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浙江台州市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

2019-09-03 15:15 生态环境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社会各界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正面典型,生动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广这些好经验好做法,特撰写10篇典型案例文章,以期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防控治”三位一体 打好净土保卫战

浙江台州市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

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台州,是我国有名的“原料药之都”“中国再生金属之都”“城市矿山”“中国制造业之都”等,医化、废五金拆解、电镀等支柱行业在推动经济高速发展,为台州百姓赚得“金山银山”的同时,前期粗放的发展方式、不正确的生产经营模式、高强度的污染物排放,也导致台州局部区域重金属和有机物严重污染了土壤,高昂的污染处理成本又让土壤修复难上加难,台州百姓与“绿水青山”渐行渐远。

“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如何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推向纵深?如何建立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如何打好净土保卫战?”四道难题仍旧摆在台州市委市政府的面前。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台州市全面启动土壤环境质量详查,“防控治”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先行区建设工作。通过系统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台州全面建立起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改善了土壤环境质量,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探索了土壤污染“防控治”的台州模式,为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

注重建章立制,全方位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体系,打造工作“推进器”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领域,综合性很强,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相关的管理流程尚不完善,涉及的管理部门又很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多困惑。要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必须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治理修复之道,亟须强化领导力量,制定一整套可操作、接地气的土壤污染防治制度,整合各部门力量,做到既分工负责又联动合作。

为此,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的基础上,将建章立制作为先行区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通过制度建设和执行最大限度整合各方力量,树立制度的刚性和权威,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环保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体系。

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市县两级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先行区建设。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出台市级单位责任分工方案和先行区建设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党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先行区建设联络员制度,先行区建设工作按季调度预警通报、信息简报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建立管理制度体系,围绕源头预防、准入管理、项目实施、执法监管等环节,探索建立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土壤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开展土壤详查,全方位摸清土壤污染底数,构建基础“数据库”

过去,台州市也曾对局部区域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但这些调查都是仅针对具体点位的超标率,并且调查点位布设不多、检测指标较少、覆盖面不广,尚不能全面反映土壤污染的分布和程度,台州市的土壤环境依然“底数不清”,亟须进行全面详查,深入掌握污染分布状况、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程度,摸清“家底”,使得后续的“防控治”具有针对性。

台州市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市情调查来抓,专门成立了台州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协调小组和技术组,市政府专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农业农村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分工牵头负责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努力构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数据库”,并以此探索摸清土壤污染的系统性和内在规律,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为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源头预防,全方位切断工业污染进入土壤的途径,消除污染“风险点”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切断各类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是防止土壤污染的根本措施。台州医化、电镀、拆解、印染、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约有1300家,还有相当数量的“散乱污”企业,这些企业的“三废”排放成为土壤污染的重大隐患和风险。

通过多年的整治实践和探索,市委市政府提出重点行业企业的整治提升必须要抓住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的“牛鼻子”,抓好“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通过分行业采取“关停一批、打击一批、整治一批、入园一批”的综合措施,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退转升”和产业生态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大仗、硬仗、苦仗、持久仗,有效降低工业生产污染土壤的风险,严防新增污染物进入土壤。

实施分类管控,全方位守住土壤环境安全底线,打造先行“示范区”

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经济条件千差万别,与大气、水污染治理相比,土壤污染治理(特别是农用地治理)的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台州市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风险管控为导向,通过典型区域的试点、示范建设,不断探索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实用、安全、经济可行”的土壤分类管控模式,守住土壤环境安全底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土壤环境空间红线管制。全面划定环境功能区划,全市共划分自然生态红线区、生态功能保障区、农产品安全保障区、人居环境保障区、环境优化准入区和环境重点准入区六大类环境功能区264个小区,明确了每个小区的土壤环境质量目标和管控措施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积极探索建立受污染耕地分类管控模式。台州市率先完成温岭市泽国镇全镇域范围44233亩农用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定试点,划定优先保护类耕地38000亩,作为永久基本农田实施严格保护;划定安全利用类耕地5460亩,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食用农产品超标风险;划定风险管控类重度污染耕地(粮食禁种区)773亩,通过种植结构调整、治理修复、集中处置、生态补偿等措施,实施风险管控。

建立重点企业责任管理。将全市重点行业企业分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和一般重点行业企业两类,对重点监管企业实施重点管控和责任书管理。目前,全市所有171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均与当地人民政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并向社会公开,企业土壤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深化综合治理,全方位规范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行为,推进监管“一张图”

台州市部分医化、涉重金属企业退出遗留下的场地污染严重,造成土壤污染历史欠账多,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同时,由于统计方法不同,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收到生态环境部门通报的污染地块名录后,无法在本单位管理系统上找到相应的地块,造成了部分污染地块管理的缺失。

为此,台州市坚持把解决损害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突出问题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优先领域,积极构建“强治理、严准入、一张图”的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和管理机制,努力做到还清旧账、不留新账,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

台州市实行“防控治”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先行区建设工作以来,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遏制,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污染防治制度创新初见成效,土壤环境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截至2018年底,台州市没有发生因土壤污染引发的食用农产品超标事件,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为100%,切实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确保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台州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深入研究当前土壤污染变化趋势和现状,准确把握土壤污染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思维和方法,进行顶层设计和集成创新,突破了在某一方面、某一点上的瓶颈制约,打出了“防控治”三位一体的“组合拳”,采取的五项措施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关系,又有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法,既符合党中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总体部署要求,又符合新时代土壤污染防治的实际需要。

来源:生态环境部

编辑:赵昊天

4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社会各界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正面典型,生动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广这些好经验好做法,特撰写10篇典型案例文章,以期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防控治”三位一体 打好净土保卫战

浙江台州市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

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台州,是我国有名的“原料药之都”“中国再生金属之都”“城市矿山”“中国制造业之都”等,医化、废五金拆解、电镀等支柱行业在推动经济高速发展,为台州百姓赚得“金山银山”的同时,前期粗放的发展方式、不正确的生产经营模式、高强度的污染物排放,也导致台州局部区域重金属和有机物严重污染了土壤,高昂的污染处理成本又让土壤修复难上加难,台州百姓与“绿水青山”渐行渐远。

“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如何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推向纵深?如何建立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如何打好净土保卫战?”四道难题仍旧摆在台州市委市政府的面前。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台州市全面启动土壤环境质量详查,“防控治”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先行区建设工作。通过系统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台州全面建立起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改善了土壤环境质量,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探索了土壤污染“防控治”的台州模式,为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

注重建章立制,全方位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体系,打造工作“推进器”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领域,综合性很强,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相关的管理流程尚不完善,涉及的管理部门又很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多困惑。要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必须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治理修复之道,亟须强化领导力量,制定一整套可操作、接地气的土壤污染防治制度,整合各部门力量,做到既分工负责又联动合作。

为此,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的基础上,将建章立制作为先行区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通过制度建设和执行最大限度整合各方力量,树立制度的刚性和权威,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环保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体系。

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市县两级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先行区建设。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出台市级单位责任分工方案和先行区建设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党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先行区建设联络员制度,先行区建设工作按季调度预警通报、信息简报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建立管理制度体系,围绕源头预防、准入管理、项目实施、执法监管等环节,探索建立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土壤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开展土壤详查,全方位摸清土壤污染底数,构建基础“数据库”

过去,台州市也曾对局部区域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但这些调查都是仅针对具体点位的超标率,并且调查点位布设不多、检测指标较少、覆盖面不广,尚不能全面反映土壤污染的分布和程度,台州市的土壤环境依然“底数不清”,亟须进行全面详查,深入掌握污染分布状况、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程度,摸清“家底”,使得后续的“防控治”具有针对性。

台州市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市情调查来抓,专门成立了台州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协调小组和技术组,市政府专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农业农村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分工牵头负责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努力构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数据库”,并以此探索摸清土壤污染的系统性和内在规律,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为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源头预防,全方位切断工业污染进入土壤的途径,消除污染“风险点”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切断各类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是防止土壤污染的根本措施。台州医化、电镀、拆解、印染、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约有1300家,还有相当数量的“散乱污”企业,这些企业的“三废”排放成为土壤污染的重大隐患和风险。

通过多年的整治实践和探索,市委市政府提出重点行业企业的整治提升必须要抓住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的“牛鼻子”,抓好“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通过分行业采取“关停一批、打击一批、整治一批、入园一批”的综合措施,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退转升”和产业生态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大仗、硬仗、苦仗、持久仗,有效降低工业生产污染土壤的风险,严防新增污染物进入土壤。

实施分类管控,全方位守住土壤环境安全底线,打造先行“示范区”

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经济条件千差万别,与大气、水污染治理相比,土壤污染治理(特别是农用地治理)的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台州市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风险管控为导向,通过典型区域的试点、示范建设,不断探索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实用、安全、经济可行”的土壤分类管控模式,守住土壤环境安全底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土壤环境空间红线管制。全面划定环境功能区划,全市共划分自然生态红线区、生态功能保障区、农产品安全保障区、人居环境保障区、环境优化准入区和环境重点准入区六大类环境功能区264个小区,明确了每个小区的土壤环境质量目标和管控措施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积极探索建立受污染耕地分类管控模式。台州市率先完成温岭市泽国镇全镇域范围44233亩农用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定试点,划定优先保护类耕地38000亩,作为永久基本农田实施严格保护;划定安全利用类耕地5460亩,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食用农产品超标风险;划定风险管控类重度污染耕地(粮食禁种区)773亩,通过种植结构调整、治理修复、集中处置、生态补偿等措施,实施风险管控。

建立重点企业责任管理。将全市重点行业企业分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和一般重点行业企业两类,对重点监管企业实施重点管控和责任书管理。目前,全市所有171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均与当地人民政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并向社会公开,企业土壤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深化综合治理,全方位规范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行为,推进监管“一张图”

台州市部分医化、涉重金属企业退出遗留下的场地污染严重,造成土壤污染历史欠账多,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同时,由于统计方法不同,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收到生态环境部门通报的污染地块名录后,无法在本单位管理系统上找到相应的地块,造成了部分污染地块管理的缺失。

为此,台州市坚持把解决损害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突出问题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优先领域,积极构建“强治理、严准入、一张图”的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和管理机制,努力做到还清旧账、不留新账,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

台州市实行“防控治”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先行区建设工作以来,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遏制,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污染防治制度创新初见成效,土壤环境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截至2018年底,台州市没有发生因土壤污染引发的食用农产品超标事件,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为100%,切实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确保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台州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深入研究当前土壤污染变化趋势和现状,准确把握土壤污染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思维和方法,进行顶层设计和集成创新,突破了在某一方面、某一点上的瓶颈制约,打出了“防控治”三位一体的“组合拳”,采取的五项措施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关系,又有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法,既符合党中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总体部署要求,又符合新时代土壤污染防治的实际需要。

来源:生态环境部

编辑:赵昊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