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大侠已去,此情难忘

2018-11-01 14:19 今日镇江  

金庸(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查良镛)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大侠撒手西去,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仿佛一瞬间就痛失了,怀念之情连日刷屏。金庸先生与镇江也有着不解的情缘,他的小说《侠客行》中就有关于镇江的描写,尤其是他的祖父查文清曾任丹阳知县,1986年金庸还专门来到丹阳,寻访祖父的踪迹。

金庸与镇江,缘起祖父查文清曾任丹阳知县

祖父查文清对金庸的影响很大。查文清是查家最后一个进士。查文清,字沧姗,光绪乙酉年中兴趣,丙戌年中进士。选任丹阳知县,因政声卓异,加同知衔。查文清的仕途刚开始,便因为”丹阳教案“而止。

《天津条约》签订后,很多外国传教士到中国来传教。因为种种矛盾,教民和非教民时常发生冲突,各地教案层出不穷。光绪十七年(1891年)四月,丹阳有人发现教会墓地埋葬儿童尸首70余具,县内百姓哗然,群起将教堂焚毁,就这是轰动一时的“丹阳教案”。

当时庆亲王奕劻等请旨严饬各督抚,要求查拿首要各犯,从严惩办,以儆将来。查文清很同情为首的人,放他们逃走。光绪在谕旨中称“迄今三月之久。丹阳等处匪犯并无一获,总理衙门屡次电催结案,亦均未据奏。各匪犯幸逃法网,肆无忌惮,以致近日宜昌教案又出。”令两江总督刘坤一等迅速结案,并查参失事各地方官。当时江苏巡抚刚毅在给光绪帝的奏折参“江苏丹阳县知县查文清庸懦无能,办事乖方。”

当时的镇江知府王仁堪刚刚到任不久,他一直直言敢谏,有清流风骨。在张素撰写的《辛卯教案始末纪》中有记载,王仁堪亲自到丹阳勘验,查文清陪同至天主教堂,见孩子尸体纵横交错于地,或剜其目,或断其四肢,至惨酷无人理。两人相对流涕。两人相约为民请命。查文清在重重压力之下,以“待罪”之身,与王仁堪一面对上慷慨激昂,痛陈天主教为害一方、荼毒幼孩的罪恶行径,认为教堂被焚,“祸由自召”;一面冒着风险,为参与纵火的邑人扛下了“纵逸”的罪名。

最后,查文清因“苏属各案,系由丹阳首先滋事”,被“甄别参革”。回乡后的查文清病故后,出丧之时,丹阳公推了十几位乡绅前来吊祭,当年他救的两人一路哭拜而来。

查文清在丹阳任上时间虽短,却颇有政声。金庸在他的小说《连城诀》后记中,说明书中主人公原型叫和生,丹阳人,开了家豆腐店,因未婚夫美貌,被当地财主陷害坐牢。出狱后发现家破人亡,未婚妻被财主少爷霸占,一怒之下把财主少爷刺伤。后来,财主家一力贿赂官府,想把和生置于死地。查文清到丹阳后,重审每个囚犯,得知和生的冤屈。但因伤人是事实,不便擅放,索性将他带回了海宁。多年后金庸以他为原型写成小说。

此情难忘,追忆金庸丹阳之行的点滴

1985年6月,金庸被委任为基本法起草委员。此后,他以极大的精力投入这项工作。1986年4月18-22日,基本法草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草委会成立了五个小组,金庸被任命为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 这次会议后,他在行程中安排了一日来到丹阳,寻访祖父的踪迹。

1986年5月1日,时年62岁的金庸携夫人来到丹阳。当天,金庸先生受到丹阳县委书记徐元海、县长胡志杰等县领导和丹阳文化界人士的热情接待,留下了许多美好记忆。前日日,记者走访了金庸先生访问丹阳陪同接待过的老领导和文化界人士,听他们回忆了当年的情景。

原丹阳县委书记徐元海:因祖父结缘,丹阳行是金庸先生的快乐之旅

徐元海(左)向金庸赠送《丹阳县志》中有关金庸祖父查文清的资料(图片来源:丹阳档案馆)

“金庸先生离世,让人非常痛惜!”31日下午,老干部徐元海见到记者,发出如此感叹。他告诉记者,从报纸上获悉金庸去世的消息后,脑海中一直浮现当年接待金庸先生的情景。

1986年4月下旬,时任中共丹阳县委书记的徐元海,获悉香港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将来丹阳访问时,特意让县志办工作人员查到《丹阳县志》中对金庸祖父的记载,并请县委办公室一位擅长书法的副主任,把相关内容用宣纸抄录下来,打算把这件书法作品作为丹阳人民赠送给金庸的“见面礼”。

“在县委会议室,我亲自把这件书法作品送到金庸先生手上,果然,他喜欢得不得了!”回忆当时的情景,徐元海记忆犹新,金庸先生很高兴,这让他也感到特别开心。

那天,徐元海等丹阳县委主要领导人,花了一天时间接待金庸和夫人一行,陪同他到西门走访了清代县衙旧址,走访了县政府大院,陪同他去了正则画院,参观了唐代中和铜钟,走访了万家欢市场,又陪同他们参观丹阳农村后,才依依惜别。

看到丹阳城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金庸对徐元海说:“丹阳发展得很不错。”徐元海笑着说:“丹阳发展也有你爷爷的一份功劳。”讲到这里,徐元海向记者表示很钦佩曾任丹阳知县的金庸的祖父查文清。“那时的‘丹阳教案’是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查文清顺从民意把本来要被杀头的几位丹阳老百姓偷偷释放,为此被革去了官职,这在当时确实非常了不起!”徐元海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查文清卸任返乡前,丹阳老百姓曾经为他立过“去思碑”,还一起相约去他老家慰问。查文清与丹阳人民的感情,深深烙印在金庸脑海中,金庸先生丹阳之行,不仅仅是追寻祖父的足迹,更是替祖父了却一桩心愿。

画家杨潮:金庸先生爱好书画,他的点评对我鼓励很大

杨潮(金庸右侧)当年陪同金庸参观正则画院画展。(图片来源:丹阳档案馆)

对于金庸先生仙逝,我市著名画家杨潮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在朋友圈发出“惊闻金庸先生逝世……”配发了当年与金庸先生的合影,以示缅怀。

杨潮回忆说,在金庸先生参访正则画院的前一天,时任院长助理的他和院长顾莲村、副院长荆位辰,画师董漱白及他父亲羊群等老一辈画家一道合作,精心创作了一幅《岁寒三友图》,准备送给金庸先生。同时,他又连夜从库房内取出画院收藏的精品书画,布置在展厅内。

第二天上午,金庸先生来到画院二楼,愉快地接受了画院赠送的《岁寒三友图》,并与画家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座谈。这时,杨潮取出宣纸请其留下墨宝,金庸不假思索,留下了题词:“怀先祖之遗爱,睹今贤之丰功” 。

随后,金庸先生和夫人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正则画院书画展。“金庸先生很有亲和力,讲话风趣,他很喜欢书画,他看得也特别用心,是行家。”杨潮激动地说,让他终身难忘的是,金庸先生在看到他的松树苍鹰时,还做了点评:“你这么年轻,画得这么好,将来前途无量。”当年他只有34岁,这是对他最大的勉励和激励。此后,杨潮一直很用心画画,终于成为花鸟画名家,长期担任正则画院院长,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杨潮说,回忆往昔,他更加感恩、感怀金庸先生。

文物专家杨再年:丹阳文物给金庸先生留下深刻印象

杨再年(左)与金庸先生在唐中和铜钟前合影(图片来源:丹阳档案馆)

我市文物专家杨再年一直珍藏着一幅和金庸先生的合影,照片上,他在金庸先生的右侧,笑得很灿烂。杨再年介绍说,这是当年他在给金庸先生讲解唐代中和铜钟时,陪同人员抓拍的一瞬间。

“那天,金庸先生和夫人在镇江外事办和丹阳县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丹阳,访问正则画院后,就来到丹阳人民公园参观铜钟。”杨再年回忆说,当时他是县文化馆副馆长,从事文物工作,有幸参与接待金庸夫妇。在公园,杨再年向金庸夫妇详细讲解了唐中和铜钟的历史,指出其为何被誉为“江南第一钟”。金庸夫妇听得很有兴趣,还特意在铜钟前合影留念。

当天,杨再年还陪同金庸夫妇前往当时的胡桥乡仙塘湾,参观驰名中外的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之所以选择这处,是因为这对齐代的石刻保存完好。遗憾的是,由于天刚下过雨,地面湿滑,金庸先生只是站在马路边,遥望有1400多年历史的齐宣帝永安陵前陵墓石刻。尽管如此,听了杨再年的讲解,金庸对于丹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物瑰宝还是留下深刻印象。

通讯员 殷显春 全媒体记者 花蕾

编辑:金凯

58

金庸(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查良镛)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大侠撒手西去,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仿佛一瞬间就痛失了,怀念之情连日刷屏。金庸先生与镇江也有着不解的情缘,他的小说《侠客行》中就有关于镇江的描写,尤其是他的祖父查文清曾任丹阳知县,1986年金庸还专门来到丹阳,寻访祖父的踪迹。

金庸与镇江,缘起祖父查文清曾任丹阳知县

祖父查文清对金庸的影响很大。查文清是查家最后一个进士。查文清,字沧姗,光绪乙酉年中兴趣,丙戌年中进士。选任丹阳知县,因政声卓异,加同知衔。查文清的仕途刚开始,便因为”丹阳教案“而止。

《天津条约》签订后,很多外国传教士到中国来传教。因为种种矛盾,教民和非教民时常发生冲突,各地教案层出不穷。光绪十七年(1891年)四月,丹阳有人发现教会墓地埋葬儿童尸首70余具,县内百姓哗然,群起将教堂焚毁,就这是轰动一时的“丹阳教案”。

当时庆亲王奕劻等请旨严饬各督抚,要求查拿首要各犯,从严惩办,以儆将来。查文清很同情为首的人,放他们逃走。光绪在谕旨中称“迄今三月之久。丹阳等处匪犯并无一获,总理衙门屡次电催结案,亦均未据奏。各匪犯幸逃法网,肆无忌惮,以致近日宜昌教案又出。”令两江总督刘坤一等迅速结案,并查参失事各地方官。当时江苏巡抚刚毅在给光绪帝的奏折参“江苏丹阳县知县查文清庸懦无能,办事乖方。”

当时的镇江知府王仁堪刚刚到任不久,他一直直言敢谏,有清流风骨。在张素撰写的《辛卯教案始末纪》中有记载,王仁堪亲自到丹阳勘验,查文清陪同至天主教堂,见孩子尸体纵横交错于地,或剜其目,或断其四肢,至惨酷无人理。两人相对流涕。两人相约为民请命。查文清在重重压力之下,以“待罪”之身,与王仁堪一面对上慷慨激昂,痛陈天主教为害一方、荼毒幼孩的罪恶行径,认为教堂被焚,“祸由自召”;一面冒着风险,为参与纵火的邑人扛下了“纵逸”的罪名。

最后,查文清因“苏属各案,系由丹阳首先滋事”,被“甄别参革”。回乡后的查文清病故后,出丧之时,丹阳公推了十几位乡绅前来吊祭,当年他救的两人一路哭拜而来。

查文清在丹阳任上时间虽短,却颇有政声。金庸在他的小说《连城诀》后记中,说明书中主人公原型叫和生,丹阳人,开了家豆腐店,因未婚夫美貌,被当地财主陷害坐牢。出狱后发现家破人亡,未婚妻被财主少爷霸占,一怒之下把财主少爷刺伤。后来,财主家一力贿赂官府,想把和生置于死地。查文清到丹阳后,重审每个囚犯,得知和生的冤屈。但因伤人是事实,不便擅放,索性将他带回了海宁。多年后金庸以他为原型写成小说。

此情难忘,追忆金庸丹阳之行的点滴

1985年6月,金庸被委任为基本法起草委员。此后,他以极大的精力投入这项工作。1986年4月18-22日,基本法草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草委会成立了五个小组,金庸被任命为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 这次会议后,他在行程中安排了一日来到丹阳,寻访祖父的踪迹。

1986年5月1日,时年62岁的金庸携夫人来到丹阳。当天,金庸先生受到丹阳县委书记徐元海、县长胡志杰等县领导和丹阳文化界人士的热情接待,留下了许多美好记忆。前日日,记者走访了金庸先生访问丹阳陪同接待过的老领导和文化界人士,听他们回忆了当年的情景。

原丹阳县委书记徐元海:因祖父结缘,丹阳行是金庸先生的快乐之旅

徐元海(左)向金庸赠送《丹阳县志》中有关金庸祖父查文清的资料(图片来源:丹阳档案馆)

“金庸先生离世,让人非常痛惜!”31日下午,老干部徐元海见到记者,发出如此感叹。他告诉记者,从报纸上获悉金庸去世的消息后,脑海中一直浮现当年接待金庸先生的情景。

1986年4月下旬,时任中共丹阳县委书记的徐元海,获悉香港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将来丹阳访问时,特意让县志办工作人员查到《丹阳县志》中对金庸祖父的记载,并请县委办公室一位擅长书法的副主任,把相关内容用宣纸抄录下来,打算把这件书法作品作为丹阳人民赠送给金庸的“见面礼”。

“在县委会议室,我亲自把这件书法作品送到金庸先生手上,果然,他喜欢得不得了!”回忆当时的情景,徐元海记忆犹新,金庸先生很高兴,这让他也感到特别开心。

那天,徐元海等丹阳县委主要领导人,花了一天时间接待金庸和夫人一行,陪同他到西门走访了清代县衙旧址,走访了县政府大院,陪同他去了正则画院,参观了唐代中和铜钟,走访了万家欢市场,又陪同他们参观丹阳农村后,才依依惜别。

看到丹阳城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金庸对徐元海说:“丹阳发展得很不错。”徐元海笑着说:“丹阳发展也有你爷爷的一份功劳。”讲到这里,徐元海向记者表示很钦佩曾任丹阳知县的金庸的祖父查文清。“那时的‘丹阳教案’是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查文清顺从民意把本来要被杀头的几位丹阳老百姓偷偷释放,为此被革去了官职,这在当时确实非常了不起!”徐元海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查文清卸任返乡前,丹阳老百姓曾经为他立过“去思碑”,还一起相约去他老家慰问。查文清与丹阳人民的感情,深深烙印在金庸脑海中,金庸先生丹阳之行,不仅仅是追寻祖父的足迹,更是替祖父了却一桩心愿。

画家杨潮:金庸先生爱好书画,他的点评对我鼓励很大

杨潮(金庸右侧)当年陪同金庸参观正则画院画展。(图片来源:丹阳档案馆)

对于金庸先生仙逝,我市著名画家杨潮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在朋友圈发出“惊闻金庸先生逝世……”配发了当年与金庸先生的合影,以示缅怀。

杨潮回忆说,在金庸先生参访正则画院的前一天,时任院长助理的他和院长顾莲村、副院长荆位辰,画师董漱白及他父亲羊群等老一辈画家一道合作,精心创作了一幅《岁寒三友图》,准备送给金庸先生。同时,他又连夜从库房内取出画院收藏的精品书画,布置在展厅内。

第二天上午,金庸先生来到画院二楼,愉快地接受了画院赠送的《岁寒三友图》,并与画家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座谈。这时,杨潮取出宣纸请其留下墨宝,金庸不假思索,留下了题词:“怀先祖之遗爱,睹今贤之丰功” 。

随后,金庸先生和夫人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正则画院书画展。“金庸先生很有亲和力,讲话风趣,他很喜欢书画,他看得也特别用心,是行家。”杨潮激动地说,让他终身难忘的是,金庸先生在看到他的松树苍鹰时,还做了点评:“你这么年轻,画得这么好,将来前途无量。”当年他只有34岁,这是对他最大的勉励和激励。此后,杨潮一直很用心画画,终于成为花鸟画名家,长期担任正则画院院长,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杨潮说,回忆往昔,他更加感恩、感怀金庸先生。

文物专家杨再年:丹阳文物给金庸先生留下深刻印象

杨再年(左)与金庸先生在唐中和铜钟前合影(图片来源:丹阳档案馆)

我市文物专家杨再年一直珍藏着一幅和金庸先生的合影,照片上,他在金庸先生的右侧,笑得很灿烂。杨再年介绍说,这是当年他在给金庸先生讲解唐代中和铜钟时,陪同人员抓拍的一瞬间。

“那天,金庸先生和夫人在镇江外事办和丹阳县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丹阳,访问正则画院后,就来到丹阳人民公园参观铜钟。”杨再年回忆说,当时他是县文化馆副馆长,从事文物工作,有幸参与接待金庸夫妇。在公园,杨再年向金庸夫妇详细讲解了唐中和铜钟的历史,指出其为何被誉为“江南第一钟”。金庸夫妇听得很有兴趣,还特意在铜钟前合影留念。

当天,杨再年还陪同金庸夫妇前往当时的胡桥乡仙塘湾,参观驰名中外的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之所以选择这处,是因为这对齐代的石刻保存完好。遗憾的是,由于天刚下过雨,地面湿滑,金庸先生只是站在马路边,遥望有1400多年历史的齐宣帝永安陵前陵墓石刻。尽管如此,听了杨再年的讲解,金庸对于丹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物瑰宝还是留下深刻印象。

通讯员 殷显春 全媒体记者 花蕾

编辑:金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