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历史寻踪 | 酒海街社区古文化谈略

2018-11-01 17:53

□沈德柱

酒海街社区古今文化示意图

每个社区都有他的特色,在古文化的共性中彰显个性。

正东路街道酒海街社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可用一城、二门、三河、四保、五宅、六地名概括之。

酒海街社区东自梦溪路,西至南门大街,南到古运河,北抵正东路,有酒海街、下河头等13条街巷路组成。辖区有镇江军分区司令部、镇江文化宫、江科大附小等单位。

一城即越城:明清镇江城南门,原有里外二道城门,称之越城。越城正中有一庙宇,称为“档中”,遮住南门城门,行人只有从庙宇两旁通行。

二门:明清镇江城门,东门(朝阳门)、南门(虎踞门)遗址分别在社区东北角(健身花园)和西南角(虎踞桥)。

三河:一曰京口河,在梦溪路地身,东汉末孙策建,北通长江,南通古运河,后此河湮没,明初耿再成改建护城河,此河段“文革”前仍在,后填河造环城路,后又改梦溪路。二曰漕渠(关河),从南水桥东不远处南水关,沿今酒海街、下河头之间洼地,从范公桥(遗址在正东路中段)向北,直通长江。此河由南朝宋文帝、孝武帝开筑,以坐船从南京到破岗渎,经古运河、漕渠,祭拜父、祖宋武帝刘裕出生地“丹徒宫”(今江苏大学梦溪校区),此河已成为民居。三曰古运河南水桥,南水关到南水桥段。此水域直达大、小京口到长江,由南朝齐明帝建,隋炀帝拓宽改造。

四保:一为古运河(酒海街社区:南水桥、南水关到南水桥段),二为虎踞桥,均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三为范公桥(名相范仲淹任镇江知府时建),系镇江文物保护单位。四为酒海街,为民间传说肴肉不当菜源头,被江苏省非遗项目保护。

五宅:均系历史名人住宅。一是南唐镇海节度使林仁肇宅,林仁肇被称为南唐军中长城,主战派。宋太祖对其非常忌惮,便通过贿赂,弄到林的画像,并指着像对南唐使者说,这是林投诚的信物,宋打算好好赏赐他。李后主不知此为反间计,便杀了林,不久南唐便亡了。林宅在朝阳小区、何家巷一带。二是北宋哲宗丞相苏颂宅,苏颂葬父苏绅于京岘山,需守孝,住今丁家巷的乡贤刁景纯将南面柳林十亩地给苏,苏建屋时发现原来是林仁肇家宅基。苏宅普通,惟藏书多,苏任相位,多次请求致仕,教育子女好,子孙在镇江为官。三是北宋神宗丞相陈升之宅,有二百丈长,很豪华。但宅成身病,豪宅成了三不得:住不得、卖不得、修不得。陈时运好,为相时与副手王安石变法观念不同,因母死守孝,丁忧后到朝廷供职,又因病免职,均从政治漩涡中逃出。陈死后,宅渐成酒库,形成巷道后,便成了今日酒海街。四是北宋徽宗丞相曾布宅,在江科大附属小学,宋为千石墟巷,曾布曾任镇江知府。曾布母亲死,为纪念其母,曾布在金山建造了两座塔,曰荐慈、荐寿,成为镇江著名景点。后双塔倒了,明隆化年间改建一塔为慈寿塔。奸相蔡京为操纵政权,以建双塔费用大,可能贪污为由,对曾布子孙审查迫害。五是石头巷小山楼沈德潜宅,沈曾任清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常与其切磋诗艺,称其为“天子门生更故人”, 命给三代封典。沈死后,发现故举人徐述夔一柱楼集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之悖逆语,沈为徐写传,乾隆便夺沈德潜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

六地名:酒海街社区街巷路名有六种寓意。一系地理方位,如正东路、南马路。正东路,方位在东门大街(东门广场到酒海街口)至解放路(解放路原名中正路,后改为解放路)。南马路,一百多年来,镇江有过三条。清末英使馆称租界南为南马路,1925年此路建伯先公园改伯先路后,又改观音桥巷至正东路路段为南马路,以便通向南门火车站。1949年后因南门火车站由解放路直通,原路改为永安路,而将通向南门虎踞桥东面的南城更改为南马路。二系商贸行业,南门大街清为柴米街,早晨柴龙、午后米龙,晚间水龙,商贸生意兴隆。行业如古通(箍桶)巷、簸箕巷、酒海街、棒槌营等。镇江生产“江绸”,闻名国内外,远销波斯国,清代被列为“贡品”,棒槌为捶丝工具,这一带原是兵营,故地名为棒槌营。三系庙宇集中。南至棒槌营,北至古通巷的路段,清《丹徒县志》称庙巷。因巷附近有关帝庙、报乐寺、如意庙等庙宇,故名。四系名人名居,如梦溪路纪念沈括梦溪笔谈,何家巷纪念何家大院。五系沟渠水道。下河头,在漕渠(关河)西首,宋称下河巷。元称下河街,为镇江七街之一,清改下河头。学沟巷:东至下河头,西转北至正东路,因地处丹徒县学(现江苏大学梦溪校区)墙外水沟南侧,故名。六系慈善之地。石头巷,北宋知府范仲淹见此巷附近有座竹搭的小桥,很不安全,就捐献自己的俸银建桥。人们知道知府清廉,直接给他金钱会遭拒绝,便帮助买石料运到施工现场。两年后新桥造好命名清风桥(南宋太守辛弃疾改为范公桥)。桥是建好了,人们仍在发石料,范仲淹一面劝说不要再发石料,一面妥善将石料保管在此巷。久之,人们便称此巷为石头巷。石头巷住过名人。清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祝应瑞罢官归京口居石头巷,其读书处,名为见山楼,在此写成《瘗鹤铭考》,画《观碑图》。乾隆年间大学士沈德潜亦住见山楼。道光年间,诗人夏桢住宅亦在石头巷,其读书处称“十砚斋”。(编辑 花蕾)

56

□沈德柱

酒海街社区古今文化示意图

每个社区都有他的特色,在古文化的共性中彰显个性。

正东路街道酒海街社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可用一城、二门、三河、四保、五宅、六地名概括之。

酒海街社区东自梦溪路,西至南门大街,南到古运河,北抵正东路,有酒海街、下河头等13条街巷路组成。辖区有镇江军分区司令部、镇江文化宫、江科大附小等单位。

一城即越城:明清镇江城南门,原有里外二道城门,称之越城。越城正中有一庙宇,称为“档中”,遮住南门城门,行人只有从庙宇两旁通行。

二门:明清镇江城门,东门(朝阳门)、南门(虎踞门)遗址分别在社区东北角(健身花园)和西南角(虎踞桥)。

三河:一曰京口河,在梦溪路地身,东汉末孙策建,北通长江,南通古运河,后此河湮没,明初耿再成改建护城河,此河段“文革”前仍在,后填河造环城路,后又改梦溪路。二曰漕渠(关河),从南水桥东不远处南水关,沿今酒海街、下河头之间洼地,从范公桥(遗址在正东路中段)向北,直通长江。此河由南朝宋文帝、孝武帝开筑,以坐船从南京到破岗渎,经古运河、漕渠,祭拜父、祖宋武帝刘裕出生地“丹徒宫”(今江苏大学梦溪校区),此河已成为民居。三曰古运河南水桥,南水关到南水桥段。此水域直达大、小京口到长江,由南朝齐明帝建,隋炀帝拓宽改造。

四保:一为古运河(酒海街社区:南水桥、南水关到南水桥段),二为虎踞桥,均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三为范公桥(名相范仲淹任镇江知府时建),系镇江文物保护单位。四为酒海街,为民间传说肴肉不当菜源头,被江苏省非遗项目保护。

五宅:均系历史名人住宅。一是南唐镇海节度使林仁肇宅,林仁肇被称为南唐军中长城,主战派。宋太祖对其非常忌惮,便通过贿赂,弄到林的画像,并指着像对南唐使者说,这是林投诚的信物,宋打算好好赏赐他。李后主不知此为反间计,便杀了林,不久南唐便亡了。林宅在朝阳小区、何家巷一带。二是北宋哲宗丞相苏颂宅,苏颂葬父苏绅于京岘山,需守孝,住今丁家巷的乡贤刁景纯将南面柳林十亩地给苏,苏建屋时发现原来是林仁肇家宅基。苏宅普通,惟藏书多,苏任相位,多次请求致仕,教育子女好,子孙在镇江为官。三是北宋神宗丞相陈升之宅,有二百丈长,很豪华。但宅成身病,豪宅成了三不得:住不得、卖不得、修不得。陈时运好,为相时与副手王安石变法观念不同,因母死守孝,丁忧后到朝廷供职,又因病免职,均从政治漩涡中逃出。陈死后,宅渐成酒库,形成巷道后,便成了今日酒海街。四是北宋徽宗丞相曾布宅,在江科大附属小学,宋为千石墟巷,曾布曾任镇江知府。曾布母亲死,为纪念其母,曾布在金山建造了两座塔,曰荐慈、荐寿,成为镇江著名景点。后双塔倒了,明隆化年间改建一塔为慈寿塔。奸相蔡京为操纵政权,以建双塔费用大,可能贪污为由,对曾布子孙审查迫害。五是石头巷小山楼沈德潜宅,沈曾任清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常与其切磋诗艺,称其为“天子门生更故人”, 命给三代封典。沈死后,发现故举人徐述夔一柱楼集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之悖逆语,沈为徐写传,乾隆便夺沈德潜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

六地名:酒海街社区街巷路名有六种寓意。一系地理方位,如正东路、南马路。正东路,方位在东门大街(东门广场到酒海街口)至解放路(解放路原名中正路,后改为解放路)。南马路,一百多年来,镇江有过三条。清末英使馆称租界南为南马路,1925年此路建伯先公园改伯先路后,又改观音桥巷至正东路路段为南马路,以便通向南门火车站。1949年后因南门火车站由解放路直通,原路改为永安路,而将通向南门虎踞桥东面的南城更改为南马路。二系商贸行业,南门大街清为柴米街,早晨柴龙、午后米龙,晚间水龙,商贸生意兴隆。行业如古通(箍桶)巷、簸箕巷、酒海街、棒槌营等。镇江生产“江绸”,闻名国内外,远销波斯国,清代被列为“贡品”,棒槌为捶丝工具,这一带原是兵营,故地名为棒槌营。三系庙宇集中。南至棒槌营,北至古通巷的路段,清《丹徒县志》称庙巷。因巷附近有关帝庙、报乐寺、如意庙等庙宇,故名。四系名人名居,如梦溪路纪念沈括梦溪笔谈,何家巷纪念何家大院。五系沟渠水道。下河头,在漕渠(关河)西首,宋称下河巷。元称下河街,为镇江七街之一,清改下河头。学沟巷:东至下河头,西转北至正东路,因地处丹徒县学(现江苏大学梦溪校区)墙外水沟南侧,故名。六系慈善之地。石头巷,北宋知府范仲淹见此巷附近有座竹搭的小桥,很不安全,就捐献自己的俸银建桥。人们知道知府清廉,直接给他金钱会遭拒绝,便帮助买石料运到施工现场。两年后新桥造好命名清风桥(南宋太守辛弃疾改为范公桥)。桥是建好了,人们仍在发石料,范仲淹一面劝说不要再发石料,一面妥善将石料保管在此巷。久之,人们便称此巷为石头巷。石头巷住过名人。清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祝应瑞罢官归京口居石头巷,其读书处,名为见山楼,在此写成《瘗鹤铭考》,画《观碑图》。乾隆年间大学士沈德潜亦住见山楼。道光年间,诗人夏桢住宅亦在石头巷,其读书处称“十砚斋”。(编辑 花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