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对口扶贫协作各项工作中,江苏在已经取得良好合作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援受双方特色优势,进一步,深入推进创新合作、产业合作、开放合作和干部人才交流,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推动援建工作走向深入。
【援藏:发挥产业扶贫优势 增强特色内生动力】
秋天的西藏拉萨,林周县格桑塘农牧业产业园里牦牛成群。这个项目由江苏在计划外追加资金1.5亿援建,以牦牛养殖、奶牛培育以及饲料加工为主导产业,年产值达1.1亿。通过江苏、拉萨两地农牧专家的攻关,牦牛养殖周期由8年大幅缩短为5年,彻底改变了当地牧民"逐草而居、看天吃饭"的生活状态。三年来,江苏着力产业培育、增强内生动力,一大批项目落地高原:在达孜工业园,西藏有了首家醋企,"青稞醋"一炮打响;在西藏鱼跃高原制氧产业园,制氧设备生产线被搬上高原,100多位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在达孜县,江苏打造网红景点扎叶巴村,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总指挥 沈海斌:“我们围绕产业发展,拉萨的主导产业,特别是净土健康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每年都会举行相关企业的推介、洽谈、对接,源源不断引入我们江苏的资本和人才。我们拉萨一共有六个(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我们拉萨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援青:开对"药方"拔穷根 聚焦绿色精准脱贫】
青海有着"中华水塔"三江源,生态地位非常重要。江苏聚焦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帮助当地发展绿色产业,实施一批产业合作项目。在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远景能源的工人们正在组装风电主机。这既是江苏援青项目,也是当地引进的首个高端制造业项目。目前已具备年产风机整机300台套的集成装配能力,年产值达20亿元。江苏还紧扣青海产品特色优势,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帮助青海牛羊肉、辣椒花椒、民族工艺品、拉面等产品走进江苏各地,同时推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做大做强这些特色产业。
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副领队 薛强:“消费扶贫是我们帮助(青海)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的最直接举措,青海的农副产品 特色产品比较多,把这些引进不过来(江苏的)痛点、难点打通。”
【优势互补讲求效益 瞄准未来增添后劲】
援建工作开展以来,江苏既立足当前聚焦对口地区脱贫攻坚,又瞄准未来为对口地区增添发展后劲;既舍得财政资金"输血",又注重产业合作"造血";既紧盯目标突出协作,又优势互补讲求效益。实施"666"人才支援计划,向每个对口帮扶贫困县至少增派6名教师、6名农技人才、6名医务人才,累计选派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万多人。开展"千校手拉手""江苏名医西部行"等活动,助力人才队伍建设。围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建立前后方、政府企业产业合作联系机制,截至目前,与对口地区共建园区100多个,累计安排产业合作项目600多个、总投资超2500亿元。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李俊彦、沈杨、尹美又、李泽灏、冯水清报道)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