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理性看待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020-02-06 15:36 中国网财经  

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场对党和全国人民的考验,是对我国治理体系、经济韧性、危机应急能力、社会动员能力的全面检验。而我们很容易在当下看到危于何处,却更容易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过度恐慌。本文将重点讨论疫情不会影响什么和可能产生哪些正面影响两方面。

疫情不会影响哪些方面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已初现成效。2020年2月3日,世界银行表示中国政府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来应对这一疫情,并且为市场注入了相当大规模的流动性,这些举措能够缓和疫情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损失。同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其支持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政府在应对这一疫情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财政、货币和金融领域。中国经济继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其对中国充满信心。两大国际组织为何会在此时为中国发声?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的长期发展并不会受疫情这一短期冲击影响,理由有以下三方面: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不会因疫情改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最大的商品出口国、第二大商品进口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非常高。在全球价值链呈现双环流的格局下,中国已成为连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价值链的枢纽国,是“共轭环流”的核心国家之一。除非疫情弥漫并长期持续,才会造成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撤出,出口贸易行业遭受致命打击。而根据当前对疫情的管控力度和成效来看,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趋势不会因疫情发生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开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第二产业总量不断扩大,工业结构调整优化,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降低,而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带动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发展。疫情当中,传统服务业预计将于二季度逐渐恢复,而有的行业如生物医药、共享经济会受到正向刺激。

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不会因疫情发生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广泛应用和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未来很多产业都存在数字化转型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在消费领域挖掘新动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短期来看,疫情对于消费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在二季度将逐渐恢复。投资领域,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医疗设施等基础投资上尚待加强,有望加大投入。总体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并未发生改变。

疫情可能带来的正面影响

完善防疫体系,强化应急能力。此次疫情之所以在初期防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恰恰是因为防疫体系的体系搭建、制度设计、流程合理性及响应时限、防疫工作的信息化等方面尚存在可以改进之处。在此次防疫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防疫数据和疾病防控经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总结、提炼,并对现有防疫体系进行完善,提升危机应急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加强疫情的预防,并在类似疫情再次发生时妥善做好应对,尽快消弭危机。

普及风险理念,风控从我做起。去过日本的朋友往往慨叹日本人的风险防范意识非国人所能及:日本人经常进行防震演习,桌下长期安放急救包,人均七张保单。风险管理理念在日本如此深入人心不得不让人感到震动。此次防疫工作借助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手段,让人民群众全面、深入了解了疫情的危害和严重性,强化了全民的卫生防疫、风险管理意识。

阳光透明公开,提高政府公信。信息披露和舆论监督有助于政府公信力提升,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此次防疫工作,中央和地方均高度重视。各级地方政府一方面借助政府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发布权威的疫情数据,另一方面及时召开防疫新闻发布会,缓和了民众的焦虑情绪,确保了大众的知情权,避免了公众的过度恐慌,遏制了谣言的滋生蔓延。

社会互联网化,转变生产模式。疫情肆虐,居民不得不进行自我隔离,企业不得不选择远程办公,而这却也加速推进了社会互联网化。网络会议、电话会议、协同办公等在互联网企业中已经非常成熟的作业工具快速进入传统行业之中,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使沟通和协作变得更有效率。而在防疫过程中,为了获取最新的资讯,不仅90后、00后的年青一代,70后乃至60后对于网络的掌握也更为精熟,将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疫情总会过去,春天也终将到来!

(作者:关晶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本文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

来源:中国网财经

编辑:阿奎

29

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场对党和全国人民的考验,是对我国治理体系、经济韧性、危机应急能力、社会动员能力的全面检验。而我们很容易在当下看到危于何处,却更容易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过度恐慌。本文将重点讨论疫情不会影响什么和可能产生哪些正面影响两方面。

疫情不会影响哪些方面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已初现成效。2020年2月3日,世界银行表示中国政府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来应对这一疫情,并且为市场注入了相当大规模的流动性,这些举措能够缓和疫情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损失。同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其支持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政府在应对这一疫情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财政、货币和金融领域。中国经济继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其对中国充满信心。两大国际组织为何会在此时为中国发声?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的长期发展并不会受疫情这一短期冲击影响,理由有以下三方面: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不会因疫情改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最大的商品出口国、第二大商品进口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非常高。在全球价值链呈现双环流的格局下,中国已成为连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价值链的枢纽国,是“共轭环流”的核心国家之一。除非疫情弥漫并长期持续,才会造成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撤出,出口贸易行业遭受致命打击。而根据当前对疫情的管控力度和成效来看,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趋势不会因疫情发生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开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第二产业总量不断扩大,工业结构调整优化,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降低,而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带动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发展。疫情当中,传统服务业预计将于二季度逐渐恢复,而有的行业如生物医药、共享经济会受到正向刺激。

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不会因疫情发生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广泛应用和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未来很多产业都存在数字化转型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在消费领域挖掘新动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短期来看,疫情对于消费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在二季度将逐渐恢复。投资领域,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医疗设施等基础投资上尚待加强,有望加大投入。总体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并未发生改变。

疫情可能带来的正面影响

完善防疫体系,强化应急能力。此次疫情之所以在初期防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恰恰是因为防疫体系的体系搭建、制度设计、流程合理性及响应时限、防疫工作的信息化等方面尚存在可以改进之处。在此次防疫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防疫数据和疾病防控经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总结、提炼,并对现有防疫体系进行完善,提升危机应急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加强疫情的预防,并在类似疫情再次发生时妥善做好应对,尽快消弭危机。

普及风险理念,风控从我做起。去过日本的朋友往往慨叹日本人的风险防范意识非国人所能及:日本人经常进行防震演习,桌下长期安放急救包,人均七张保单。风险管理理念在日本如此深入人心不得不让人感到震动。此次防疫工作借助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手段,让人民群众全面、深入了解了疫情的危害和严重性,强化了全民的卫生防疫、风险管理意识。

阳光透明公开,提高政府公信。信息披露和舆论监督有助于政府公信力提升,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此次防疫工作,中央和地方均高度重视。各级地方政府一方面借助政府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发布权威的疫情数据,另一方面及时召开防疫新闻发布会,缓和了民众的焦虑情绪,确保了大众的知情权,避免了公众的过度恐慌,遏制了谣言的滋生蔓延。

社会互联网化,转变生产模式。疫情肆虐,居民不得不进行自我隔离,企业不得不选择远程办公,而这却也加速推进了社会互联网化。网络会议、电话会议、协同办公等在互联网企业中已经非常成熟的作业工具快速进入传统行业之中,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使沟通和协作变得更有效率。而在防疫过程中,为了获取最新的资讯,不仅90后、00后的年青一代,70后乃至60后对于网络的掌握也更为精熟,将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疫情总会过去,春天也终将到来!

(作者:关晶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本文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

来源:中国网财经

编辑:阿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