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大数据杀熟“坑”过您吗? 业内人士:此举违法,消费者选商家要注意“口碑”

2019-03-26 02:30 今日镇江  

今日镇江讯 从去年初开始,在线差旅平台涉及“大数据杀熟”的风波不断,最近又有网友曝出在携程应用中订购机票所遭遇的烦心事,“大数据杀熟”再度引起关注。近日,记者对此进行调查,有类似不愉快体验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而且线上线下均有涉及。

所谓“大数据杀熟”是一种较为形象的说法,主要是商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自身积累或来自于第三方的用户信息加以分类和处理,并对其中使用次数较多、对价格不敏感的客户实施加价。上述网友在携程APP选定机票准备支付时,因故重新操作,再次支付时显示无票,其他可选航班则高出1500元。他还发现所选航空公司官网上该航班不但仍有余票,比携程第一次提供的价格还低650元。事情曝光后,携程发表道歉声明,并称“系统Bug所致,绝无‘大数据杀熟’。”但是,这似乎并不影响大家用“大数据杀熟”来吐槽不愉快的消费经历。

两年前,市民石先生和儿子自驾去四川旅游,到达目的地后,父子俩分别使用某差旅平台的APP订酒店,“儿子是新用户,同样规格的房间,竟然比我这个老用户要便宜100多块钱。”因为涉及金额不大,他也就没太放在心上。可是,时隔一年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对此,石先生表示不解:“按道理说,老用户对平台的粘性更强,享受的优惠力度不是应该更大吗?”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被曝疑似存在“杀熟”情况的平台,涵盖了在线差旅、在线票务、网络购物、交通出行、在线视频等多领域。

市民的吐槽对象不止是线上平台,线下的一些服务消费,似乎也有“猫腻”。市民马女士告诉记者,她和妈妈收到了某通讯类公司推动的同款套餐信息,“妈妈是新用户,报给她的价格,明显比我的便宜。”马女士坦言,如果不是这次比较,她并不会察觉“猫腻”,“老客户有思维定式,而且对价格也不会太敏感!”采访中,一些市民向记者反映,购买车险时,也遭遇过类似情况。

市市监督局智慧315平台12315指挥中心数据表明,平台还未接到消费者关于“大数据杀熟”的投诉。相关负责人仇冰表示,目前,对“大数据杀熟”界定相对模糊,“比如说老用户在接受通讯类相关服务时,可能存在不如新用户优惠的现象,而一些商家的优惠政策只针对新用户群体,双方的协议中也确有标注。”

此外,记者也留意到,从行业特点来看,被吐槽的行业,其运营数据、价格等多具有隐蔽性。“有一种被‘杀熟’的感觉,但是商家一句‘你以前也享受过这样的优惠’就怼回来,不知道从何下手去维权。”马女士无奈地表示。不过,相关人士认为,如果线上线下平台根据自己掌握的客户信息,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价格,这种行为就是违法的,“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要注意‘口碑’,通过用户评价、公开性价格等提取有效信息,警惕‘杀熟’风险。”

采访中,业内人士蔡松华认为,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确实具有利弊双面性,它可以准确分析和定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其“画像”,进而推送和提供精准化信息及服务,对消费者而言既便捷又提升了用户体验,“‘大数据’是商家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一个载体,就看如何使用。”不过,他也提出,从商家的角度来看,即便“大数据杀熟”真实存在,也一定不是“长久之计”,“如果通过大数据进行违规操作,后果可想而知,消费者信任度下降,客源流失,最终丧失市场。”

而让马女士更为惊恐的不是“对比带来的伤害”,而是“个人信息‘裸奔’让人没有安全感”。“我们买过什么、吃过什么、什么时候看过电影,就这样每天被转来转去,谁来保护个人隐私?”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起《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其中相关条款对平台经营者进行了约束,“但是营造诚信环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全媒体记者 朱婕)

编辑:邓宇

61

今日镇江讯 从去年初开始,在线差旅平台涉及“大数据杀熟”的风波不断,最近又有网友曝出在携程应用中订购机票所遭遇的烦心事,“大数据杀熟”再度引起关注。近日,记者对此进行调查,有类似不愉快体验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而且线上线下均有涉及。

所谓“大数据杀熟”是一种较为形象的说法,主要是商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自身积累或来自于第三方的用户信息加以分类和处理,并对其中使用次数较多、对价格不敏感的客户实施加价。上述网友在携程APP选定机票准备支付时,因故重新操作,再次支付时显示无票,其他可选航班则高出1500元。他还发现所选航空公司官网上该航班不但仍有余票,比携程第一次提供的价格还低650元。事情曝光后,携程发表道歉声明,并称“系统Bug所致,绝无‘大数据杀熟’。”但是,这似乎并不影响大家用“大数据杀熟”来吐槽不愉快的消费经历。

两年前,市民石先生和儿子自驾去四川旅游,到达目的地后,父子俩分别使用某差旅平台的APP订酒店,“儿子是新用户,同样规格的房间,竟然比我这个老用户要便宜100多块钱。”因为涉及金额不大,他也就没太放在心上。可是,时隔一年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对此,石先生表示不解:“按道理说,老用户对平台的粘性更强,享受的优惠力度不是应该更大吗?”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被曝疑似存在“杀熟”情况的平台,涵盖了在线差旅、在线票务、网络购物、交通出行、在线视频等多领域。

市民的吐槽对象不止是线上平台,线下的一些服务消费,似乎也有“猫腻”。市民马女士告诉记者,她和妈妈收到了某通讯类公司推动的同款套餐信息,“妈妈是新用户,报给她的价格,明显比我的便宜。”马女士坦言,如果不是这次比较,她并不会察觉“猫腻”,“老客户有思维定式,而且对价格也不会太敏感!”采访中,一些市民向记者反映,购买车险时,也遭遇过类似情况。

市市监督局智慧315平台12315指挥中心数据表明,平台还未接到消费者关于“大数据杀熟”的投诉。相关负责人仇冰表示,目前,对“大数据杀熟”界定相对模糊,“比如说老用户在接受通讯类相关服务时,可能存在不如新用户优惠的现象,而一些商家的优惠政策只针对新用户群体,双方的协议中也确有标注。”

此外,记者也留意到,从行业特点来看,被吐槽的行业,其运营数据、价格等多具有隐蔽性。“有一种被‘杀熟’的感觉,但是商家一句‘你以前也享受过这样的优惠’就怼回来,不知道从何下手去维权。”马女士无奈地表示。不过,相关人士认为,如果线上线下平台根据自己掌握的客户信息,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价格,这种行为就是违法的,“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要注意‘口碑’,通过用户评价、公开性价格等提取有效信息,警惕‘杀熟’风险。”

采访中,业内人士蔡松华认为,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确实具有利弊双面性,它可以准确分析和定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其“画像”,进而推送和提供精准化信息及服务,对消费者而言既便捷又提升了用户体验,“‘大数据’是商家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一个载体,就看如何使用。”不过,他也提出,从商家的角度来看,即便“大数据杀熟”真实存在,也一定不是“长久之计”,“如果通过大数据进行违规操作,后果可想而知,消费者信任度下降,客源流失,最终丧失市场。”

而让马女士更为惊恐的不是“对比带来的伤害”,而是“个人信息‘裸奔’让人没有安全感”。“我们买过什么、吃过什么、什么时候看过电影,就这样每天被转来转去,谁来保护个人隐私?”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起《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其中相关条款对平台经营者进行了约束,“但是营造诚信环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全媒体记者 朱婕)

编辑:邓宇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