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会做游戏”的医生,让孩子不再惧怕看牙

©原创 2018-09-03 10:00

提到看牙医,或者听到钻牙机的声响,很多成年人都会控制不住的两腿发软,直冒鸡皮疙瘩,更别提孩子看牙了。然而,上周五在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采访期间,诊室内并未传出预想中撕心裂肺的“哀嚎声”,几名患儿配合“会做游戏的医生”阮曼利,都“淡定”完成了牙齿检查。

作为以妇幼治疗、保健为特色的综合医院,儿童患者占据很大比重。在口腔科门诊,平均每天接诊的患者中,儿童就占“半壁江山”,到了周末、寒暑假等就诊高峰期,门诊中至少有60%为儿童。

给儿童看牙向来是一件技术活,孩子年龄小,配合度差,对疼痛的恐惧,对仪器的害怕,时常会让孩子和家长濒临崩溃。为了保证诊治过程正常开展,有经验的牙医,必定有着独特的“作战方案”。

5岁的果果第一次躺到治疗椅上时嚎啕大哭,小手小脚在空中剧烈挥舞,大开“牙医勿近”模式。她的这一番闹腾,最终让看牙计划暂时搁浅。可是不久后,果果出现了蛀牙,疼痛难忍,妈妈只好带着她来到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

看到瘪着嘴的果果,阮曼利并不急于治疗,而是与她做起游戏来。阮医生微笑着拿起三用枪,朝孩子手上喷了喷气,又喷了喷水,接着又拎起吸唾管,让果果摸一摸,“你看,我们身上脏了就要洗澡,牙齿也一样,咱们今天就是用这些工具给牙齿洗个澡,好吗”。沉浸在游戏情节中的果果,乖乖地张嘴配合,在阮曼利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就顺利完成了治疗。有了这一次的成功经历,果果喜欢上了这个“会做游戏的牙医阿姨”,对看牙的恐惧也大大降低。经过之后两次治疗,果果的蛀牙终于全部补好。

孩子害怕看牙,又哭又闹不肯配合,这就需要医生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不仅要判断准确、操作熟练,还要了解孩子的性格,以及生理、心理状态,为确定采取哪一种治疗方式提供必要参考。

除了不断钻研、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如何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学会与他们做朋友,也成了阮曼利的必攻“课题”,“要了解儿童,与他们有共同话题,才能获得信任,配合治疗。”阮曼利认为,作为一名牙医,必须要学会与孩子交流的技巧,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从肢体行为、说话语气和方式等方面入手,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帮助他们消除恐惧心理,愿意接受治疗。

采访中,阮曼利提到目前儿童口腔健康现状,“有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儿童中,有60%的儿童患有各种牙齿疾病,而这一数据在一些发达国家仅为20%左右。”阮曼利以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为例,遇到最多的儿童牙齿问题就是龋齿、乳牙替换障碍、乳牙咬合紊乱等。家长对口腔健康重视度不够、刷牙方式不正确、喜吃甜食等都是主要致病原因。

在门诊上,不止一次有家长表达对孩子乳牙龋治疗的不同看法:“孩子有了虫牙,不治也不要紧,反正乳牙迟早要换的。”其实,这是一种普遍的认识误区,阮曼利说,如果对乳牙龋放任不管,随着病情发展,会造成牙齿组织损害,影响恒牙发育、萌出次序、牙齿排列,以及咀嚼功能,所以乳牙龋一定要及时治疗。

阮曼利提醒,对于牙齿健康来说,与其患病再治,不如“防”字当先。首先要正确刷牙,新生儿可以用刷牙指套、纱布蘸清水轻轻擦拭,当宝宝可以配合使用牙膏时,再在父母的指导下,每次使用量从黄豆大小牙膏,逐渐过渡到成人用量。家长要每天至少帮助孩子刷1次牙,每次3分钟,平时注意控制吃甜食的频率,孩子第一颗乳牙萌出6个月内可行口腔检查,1岁以后每年两次。

阮曼利介绍,科室将引进无痛麻醉仪,进一步降低治疗过程中可能的痛感,并计划在口腔科开辟儿童就诊区域,让孩子在妇幼保健院能轻松打败牙齿疾病,绽放灿烂笑容。(杨泠)

责任编辑:崔骏  郑海仑

43

提到看牙医,或者听到钻牙机的声响,很多成年人都会控制不住的两腿发软,直冒鸡皮疙瘩,更别提孩子看牙了。然而,上周五在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采访期间,诊室内并未传出预想中撕心裂肺的“哀嚎声”,几名患儿配合“会做游戏的医生”阮曼利,都“淡定”完成了牙齿检查。

作为以妇幼治疗、保健为特色的综合医院,儿童患者占据很大比重。在口腔科门诊,平均每天接诊的患者中,儿童就占“半壁江山”,到了周末、寒暑假等就诊高峰期,门诊中至少有60%为儿童。

给儿童看牙向来是一件技术活,孩子年龄小,配合度差,对疼痛的恐惧,对仪器的害怕,时常会让孩子和家长濒临崩溃。为了保证诊治过程正常开展,有经验的牙医,必定有着独特的“作战方案”。

5岁的果果第一次躺到治疗椅上时嚎啕大哭,小手小脚在空中剧烈挥舞,大开“牙医勿近”模式。她的这一番闹腾,最终让看牙计划暂时搁浅。可是不久后,果果出现了蛀牙,疼痛难忍,妈妈只好带着她来到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

看到瘪着嘴的果果,阮曼利并不急于治疗,而是与她做起游戏来。阮医生微笑着拿起三用枪,朝孩子手上喷了喷气,又喷了喷水,接着又拎起吸唾管,让果果摸一摸,“你看,我们身上脏了就要洗澡,牙齿也一样,咱们今天就是用这些工具给牙齿洗个澡,好吗”。沉浸在游戏情节中的果果,乖乖地张嘴配合,在阮曼利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就顺利完成了治疗。有了这一次的成功经历,果果喜欢上了这个“会做游戏的牙医阿姨”,对看牙的恐惧也大大降低。经过之后两次治疗,果果的蛀牙终于全部补好。

孩子害怕看牙,又哭又闹不肯配合,这就需要医生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不仅要判断准确、操作熟练,还要了解孩子的性格,以及生理、心理状态,为确定采取哪一种治疗方式提供必要参考。

除了不断钻研、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如何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学会与他们做朋友,也成了阮曼利的必攻“课题”,“要了解儿童,与他们有共同话题,才能获得信任,配合治疗。”阮曼利认为,作为一名牙医,必须要学会与孩子交流的技巧,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从肢体行为、说话语气和方式等方面入手,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帮助他们消除恐惧心理,愿意接受治疗。

采访中,阮曼利提到目前儿童口腔健康现状,“有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儿童中,有60%的儿童患有各种牙齿疾病,而这一数据在一些发达国家仅为20%左右。”阮曼利以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为例,遇到最多的儿童牙齿问题就是龋齿、乳牙替换障碍、乳牙咬合紊乱等。家长对口腔健康重视度不够、刷牙方式不正确、喜吃甜食等都是主要致病原因。

在门诊上,不止一次有家长表达对孩子乳牙龋治疗的不同看法:“孩子有了虫牙,不治也不要紧,反正乳牙迟早要换的。”其实,这是一种普遍的认识误区,阮曼利说,如果对乳牙龋放任不管,随着病情发展,会造成牙齿组织损害,影响恒牙发育、萌出次序、牙齿排列,以及咀嚼功能,所以乳牙龋一定要及时治疗。

阮曼利提醒,对于牙齿健康来说,与其患病再治,不如“防”字当先。首先要正确刷牙,新生儿可以用刷牙指套、纱布蘸清水轻轻擦拭,当宝宝可以配合使用牙膏时,再在父母的指导下,每次使用量从黄豆大小牙膏,逐渐过渡到成人用量。家长要每天至少帮助孩子刷1次牙,每次3分钟,平时注意控制吃甜食的频率,孩子第一颗乳牙萌出6个月内可行口腔检查,1岁以后每年两次。

阮曼利介绍,科室将引进无痛麻醉仪,进一步降低治疗过程中可能的痛感,并计划在口腔科开辟儿童就诊区域,让孩子在妇幼保健院能轻松打败牙齿疾病,绽放灿烂笑容。(杨泠)

责任编辑:崔骏  郑海仑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