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看“微人物志”同名H5
作为不可替代的集体记忆、精神地标,南京长江大桥“满血回归”已进入倒计时,扬子晚报从11月起推出的纪念南京长江大桥通车50周年“50年天堑跨越者的荣耀”大型全媒体报道也告一段落了。今日扬眼视频“大桥50年·微人物志”正式上线,这一为大桥50岁生辰特意制作的融媒体产品,还将进驻位于南桥头堡的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作为永久展陈与参观市民、游客见面。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王亚楠 薛蓓 刘璞 小封面制作 赵岑
一群人的倾情故事 系列视频网络点击超千万
“50年天堑跨越者的荣耀”大型全媒体报道,从11月开始,历时两个月,采用系列短视频形式,一共记录下15位荣耀见证者的难忘故事。该系列以报纸、扬子晚报网、扬子晚报官微、扬眼客户端等多平台为载体,以图文、专题、视频、H5等多种形式分发报道,内容丰富可读可看,形式新颖互动性强,获得了千万网友的阅读、点赞。截至发稿, #50年天堑跨越者的荣耀#新浪微博话题阅读近千万,秒拍播放量1500万,报道话题在扬子晚报官方微博、微信、扬眼客户端、扬子晚报网的阅读量已突破2800万,获得了巨大的传播量。
一座桥的荣耀再现 50年天堑跨越者报道获好评
对于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的这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采访对象来说,南京长江大桥在他们的人生中,无疑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事实上,扬子晚报精心策划的“50年天堑跨越者的荣耀”全媒体报道,其报道本身也在大桥“编年史”上留下了精彩难忘的一页。以50多年来的时间为经、以人物为纬,通过全媒体多样形式,讲述众多普通人与大桥的故事,“这一系列报道把关于大桥的记忆可视化,构成了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独特而珍贵的微人物志”,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发起人、总策划鲁安东这样评价。
微人物志融媒体产品精彩公开 再现“天堑跨越者”的高光时刻
在大桥恢复通车倒计时之际,扬子晚报今日上线“大桥50年·微人物志”,旨在再现从1958年大桥选址勘探到2018年大桥重新通车这一时间段期间,“天堑跨越者”的人生高光时刻。在人物原声讲述过程中,画面闪现的是大桥建设、通车、航拍大桥、玉兰花灯重新点亮等一幕幕经典时刻;时间轴的表现方式则让视频更有历史纵深感。此外,“微人物志”同名H5也于今日同步上线,该产品通过在大桥上漫步这一动画形式,集纳此前报道的精彩内容,图文、声音并茂,还原历史,构建互动。在欣赏这些故事之余,您还可以在最后点击收看完整视频,或者上传个人头像照片,与大桥“合影”留念。
短片进驻大桥纪念馆 让更多人了解50年传奇
经过3年多的筹备工作,2019年元旦后,由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鲁安东负责改造及展陈设计的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将正式对公众开放。全新的纪念馆位于南桥头堡,用“创造历史”、“集体使命”、“记忆之家”、“科技艺术成就”、“永葆辉煌”五个部分展现南京长江大桥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成就与意义。
扬眼视频《一座桥,一个城,一群人》——“大桥50年·微人物志”,今后会在纪念馆3号厅记忆之家内的一块大屏上,面向万千参观者循环播放,并构成大桥记忆的一部分,永久展陈。
来源:扬子晚报网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