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未竟巨著《创业史》——兼谈柳青早期文学创作

2018-11-15 18:02

□滕建锋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个“三红一创”的说法,指的便是《红旗谱》《红岩》《红日》和《创业史》这四部重要的红色文学经典。《创业史》也被认为是当代文学农村题材的重大收获,作者柳青也被推为“文学陕军”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柳青,原名刘蕴华,1916年生,陕西榆林吴堡人。1936年在西安主编《学生呼声》,开始发表作品。后又任《西北文化日报》副刊编辑,1938年赴延安,又任随军记者、文化教员、米脂县基层乡政府文书等。1949年后,历任《中国青年报》编委、文艺部主任,中国作协西安分会副主席,1952年8月,柳青到长安县任县委副书记。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担任过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全国第四、五届政协委员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短篇小说集《地雷》,散文集《黄甫村的三年》等。这其中最重要的作品自然就是《创业史》。

然而,让不少人忽视的是,《创业史》其实是一部未竟的长篇。它的第一部是以《稻地风波》为标题,发表在《延河》杂志1959年4月号上,连载几期后,才改名为《创业史》, 于11月号刊载完。1959年第6期的《收获》杂志也全文刊载了《创业史》第一部。1960年6月,《创业史》(第一部)单行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后来,又出版了《创业史·第二部上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6月)、《创业史·第二部下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6月)。根据柳青的创作计划,《创业史》共为四部,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柳青受到巨大冲击,被打成“反动权威”“黑作家”“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失去自由,身心受到摧残,病势日重,身体渐衰,于1978年6月不幸逝世。《创业史》的全部创作计划未能如愿完成,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尽管如此,柳青的《创业史》仍然被认为是中国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的代表作,被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全书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历史为线索,通过对蛤蟆滩各阶级和各阶层人物之间尖锐、复杂的斗争的描写,完整地展示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历史风貌和农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巨变,书中人物梁生宝、梁三老汉等,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十分有名的典型农民形象。这与柳青扎根农村的经历紧密相连,1953年,柳青决定离开长安县委,深入到皇甫乡皇甫村,一待就是14年。全家住在皇甫村中宫寺,白天与农民一起下地,一个锅里吃饭;晚上叼着农民的旱烟锅,与农民一起开会聊天,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农民。这些都成了《创业史》中鲜活的素材,也成就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尤其是上世纪50、60年代文坛极高的地位。

柳青的文学创作是从短篇小说开始的,20世纪40年代初,他就创作发表了《误会》《牺牲者》《地雷》《被污辱了的女人》《在故乡》等一批短篇小说,后结集为《地雷》,于1947年2月由光华书店出版(后1950年青年出版社又再版)。同年,光华书店还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1950年新华书店再版,后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再版),这部作品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率先问世的一部成功著作,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曾先后印刷7次,发行达70万册。《种谷记》的三个版本各有不同,光华书店版封面纯白衬底,左上角繁体行草书名作者。新华书店版是为“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之一种,纯白衬底上书名作者印行社均印刷体红字横排。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明显承自新华书店版,封面即在作者与出版社之间加了一幅工农立于禾苗之下的插图,而这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一套文艺丛书的统一样式。另外,《种谷记》还有一个香港新中国书局版,是为“北方文丛”之一种。

1948年10月,柳青回到陕北,其时解放战争已进入反攻阶段,他深入米脂县,以著名的“沙家店战役”为题材,用8个多月的时间,广泛征集了《铜墙铁壁》长篇小说的素材,于1949年写作完成,1951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也先后13次印刷,发行百万余册。虽然在同一家出版社,但在众多印次中封面变化也非常大,如一版一印是上部大面积纯白衬底,下部为暗红花纹,书名竖排繁体。而我手头的1954年的7印本,封面则是极简风格,两个方框内横排作者书名出版社。到1956年第8次印刷,封面再次改变,在通白衬底的右下角,是一幅简笔画,两位身着伪装的游击队员正在交谈。但内容排版并无变化,书首也都有一幅陕甘宁边区地图。直到1976年的第二版则从内容都到形式都有较大改变,封面也是以一副陕北高原的版画为主体了。另外,此书也有我前几次书话中都提及的1959年出版的所谓“国庆十周年献礼本”,分精简装两种,装帧统一,不再细述。

相对于《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两部的版次变化倒相对简单,第一部初版封面淡蓝衬底,上部红色色块上着书名作者。“文革”结束后《创业史》第二部出版,第一部也随之重印,封面也都统一成了一幅远山近水的阡陌田园图,颇有清新之感。新时期的该书各种印次就更多了,存世量也非常大。(编辑 花蕾)

50

□滕建锋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个“三红一创”的说法,指的便是《红旗谱》《红岩》《红日》和《创业史》这四部重要的红色文学经典。《创业史》也被认为是当代文学农村题材的重大收获,作者柳青也被推为“文学陕军”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柳青,原名刘蕴华,1916年生,陕西榆林吴堡人。1936年在西安主编《学生呼声》,开始发表作品。后又任《西北文化日报》副刊编辑,1938年赴延安,又任随军记者、文化教员、米脂县基层乡政府文书等。1949年后,历任《中国青年报》编委、文艺部主任,中国作协西安分会副主席,1952年8月,柳青到长安县任县委副书记。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担任过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全国第四、五届政协委员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短篇小说集《地雷》,散文集《黄甫村的三年》等。这其中最重要的作品自然就是《创业史》。

然而,让不少人忽视的是,《创业史》其实是一部未竟的长篇。它的第一部是以《稻地风波》为标题,发表在《延河》杂志1959年4月号上,连载几期后,才改名为《创业史》, 于11月号刊载完。1959年第6期的《收获》杂志也全文刊载了《创业史》第一部。1960年6月,《创业史》(第一部)单行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后来,又出版了《创业史·第二部上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6月)、《创业史·第二部下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6月)。根据柳青的创作计划,《创业史》共为四部,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柳青受到巨大冲击,被打成“反动权威”“黑作家”“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失去自由,身心受到摧残,病势日重,身体渐衰,于1978年6月不幸逝世。《创业史》的全部创作计划未能如愿完成,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尽管如此,柳青的《创业史》仍然被认为是中国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的代表作,被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全书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历史为线索,通过对蛤蟆滩各阶级和各阶层人物之间尖锐、复杂的斗争的描写,完整地展示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历史风貌和农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巨变,书中人物梁生宝、梁三老汉等,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十分有名的典型农民形象。这与柳青扎根农村的经历紧密相连,1953年,柳青决定离开长安县委,深入到皇甫乡皇甫村,一待就是14年。全家住在皇甫村中宫寺,白天与农民一起下地,一个锅里吃饭;晚上叼着农民的旱烟锅,与农民一起开会聊天,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农民。这些都成了《创业史》中鲜活的素材,也成就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尤其是上世纪50、60年代文坛极高的地位。

柳青的文学创作是从短篇小说开始的,20世纪40年代初,他就创作发表了《误会》《牺牲者》《地雷》《被污辱了的女人》《在故乡》等一批短篇小说,后结集为《地雷》,于1947年2月由光华书店出版(后1950年青年出版社又再版)。同年,光华书店还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1950年新华书店再版,后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再版),这部作品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率先问世的一部成功著作,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曾先后印刷7次,发行达70万册。《种谷记》的三个版本各有不同,光华书店版封面纯白衬底,左上角繁体行草书名作者。新华书店版是为“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之一种,纯白衬底上书名作者印行社均印刷体红字横排。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明显承自新华书店版,封面即在作者与出版社之间加了一幅工农立于禾苗之下的插图,而这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一套文艺丛书的统一样式。另外,《种谷记》还有一个香港新中国书局版,是为“北方文丛”之一种。

1948年10月,柳青回到陕北,其时解放战争已进入反攻阶段,他深入米脂县,以著名的“沙家店战役”为题材,用8个多月的时间,广泛征集了《铜墙铁壁》长篇小说的素材,于1949年写作完成,1951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也先后13次印刷,发行百万余册。虽然在同一家出版社,但在众多印次中封面变化也非常大,如一版一印是上部大面积纯白衬底,下部为暗红花纹,书名竖排繁体。而我手头的1954年的7印本,封面则是极简风格,两个方框内横排作者书名出版社。到1956年第8次印刷,封面再次改变,在通白衬底的右下角,是一幅简笔画,两位身着伪装的游击队员正在交谈。但内容排版并无变化,书首也都有一幅陕甘宁边区地图。直到1976年的第二版则从内容都到形式都有较大改变,封面也是以一副陕北高原的版画为主体了。另外,此书也有我前几次书话中都提及的1959年出版的所谓“国庆十周年献礼本”,分精简装两种,装帧统一,不再细述。

相对于《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两部的版次变化倒相对简单,第一部初版封面淡蓝衬底,上部红色色块上着书名作者。“文革”结束后《创业史》第二部出版,第一部也随之重印,封面也都统一成了一幅远山近水的阡陌田园图,颇有清新之感。新时期的该书各种印次就更多了,存世量也非常大。(编辑 花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