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近日,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了位于丹阳司徒镇的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眼镜企业。一排排三四层楼高的厂房映入了眼帘。穿过厂区中间宽阔的柏油路,记者跟随着工作人员走向了最后一幢建筑,一个外观看起来颇有“历史感”的车间。
然而迈入这个车间的瞬间,与外观不甚相符的“现代感”扑面而来,透明洁净的玻璃门、洁白如雪的墙面,防滑防尘的地坪、清晰的标识线和进出车间必须刷指纹的门禁……迅速颠覆了记者传统的工厂车间印象。
穿上防尘服,戴上鞋套,走过长长的通道,记者才真正走近了眼镜硬化生产线。保洁如新的生产线上,一台台柜式清洗机械整齐的衔接成一排,自动移动设备放置着一组组镜片,不时地将镜片放置在不同的水槽里逐一反复冲洗,最后将镜片放置在特殊的液体中浸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需要放置在不同的液体中浸泡。虽然车间里有多条生产流水线,但记者发现,每条生产线几乎只有在结束时,才会有个别工人在对工序结束的产品质量进行人工检测。
在生产线一侧,记者看到了一排加热槽,公司精益部高级经理方利告诉记者,加硬机作为镜片生产的关键环节设备,却是耗电大户。加热槽的废水直接排到污水处理站,其中蕴含的能量不能被充分利用。技改之后:增加能量转化器,前道工序下来的废水经过能量转换器转换可再次利用,将废水中蕴含的能量转换成电能加热前道工序的水槽,加硬机整体降低水电耗用20%左右,一年可节约水费13万元、电费75.7万元,扣除投入4台能量转化器的费用16万元,每年可实现收益72.7万元。而令人惊讶的是,如此低投入高收益的绿色技改项目最初的方案提出竟然就是车间的员工们。
对此,万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欧阳晓勇说:“绿色发展,从根本上来讲其实就是一种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走进万新公司,“一个有序的、公平的、积极的、创新的万新,你喜欢的”企业文化标语几乎随处可见。对于万新的企业文化,欧阳晓勇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有序,首先就是要合规,小到公司的管理制度,大到国家法律和社会责任。万新作为中国眼镜业的老大,必须要成为行业的标杆。绿色发展,这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更是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内涵,所以万新必须担起行业绿色发展的‘拓荒人’角色。”
在万新,绿色生产的理念正通过绿色管理体系来实现。万新对能耗实行的是4级管理方式,企业可以随时查阅全公司、各部门、各车间,甚至每台重点设备的能耗。“节能减耗,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精细数据对症下药,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会进行KPI的考核,每台重点设备我们都会设定一个标准值,一旦出现异常会就报警。”欧阳晓勇说,“每年,我们都会设立降低能耗的目标,通过四级管理方式,公司对照目标,生产环节可以节省多少能耗?物流环节可以节约多少能耗?……,真正让节能降耗变得有迹可寻,而加硬车间的技改就是在这样的企业文化背景下诞生的。”
近3年,万新投入了3000万元用于企业的“绿色改造”。仅去年就投入了300多万元改进了污水处理池和工艺,使并入污水管网的污水COD仅为250mg/L,远远低于城市排放要求;去年投入360多万元用于尾气收集处理设备改造;出台“倒溯机制”通过台账管理企业固废……
令记者最为惊叹的是国内技术领先的树脂智能车床加工车间。环形生产线上,嵌入了智能自动的粗磨、抛光、打标机器,工人只需在生产线的开始将镜片上盘之后,就可以等待产品最终下线。车间经理告诉记者:“客户只需要网上下单确定镜片度数,通过智能加工,我们可以基本实现48小时交付。”
在智能车间,镜片的合格检都还是人工检测。“为什么没有智能检测呢?”欧阳晓勇办公桌上的一份科研报告解答了记者的疑惑。欧阳晓勇解释说:“镜片的智能检测技术目前还没有成形,不过我们一直坚持在做研发,这份报告是第10年的科研总结报告。作为领军企业,绿色技术的应用,有时就是在前沿拓荒!”(全媒体记者 司马珂 )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