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焱去世的消息传来,犹似突如其来的这一波寒潮。
那是在1994年1月11日,《镇江日报》刊出的整版报告文学《燃烧吧,青春之火》,让高位截瘫的骆焱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位1岁多就瘫痪在床,没上过一天学却自学了英语、日语和中文的女青年,让无数市民深受感动,称她为“镇江张海迪”。随后,古城镇江掀起了讨论学习骆焱精神的热潮,激励了无数人的青春。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与命运抗争了60年的骆焱,生命之火静静熄灭,但她燃烧自己追求生命价值,自强不息努力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温暖亲友,激励后人。
她是一棵倔强的小草
1993年,镇江日报副刊编辑景异玮在一堆来稿中发现了一篇名为《我为此而自豪》的稿件,作者在文章里说自己是个残疾青年,自学了中文、英语、日语,为了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义务教孩子们学英语……景异玮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好的采访对象。
和景异玮想象中“坐在轮椅上,用一条毛毯盖住双膝”的残疾老师形象不同,高位截瘫的骆焱躺在床上,连扭一下头都得靠人帮忙:1岁时一场高烧改变了那时还叫骆小萍的她的人生命运,退烧后本来已经能站的小萍浑身发软,再也站不起来。父母带她多方求医,最后被告知,她得了先天性脊髓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当时属于不治之症,从那时起,她开始了躺在病床上的命运。
不能出去玩,不能去上学。小萍说,不能进学校可以在家学啊。父母给她买了小学教材,让她半躺在轮椅上,架一块木板当课桌开始自学。学习再累再苦她都不怕。17岁那年,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骆焱,她说要用火把青春重新点燃!
识字以后,她开始自学英语,跟着收音机磁带学习,两年后,她获得了电大英语结业证书,随后又自学了日语。
骆焱喜欢写作,为此她又选修了《现代汉语》《写作基础知识》等课程。骆焱写字很困难,让人把一块小木板放在枕头左边,然后侧身向左,用左手托住右手艰难移动,写一会儿就得休息一下。就这么艰难地,骆焱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字,她发表在《镇江日报》的小诗《小草心》就代表了她的心声:属于我的我决不放弃/我不能放弃自己生存的权利/每一颗心都有自己的太阳/每一颗太阳都会散发出光芒/只要活着/只要我那纤弱的双臂/还能在晨风中扬起/我就有绿色的歌……
《燃烧吧,青春之火》刊出后,无数信件飞往报纸编辑部,“骆焱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她那自强不息与病魔、与困难搏斗的精神,像一串激越的音符,奏响了人的生命的最强音;像一面明亮的镜子,照出了我们心灵上的斑斑点点;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点燃了我们为理想而奋斗的希望之火”……骆焱的事迹和精神令人感佩不已。
她是一团燃烧的火焰
还在少年时,小伙伴们流行学绣花,骆焱也有兴趣。她让家人用方凳和床沿固定好绣花绷子,然后家人帮她侧过身体,用右手托住左胳膊,左手捏住绣花针开始刺绣。绣几针,歇一歇,花费了别人无数倍的努力,终于绣出了一对枕套,送给了日夜为她操劳的父母。最后,骆焱绣了四对枕套,送给关心她的人。从小到大,家人朋友为她付出很多,能为这些爱她的人做些事情,骆焱觉得很幸福。
骆焱一生追求的,是实现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她学习语言,在学到了知识以后,她想的是如何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1990年起,她在家里设起了小课堂,教孩子们英语。骆焱喜欢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她的宝贝。学生也喜欢这位特殊的老师,她们拿过小板凳坐在骆焱床头,凝听、朗读、解题,师生怡然自得。“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健康的四肢,失去了很多,却得到了很多的爱和关怀。我想燃烧生命为社会做一点事。看到学生们升学、走上工作岗位,我感到做一点事很幸福。”每周上课,是骆焱期待的事情。
骆焱的名字和事迹广为人知以后,她走进校园作报告,发表演讲,用自己的事迹激励他人。为了维持直立,每次参加活动前,骆焱都得用特制的木夹板裹在腰腹部,让自己在轮椅上保持坐姿。
1996年,骆焱报名镇江监狱的“监外思想教育辅导员”,和刚入狱的董建国建立了帮教关系,她通过书信和董建国进行交流,每逢端午、中秋、春节,她会带着糕点和书籍去监狱看望他。从骆焱家住的花山湾到镇江监狱,骆焱坐的轮椅至少要推40分钟以上。有一次年前,天寒地冻,大雪封路,骆焱的轮椅无数次陷入雪地,她仍旧按照约定出现在小董面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董建国在监狱的表现越来越好,刑期逐步从“无期”减为15年,直至2011年顺利出狱。骆焱和他结对时间的跨度也达到了15年。
樊亚敏的女儿朱姝曼是骆焱的学生,被骆焱亲热地称为“小太阳”,师生相得,每次下课后两个人都会腻歪一会儿。骆焱每个节日都会给孩子准备礼物。樊亚敏说,骆焱一直用自己的光芒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27岁的解颐十几年前也是骆焱的学生,跟着骆焱学了3年英语。如今定居加拿大的解颐还一直保持和骆焱老师的联络。她眼中的骆老师,积极乐观,正直善良,勤奋好学。解颐从骆焱老师身上学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自强不息、热心助人的精神,将会影响她一辈子。
爱要用爱来回应
谈起骆焱,市残联副理事长蔡世源感慨万千。残联一直关注骆焱的生活,除了为她申请重残补助,还帮她家进行了无障碍环境改造,在屋后修了一道坡,方便轮椅上下;给骆焱配备了特殊床具,卫生间门也进行了改造。市残联还牵线让市财政局社保处和骆焱结对进行帮助。
蔡世源说,骆焱的精神激励着其他残疾人自强,对年轻人触动也很大,起到了励志引领的作用。另一方面,骆焱的事迹也让社会上很多人关注残疾人,帮助残疾人。“骆焱先后获得江苏省新长征突出手标兵称号、江苏省优秀志愿者、镇江市爱之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很多荣誉称号,这些称号既是对骆焱的肯定,也是对爱的拥抱和呼唤。”
骆焱的事迹见报后,社会各方面的爱心一时间涌向了她:社会各界人士登门看望;镇江汽车钢圈厂“八小伙民兵班“为骆焱买了轮椅,改装成轻巧灵活方便的特殊轮椅;中华路小学成立骆焱小队,定期看望骆焱阿姨。其中坚持时间最久的是江苏大学志愿者服务队的骆焱小分队。江大团委杜庚庭介绍,从1994年镇江医学院的一批学生成为骆焱的志愿者开始,每年学校开学都会有新生补充进来,志愿者两人一组,上门为骆焱提供帮助,25年从未间断。
1998年,朱立梅成为骆焱的志愿者,也成为她的好朋友。朱立梅说印象最深的事是骆焱每次出门都要绑上木夹板,为了不增加麻烦,会忍住不喝水,如果活动时间长,整天都滴水不沾。有一天,骆焱对朱立梅说:你不用太难过,我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虽然生命没有给我一副可以直立的身躯,可是我还有可以思考的大脑啊,人活着,就得乐观地接受生活给予的磨难,勇敢地面对是打跑一切困厄的法宝!这是骆焱:自信,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相处越久,朱立梅越感叹于她瘦小孱弱身躯里蓬勃的生命力,她像一盏烛火,虽微弱,却光亮四方。2003年,朱立梅毕业离开镇江,仍然年年都能收到骆焱托不同的人捎给她的礼物。
朱立梅记得,骆焱当年经常托她买各种各样的小礼品送给朋友。对此她曾有不解。骆焱的解释是,她的心里装着每一个帮助过她的人,她要记住这些哪怕仅是举手之劳的援助:记住别人的好,再对别人好,这样才能让好传递下去,也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爱就是这么传递下去。 ( 记者 花蕾 谢勇)(编辑 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