业内普遍认为,一般贸易进出口涉及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更能反映企业自主发展能力。一般贸易进出口所占比例持续提高,尤其是出口的增量提质,折射出我国贸易方式结构持续优化,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面对快速更迭的时代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生产的效率革命、产品的质量革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国仍要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增强对外贸易市场主体活力,增加技术研发、质量提升、品牌推广的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竞争优势,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以使自身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赵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