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端午节刚过,“理想家整理”创始人,国内首批职业整理师童潼就带了三名同事如约来到我市一户人家进行物品整理指导。四名职业整理师,每天8小时,整整4天,完成了全部工作,这也让“理想家整理团队”入户整理指导跨过了第4000个小时,童潼个人累计入户整理指导超过了1000个小时。
“断舍离”,
不单单是在整理物品
2016年,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又为之加了一把火,很多中国观众看到剧中家居环境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哇,这种“家徒四壁”、空无一物的感觉,好高级!近几年,中国也开始出现全职的整理师,为什么有些人需要专业的整理服务?童潼说:生活和关系,都是需要精心整理的。一个人的屋子,也是这个人生活的样子;一家人的房子,也是这家人关系的镜子。当一家人的屋子已经乱得无从下脚,或是家人们的情绪也受到囤积物品很大的负面影响,自己却毫无头绪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求助职业整理师了。
“整理师不单单是在整理物品,同时也是协助客户整理人生。我们要从客户家里囤积的东西,找到他的木马程序。”童潼对记者说,上门整理之前,其实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步骤,那就是:预采和做方案。预采,由主整理师上门与顾客见面、沟通,听取诉求、预估整理时间以及报价。做方案,即是根据预采获得的信息,做出基本整理方案,以及预定上门进行整理工作的时间。整理师上门后,按照物品类别顺序进行整理而非空间顺序,可分为衣物类、书籍类、文件类、饮食物类、小物品类。按以上类别分批将物品从原来的储藏地方清空出来,集中在一个空间,让客户选择、取舍;接着,将选择留下的物品进行细致的分类;然后定位,收纳。在整理的过程中,一名主整理师负责与客户的沟通;两名收纳师负责对物品的收纳、整理;还有一名助手,负责记录、丢弃物品的清单,并做出分析,将来反馈给客户。
本次客户是一位全职妈妈陈女士,她有一对两岁多的双胞胎孩子。得到允许,记者跟随整理师一起走进了她的家。三室一厅的房子铺满地垫,到处都堆放着物品,几扇窗户被挡住大半,采光自然也是受了很大影响,屋内常年开着灯。随着整理的逐步进行,陈女士慢慢敞开了心扉,她说,家中堆积如山的物品都是自己买回来的。生了一对双胞胎孩子后,婆婆放不下手头的生意,不肯帮她照料孩子,老公总说工作很累,即使下班回到家,也帮不上什么忙。为了照顾孩子,自己不得不辞职当了全职妈妈,除了出门给孩子买买东西,基本没有什么机会和别人交流。于是,陈女士开始控制不住地疯狂采购,即使很多物品都用不上,还是停不下来。
经过4天的整理,看着焕然一新的家,陈女士感觉压在心上的一块大石头被一点点敲碎、卸下了。她主动找到婆婆,放下自己埋怨的情绪,向老人道了歉,婆婆也因为自己只顾生意,没有及时在他们的生活中搭把手,表达了内疚之情。婆媳两人平心静气地坐了下来,为今后如何更好地照料宝宝们,仔细商量出了好的办法。
整理师,
规划整理收纳维持都有“专业加持”
童潼说,从“断舍离”,到“怦然心动整理法”,来自日本的“整理”风潮在中国收获了众多粉丝,其实,整理家务是需要学习的,也是大有讲究的。记者在现场看到,整理的过程,可以划归为规划、理清人和空间的关系与整理——理清人和物品的关系与收纳——理清物品和空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持”4个环节。
“对于整理,我们有几个原则:‘不求不助’,即客户没有整理需求,我们不主动服务。人是成长的过程,从无序到有序,要让什么物品陪伴自己,核心为人。”童潼说,很多人都对整理师有一种误解,认为就是请到家里帮着收拾屋子的保洁阿姨,其实,“不代劳”也是整理的原则之一,客户需要全程参与整理,整理师更多的是引导,手把手地教授整理方法和技巧。“此外,还有‘不决策’和‘不丢弃’。整理师只建议、引导客户思考,自己做决定物品的去留。在整理过程中,客户筛选出来不要的物品,整理师负责整理、登记好,由客户自己丢弃。”
整理后,避免复乱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童潼说:“人们对美和秩序是有需求的,一个经过妥善整理的家居环境会让人觉得,这里的物品是被善待的,是不廉价的。虽说一次整理完成后,还会对客户进行定期回访,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这种陪伴式的回访,终究也抵不过客户本身有思考地去选择,有思考地去丢弃,从根本上改变人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童潼在去年出版了亲子整理题材的书籍《智慧妈妈的亲子整理术》。这本书通过理论篇介绍了中国家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实操篇展示了玩具、书籍、小物品、衣物的整理方法;并在案例篇,解析真实入户案例,让读者能够学以致用。
专家视角,
心理疏导与切割十分重要
“从心理学来看,无论是一些囤积症患者,还是职业整理师本人,都有值得提示和研究的地方。”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生张长春从他的角度审视职业整理师这个行业,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对于一些囤积症患者,可以通过他们囤积的物品,发现患者囤积行为背后的一些心理动机,而往往是无法用简单的“断舍离”来解决的。而普通人群若能够科学、理智地对待家庭物品,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种借鉴日式整理术,结合中国家庭实际情况,侧重咨询、改变行为方式的中华整理术,以物品为媒介,把家当作一个巨大的治疗沙盘,在整理家中物品的过程中,对自己真正的心理需求进行系统地梳理,同时对自己进行一次心理疏导和发泄,是值得肯定的。
同时,张长春也提醒职业整理师需要加强个人保护。这种保护既包括身体上的切断,也包括心理上的切断。他表示,连续待在一个凌乱的房间里一个小时,普通人都会觉得吃不消,但整理师要待更长的时间,还得一边做,还得一边说,承接客户一些负面的情绪,压力是非常大的。在整理的过程中,整理师经常会发现客户家庭中各种不良的关系,也会有一些情绪反应,这时候就必须不断提醒自己:“我只是职业整理师,我必须切断这个情绪连接,减少对自身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全媒体记者 笪伟 摄影:笪伟 李鹏)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