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20年累计近40万人次无偿献血 在镇江,献血是份有特殊情怀的纪念方式

2018-09-28 18:17

今日镇江讯  在镇江这座大爱之城,有这样一大批人,他们用体内温热的血液,在危急时刻,为挣扎在生死线上的重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他们工作在不同战线,拥有不同血型,年龄性别各异,但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无偿献血者”。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下称《献血法》)颁布实施,同年我市开始推行无偿献血政策。今年,《献血法》迎来了它20岁的生日。这20年来,参与其中的“热血市民”不断增多,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截止去年年底,全市已有近40万人次参加过无偿献血,仅去年一年,参与无偿献血的市民就接近4万人,人数是20年前的6倍多。正因为有了有力的临床医疗抢救用血供应保障,我市每年有万余名患者因及时输血挽救了生命,恢复了健康。

无偿献血逐渐深入人心,但不容忽视的是,结构性缺血依然存在。爱心人士呼吁,希望更多市民加入献血队伍,用自己的热血,帮助有需要的人赢得重生的机会。

数字变化:

无偿献血人数

是20年前的6倍多

在《献血法》颁布实施之前,个体供血者和职业卖血者屡见不鲜,无论对于卖血者还是用血者,都存在传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隐患,直接影响临床用血安全。

市中心血站站长吴晓晖介绍:“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始于1995年,当年只有52位同志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正式实施,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借此东风,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镇江的无偿献血制度开始全面建立,无偿献血人数快速提升。全市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的6000人次,一路上升至2017年的近40000人次,无偿献血人数攀升至6倍多。2002年起,实现了临床用血100%来自于无偿献血。

2003年,我市实现首例血小板无偿捐献起,由于市民普遍对血小板了解较少,全年捐献量仅有3个治疗量。不过,随着人们对此了解的增加,如今这一数据已经发生了惊人巨变。去年,全市无偿捐献血小板量已“飙升”至9629个治疗量。从2006年起,我市临床用血小板已实现100%来自无偿献血。

态度转变:

更多年轻人加入

献血成为特殊纪念方式

昨天一早,梦溪广场比往常更加热闹。无偿献血志愿者、大学生、医务工作者等多个方阵的人员已经就绪,首次启用的新型移动献血屋里,也挤满了前来献血的爱心市民和团体。这些爱心人士,为市中心血库新输入4900ml新鲜血液。

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如今,人们对无偿献血的态度正悄然发生变化,被不少人视为一种特殊的纪念方式。

来自江西的张亦敏是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同时也是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长。昨天,她和其他15名同学一道,参加了此次广场纪念活动。20岁的张亦敏生活在一个热衷公益的家庭,妈妈就是一名”献血达人”,曾先后获得过“国家无偿献血奉献”银奖和“国家无偿献血奉献”铜奖,在耳濡目染中,年幼的张亦敏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到达献血年龄后,一定也要像妈妈一样,奉献自己的力量挽救别人。

18岁生日当天,张亦敏走进献血屋,以无偿捐献300ml全血作为自己的成人礼。3年来,这个小姑娘已经无偿献血10次,其中6次献于镇江,共1000ml全血,8个单位血小板。

昨天与张亦敏同行的,还有同学彭耀,正就读于护理专业的她,有更多了解无偿献血对救人意义的机会,虽然现在还没有真正走上岗位,直接参与治病救人,但是她认为,献血助人也是践行救死扶伤的方式之一,有过无偿献血经历的她表示,以后也会通过表率,帮助人们走出对献血的认识误区,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现身说法:

55岁的“流动血小板”

19年累计捐献96个单位血小板

昨天,55岁的陈文伟身披红色缎带,上台领取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证书。19年,累计捐献3600ml全血,96个单位血小板。这些无偿献血经历,让周围人打心眼里佩服老陈。

说起能坚持这么久的初衷,陈文伟表示源于孩子的一次生病经历。1991年,陈文伟的孩子出生后,由于生病急需用血,他发动所有亲戚到处找,好不容易才准备了几十毫升,所幸有惊无险,孩子最后成功闯关,恢复了健康。这一次经历,让陈文伟埋下了产生了献血救人的想法。

1999年,当陈文伟得知我国已经颁布《献血法》,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后,走上了大市口附近的一辆献血车,他的献血之路也就此开始。“听他们说,我的血型相对稀少,在我们国家只有10%的人是这个血型。”于是,陈文伟主动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并再三嘱托血站工作人员,如果有需要,他随叫随到。

相比于全血,血小板的捐献者更少,陈文伟坦言,起初,他对于捐献心存顾虑,直到有一次看到有妈妈带着一名四五岁的白血病患者前来咨询,说孩子每个月都要用几个单位的血小板才能够维系生命时,他深受触动,从那以后,陈文伟雷打不动定期捐献血小板,只要接到急需电话,二话不说,就会赶到市中心血站,捐献完后再马不停蹄赶回单位上班。

对于无偿献血,这位始终挂着笑容的憨厚男子没有太多豪言壮语:“没有多想,能帮一个是一个。按照规定,我还有5年可以献,如果身体允许,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献血法》在我市实施20多年来,像陈文伟这样的“献血达人”和团体还有很多。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有近40万人次参加过无偿献血,其中受到国家级表彰的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奖者就有1367人,银奖692人,铜奖1795人,无偿献血100次以上者已达37人,镇江也连续8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的光荣称号。

亟待缓解:

结构性缺血依然存在

期待更多爱心人士加入

献血人数和献血量的“一路高歌”,为各大医院临床用血提供必要保障。但不容忽视的是,结构性缺血现象仍旧存在,一旦集中出现急需用血的伤员,患者用血将受到影响。

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主任罗红林介绍,目前,团体无偿献血和街头采血是我市各大医院临床用血的全部来源,两者各占一半,由于由于团体多在街头采血淡季作为应急补充,因此,平时街头采血数量直接关系到医院一些手术是否能够顺利开展。

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临床用血,市中心血站已组建了包括固定小组、应急小组、成分小组、稀有血型小组、志愿者服务小组等五支志愿者队伍,在必要时提供血液应急保障。市区除了位于南山路23号的镇江市中心血站,江苏大学献血点、北固湾广场、梦溪广场、九洲广场分别设有流动献血车,以方便市民就近献血。(图/文  全媒体记者 杨泠)

编辑:吴悠

48

今日镇江讯  在镇江这座大爱之城,有这样一大批人,他们用体内温热的血液,在危急时刻,为挣扎在生死线上的重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他们工作在不同战线,拥有不同血型,年龄性别各异,但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无偿献血者”。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下称《献血法》)颁布实施,同年我市开始推行无偿献血政策。今年,《献血法》迎来了它20岁的生日。这20年来,参与其中的“热血市民”不断增多,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截止去年年底,全市已有近40万人次参加过无偿献血,仅去年一年,参与无偿献血的市民就接近4万人,人数是20年前的6倍多。正因为有了有力的临床医疗抢救用血供应保障,我市每年有万余名患者因及时输血挽救了生命,恢复了健康。

无偿献血逐渐深入人心,但不容忽视的是,结构性缺血依然存在。爱心人士呼吁,希望更多市民加入献血队伍,用自己的热血,帮助有需要的人赢得重生的机会。

数字变化:

无偿献血人数

是20年前的6倍多

在《献血法》颁布实施之前,个体供血者和职业卖血者屡见不鲜,无论对于卖血者还是用血者,都存在传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隐患,直接影响临床用血安全。

市中心血站站长吴晓晖介绍:“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始于1995年,当年只有52位同志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正式实施,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借此东风,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镇江的无偿献血制度开始全面建立,无偿献血人数快速提升。全市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的6000人次,一路上升至2017年的近40000人次,无偿献血人数攀升至6倍多。2002年起,实现了临床用血100%来自于无偿献血。

2003年,我市实现首例血小板无偿捐献起,由于市民普遍对血小板了解较少,全年捐献量仅有3个治疗量。不过,随着人们对此了解的增加,如今这一数据已经发生了惊人巨变。去年,全市无偿捐献血小板量已“飙升”至9629个治疗量。从2006年起,我市临床用血小板已实现100%来自无偿献血。

态度转变:

更多年轻人加入

献血成为特殊纪念方式

昨天一早,梦溪广场比往常更加热闹。无偿献血志愿者、大学生、医务工作者等多个方阵的人员已经就绪,首次启用的新型移动献血屋里,也挤满了前来献血的爱心市民和团体。这些爱心人士,为市中心血库新输入4900ml新鲜血液。

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如今,人们对无偿献血的态度正悄然发生变化,被不少人视为一种特殊的纪念方式。

来自江西的张亦敏是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同时也是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长。昨天,她和其他15名同学一道,参加了此次广场纪念活动。20岁的张亦敏生活在一个热衷公益的家庭,妈妈就是一名”献血达人”,曾先后获得过“国家无偿献血奉献”银奖和“国家无偿献血奉献”铜奖,在耳濡目染中,年幼的张亦敏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到达献血年龄后,一定也要像妈妈一样,奉献自己的力量挽救别人。

18岁生日当天,张亦敏走进献血屋,以无偿捐献300ml全血作为自己的成人礼。3年来,这个小姑娘已经无偿献血10次,其中6次献于镇江,共1000ml全血,8个单位血小板。

昨天与张亦敏同行的,还有同学彭耀,正就读于护理专业的她,有更多了解无偿献血对救人意义的机会,虽然现在还没有真正走上岗位,直接参与治病救人,但是她认为,献血助人也是践行救死扶伤的方式之一,有过无偿献血经历的她表示,以后也会通过表率,帮助人们走出对献血的认识误区,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现身说法:

55岁的“流动血小板”

19年累计捐献96个单位血小板

昨天,55岁的陈文伟身披红色缎带,上台领取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证书。19年,累计捐献3600ml全血,96个单位血小板。这些无偿献血经历,让周围人打心眼里佩服老陈。

说起能坚持这么久的初衷,陈文伟表示源于孩子的一次生病经历。1991年,陈文伟的孩子出生后,由于生病急需用血,他发动所有亲戚到处找,好不容易才准备了几十毫升,所幸有惊无险,孩子最后成功闯关,恢复了健康。这一次经历,让陈文伟埋下了产生了献血救人的想法。

1999年,当陈文伟得知我国已经颁布《献血法》,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后,走上了大市口附近的一辆献血车,他的献血之路也就此开始。“听他们说,我的血型相对稀少,在我们国家只有10%的人是这个血型。”于是,陈文伟主动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并再三嘱托血站工作人员,如果有需要,他随叫随到。

相比于全血,血小板的捐献者更少,陈文伟坦言,起初,他对于捐献心存顾虑,直到有一次看到有妈妈带着一名四五岁的白血病患者前来咨询,说孩子每个月都要用几个单位的血小板才能够维系生命时,他深受触动,从那以后,陈文伟雷打不动定期捐献血小板,只要接到急需电话,二话不说,就会赶到市中心血站,捐献完后再马不停蹄赶回单位上班。

对于无偿献血,这位始终挂着笑容的憨厚男子没有太多豪言壮语:“没有多想,能帮一个是一个。按照规定,我还有5年可以献,如果身体允许,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献血法》在我市实施20多年来,像陈文伟这样的“献血达人”和团体还有很多。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有近40万人次参加过无偿献血,其中受到国家级表彰的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奖者就有1367人,银奖692人,铜奖1795人,无偿献血100次以上者已达37人,镇江也连续8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的光荣称号。

亟待缓解:

结构性缺血依然存在

期待更多爱心人士加入

献血人数和献血量的“一路高歌”,为各大医院临床用血提供必要保障。但不容忽视的是,结构性缺血现象仍旧存在,一旦集中出现急需用血的伤员,患者用血将受到影响。

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主任罗红林介绍,目前,团体无偿献血和街头采血是我市各大医院临床用血的全部来源,两者各占一半,由于由于团体多在街头采血淡季作为应急补充,因此,平时街头采血数量直接关系到医院一些手术是否能够顺利开展。

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临床用血,市中心血站已组建了包括固定小组、应急小组、成分小组、稀有血型小组、志愿者服务小组等五支志愿者队伍,在必要时提供血液应急保障。市区除了位于南山路23号的镇江市中心血站,江苏大学献血点、北固湾广场、梦溪广场、九洲广场分别设有流动献血车,以方便市民就近献血。(图/文  全媒体记者 杨泠)

编辑:吴悠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