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10月国务院一纸批复,镇江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置身于核心区,镇江高新区高擎科技创新的旗帜,承载着国家级战略的顺风快舟,随之精彩起航。尤其自去年6月,高新区正式实体化运作,成为全市最年轻的“板块”。高歌猛进、风雨兼程之下,一个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集聚区正破茧化蝶,崛起镇江科技创新的新增长极。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如何实现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战略定位?瞄准“城市发展新空间、特色产业承载地、创新驱动主引擎”的发展目标,突出规划引领、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三条主线,先后招引各类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超350亿……镇江高新区用智慧与汗水浇铸出的“高新速度”,正在持续书写激情澎湃的创业史,交出一份份炫目答卷:在2017年公布的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镇江高新区位列第74位、上升51位;2017年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含经开区、高新区等)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位列第53位、上升81位,全面展示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创新活力和奋进风采。
五洲创客中心内,走进江苏汇智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创新气息扑面而来。知识产权“撬动”创新价值,实现激励创新,一子落而满盘活。汇智主攻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业,探索建立具有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本土化高校专利运营新模式,其服务客户不仅包括本地企业,还延伸到上海商用飞机设计研究院、内蒙古伊利集团等众多企事业单位。该公司总经理韩奎国告诉记者,目前江苏汇智搭建了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平台利用“互联网+工具”的可视化模式,建立“创意、创新和创业”的桥梁,实现“让创新更有价值”。
创新基因已然植根于高新区的土壤之中,成为助推企业加速转型发展的“催化剂”。作为全国14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唯一民营园区,睿泰数字产业园集聚版权与课程资源、创意设计、数字媒体、软硬件研发、互联网运营等生产要素,实现科技与教育、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构建数字内容产业生态系统。睿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卫东介绍,睿泰计划至“十三五”末,吸纳产业上下游企业近百家,集聚数字出版专业人才近6000人,实现“双百亿”发展规模——版权交易年流水过百亿、园区企业年开票收入总量过百亿。
集聚创新资源,高新区创新强磁场的效应持续释放。“三高四新”“团山英才”等扶持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先后签约引进镇江智能制造研究院、中澳(镇江)人工智能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新材料产业科技服务中心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优质孵化载体22个,各类高层次人才45人。成功举办“镇江高新区杯”系列创新创业大赛,签约优质获奖项目10个。
作为国家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所依托的9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镇江高新区统筹管理苏南自创区“一区十四园”,着力完善“一区十四园”协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分园同等享受苏南自创区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在科技金融、项目申报、高企奖励等方面给予各分园普惠政策。截至今年10月份,镇江高新区牵头面向“一区十四园”企业发放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奖励资金200万元,依托在高新区成立的全省首家省科技企业融资路演服务中心地方分中心,累计放款超过2亿元。
“无规划、不建设”“富规划、穷开发”,这是高新区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的“1+4”的规划格局(“1”是指高新区的总体规划,“4”是小牛山片区、阳光云创领地、嶂山片区、原润州工业园区4个片区规划),拉开高新区开发建设的全新框架。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围绕船舶与海工配套、半导体及通信、数字创意、城市综合服务、高技术服务等五大产业,中集挂车帮租赁总部、软通动力、美的装配式建筑及智能家居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点燃科技创新发展的“引擎”,镇江高新区也必将如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高质量发展的锦绣前程。(记者 陈志奎 通讯员 郑淇元 李强)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