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绣像里的《红楼梦》

2019-01-25 18:14

□ 黄政一

晓得《红楼梦》,还是小辰光听外婆轻轻地哼“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句来源于越剧《红楼梦》里的经典唱词。后来跟着外公外婆阿爸姆妈去衡山电影院看“开禁”的由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这才对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巅峰之作有了大概的认识。

父母听说淮海中路靠近常熟路的一所学校有处理图书的消息,带上我一早就骑自行车赶去,轧“头班车”淘旧书。操场上长条椅子上堆满各种各样的图书,人们兴高采烈地寻觅自己中意的宝贝,《红楼梦》很快被眼疾手快的母亲从书堆里抢到了手中,印象中中外文学名著这次收获不小,三个车把手三个书包架放足了书。以后我也开始阅读《红楼梦》,感觉与看影视剧连环画大不相同,味道还是原著足啊!《红楼梦》看好了,世情人情、为人处世也就晓得了,这是大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见到那么多的绣像《红楼梦》小说还是五六年前。当《红楼梦》诸多的刻本石印本铅印本摆在面前时,那真是大开眼界,不忍下手。因为它们都到了风烛之年,要想一睹庐山真面目,还得请它的主人操持。主人客气,让我触摸翻阅,这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见识了大半。也知道近百年《红楼梦》的研究也如火如荼,欲罢不能,包含人物、事件、建筑、家具、服饰、花草、美食、绘画、诗词等,真可谓百花齐放,侬方唱罢我登场,连老外也来凑红学的热闹,有的也成了红学家。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届连一届……何不用主人的藏品编一本《红楼梦》绣像小说集成,集中推出造型各异、精彩纷呈的绣像?那绝对是一件美事、一件大事、一件幸事,何乐不为呢?一瞬间,在我俩之间达成了共识。

历时两年多地再搜集、再精撰,集四十多种现存有代表性的《红楼梦》重要刊本,尽收于上海远东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一千三百多页的大书《绣像里的红楼梦》中。如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刊行的一个木活字排印本,俗称“程甲本”,这是最早的《红楼梦》全套绣像,并确立《红楼梦》绣像史上不同寻常的地位,也对后来的刊本影响甚大。乾隆五十七年(1792)刊行的“程乙本”,绣像就源于“程甲本”。另外“双清仙馆刊本”的木刻版画与“程甲本”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因为人物绣像一次脱胎换骨的再创新再创作,又自成一大系统,为后来的刊本影响亦较深远。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石印本铅印本版的《红楼梦》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大观园里争奇斗艳,尽显风采,如光绪十年(1884)刊行的《增评补图石头记》。值得注意的是,《绣像里的红楼梦》有三种版本,在以前的红楼梦版本目录中未曾收录,此番闪亮登场,意义不凡。

本书附编附加值颇高,收录了多种戏曲版画、钞本绣像以及画册图卷。这是对从清乾隆朝至民国年间《红楼梦》绣像的发展轨迹做了一次较为清晰的厘清。对于广大《红楼梦》爱好者、研究者和收藏者来说,这又是多了一条途径、一扇窗户,意义不凡。这也正是作者和编辑爱文化、做文化的初心。(编辑 花蕾)

42

□ 黄政一

晓得《红楼梦》,还是小辰光听外婆轻轻地哼“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句来源于越剧《红楼梦》里的经典唱词。后来跟着外公外婆阿爸姆妈去衡山电影院看“开禁”的由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这才对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巅峰之作有了大概的认识。

父母听说淮海中路靠近常熟路的一所学校有处理图书的消息,带上我一早就骑自行车赶去,轧“头班车”淘旧书。操场上长条椅子上堆满各种各样的图书,人们兴高采烈地寻觅自己中意的宝贝,《红楼梦》很快被眼疾手快的母亲从书堆里抢到了手中,印象中中外文学名著这次收获不小,三个车把手三个书包架放足了书。以后我也开始阅读《红楼梦》,感觉与看影视剧连环画大不相同,味道还是原著足啊!《红楼梦》看好了,世情人情、为人处世也就晓得了,这是大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见到那么多的绣像《红楼梦》小说还是五六年前。当《红楼梦》诸多的刻本石印本铅印本摆在面前时,那真是大开眼界,不忍下手。因为它们都到了风烛之年,要想一睹庐山真面目,还得请它的主人操持。主人客气,让我触摸翻阅,这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见识了大半。也知道近百年《红楼梦》的研究也如火如荼,欲罢不能,包含人物、事件、建筑、家具、服饰、花草、美食、绘画、诗词等,真可谓百花齐放,侬方唱罢我登场,连老外也来凑红学的热闹,有的也成了红学家。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届连一届……何不用主人的藏品编一本《红楼梦》绣像小说集成,集中推出造型各异、精彩纷呈的绣像?那绝对是一件美事、一件大事、一件幸事,何乐不为呢?一瞬间,在我俩之间达成了共识。

历时两年多地再搜集、再精撰,集四十多种现存有代表性的《红楼梦》重要刊本,尽收于上海远东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一千三百多页的大书《绣像里的红楼梦》中。如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刊行的一个木活字排印本,俗称“程甲本”,这是最早的《红楼梦》全套绣像,并确立《红楼梦》绣像史上不同寻常的地位,也对后来的刊本影响甚大。乾隆五十七年(1792)刊行的“程乙本”,绣像就源于“程甲本”。另外“双清仙馆刊本”的木刻版画与“程甲本”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因为人物绣像一次脱胎换骨的再创新再创作,又自成一大系统,为后来的刊本影响亦较深远。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石印本铅印本版的《红楼梦》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大观园里争奇斗艳,尽显风采,如光绪十年(1884)刊行的《增评补图石头记》。值得注意的是,《绣像里的红楼梦》有三种版本,在以前的红楼梦版本目录中未曾收录,此番闪亮登场,意义不凡。

本书附编附加值颇高,收录了多种戏曲版画、钞本绣像以及画册图卷。这是对从清乾隆朝至民国年间《红楼梦》绣像的发展轨迹做了一次较为清晰的厘清。对于广大《红楼梦》爱好者、研究者和收藏者来说,这又是多了一条途径、一扇窗户,意义不凡。这也正是作者和编辑爱文化、做文化的初心。(编辑 花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