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树安童年的记忆里,村里的街坊邻居曾指着他对母亲说,这孩子的名字好呀,树安树安,大树底下好安生,您的下半辈子就指着这儿子了!虽然是句玩笑,但母亲的脸上还是笑开了花,抚摸着儿子的头说,就看他以后的造化了。
没想到,一句玩笑竟是一语成真。2007年4月,46岁的刘树安走马上任唐陵村党委书记,带着三千多乡亲们,在10平方公里的唐陵村岗旁坡地,从种树开始,组建“村社合作”的华安彩叶专业合作社,成立花木商会,引进上市园林公司,建成苗木交易市场“木易园”,成立花木运输队,开设华东店苗木网上商城,建立三产配套的乡村综合服务体“唐陵苑”,开办电商产业园,发展森林旅游……曾经的荒山秃岭已经变成了“绿银行”,唐陵村的树,美了唐陵,鼓了村民的“钱袋子”。2017年,唐陵村人均收入达到4.5万元,是镇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
如今,唐陵村乡亲们都说,刘书记就是棵大树!
可当初,刘树安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跟树结下不解之缘。
2007年的初春,刘家的别墅里,一场家庭会议正在举行。参会的只有四个人:刘树安、妻子、儿子、女儿。会议的主题是:刘树安究竟回不回唐陵村当书记。四个人四个态度,妻子家乡观念重,先松口了;可正读大学的儿子坚决反对,女儿摇摆不定。此时的刘树安一言不发,因为他一直处于纠结之中。2006年,天王镇的书记、镇长,还有镇里的其他头头脑脑们,分批跑到他在南京的工地上,希望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唐陵村担任党委书记。有位领导甚至半开玩笑地说,一周七天,做了村书记,你五天用来搞自己的“资本主义”,两天搞村里的“社会主义”,不耽误你什么事。一年里,他的思想一直处在拉抽屉的状态之中,这个抉择竟是如此艰难。
刘树安自有纠结的理由。身为唐陵村人,他自然知道村里的现状。由于地处丘陵山区,村子严重缺水,灌溉得七级翻水,打出来的粮食卖出去挣来的钱连付成本都不够,80%土地都抛荒了,唐陵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三多村”,即穷人多、上访多、麻将馆多,更可怕的是,麻将馆里是非多,打架斗殴的事时有发生。恶名在外山村,谁愿意回去招惹它?况且自己在外打拼十多年,已挣下了一份产业,甚至连镇上发不出工资,都开口来这里借钱。
想当初,自己背井离乡去创业,不就是为了逃离吗?可当初,自己是铁了心的。
1979年,刘树安高中毕业后,就到乡里的窑厂工作。那时的乡镇企业刚刚兴起,发展非常红火。刘树安在窑厂里也是如鱼得水,生产组长、车间主任、副厂长,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到了八十年代末,乡里组建派出所,乡政府从企业里百里挑一,选了6个人充实到公安队伍,组建治安联防队。刘树安亦在其列。那时人的想法与现在不一样,都想捧个“铁饭碗”,吃上“公家饭”。没成想,“公家饭”吃得并不安稳,“铁饭碗”其实一点也不铁。1993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乡里好几个做外贸的企业都垮掉了,乡财政收入锐减,派出所连工资都发不出来。那时候的刘树安上有老下有小,都指着他每月的工资过日子。拿不到工资,日子怎么过?刘树安思来想去,心一横,牙一咬,干脆“下海”去!于是,他向派出所提交了“停薪留职”申请。派出所领导批准了,但提出必须每年向所里交1万元的保证金,否则就留不了职。要知道当时的职工工资每月不过几百元,这1万元相当于两年的工资还要拐弯。如此苛刻的条件,他还是认了,因为他下海需要的12万元启动资金贷款,是派出所所长出面做的担保。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刘树安“下海”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在派出所工作时,他时常有出差的机会,他发现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地总在拆建,他预感到一个大拆大建的时代就要到了,如果能赶上这个潮流,肯定能狠狠赚上一笔。由于他喜欢交朋友,与东南大学的亲戚老乡们都保持着联系。当他得知东南大学要成立建筑基础公司时,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他的一次机会,于是他决定参股。他敢于停薪留职,很大程度上看准了东南大学这个后盾,那就是接业务不用愁。他用贷款来的12万元和自己的积蓄入了股,购买了一台打桩机,就领着村里十几个年轻人“杀”了出去。这一路走来很是顺畅,到2005年的时候,他已拥有了10台打桩机,又另外租用了10台,20台打桩机带动了天王及茅山革命老区400多人就业。他个人的年收入也达到了500万元,成了名副其实先富起来的人。
当镇领导第一次上门做工作时,刘树安是一口回绝的,因为2006年正是大拆大建的黄金期,他的事业风生水起,高潮不断。但是,一位领导的一句话“老刘,唐陵需要你”,让他心头一颤: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呀!那晚,他失眠了,忍不住叫醒妻子,把心里的想法一古脑儿都倒了出来。妻子说,既然镇里这么看得起你,总得讲情讲义吧。他知道,妻子心动了。可孩子们呢?孩子们都大了,这样大的事该听听他们的意思。
家庭会议还在开,争论依旧激烈。怎么办?总不能没完没了地争论下去吧。今晚必须做出决断!刘树安拿出一张白纸,裁成三片,说:“你们仨投票,愿意我回去的,就在纸上写上‘回’,不愿意的就写‘不’。少数服从多数!”
妻子和儿子二话没说就在纸上写上了字,折好交给刘树安;女儿犹豫着,在纸上写了涂,涂了写。这时,刘树安看见妻子向女儿深深地望了一眼,在母亲的目光里,女儿终于写好了字,折好交给父亲。刘树安把三张纸一一展开,两票“回”一票“不”。三张纸条替刘树安作出了抉择。
2007年4月1日,刘树安走马上任唐陵村党支部书记了。没有想到,“身在此山中”,才见识到“庐山真面目”。他上了趟村委会的厕所,见到的情景差点没让他吐出来,遍地屎尿,臭不可闻,蹲坑里的粪便都快漫出来了。一了解才知道,因为欠水费,村委会已10个月不通水了。再一翻村账本,竟是欠债105万元,其中几十万是给饭店打的白条,还有几十万是村干部工资白条。没有想到唐陵村的真面目比自己想象的“狰狞”得多。更令他没有料到的是,他还在翻着账本,句容市政府的电话就来了,说是村里的老书记来上访了,让他赶紧去带人;刚放下电话,句容市纪委的电话又到了,说是有唐陵村村民到纪委举报。放下电话,刘树安重重地坐了下去,竟有了快崩溃的感觉。镇领导再三跟他说,让他来当这个村书记,就是来抓经济工作的,哪想竟摊上这么多烂事、破事。开弓没有回头箭,临阵逃脱不是他刘树安的性格。等把那些上访的老村干部接回来才知道,由于在职的村干部们以抓阄的方式分了村里的集体资产以抵押工资,退休的村干部不干了,群众也不干了。刘树安这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这个村书记,根本不是搞经济工作这么单纯,简直就是在火上烤。这天夜里,他在自家的客厅里踱步到了天亮。
第二天,刘树安早早出了家门,挨家挨户通知村里的每一位党员,到村委会集中。于是,一场“党员入户大走访”开始了,这一走访就是一个多月。等摸清了“家底”,刘树安就开始立规矩,从香烟和饭店两个“烟囱”管起,建立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机制和监督机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减少村民不满意的地方,这是做“减法”;坚持民主决策,凡是关系到全村发展、村民利益的事一律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避免决策失误走弯路,除掉群众心中的疑虑,这是做“除法”;积极鼓励党员带头创业,培植致富典型,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这是做“乘法”。规矩立了,关键在执行。刘树安身体力行,拿出自家的积蓄垫付了拖欠的村干部工资和水电费;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到银行申请贷款,垫资偿还村里的债务;多次协调法院、检察院对村干部私分村集体资产的行为进行矫正。7个月下来,村两委班子正常运行了,饭店的白条子兑现了,村集体资产全部收回了。
村民们说,这个刘书记是真来干事的,好样的!
可是谁又知道刘树安为此付出了多少?由于没有时间和精力,他只能把自己的打桩队交给弟弟打理。7个月里,他的体重减了10多斤,常常离家时是一身钢筋铁骨,回家时就成了一摊烂泥。妻子看着心疼,但她深知丈夫的脾气,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她所能做的,也只是照顾好丈夫的生活,不断给他打气。
其实,刘树安在“拨乱反正”的同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来当书记的“初心”,那就是抓经济工作。经济是基础,经济上不去,现在的安稳只能是一时的,唯有经济上去了,唐陵村才有指望。可是,出路在哪里?村子不算小,18个自然村,土地总面积1万亩,问题是缺水,种粮食种一亩亏一亩,养殖业都是费水的,连想都不敢想;引进工业吧,投资方的来路是个问题,污染又是个问题;搞三产吧,虽然离茅山风景区很近,但村里既无一产又无二产,对游客没有任何吸引力。就唐陵村这点家底,再也经不起折腾了。思来想去,只能“靠山吃山”。做工程时,他跑遍了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这些城市都很美,很多主干道都是四季常绿,花开四季,一些中高档住宅区简直像花园一样,还有这些城市的外企特别多,厂区内花香鸟语,绿树成荫。如果发展苗木、花卉,肯定有市场。再说,苗木、花卉无需太多的水,正契合了唐陵村的资源特点。对,就走“苗木产业致富”的路子!
这条路子能走得通吗?村民们疑疑惑惑。
2008年初,刘树安动用自家100多万元的存款,带着15名党员干部在岗坡地上栽起了300亩苗木,有香樟、榉树、朴树……大家知道,他们栽下的不仅仅是树,更是唐陵村的希望。大家都铆足了劲,挖塘、栽种、浇水、管护……无一不做得一丝不苟,成活率达到了100%。2008年6月,华安彩叶苗木合作社挂牌成立,15名党员干部成了最初的成员。由于第一批苗木卖得很好,合作社成员得到了实惠,村民们心动了,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加入合作社,跟着刘书记栽树致富。到2009年时,合作社成员达到了50多户,全年苗木销售额达到1.5亿元,户均销售300万元。在山村里待了一辈子的乡亲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栽树能赚钱,栽树能致富,于是家家户户都忙碌开了,原本抛荒的承包田都种上了树养起了花,脑子活络一点的,还在林下养起了鸡,种起了菜……现在,全村100%的家庭都加入了合作社,唐陵村成了名副其实“长在树上”的村。
但是,刘树安是清醒的,他明白发展越是红火越是要居安思危。在合作社运作过程中,他敏锐地发现了新的问题——交易市场不配套。有社无市,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和村班子成员商量决定,再做一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建立苗木交易市场,让唐陵村走上苗木产业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这个思路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认可。但采取什么样的运作机制是个问题。上级给出的建议是可以成立股份制,由刘树安控股。这确实是个可行的办法,因为村里没有建市场的钱,他刘树安个人却拿得出。但思来想去,他坚定地否决了这个建议。如果真的由自己控股实行股份制运作,那么乡亲们会说,刘树安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回乡来抢大家的饭吃。人言可畏呀!更要紧的是,他是村书记,必须有一定的思想境界,苗木市场归根到底是集体的资产,他不能控股也不必控股。
钱,他刘树安可以垫付,可地必须从乡亲们手上流转。村民听说要流转土地建苗木市场,又担心起来:种树种得好好的,又来折腾什么?万一自己的损失补不回来怎么办?甚至有人冲到村委会,掀桌子,抡起拳头就要打。刘树安正色道:你现在打我,是为公,我不跟你计较;出了这个门再打,那是为私,我决不饶你!还有人冲到刘树安家里,指着他的鼻子骂:你牛什么牛?除了瞎折腾,你还有什么本事?你根本不配做书记!连续几天,家里被闹得鸡犬不宁。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妻子流着泪说,这是何苦呢?悔不该当初怂恿你回来呀……刘树安把委屈往肚子里咽,安慰妻子说:他们说我不配当书记,我就是要当给他们看看。我不仅要当书记,还要当个好书记!
属牛的刘树安,牛脾气一上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他明白,群众对流转土地建交易市场的事想不通,主要怕利益受损。于是,村两委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向村民们作出承诺:土地流转年租金800元/亩以上,第一个五年后递增15%,第二个五年后递增20%;第三个五年后递增25%;所有想创业的村民,由刘树安个人担保,帮助在银行贷款;每个干部挂钩两到三个群众,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这些承诺犹如给村民吃上了定心丸,大家纷纷与村委会签订了流转合同。在市、县两级农委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3月刘树安个人拿出100万元借给镇财政,12月底建成占地152亩的一期苗木交易市场。
乡亲们没有想到的是,这苗木交易市场犹如种下了梧桐树,引来了一只只金凤凰。2010年,进入苗木交易市场的苗木户、经纪人有六七百户,交易额达到5亿元;还吸引来了广东棕榈和南京仁恒两家上市园林公司,为唐陵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此,唐陵村苗木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11年成立镇江市首家苗木商会抱团经营闯市场,2014年苗木市场二期建成,2015年成立苗木运输队,家家户户办起了农家餐饮;2017年又搞起了华东森林产品电商城,建起了乡村综合体,给创业者们在唐陵安上了“家”,带动周边的“树下”产业全部实现网上销售。
苗木产业的红火带动了唐陵村集体经济的壮大,2007年村集体收入不到十万元,经过10年的滚动发展,到2017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400万元。村集体富了,村里的公共设施也完善起来,2014年村里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建起了村养老院,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也慢慢恢复起来……现在又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着手实施水质净化、道路拓宽硬化、农村亮化、乡村美化、生态绿化、唐陵文化“六化”工程,集“六化”为一体的民宿旅游经济已经有了端倪。
10年发展,唐陵村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江苏省最美乡村”等荣誉。刘树安本人也当选省党代表市人大代表,被评为吴仁宝式村书记、省优秀共产党员等。
唐陵村的乡亲们说,刘树安的名字好啊,带着大家种下了摇钱树、致富树、小康树,他就是咱们的福音树!
过去的唐陵村穷乡僻壤,荒草丛生;现在的唐陵村,春有桃花、樱花、海棠,夏有紫薇、黄金葵,秋有桂花,冬有腊梅,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好一个“最美乡村”!
作者:尤恒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