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8日,第七届世界砂板乒乓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亚历山大宫收拍,在这届吸引22个国家的120余名选手参加的世锦赛中,中国圣象砂板队主教练肖克永(左二),率领选手汪士博、黄俊刚、薛亮奋力拼搏,最终历史性地包揽了单打前三名。(摄影/韩艳)
人物小档案
肖克永
1970年3月出生,
7岁进入镇江市八叉巷中心小学后接触乒乓球运动,代表镇江地区、镇江市参加江苏省少年儿童乒乓球比赛。曾获江苏省首批“中国乒乓球业余运动健将”。
2015年起接触并在国内推广砂板乒乓球运动。现任中国圣象砂板乒乓球代表队主教练,带出目前唯一一位砂板世锦赛、世界杯双料冠军。
七岁“小皮王”黏上了乒乓球
2017年11月之后,在镇江见到肖克永的几率大大减少,带队训练、比赛,几乎成了这位 “中国乒乓球业余运动健将”、现任砂板乒乓球俱乐部职业主教练的日常。
“今天老婆再三来电话,下令必须回去吃个午饭。确实很久没回家吃饭了。现在终于拿下中国首届砂板乒乓球超级联赛冠军了,可以放松一下了。”肖克永说。
只要谈到乒乓球,他进入滔滔不绝的状态,双目炯炯,笑声爽朗。
“朋友都知道我喜欢笑。笑好啊,让人年轻,舒缓压力。再说了,胜利的时候,为什么不笑?要笑,尽情笑!”肖克永对爱笑个性的诠释,独到,且有“年代感”。“小时候我就爱笑,甚至是比较淘气,用镇江话讲叫‘皮王’。当然,如果不是我这个性,估计八小的教练钱桂舟和袁喻也挑不上我。”
现在回过头来看,1977年那个秋天,八叉巷中心小学的一节体育课上,如果不是蹦蹦跳跳地举手报名参加校乒乓球兴趣班,如今的肖克永,以什么为职业有若干种可能,“但是,应该不会和乒乓球有太大关联”。
孩童时代生长在宋官营的肖克永,家境窘迫,“一家5口挤在30多平方米的披屋里”,若非八小减免了他的部分学费,这个家里唯一的男娃“还不知道在哪边野呢”。
不过,自从拿起乒乓球拍,“有点野”的肖克永显得文静许多。尽管启蒙教练谈不上专业,但凭着教学时的一丝不苟,还真把这群小毛孩子的心“拴”在乒乓桌旁。一个学期后,即便同期被挑中的50多株“苗子”只剩下不到10个,肖克永也没有离开,“同样是玩,把乒乓球玩玩好,也很好啊”。
随后的一年多里,爱“玩”的肖克永,展露出了在乒乓运动方面的天赋,加上“谈不上刻苦但能坚持”的练习,1979年,他入选镇江市儿童乒乓球队,开始为捍卫八叉巷小学这所乒乓球传统学校的荣誉而战。
1981年6月,镇江培养的亚洲乒乓球冠军谢小燕(后排左二)回到母校八叉巷中心小学,现场指导小小国球手,并与教练和肖克永(后排右三)等小球手们合影留念。(摄影/陈大经)
“进了市队,训练的时间、强度都增加了。那时候要先代表市队参加镇江地区一市十县选拔赛或者是全市选拔赛,然后才有资格参加江苏省的比赛。”谈到1980—1988年,肖克永满是骄傲的笑容里闪过一丝狡黠,“一年360天的训练我几乎不落,按年龄参加的市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比赛,我没让一个冠军旁落过。代表镇江在省里参加比赛,我还击败过专业队的选手。”
乒乓球给肖克永带来的快乐,越来越多。
1986年7月,江苏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乒乓球比赛镇江市少儿乒乓球代表队合影。教练:高盛华(二排右三)、吴福林(二排左二)、曹乃逸(二排右二)、张国祥(二排左三)、运动员:秦志戬(二排左一)、邬娜(三排左四)、王翔(二排右一)、肖克永(前排左4)等。
身怀高超球技“四处逢缘”
让肖克永坚持下来的原因,除了乒乓球好玩,赢了球高兴,还有一条就是选入市队后“能帮到家里”。
“进了市业余体校乒乓班,每天的训练津贴是一角钱和二两粮票。到了选拔赛集训期,每天是五角钱和半斤粮票。那个年代,这可是笔‘巨款’啊。”肖克永甜蜜回忆,“一个十来岁的小家伙,能靠打乒乓给家里带回点实在收益,还能偶尔请同学吃吃冰棒,这得多让人羡慕。”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为队里“大哥大”的肖克永结识了许多同好,其中就有后来进入国家队并在国际赛场摘金夺银的邬娜、秦志戬,“他们后来进了专业队,而我则去四中上了初中。不过,作为一名准专业、纯业余的球手,我始终没有间断过练习。后来,我受到当时的镇江市冶金技工学校邀请,成了镇江焦化厂定向委培的技校生。那可是当时很吃香的学校。”
1988年7月,学成的肖克永顺利进入镇江焦化厂,被厂里安排进“让人羡慕嫉妒恨”的电工班,“电工在厂里还是受欢迎的,有部能拨外线的电话、一台能看球赛的电视,巡查、检修的时候还能结交很多朋友。这个工种很适合我,也利于我打球。”
改革开放很快反映在普通中国家庭的生活变化上,加上工作岗位的优越性,肖克永在1990年代初,已经能花500元买到一辆“可以变速,很拉风”的自行车赛车。他也像宝贝一样,每天用机油把车的钢圈、钢丝擦得锃亮,“可惜,骑了一年多被偷了,我当时那个心疼啊。那可是我一年的积蓄啊。”
因为乒乓球打得好、练得勤,好胜心强的肖克永,在代表焦化厂、镇江市冶金局出赛时“冠军拿了不老少”,所以当镇江市物资局动脑筋要“挖”他的时候,焦化厂和主管局的领导始终不松口。直到1991年12月,镇江市供销社再三做工作,才最终让“电工”肖克永,转身成“大鹏公司业务经理”。而在供销社工作的短短8个月里,走南闯北、引进货源的历练,在另一个层面上开拓了肖克永的眼界,扩大了他的交际圈。
1992年7月,同样是因为“球好、性格好”,肖克永又进入了业余乒乓球水平颇为不错的镇江日报社。“初入镇江日报社的5年,报社电讯室收发新华社稿件的编辑工作,让我有了更快接触大世界的机会。”肖克永说,“在那个报纸还在经历‘铅与火’淬炼的时期,我已经能使用通过‘猫’拨号上网的电脑了。还想多学点东西的我,还主动申请学习版面编辑工作。直到1999年进入报社摄影部,成为一名摄影记者。”
2005年4月,红河摩托车队在镇江体育场上演极限飞跃。时任镇江日报社摄影记者肖克永现场采访,记录下激情飞越的一瞬。(摄影/肖克永)
打了40多年乒乓球的肖克永觉得,在报社的日子是“长球最快的时候”。报社有一帮子球打得很好的业余爱好者,而且各自使用的球拍胶皮特性和打法特点多样。“那时候和他们打球,对我的锻炼很大,镇江日报社也在全省新闻界的乒乓球比赛上屡获佳绩。通过比赛交流,省内新闻界的许多乒乓爱好者都成了朋友。”
1995年7月,镇江市第三届“镇江日报杯”乒乓球精英赛在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收拍,代表镇江日报社参赛的报社电讯室员工肖克永勇夺冠军。(摄影/完利平)
2008年8月,肖克永进入了职场生涯的第四个岗位:成为镇江市总工会一名干部,兼任《江苏工人报》镇江站负责人。这次调动,还是因为乒乓球“做媒”。
转身教练带出砂板世界冠军
“就像乒乓球的器材更新换代一样,过去几十年,我和所有中国人一样,经历着史无前例的生活变迁。”肖克永喝了口茶,掰着手指头举例:
交通工具
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后来开汽车采访、买私家车;
通讯工具
从拨打外线都要申请的旋转号盘电话机到无线子母机,还有BP机、“大哥大”、智能手机;
摄影器材
从黑白胶片到彩色胶片,从传统的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
还有居住条件、生存环境、购物方式……
2006年3月,时任镇江日报社摄影记者的肖克永长枪短炮不离手。
但无论怎么变,肖克永和乒乓球的缘分始终未变,只是情更深、意更切。
乒乓情愫愈发浓烈的“节点性事件”有两个:2013年起连续三年镇江举办的乒乓球国家队的“直通世乒赛”赛事;2015年起接触砂板乒乓球并在国内成立砂板乒乓球俱乐部。短短数年,肖克永的“乒乓身份”,从“业余胶板乒乓球运动员”,转为“职业砂板乒乓球教练员”。
说到砂板乒乓球,肖克永聊得差点忘记了夫人的“指令”。“有多少人能像我这么幸运,亲身经历着一个新生运动项目在中国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而且只用三四年时间,就把一个镇江企业冠名、含有镇江球员组成的俱乐部带上了国际舞台,培养出目前唯一一位砂板世锦赛、世界杯双料冠军,还取得了史上首次砂板世锦赛包揽前三名的成绩,拿下首届中国砂超冠军。”就在2018年世界砂板乒乓球锦标赛的伦敦决赛现场,一位英国天空电视台的记者特地跑来对他说:“肖先生,你知道吗,你和你的队员,在英国很有名。”
稍顿,肖克永又强调说:“所以啊,我现在对乒乓球运动、对体育运动有了更深的理解。一项运动,对球员自身而言可以强身健体,对球队俱乐部来说可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一旦走上更大的舞台,它就成了沟通世界、交流文化的桥梁。特别是砂板乒乓球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的比赛特性,更加放大了文化交流的效应。”说着,肖克永将两只手的食指垂直叠到一起,“这就是体育的‘+’效应。”
作者:崔骏
编辑: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