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企业在国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引导外国留学生回国服务当地的中国企业成为举措之一。江苏第二届走出去企业留学生专场招聘会22日在南京举行,97家企业提供了1500多个境外工作岗位,吸引了近3000名外国留学生参加。
相对于回国找工作,外国留学生原先更青睐留在中国寻找就业机会。“就业机会多、工资待遇高。”来自非洲国家赞比亚的留学生弗兰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回国以后是否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一直困扰着他。他说:“我的国家科技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找工作想找大企业也比较难。但又很想念家乡,如果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好了。”
在今天的招聘会上,弗兰抱着简历转了一圈,一口气投了好几家公司。“我刚投了一份简历是给阿里巴巴的,听他们的招聘人员说要公司要去非洲发展相关业务,这很适合我。和赞比亚的本土学生相比,我的优势有很多,会说中文、计算机专业能力也强,而且在文化上更容易融入中国企业。”
企业走出去,迫切需要高校培养一大批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情况、满足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各类专门人才。记者注意到,包括华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等97家企业来到本次招聘会现场“揽才”,不少企业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青睐有加。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虞培洪说,这次带来近两百个岗位,包括行政管理、营销。目前特区企业越来越多,每个企业都要组建团队,对人才需求很大。“留学生在语言上没有问题,虽然在柬埔寨当地有学习英文、中文的,但是在中国留学过的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更强一些。而且在中国高校学习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理念,也更先进一些。”
近年来,来江苏留学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这让高校逐渐重视他们这个特殊群体的就业情况。“服务国家整体发展需求,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也要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说, 5年来学校共培养“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的留学生近1600人,已经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资源。
从2016年起,江苏大学联合中国一拖集团、中国能源工程集团等近百家企业(集团)成立国内首个“1+N”类型的校企合作联盟——“江苏大学‘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产学联盟”。通过国际人才培养产学联盟抱团“出海”的形式,将学校、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结,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就业链的全线畅通。颜晓红说,正是尝到了抱团出海的甜头,江苏大学“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产学联盟的成员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通过“订单”培养,直接将企业人才需求贯穿到国际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进一步方便留学生和企业对接,“江苏走出去校企合作信息平台2.0版本(人才地图)”也在本次招聘会上正式发布。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施蕴玉介绍,去年初,基于省商务厅“走出去”企业信息库和省教育厅外国留学生资源库资源,构建了面向全省“走出去”企业、来苏外国留学生和留学生就读母校的信息交流和招聘使用平台。今年则增加了微信公众号,PC端开通留学生端口,更方便企业和学生之间对接需求。
企业通过访问该平台人才地图,可查询该国在江苏就读留学生的培养层次、专业等真实信息,按图寻找该国在苏留学生人才。“人才地图是一个比较生动的说法,江苏去年有205个国家4.59万名留学生在这里学习,遍布世界各地。人才地图为他们学习、回国就业更好地服务。”施蕴玉说。
“江苏是经济大省、教育大省和文化大省,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加,其中就业前景看好是吸引学生来江苏留学的三个主要因素之一。”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袁靖宇认为,做好校企合作国际人才培养首先要做好人才地理工作,要将跨境教育纳入江苏境外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要在支持走出去企业金融政策当中,增设做好职业教育的经费。要推进跨境教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鼓励高校与境外的中资企业开展订单式现代学徒制试点。
江苏省将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本次招聘会现场,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所高校与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南京铺镇车辆有限公司、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来源:交汇点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